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

時間:2022-09-22 02:49:11

導語: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進鄉村振興“三步走”為主線,圍繞“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創新培訓方式,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養,為推進全縣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二、重點任務

圍繞保供、銜接、建設、要害、改革等重點任務,以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為重點,加快培養各類鄉村振興帶頭人。

2021年全縣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繼續按省、市、縣分層分類開展。項目資金111萬元,全縣共培訓407人(含增加10%培訓任務),各鄉鎮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指標見附件。其中省級培訓共47人,由省農廣校組織,重點開展各類帶頭人示范性培訓;市級培訓共34人,由市級農民培訓機構會同退役軍人事務局、婦聯、共青團、浙大農研院等部門共同組織,重點開展退役軍人、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長三角城市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帶頭人創新創業等專題培訓;縣級培訓共326人,其中282人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農廣校)組織培訓,44人(骨干農機手)由縣農業機械促進服務中心組織培訓。

(一)聚焦保障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圍繞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生產,開展良種推廣、防災減災、科學施肥用藥、低碳綠色生產等技術培訓,提升種植管理水平,促進糧食豐收。圍繞經濟作物生產,因地制宜開展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生產管理培訓,提高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圍繞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加強農機手操作技能培訓,提高駕駛操作和安全使用水平,促進豐產豐收。圍繞耕地質量提升,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管護、節水灌溉、土壤培肥改良、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培訓,增強農民保護耕地意識,提升和改善耕地質量。

(二)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切實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做好脫貧地區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圍繞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加強特色產業發展帶頭人的生產技術、品牌打造、電商營銷、金融信貸、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訓,提升示范帶動能力,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圍繞推進產業“三品四化”(品種、品質、品牌,標準化、規模化、特色化、高端化)發展,以規模化種植、集約化栽培、機械化管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加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帶頭人培育,帶動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提升可持續脫貧能力。

(三)大力促進返鄉入鄉創業創新。重點面向退役軍人、返鄉創業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等返鄉入鄉群體,以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產業格局、鄉風民俗等為重點,幫助其補齊農業農村知識短板,了解掌握“三農”政策,厚植知農愛農情懷,更好地融入鄉村,帶動農業產業發展。加強創業創新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鄉土產業發展壯大,以電商營銷、直播帶貨、農村文旅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培訓內容,大力培育農村創新創業人才,發展壯大新一代鄉村創新創業帶頭人隊伍。圍繞市實施鄉村振興“三步走”,以強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供應基地為導向,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農產品質量安全、“物聯網+”智慧農業、對外貿易、產業化聯合體打造等為內容,開展農業產業領軍人才培養,提升農業農村產業發展農民企業家創業展業能力。

(四)強化鄉村建設行動人才支撐。面向村“兩委”成員,開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規、村莊建設管理等方面培訓,培養一批農村基層治理人才。培養婦幼工作、文旅體育、環境整治、鄉村康養、衛生防疫等專業人才,打造一批鄉村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圍繞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鄉土文化等培訓,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強農民生態文明、農業綠色發展培訓,助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規劃、休閑農業、鄉村康養、冷鏈物流、農產品加工等技能培訓,完善鄉村產業體系。

三、資金使用

項目資金主要用于授課人員的講課費、食宿費、交通費,學員的食宿費、誤餐交通補助,實習實訓、參觀交流、培訓場所租用、培訓資料和耗材(杯子、筆記本、筆、包、服裝、口罩等)購置、在線教學資源費(每人費用標準120元)、資料印制、組織招生、管理、跟蹤服務、信息化手段利用以及培訓宣傳等方面的支出。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遴選培訓對象。嚴格執行《高素質農民培訓規范(試行)》,精準遴選培訓對象,要以鄉鎮為單位對培育對象進行調查摸底,摸清參訓農民的數量和需求,建立培訓對象庫,組織培訓對象登錄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農民教育培訓申報系統”或手機下載“云上智農”報名參加培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信等現代傳媒手段,加大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宣傳力度,做到有愿望參加培訓的農民應知盡知。

(二)創新培育內容與模式。各培訓機構要根據培訓需求制定“訂單式”“差異化”培訓計劃,合理設置培訓時長,強化訓后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要順應農民需求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同時將轉基因科普、黨史學習等內容納入培訓計劃。加大“走出去”培訓力度,實地學習外地先進典型和模式。加大在線教學力度,探索利用天天學農新平臺開展線上教學試點工作,把利用天天學農平臺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線上學習作為培訓跟蹤服務階段(總學時30學時)的內容,培訓課時12學時,真正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培訓針對性和質量效果。

(三)大力強化培育體系建設。統籌利用各類優質教育培訓資源,構建開放、多元、立體的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充分發揮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主體力量作用,積極開展摸底調查、組織實施、系統管理、項目指導等工作,協助做好監督管理、績效評價等工作。充分發揮行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各類農業教育資源,構建多元化培訓載體。引導市場化教育培訓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有序規范參與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規范市場主體培訓行為。鼓勵利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資源,探索建立農民學分銀行,推進農民短期培訓、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銜接貫通。

(四)注重農民教育培訓能力建設。繼續推進培訓基地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把技術培訓與生產周期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以致用、教學相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遴選優化農民教育培訓講師團成員,鞏固管理者隊伍,增強統籌協調、組織管理、教學教研、開拓創新能力。加強線上線下課程開發和規范化建設,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大政方針、農業產業發展形勢趨勢、農業安全生產、農擔融資及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扶持政策等納入培訓課程。支持發揮農村“土專家”“田秀才”“傳統藝人”的作用,探索“師傅帶徒”培養模式,有效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五)加大人才培養服務保障工作。強化訓后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持續跟蹤農民訓后產業發展,開展政策宣講、項目推介、技術指導等延伸服務。加強與金融部門溝通協調,積極對接金融信貸,鼓勵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面向農民開展符合規定的信用貸款擔保業務,支持農商銀行面向農民開展相關信貸業務,幫助農民解決產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指導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產業聯盟等發揮作用,幫助農民抱團發展、協作發展、互補發展。支持并組織高素質農民參加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展覽展示、創業創新項目路演、專業技能大賽等活動,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互學互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農民教育培訓納入黨委政府“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重要議程,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管理,任務落實到人。要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將農民教育培訓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教育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婦聯、共青團、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要主動參與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二)嚴格培訓監督管理。縣農業農村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實落細《高素質農民培訓規范(試行)》的工作要求,加強培訓全過程監管,定期督導培訓進度,隨機抽查培訓執行情況,提高參訓農民滿意度。要充分利用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開展培訓在線監管和績效評價,及時組織參訓農民對培訓教師、培育基地、培訓組織和培訓效果進行線上評價,實現參訓農民基本信息100%入庫,培育全程可監測可追溯。

(三)嚴格資金管理。各培訓機構要規范、合理使用項目資金,嚴肅財務和培訓工作紀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培訓資金專款專用,杜絕違紀違規問題。縣財政、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要做好資金審核、撥付、管理等工作,及時撥付項目資金,履行資金監管責任,保障資金使用有力有效。

(四)推廣培育成果。相關部門要認真總結挖掘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積極組織開展名師、精品課程和高素質農民典型等評選活動,樹立一批各具特色新模式和好典型。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以及新媒體開展宣傳報道,講好高素質農民成長成才故事,大力弘揚“學習光榮、素質高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