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新起點上繼續解放思想

時間:2022-06-16 05:37:00

導語:在歷史新起點上繼續解放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歷史新起點上繼續解放思想

黨的十七大之后,在思想領域和實際生活中興起和發展著解放思想的熱潮。這既可以說是黨的十七大精神直接引發和激勵的,同時又可以說是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貫徹和落實。毫無疑問,解放思想的步伐,我們從來沒有停止和中斷過,這是一個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相生相伴、相輔相進的歷史進程。然而,同樣毫無疑問的是,黨的十七大所強調的解放思想,立足于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條件,因而必然具有特殊的時代特征和意義。這個特殊的時代特征和意義,就在于我們今天所講的解放思想是繼往開來、站在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其中既有一脈相承的歷史繼承性,又有著與時俱進的鮮明特點。具體地說,有以下幾點:

一、政治優勢的繼承發揮

黨的十七報告開宗明義,把繼續解放思想作為十七大主題的重要內容和要義,明確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號召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顯而易見,解放思想具有至關事業興衰、決定大局成敗的關鍵意義。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在要求,是我們特有的政治優勢。毫不夸張地講,沒有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沒有我們這個特有的政治優勢,就不可能有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啟,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不會有一系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更重要的還在于,面對黨的十七大確立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題和實踐主題,面對新世紀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因為,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揮我們特有的政治優勢,既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其重要的思想政治保證。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思想基礎,是我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和靈魂,也是我們黨特有的政治優勢。任何事物的觀察與處理都涉及認識路線、思想路線問題。認識路線、思想路線的實質是從思想觀念出發還是從客觀實際出發。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是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是按其固有規律運行的。思想觀念是物質世界派生的,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基于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必然強調從實際出發,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強調思想認識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一句話,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同志曾精辟地說過:“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要強調的是,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是一個不斷運動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以前有解放思想的問題,現在有解放思想的問題,將來還會有解放思想的問題。只要實踐在運動、在發展,就存在主觀與客觀、思想與實際相符合的問題,就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那種認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可以一勞永逸的觀點是錯誤的,也是不現實的。毋庸諱言,經過努力和探索,我們已經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但這僅僅還是“開篇破題”,瞻望前景,任重道遠。歷經新時期近30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積累了彌足珍貴的豐富經驗,創造了中外發展史上的奇跡。但是要看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仍然有許多未被認識或基本上未被認識的領域和規律,仍然有許多未知的“必然王國”,我們仍然有待于繼續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躍進,甚至可以說,面對未來,未知的還遠遠大于已知的。我們會不斷地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對情況和問題的認識也還需要不斷地深化,不能中斷。如果停滯下來,就有可能發生僵化,發生主觀脫離客觀、思想落后實際的問題。即使是原有的情況熟悉了,原有的問題解決了,還會有新的情況、新的問題產生,這是層出不窮的過程。因此,必須始終要解放思想,始終要使主觀思想跟上客觀現實的發展,使認識合乎實際,也就是始終要實事求是。所以,把繼續解放思想作為黨的十七大的主題內容,這既是思想理論發展的邏輯所致,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成功經驗的歷史啟示

俗話說,知史可以知興替。面對近3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成功經驗的歷史啟示,而堅持解放思想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歷史啟示之一。新時期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部實踐和全部理論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從實踐方面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是我們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可靠思想保證。我們之所以終結十年、否定“兩個凡是”,實現全黨全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歷史轉折,確立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總政策,原因就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所以實現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化,實現封閉半封閉狀態向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轉變,原因也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政治體制改革,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體制改革,再到社會其他領域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原因還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進步、碩果累累,實現從貧困向溫飽、再從溫飽向小康的兩大歷史性跨越,原因同樣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新時期近30年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說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每一步跨越,每一個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催生和引導的結果。再從理論方面看,我們講的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個接一個的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同樣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產物、理論結晶。可以這樣講,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和推動,就不會有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當代具體實踐的結合,就不會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不會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和形成,不會有黨的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戰略思想和理論創新成果的產生。無論是實踐領域還是理論領域,所有這一切成果,無一例外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必然結果,都是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依據、為基礎的。因此,解放思想作為我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經驗和成功之道,必須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加以堅持。這就是黨的十七大突出強調繼續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面對成就的清醒意識

我們已經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一個基本涵義就是以歷史成就作為基礎、作為新的起點。因此,在歷史新起點上強調解放思想,也就自然反映了我們對待歷史成就的清醒意識。這里有兩層涵義:一是歷史地看待以往的成就;二是歷史地看待以往的經驗。

從第一點來說,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從解決溫飽問題到總體小康,我國的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進出口貿易躍升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已居世界第一。面對一個個驕人的業績,一個個巨大的成就,是止步不前,還是繼續前進,這里就有一個解放思想的問題。問題不在于歷史成就,而在于對待歷史成就的態度。成就是說明過去的,不能代表未來;成就令人自豪,可以鼓舞人心,激勵斗志,堅定信念,催人奮進,但如果不能正確對待,也可能成為歷史包袱,使人沉溺于成就之中,看不到問題和差距,陶醉于安逸,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墨守成規。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成功之后不思進取,安于現狀,也會導致落后失敗。福兮禍伏,居安思危,警鐘長鳴,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面對歷史成就,就有一個從歷史成就中走出來的問題,不能把歷史成就變成歷史包袱,把我們的思想束縛起來,導致新的思想禁錮,所以要繼續解放思想,避免只見成就不見問題,只見輝煌不見差距,只見當下不見未來,謹防驕傲自滿,小富即安的不良思想和情緒,查找差距,尋找不足,爭取更大成就。

從第二點來説,歷史成就的取得源于歷史的成功經驗,這是不成問題的。但問題是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歷史經驗,把歷史經驗神圣化、絕對化、簡單化,看不到實踐的發展,條件的變化,不能用發展的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經驗,不能結合發展了的實踐,變化了的條件,創造性地、具體地、靈活地運用歷史經驗,就很容易形成新的思維定勢,不顧實踐的發展、不顧條件的變化,照抄照搬、照套照用以往的歷史經驗,其結果就會走向新的思想束縛、新的思想禁錮,使我們在發展的實踐面前碰壁。所以,面對歷史經驗,我們也要繼續解放思想,讓思想跟上發展的實踐和變化了的環境,防止墜入思想僵化的窠臼。

四、贏得未來的制勝法寶

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不僅是指要以清醒的意識對待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而且是指要以思想解放的態度來研究和解決接踵而至的新情況、新問題。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都面臨許多新課題、新矛盾,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日益明顯:一方面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但另一方面,又面臨著發展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這就是人們通常議論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自然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多發等等問題。概括地講,就是發展的科學性、協調性問題日益突出,社會的穩定性、和諧性問題日益突出。正是立足于新世紀新階段的新情況、新問題,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提出了落實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理論創新。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和理論創新,既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產物,同時又要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去貫徹落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面對新課題新矛盾,書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歷史中沒有現成的經驗,只有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關鍵看我們工作做得怎么樣。而其中一個關鍵,就在于必須進一步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這是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也是推進改革開放、落實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客觀需要。所以,繼續解放思想,是我們走向未來、贏得未來的制勝法寶。

五、重點是“人的解放和發展”

解放思想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要有所遵循,是以實事求是為前提和基礎的,不是胡思亂想,隨心所欲;二是要有所指向,是以推動現實發展為目的,不是為了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不能滯留在觀念王國,老在思想領域繞圈子、打轉轉。從前者來説,指的是人的思想要符合實際,人的主觀要符合客觀,講的是人的問題;從后者來説,指的是要首先解決人的思想問題,以解決思想問題為契機、為先導,推動實際問題的解決,推動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講的也是人的問題。顯而易見,解放思想觸及的是人的思想問題,顧名思義,是針對思想束縛、思想禁錮而言的,是針對人來講的。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講,解放思想的重點和著眼點要放在“人的解放和發展”上。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尤其要突出地體現“人的解放和發展”。為什么這樣說,可以從以下三點來認識、理解: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們今天的中心任務和時代課題,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因此,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來展開,就是要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檢驗衡量的標準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看是否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把重點和著眼點放在“人的解放和發展”,應該說,從一個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原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以人為本”理念在思想領域的貫徹落實。

二是轉變人的發展理念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要解決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社會之間、人和自然之間、國內國外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和諧的問題,其實質是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而發展方式的轉變首先要取決于發展理念的轉變和提升,也就是首要從思想上解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因而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必須把重點和著眼點放在人的發展理念的轉變和提升方面,從人的發展理念入手來解決發展道路、發展效益、發展模式等問題,從而最終解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這個基本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人的發展理念的轉變和提升,也就不會有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發展效益等問題的解決。只有人的發展觀念是科學的、全面的,才會有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全面發展。

三是提高人的素質的要求。國內外的經驗都說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的素質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這也必然要求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要把重點和著眼點要放在“人的解放和發展”上。誰都知道,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帶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資源能源緊缺的問題日益突出,污染排放問題日益突出,環境壓力問題日益突出。那種只講速度不講效益、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走到盡頭。拼資源、拼能源、拼環境的發展模式,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窄,沒有出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要求必須把發展的重點放在人的素質的提高和科技進步上。這是黨的十七大報告著重闡述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我們發展的眼光要從外部回歸人自身,向人的智力、知識、素質要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要發展的空間、發展的速度、發展的效益。把發展的重點從外部移到人自身,移到提高人的素質,移到依靠人的智力、科技、知識方面來,無疑是人的發展觀念的重大轉變,因而也必然成為歷史新起點上的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