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誼會情況調查思考
時間:2022-09-19 12:04:00
導語:聯誼會情況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我們到廣東深圳、東莞、廣州、潮州等外出黨員聚集地,就我縣一些鄉鎮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加強流動黨員服務與管理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是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流動群體不斷涌現,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需要;是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加強流動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建立多元化黨員管理模式,構建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機制的有益探索。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的主要優勢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就是按照黨內有關規定,立足商會、鄉情聯誼會的組織優勢、陣地優勢、活動優勢和鄉情優勢等,通過創新黨組織的設置,在其中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把商會、鄉情聯誼會的各種資源和優勢轉化為黨的工作優勢,將商會、鄉情聯誼會所在地及其周圍地區的黨員有效組織起來,把“社會人”培養成“組織人”,并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發揮作用。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可以把社會團體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流動群體黨建工作的組織優勢。商會、鄉情聯誼會是以地緣鄉情為基礎,外出流動群體自發組建的民間社會團體,是有組織有秩序的社會組織。它有組織章程、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對會員具有剛性約束力和軟性吸引力;它有固定的活動場所、穩定的工作對象和經常性的組織活動;它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工作覆蓋面,能夠以把流動人員凝聚起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操作平臺。商會、鄉情聯誼會相對完善的組織體系和組織資源,為在流動群體中開展黨的工作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接口。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可以進一步整合其組織資源和工作優勢,立足商會、鄉情聯誼會內部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和感情相親等優勢,積極開展黨的工作,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在信息上互通、在資源上共享、在管理上統籌,有效構建起貼近黨員、貼近流動群體和貼近實際的黨建工作網絡,搭載起服務流動黨員和流動群體的黨建平臺。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可以把社會團體的地緣同城優勢轉化為流動群體黨建工作的溝通協調優勢。現行以流入地管理為主的流動黨員管理體制,在實踐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難于形成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二是流入地黨組織的工作觸角難于向流出地其他流動群體延伸;三是流動黨員自身難于融入流入地黨組織教育管理。在工作中,突出表現在部分流動黨員長期游離于黨組織的監督管理之外,使不少流動群體中的先進分子,有入黨意愿,無入黨之門。把黨組織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能將其與流出地黨組織的地緣優勢、與流入地黨組織的同城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架起兩者之間協調溝通的橋梁,形成“管理互動”。同時,通過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發揮,將流動群體納入組織管理服務之中,把商會、鄉情聯誼會建設成為外出人員生活上共同關心、事業上共同合作、思想上共同進步的精神家園,從而構建起同鄉聯同鄉、同鄉管同鄉、同鄉帶同鄉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和流動群體關愛服務工作新格局。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可以把社會團體的資源優勢轉化為黨員流出地與流入地對接聯系的資源優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在產業間轉移和地區之間流動日益廣泛,欠發達地區外出務工、經商和創業人員日趨增多,他們分布在發達地區不同的行業中,在長期的工作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交際圈和工作圈,積累了一定的社會關系,這是黨員流出地對接發達地區的有效工作資源。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可以使家鄉黨委政府充分了解在外流動人員的情況,聽取他們對家鄉建設和發展的建議和意見,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同時,充分發揮外出社會團體的工作資源,把外出人員的桑梓情誼凝聚起來,搭建家鄉與當地的對接平臺,使商會、鄉情聯誼會成為宣傳家鄉的窗口和招商引資的橋梁,促進家鄉經濟社會發展。
商會、鄉情聯誼會黨組織的基本定位
我們認為,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必須圍繞服務外出流動黨員、服務家鄉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企業生產和服務家鄉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找準其職能定位。在實踐中,我們認為,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應具有“四個中心”的功能。
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中心。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就是要積極創新工作載體,不斷豐富工作內容,努力提高工作實效,使流動黨員置于黨組織的有效監督管理之中。同時,對外出黨員實行人性化關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讓他們身在異地,時時感受“家”的溫暖,使流動黨員“流動不流浪,離鄉不離黨”。
入黨積極分子和村級后備干部培育中心。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就是要積極做好進城創業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黨的工作,把其中的優秀分子發展為黨員。同時,讓他們在創業實踐和參加黨內活動中,思想得到新升華、能力得到新提升,增強他們報效家鄉的熱情,使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成為發展黨員和培養村級后備干部的“孵化器”。
勞動就業和招商引資的信息中心。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工作優勢,廣泛收集用工信息,積極為家鄉務工人員推介就業崗位。同時,積極引導外出流動黨員及外出創業人員主動宣傳推介家鄉,及時反饋招商信息,為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
創業務工人員的維權中心。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當流動黨員及其他外出人員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千方百計維護他們的利益,使商會、鄉情聯誼會黨組織成為家鄉外出創業人員維權的堅強后盾,進一步增強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在流動群體中的凝聚力。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的探索與實踐
依托商會、鄉情聯誼會建立黨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安遠縣是山區農業縣,每年外出務工人員保持在8萬人左右,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日漸增多。調查發現,這些外出人員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惠州、潮州等發達城市。他們外出創業,在鄉土鄉情的感召下,他們沿用民間的傳統結社形式,成立了安遠籍外出人員商會、鄉情聯誼會,使其成為外出人員凝聚鄉情的紐帶。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中,相當一部分會員是流動黨員,他們在務工人員中威信較高,是商會、鄉情聯誼會中的骨干力量,他們雖身在異鄉,卻一心向黨,有建立黨組織的期盼。為此,我縣依托在外商會、鄉情聯誼會,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構筑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空白的流動黨員管理網絡,切實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目前,我縣依托商會、鄉情聯誼會在東莞、廣州、深圳、惠州、潮州、中山等地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或黨員服務站,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有效覆蓋。依托商會、鄉情聯誼會的活動場所資源,建立流動黨支部的工作場所和流動黨員活動陣地,并參照家鄉黨組織活動陣地進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黨員登記卡、黨員花名冊、規章制度、工作計劃、學習材料、活動記錄等,為外出流動黨員營造“家”的氛圍。同時,落實“三個一點”,即從縣委留存黨費中列支一點、鄉鎮財政安排一點、爭取外出成功人士資助一點,為流動黨支部提供不少于1萬元的經費保障,確保流動黨支部的正常運轉。
樹立服務理念,加強流動黨員經常性教育。一是創新工作內容,加強黨員日常管理。根據外出流動黨員特點,堅持“在原則中求靈活,在靈活中求原則”的指導思想,采取“小型、業余、靈活、務實”的方式,按照“實際、實效、實用”的原則,組織開展好黨的活動。特別是緊密結合流動黨員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外出流動黨員特點的活動載體。流動支部盡管流動性很強,但是黨的基本理論學習不能丟、黨內主要活動形式不能少、黨員日常管理不能松。流動支部堅持組織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積極完成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課、黨日活動等“規定動作”,積極做好務工地流動黨員的調查摸底、登記造冊、接轉組織關系、開展組織活動、黨費收繳、困難黨員救濟等方面工作,做好黨員的日常管理。二是創新工作載體,強化黨員關懷服務工作。建立流動黨支部維權制度和黨員政治生日制度,保障流動黨支部在為務工人員服務等方面功能的發揮,增強外出流動黨員對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具體工作中,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積極幫助外出流動黨員和商會、鄉情聯誼會其他成員解決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困難,切實維護外出流動人員的合法權益,及時掌握勞務市場行情,隨時為務工人員提供合適的招工信息,積極向用工單位推薦務工人員,并為務工人員爭取在工資福利、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理待遇,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三是創新工作機制,建立黨務干部激勵保障機制。把流動黨支部負責人和專職工作人員列入村級定補干部編制,納入村干部管理序列,在政治、工資福利等方面與農村定補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并為其辦理社會養老保險,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建立工作績效獎勵制度,根據工作量的大小、所負責任的輕重和完成工作任務的成效,增加浮動工資,進一步保障流動黨支部專職工作人員的基本經濟待遇,進一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做好在外出流動群體的發展黨員工作,增強黨員隊伍活力。一是發展黨員工作聯動。流出地、流入地和駐外黨組織兩地三方黨組織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物色和培養發展苗子,并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建立了雙邊考察、兩地公示等制度,逐步形成了雙邊聯動合作工作機制。二是培養對象聯推。為了進一步拓寬發展黨員工作視野,更好地掌握進城務工人員現實表現,各流出地黨組織和流動黨支部經常與駐外辦事處、商會、勞動服務站、家鄉發展促進會等有關組織機構溝通協調,發動和引導這些單位高標準遴選和推薦進城務工人員中的先進分子。三是發展對象聯培。以“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為原則,安排黨性強、素質好的流動黨員和身邊的優秀務工人員結對子,從情感聯系入手,充分發揮這些流動黨員與進城務工人員職業性質相近、朝夕相處、容易溝通的優勢,及時向他們傳播黨的知識,考察其現實表現。目前,全縣依托在外商會、鄉情聯誼會黨組織已從進城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32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79名,分別占同期發展農村黨員總數的89.9%和72.8%。
搭建流動黨員發揮作用平臺,拓寬流動黨員服務家鄉渠道。一方面,暢通溝通聯系渠道。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采取“一信一冊一網”的“三個一”工作模式,實現“同鄉聯同鄉、同鄉管同鄉、同鄉帶同鄉”的綜合管理效應。“一信”,即印發一封《致外出流動黨員的一封信》,內附免費郵資信封和征求意見表,流動黨員可將自己對黨組織的意見、建議和其他信息寄回家鄉黨組織;“一冊”,即印發一本服務手冊,為流動黨員相互聯系、溝通黨組織及服務家鄉建設提供方便;“一網”,即在“東江源黨建網”開辟一個“流動黨員之家”欄目,設立“流動黨員QQ群”,建立家鄉黨組織與流動黨組織網絡化互動式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創設發揮作用的載體。在外出流動黨員中開展“為家鄉建設做貢獻”活動,充分發揮外出流動黨員信息靈通的優勢,積極引導他們為家鄉經濟建設當好信息員、宣傳員和招商員,每位外出流動黨員每年至少為家鄉提供1條致富信息,為家鄉的農產品外銷和產業開發提供參考。充分發揮商會、鄉情聯誼會會員點多面廣的優勢,有效激發外出人員的愛鄉熱情,積極引導他們宣傳推介家鄉,引薦外地客商來家鄉投資置業、興辦企業。鎮崗鄉涌水村外出流動黨員謝家遷引進年產值800萬元的臍橙加工項目,實現果農在家門口就可銷售臍橙。鎮崗鄉羅山村外出流動黨員謝日福,引進深圳中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生豬養殖項目,投資總額5個億,年產值達200億,該項目實施投產后,將對安遠乃至整個贛南的生豬生產生深遠影響。據統計,近年來全縣外出流動黨員共為家鄉引進產業發展項目28個,提供致富信息450多條,捐資200多萬元支持公益事業。
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的幾點思考
從我們調查了解的情況看,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擴大了黨的工作覆蓋面,增強了黨組織對異地社會團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對傳統的基層單位建黨模式的補充。
思考一: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必須由“管理”向“服務”轉變。這是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有效凝聚的根本保證。由于戶籍制度等原因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分割,客觀上難以對流動人員一視同仁、公平對待,非國民待遇、非同城待遇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一些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有著農民工的屬性,他們與其他農民工一樣,為生存而奔波,存在著社會保障缺乏、子女入學難、醫療缺乏保障、拖欠工資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黨員對自身政治屬性的認知感和對黨組織的歸宿感,極易誘發各種非正常的利益團體和“自發組織”,甚至出現幫派勢力,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客觀地說,商會、鄉情聯誼會黨組織如果不能為外出社團組織的發展服務,不能為維護外出流動人員的合法權益服務,不能為維護社會和諧的公共利益服務,其地位只能被弱化和退化,并為外出社團組織和外出人員所拋棄。因此,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放在第一位,以服務滲透管理,以關懷實現凝聚,通過以人性化的關懷服務,把流動黨員和外出群眾凝聚到黨的周圍,增強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思考二: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必須由“單管”向“聯管”轉變。這是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有效對接的機制保證。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一頭連著流出地黨組織,一頭連著流入地黨組織。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如果僅僅是流出地的“一頭熱”,是不可能有效的實施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而在我們具體操作過程中,一些流入地黨組織對所流入的黨員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對在當地建立流動黨支部這項工作不夠熱情。由于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隸屬關系不在流入地,流出地對商會、鄉情聯誼會黨支部的管理屬于“遙控管理”,且不具備當地的行政資源和財力資源,因而在對流動黨組織的管理上,容易出現流入地“管不過來”、流出地黨組織“管不起來”等問題。因此,在組建流動黨支部時,必須加強與黨員流入地黨組織的銜接,通過完善資源整合機制,統籌發揮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黨組織資源、信息資源、網絡資源等作用,實現區域內外資源更廣泛、更有效、更直接的整合利用,形成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組織共建、雙向互動,資源共享、兼容并包”的工作格局。
思考三:把支部建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上,必須由“時效”向“長效”轉變。這是實現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有效運行的應有要義。近年來,各地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外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就是其中有益的探索。在各級黨組織的指導、策劃、具體實施下,流動黨員黨支部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來,然而,由于外出流動黨員工作、居住分散,經費缺乏,場所難保障等問題一時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大部分流動黨員黨支部書記以前沒有做過黨務工作,他們的黨務知識比較欠缺;由于流動黨員黨支部建在異地,指導成本較高,經濟條件好的單位,一年還可以去二、三次,經濟條件差一些的,去了一次就不敢再去了;商會、鄉情聯誼會中的利益格局比較復雜,黨組織與商會、鄉情聯誼會的關系不清晰,黨組織在商會、鄉情聯誼會中如何定位、如何發揮作用、如何處理與商會、鄉情聯誼會的關系等問題缺少制度安排,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流動黨支部功能的發揮。因此,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和建立支部應具備的條件,不能一哄而上、舍本求末,在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這也是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應有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