后花園定位理論思考

時間:2022-10-22 03:11:00

導語:后花園定位理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花園定位理論思考

**年,在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性機遇中,本溪市委九屆五次全會通過了一項新的發展戰略:把本溪建設成為沈陽等中部城市休閑、娛樂、度假的“后花園”。

“后花園”的概念及其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意義上的“后花園”,原本是指皇家或達官顯貴的家族園林,為之提供閑暇休整的風景園林之所。將一個建國以來一直為祖國貢獻在第一線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定位在“后花園”的位置上,首先要經歷的就是如何讓經濟規律超越文化心態,并賦予“后花園”這個概念以新的內涵和理念。現在提倡的“后花園”是專指服務而言,細分之下應該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為經濟發展中人們的休閑娛樂服務,其主要產業是旅游、服務業;第二個層面是為經濟發展的后臺需求服務,其主要產業除了旅游、服務,還要有金融、商貿、文化、傳媒等等。相對于經濟一線的各種“園區”和“基地”而言,“后花園”要承擔起三種職能:一是親近體驗自然之地;二是身心休憩之地;三是思考決策之地。總而言之,現代城市的“后花園”是一種蘊含經濟、社會、自然復合生態的進步境界,是人類大跨度地享受區域最佳人居自然環境的家園,也是經濟區域化發展自然資源結構分工的必然結果。

把本溪建成沈陽等中部城市的“后花園”應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它的戰略意義,就是以“后花園”這一獨特的定位,積極參與到“沈陽經濟區”一體化進程中,并借助沈陽大都市的影響,以更開放的姿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其二是它的目標意義,也就是要以“后花園”的目標、形象和理念來統領我們的城市建設。改變本溪目前重工業城市的形象和現狀。

“后花園”定位及其理論依據

中共本溪市委、市政府在“振興戰略”中,對本溪原有狀態進行了思路創新,確定了“兩個基地,一個后花園”的發展定位和“一個支柱,三大接續產業”的發展戰略。這其中對本溪這座老工業基地傳統定位最具突破意義的,就是“把本溪建成沈陽等中部城市休閑、娛樂、度假的‘后花園’”。做如此的突破和定位,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于:

一是“后花園”定位符合“戰略定位”理論意義上的要求。一個好的定位常常是特殊的、唯一的位置;一個正確的戰略定位往往具備“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本區域經濟發展所擁有的資源,形成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合力’效應;提高本區域經濟實力的最高‘勢能’,減少競爭的風險;形成‘洼地’效應,吸引‘外界’資本大量流入;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等重要特征。本溪目前需要一個能夠突破傳統定位,減少資源消耗,具備足夠經濟、政治、社會影響力的綜合項目和形象引領整個城市的轉型和振興,這個項目需要足夠的唯一性、特殊性和前瞻性,更重要的是具備充分的形象意義和巨大的贏利能力。根據這一理論,在對本溪資源、產業、區位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后認為,旅游業及其引領的“后花園”目標,對本溪而言具備了一個好的戰略定位的基礎。

二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后花園”定位奠定了資源基礎。所謂公園易建古樹難求,本溪72%的森林覆蓋率賦予了本溪獨特的氣質。“本溪”意即水之源,在72%的森林覆蓋中,起伏著100多座千米以上的高山,奔騰著大小200余條河流,涵養著大小32座水庫,總蓄水量達到55億立方米,成為遼東水源涵養地。將來最美的城市,一定是繞水而居的城市。而且本溪的旅游資源種類多樣,山水林泉洞湖,共擁有全國48.4%的景型和全部景系、景類。本溪這種獨具的山水森林旅游景觀是很難再造和超越的,可以說本溪原本就是一座青山綠水、絕色天成的自然“花園”,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很容易成為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郊外勝地。

三是本溪在沈陽經濟區的區位為“后花園”定位提供了地緣優勢和市場優勢。在構建沈陽經濟區的戰略決策中,如何確定自身最優的功能定位或發展空間,最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城市內外的環境和資源,實現最優化的發展和最大化地提升城市競爭力是每個周邊城市都在思考的問題。本溪西臨遼陽、鞍山,南接丹東,北抵沈陽、撫順,位居城市群核心腹地,距沈陽市區62公里、桃仙機場48公里,沈丹高速和鐵路貫穿其中,只要跳出本溪,立足沈陽經濟區發展的大格局,根據自身優勢與發展現狀,重新審視本溪發展坐標,就會發現本溪坐擁“后花園”的“地利”優勢。本溪所處沈陽中部城市群,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消費水平高,旅游需求比較大,本溪的這種“地緣”優勢又帶來了旅游市場優勢。

四是休閑文化的流行和休閑經濟的發展為“后花園”定位提供了動力支撐。目前,我國全年法定節假日(含周末)共有百余天,這一國家行為表明了我國已融入整個國際休閑文化的背景中,這不僅帶來了新的休閑觀念,也促進了我國休閑文化、休閑產業、休閑經濟的發展。我們理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順應休閑文化的流行,抓住機遇,為休閑產業、休閑經濟的發展建立支持系統,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

五是近年來本溪旅游業的發展為“后花園”定位奠定了原始基礎。目前,本溪有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的A級旅游景區15處。在208處自然景觀中,目前已開發并很著名的有,世界最長的地下暗河本溪水洞、東北道教發祥地九頂鐵剎山、中華楓情第一路、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等,同時還發掘了大量的歷史人文景觀,如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城、東北最早的古人類遺址廟后山等。今年來本溪旅游度假人數已達475萬人次。

六是構建“后花園”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全面振興的戰略選擇。本溪是資源型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從根本上轉變資源消耗型的產業結構和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加速培育接續產業。而“后花園”工程建設,必將促進和帶動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必將有利于改善整個城市產業構成以資源采掘和粗加工為主的局面,有利于推動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由單一化向趨于綜合化、多元化的演進發展。

七是構建“后花園”是提高城市形象、增加無形資產的重要途徑。未來,一個沒有無形資產的企業將無法生存,一個沒有無形資產的城市也將難以實現快速發展。以“后花園”的名義定位城市功能形象,彰顯城市個性魅力,提升城市檔次、品位和開放度;以“后花園”的形象、理念和目標來統領、規范城市的發展、規劃和建設,必將對本溪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八是從發展趨勢看,只有當好“后花園”,才能成為一個經濟區域的發展熱土。本溪只有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把自己建成“后花園”,才能吸引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產業流,最終才能實現成為“兩個基地”目標。

“后花園”建設的實踐推進

兩年來,圍繞“后花園”建設,我們一是明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運用生態發展理念,以促進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為目標,以沈陽經濟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把本溪建成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功能設施齊備的‘后花園’城市”的指導思想。二是明確了“在72%的森林覆蓋之地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把本溪森林覆蓋之地建成體驗自然之地、身心休憩之地、思考決策之地;在現有的城市建成區范圍內,以構建‘后花園’的理念和目標統領、規范城市的發展、規劃和建設,把城區建設成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功能設施齊備的‘后花園’腹地”的目標定位。三是明確了在“后花園”規劃建設中“堅持高起點編制城市概念性發展規劃;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山水主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充分挖掘和復興歷史文化底蘊,注重歷史文脈的延續和弘揚”的原則。四是圍繞“后花園”建設我們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如大力發展旅游業,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實施封山養林,對不規范的礦山開采進行了整頓,對盜采礦山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對影響生態環境的企業實施了關停并轉遷。尤其是按照“后花園”的發展目標,本溪的城市建設以姚家新區的開發建設為標志,已開始向沈陽方向拓展。

在“十一五”期間,本溪將依據“后花園”的定位和理念,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未來五年城市發展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城市向東北方向擴展———城市沿沈陽方向向姚家、威寧、臥龍和牛心臺發展,完成以商貿及居住為主的大峪、姚家開發,啟動推進以文化、體育、行政、商務和休閑居住為主的威寧新區建設,為構建沈陽等中心城市的“后花園”奠定硬件基礎。二產業向西北延伸———二產業沿沈丹高速公路、鐵路向高臺子、石橋子、鄭家、北臺和橋頭地區拓展,實現廠居剝離,為“后花園”建設提供環境基礎。以旅游為主的三產業向東建設———沿本桓公路方向建設以旅游、休閑、娛樂、度假為主的旅游景觀帶,為打造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后花園”提供核心支撐。這一空間布局規劃,使城市發展的框架有了清晰而明確的思路,也為本溪未來五年“后花園”的建設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