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時間:2022-04-07 12:48:00
導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自我,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發展,即怎樣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正成為我們廣大教師努力探索的問題。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何謂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英語中有句諺語說道:"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主體性是主體在主客體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本質屬性,馬克思說:“主體性是人的最本質屬性”。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很多專家以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來概括主體性,其中自主性側重于主體權利,表現為主體對活動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動性側重于主體能力,表現為主體活動的自覺選擇和參與,創造性是人的能動性、獨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體性發展的最高表現。現代社會的開放、發展要求重視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到主體,使其具有主體性是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對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習的內因,它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可能和限度。教師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學生知識的增長,智力的發展,思想、情感的意志的培養都要通過學生自己的積極思想和實際活動,如果學生沒有主動性、積極性,教學就會失敗。
要把“舞臺”讓給學生,首先要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并以考試為最終目的,從而喪失了把握英語學習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要開發其潛在能力,就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語言作為各類信息的載體,充斥著大量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就是說,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豐富各種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現行SEFC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語篇內容,其中包涵了歷史、地理、文化、風俗、風土人情及人際關系等。總之,要使學生明確他們面臨的是更加開放、發達的未來社會,他們必須用未來的人材標準指導自己的學習。最后,要讓學生意識到改變被動吸收的學習狀態才能最終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應該讓學生明白,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道理。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用事實來說服學生。
另外,教師自己要改變教學觀念,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其關鍵在于教師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學習指導方法。把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問”的主角地位讓給學生,教師從“幕前”到“幕后”,學生則由聽眾變為實踐參與者——活動的主體。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知識并轉化為己用,同時獲得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實踐證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獲得語言技能,提高進行交流的能力。
- 上一篇:馬克思關于社會進步評價尺度的思想與新世紀人類進步的走向
- 下一篇:農村支部書記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