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弄垮了五家企劃部?
時間:2022-02-13 10:29:00
導語:我怎樣弄垮了五家企劃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做專職咨詢顧問以前,我先后在五家企業打了10年工。每次的崗位名義上不同,分別是企劃部經理、總辦企劃助理、市場總監等,但實際上都以“企劃部負責人”為主要角色。這五家中型企業(集團),我加盟以前可以說都沒有企劃部(或者只有廣告宣傳物資制作等單項功能);組建企劃部后,企業的經濟效益都是高速增長;但集團公司上下一致承認企劃部的偉大建樹的同時,又異口同聲地要求撤掉企劃部。那么多的企業對企劃部是又“愛”又“煩”,使我們不得不反思:企業內部有沒有必要設立企劃部?企業內部的企劃工作,在內(內部企劃部)外(外部咨詢公司、廣告公司)之間如何分配?企業內部的企劃工作人員(或企劃部)應該怎樣定位?等等…改行做咨詢顧問后的經歷,進一步刺激了我的“反思”。為客戶服務時,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總要完善客戶企業組織的企劃功能,幫助部分客戶建立了小型企劃部,部分客戶培養了“品牌推廣專員”、“企劃專員”(實際上是“一人企劃部”),雖然人少、能力有限,但有外部的顧問支撐,倒也運作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企業上下贊譽多了、指責少了、企劃思想貫徹得順利了。為什么我們親手做的企劃是屢做屢敗、遙控地做卻頻頻得手呢?我想,每個想用好企劃功能的企業,每個想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價值的企劃人,都該同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一、我的企劃部都干了些什么?我先后供職的5個企業,都是年銷售額5000萬以上、3億以下的中型企業;我先后負責的5個企劃部,從總經理、營銷副總到分公司經理、業務員,無不認可企劃對銷售的巨大意義。綜合起來看,我干了如下“好事”:1、系統推廣、實施差異化營銷。我想,大凡重視企劃的企業,都是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企業:規模上屬于中小型企業,所能運用的原料資源、政策資源、人力資源等都較為有限,規模小,原料成本高、生產成本高、控制成本高、管理成本高,無力在主流市場同競爭者作正面競爭,無法做到“總成本領先”,卻眼光遠大,胸懷大志,決心挑戰幾十倍、幾百倍于己的競爭者。企業所想做的,都是“以己之長、擊人之短,”都是“打造相對競爭優勢”、“差異化營銷”。中國市場變數多,強者弱處不禁打,以“差異化營銷”打擊貌似強大的對手往往成功,中小企業難免不動王者之心。“差異化營銷”似乎必然走向“企劃樞紐”。因為,差異化的“產品”不再單是技術部門的“發明”,而是立足于顧客個性化需求、立足于企業個別優勢的“企劃思路”(甚至是純粹的“概念”);差異化的服務也更多地以企劃部制定的CI中的BI、VI為基礎;就連鋪貨,也不再是銷售部的數據化管理,而更多體現的是企劃思想;最終所要達成的“品牌形象差異化”,更是每一步都要以企劃為樞紐。不少貫徹差異化營銷的企業,干脆成立企劃中心,由企劃中心負責、生產總監、分公司經理等的任命、考評,整合從技術到終端的全程。2、培訓。向業務隊伍灌輸“品牌傳播、品牌維護”的知識,訓練“怎樣傳播差異化概念”的技能,等等。3、規范廣告投入。廣告的投入不再被“媒體掮客公司”、“會展掮客公司”、拉贊助者等牽著鼻子走。企業的廣告投入,依據企業在不同細分市場的推廣策略、競爭策略、價格策略、利潤目標(或銷量目標或企業實體形象提升目標等),依據目標客戶的采購規律,制訂廣告的分產品投入計劃、分時間段投入計劃,制訂廣告傳播推廣的目的整合計劃、手段整合(含廣告表現整合)計劃、節奏整合計劃等,從而使企業的投入分清輕重緩急,互相呼應、井然有序、可測可評,廣告公司、媒體等“萬物皆備于我”,為我所用而不為所制約。4、相應的業務流程再造。為做好“差異化營銷”,業務隊伍的考評內容不能再限于銷售額、利潤額;一些他們并不熟悉的內容,如“顧客流失率是否超標”、“產品生命周期市場表現信息收集”等內容,都納入了考核。同時,分公司經理、營銷副總等管理人員,其“裁判員”的角色被淡化,其“教練”的責任、功能被強化——運動員進不了球,下課的很可能是教練;“從下級了解上級”的方法被細化,“內部營銷”、“內部服務價值鏈”從學術著作中走到了企業的具體的考評體系中。二、我的企劃部都招誰惹誰了?企劃部的工作,對即期銷量的幫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5個企劃部,影響銷量最小的是40%,最大的達11倍;對企業中長期銷量的貢獻,也是可以預期的。但是,企劃部的工作,卻招惹了許多人。1、破壞了企業原有的“影響力差序結構”。中國國內沒有職業經理人的信用的信息,法制環境不完善,職業經理人若有不軌行為,企業無力與之對簿公堂;中小型企業沒有資金維持完整的監控體系;……所以,中國中型企業的決策層,都以老板為中心、以三緣(親緣、地緣、友緣)為核心,對外招聘的都是“打工仔”,即使如管理會計、培訓師、工程師等也是“外人”。決策層成員職務可能不高,但他(她)對老板的影響力遠遠大于位高權輕的打工仔,并從影響力中獲得好處。舉例而言,辦公室主任往往是三緣成員,營銷總監則可以從外面招聘;表面上營銷總監職位僅次于總經理,但是,營銷總監不管公章,人權、財權都由辦公室主任管控著。營銷總監能發揮的,僅是他在管理、在營銷上的“技術專長”。這是中國中小型企業的普遍現象。企劃人卻不再是“聽命于‘三緣’的普通專業人員”。他的職責是“匹配企業內外資源”,調節所有人與人、人與利的位置;他的加盟,一定是以企業進入發展平臺、老板“渴盼現代營銷知識、對‘三緣’一定程度不滿”等為前提的;他加盟企業之后,他對老板的影響力,必須在“三緣”組織的多數人之上。因此,企劃人從加盟企業的第一天開始,就“得罪”了“三緣”,就把自身存在的基礎建立在了老板一個人身上:老板頂不住“三緣”的壓力之日,就是企劃人撤退之時。2、好多人“利益受損”。中型企業“暗箱”很多,有些暗箱老板不知道,有些則是老板故意用來獎勵“有功之臣”的。以企劃為樞紐的“業務流程再造”,“下線評議上線、下級評判上級”,相當地壓縮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不少人既得利益受損。3、老板“失落感”可能滋生。中國中小型企業以“創業者威望”、“老板人格魅力”、“領導魅力”為基石,企業不僅是企業,還是老板的娛樂工具、報恩工具、實現政治抱負的工具、實驗自己理念的工具…….企劃人把決策權交給了“制度”,企業只做企業該做的事,不再扮演家庭等角色。老板始而感到輕松愉快,繼而就會感到大權旁落、個人魅力的作用下降。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個老板都能做到的。老板個人心智模式的天然局限,將決定企業內部企劃人能走多遠。4、企劃人自身的缺陷。作為“打工仔”,尤其是作為以“三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緣”為特征的華人企業中“外來”的打工仔,“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所有人很正常的努力方向。企劃人自然也不能免俗。企業內部的企劃人,出于本能的“不可替代性”反應,往往在技術上藏一手,對“三緣”成員更是防范有加;更有甚者,在對外合作中,外面“朋友”的利益第一、企業利益第二,不守職業道德。三、“客戶”的企劃部為什么運作成功?我改行做專業咨詢顧問后,先后服務了七個客戶。新建立的7個企劃部(或指定負責企劃的個人)全都運作正常。究其原因好下:1、企劃部經理(或企劃人員)本身就是“三緣”成員,有的是董事兼執行總經理,有的是老板的至親。老板把“配合顧問工作”當成一個有利于個人成長的機會,“獎”給了“三緣”集團中的忠誠、能干、有發展前途者。由他(她)們向顧問們學一身本事,再回頭服務于企業,工作中的阻力之小可想而知。2、顧問們盡心盡力。顧問們不再需要“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反而需要客戶的人才茁壯成長,一方面“拿人錢財、為人效命”,要對得起客戶的報酬;另一方面盡心打造客戶的市場競爭能力,為自己建立新“個案”;三方面減輕自己的工作量。這里,企劃人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徹底理順了。3、皆大歡喜。老板沒有了失落感,出身“三緣”、分管營銷的副總不再耽心位置被新來者取代,財務部經理不再懷疑企劃人吃回扣……四、反思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1、專業人員,如企劃師、會計師(管理會計、投資顧問等)、工藝師等,應該同企業保持什么樣的關系?一旦“結婚”,可能待遇下降,可能處處遭忌、遭防備;只保持“朋友關系”,以智力換金錢,錢貨兩訖,似乎機制更順;2、企業,有沒有必要養那么多的專業人員?專業人員個人能力往往超過“三緣”成員(否則就沒有雇傭價值了),總讓能人被不太能干的人領導,能人不服;專業人員往往比“三緣”更在乎待遇,要價較高,外來下級的薪水比我還高,“三緣”也不服,最后是老板難當,兩頭頂著壓力、兩頭不是人。3、雇傭穩定的“外腦”輔以自己信得過的配合外腦工作的“自己人”,這一模式可不可以推廣?企業自己的“企劃部”(企劃人),只負責組織企業各部門配合外腦做方案,幫助企業各部門理解、消化方案,幫助老板貫徹執行,多動腿、多動嘴、少動腦,這樣的定位是否能滿足中小型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差異化營銷”的需要?
- 上一篇:各單店及區域企劃部工作規范3
- 下一篇:企劃部職責與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