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道法自然召喚
時間:2022-07-24 05:27:00
導語:聽從道法自然召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汶川大地震之后,報告文學作家盧躍剛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了一篇談四川人的文章。文章指出,無論面臨著怎樣的災難,四川人都堅守著一套自己救助自己的生存態(tài)度———在達觀中救助自己,在幽默中救助自己。達觀就是不認死理,不較死勁,東方不亮西方亮,另辟蹊徑;幽默就是一種宣泄,轉換看世界、看事物的方式和角度,變被
動為主動,進行自我拯救。從四川人民抗震救災過程中顯示的達觀、幽默,不難聯(lián)想到老子的哲學睿智。
今天,大多數人都清楚茶杯商、房地產商依據什么規(guī)則給他們的產品定價??墒?茶杯的中間是空的,也正是中間這個空的部分起到了盛水的作用;房子的里面是空的,也正是里面這個空的部分起到了住人的作用,但又有多少人洞悉了其中的道理呢?其實,老子早就點醒人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11章)“有”給予了人們實實在在的便利,“無”卻發(fā)揮了事物最終成就自身的妙用。
庸常而又復雜的生活本身,好比老子說的“有”;達觀而又幽默的生存態(tài)度,好比老子說的“無”。這個看起來有點玄的“有無之辨”,其實印證的還是我們多少有些切身體驗的那個“老生常談”:你對生存抱什么樣的態(tài)度,你就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生活本身屬于“硬件”,生存態(tài)度屬于“軟件”,何以柔弱能夠勝過剛強呢?《老子》第40章說得好:“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p>
人類文明總是不斷向前發(fā)展著,但這種發(fā)展也并非一帆風順。跟普通人相比,智者善于反思并揭示出整個人類的生存困境。老子說過:“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第18章)大道廢弛了,才有人提倡仁義;智巧出現(xiàn)了,才有人玩弄偽詐;家庭不和睦了,才有人渴望孝慈;國家動蕩了,才有人期盼忠臣。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還只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的雛形期,可見老子對人類文明做出的這一評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今天的“文明”同樣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舉其大者而言,山川河谷之美的自然生態(tài)正遭受著史無前例的破壞,文質彬彬之善的人類心態(tài)正經受著空前絕后的摧毀。有人認為這是現(xiàn)代化發(fā)展理所當然要付出的代價,但科學意義上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人與社會的和諧,追求人與自身的和諧。從這個角度看,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第5章),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由發(fā)展,可謂意味深長。
在老子的哲學中,“自然”不僅僅指的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更指一種自然而然的生存態(tài)度。要做到自然而然,就必須尊重客觀、自然的規(guī)律本身;要尊重規(guī)律,就必須做人做事有個度,不能“過”,不能“不及”。譬如,有了錢,你可以買到房子,但未必買得到一個家;可以買到床,但未必買得到充足的睡眠;可以買到醫(yī)療服務,但未必買得到健康;可以買到血液,但未必買得到生命;可以買到赤裸裸的性,但未必買得到地久天長的愛;可以買到時鐘,但未必買得到時間;可以買到一本書,但未必買得到知識;可以買到地位,但未必買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所以,老子說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無異于給現(xiàn)代人開了一劑苦口的良藥。
《老子》五千言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又是畫龍點睛之筆。人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但人要取法于“地理”,地要取法于“天文”,天要取法于“大道”,道要取法于“自然”。假如說“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學的核心訴求,那么,呵護大自然,營造和諧社會,倡導科學發(fā)展觀,不正是老子哲學惠賜給我們的“現(xiàn)代價值”嗎?!聽從“道法自然”的召喚,就是要凝聚為普通人達觀而又幽默的生存態(tài)度,就是要內化為決策者運籌帷幄之中、決勝百年之后的戰(zhàn)略思維。否則,于天人之際、人我之間、身心之內,要做到《老子》第7章說的“天長地久”,就將艱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