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小麥秋播技術意見
時間:2022-12-01 02:45:00
導語:區小麥秋播技術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8-2009年度小麥生產,通過全區廣大干群和農技人員的共同努力,戰勝了各種自然災害,取得了豐產豐收,為我區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前,秋收秋種在即,根據中央、省、市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今年我區小麥秋播的指導思想是:適當壓縮面積,突出品種,優化結構,強化抗災應變和優質高產技術推廣應用,提高單產,穩定總產,著力提高夏糧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經營水平。現就秋播小麥生產提出以下幾項技術意見供參考。
一、強力推進優質專用生產,繼續優化糧食內部結構
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今后農業生產的永恒主題,今年秋播的重點是抓住機遇搞調整,穩定糧食增效益。根據我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特別是高效設施農業發展需要,小麥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進一步優化糧食品質結構和品種結構,突出抓好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因地制宜改良或壓縮低產低效田,對地力肥、基礎設施好的高產田塊要保持面積、主攻單產、穩定總產,強力推進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推廣輕簡節本栽培、防災減災等重大實用技術,鞏固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努力提高種植效益。
二、加快推廣優質專用品種,努力提高優質專用份額
綜合近年我區小麥生產實際,今年秋播我區小麥主體品種為以AK58、煙農19、徐麥99等優質中、強筋品種。由于今年國家實施良種補貼全覆蓋,小麥良補方式由售價折扣補貼改轉變為現金直接補貼,根據種植面積通過“一折通”直接發放到戶,再由農戶自主選擇購買種子,很大程度削減小麥良種推廣“統”的力度,主推品種覆蓋率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要采取通過科技入戶和農民培訓、科技下鄉、技術咨詢、發放“明白紙”等多種渠道、形式開展良種及其與良法配套技術培訓和指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良種和先進栽培技術覆蓋率,力爭我區主推品種覆蓋面積80%以上,優質強筋小麥面積達到95%以上。
三、推廣普及優質高產技術,持續實現單產水平提高
1、積極推廣精播擴行技術精播擴行栽培是協調群體發育、提高群體質量、優化群體動態的一項高產高效生產技術,在我區小麥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秋播,我區將全面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一是合理確定播量。根據多年試驗及高產栽培的實踐,AK58、徐麥856、徐麥99等品種,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2萬以內,半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8萬以內,即精量播種畝用種量大約12斤,半精量播種畝用種量大約18斤。根據土壤墑情,在適宜播期內提倡推遲播種,一般播期推遲在10月10日-10月15日,防止冬前幼苗旺長,造成越冬期凍害現象。二是擴大行距。純作小麥田塊行距平均由原來的6寸擴大到7寸,高產田塊行距擴大到7.5-8寸。為保證播種質量,要提高整地質量,做到足墑適期播種,爭取一播苗全、齊、勻、壯,減少缺苗斷壟現象。
2、積極推廣高效施肥技術平衡配方施肥技術在我區小麥增產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年秋播要繼續大力推廣配方施肥,并在此基礎上,加大肥料投入和合理配比,重點抓好關鍵肥的應用,提高肥料投入產出比。一是增加有機肥用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地力,尤其對常年不施用有機肥的中低產田塊要增加用量,以促進平衡增產。要求秋播中每畝施用土雜肥2-3方,同時大力推廣玉米秸稈機粉碎全量還田。試驗、示范表明,玉米秸稈直接還田,可顯著改良和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有利單產增幅8%以上,玉米秸稈還田逐漸被農民所接受,還田面積逐年擴大。因此,要抓緊、抓實、抓好這一技術措施。二要合理肥水運籌,增施穗肥。根據小麥品質調優的原則N肥后移,基、追比例由以往的7:3調整到6:4或5:5。今年小麥生產中要重點推廣追施、重施拔節孕穗肥,施用時間一般掌握在基部第一節間基本定長以后,即葉齡余數2.5-3.0時,借墑撒施、穴施或溝施,施用量一般以6-7.5公斤純N為宜。三要增加總施肥量。隨著產量水平的逐漸提高,小麥需氮量也隨之提高,今年小麥全季施用純N增加到16-17公斤;磷鉀肥施用比例各提高10個百分點,使N:P:K的比例由1:0.36:0.3提高到1:0.46:0.4左右;同時增加微肥施用面積和數量,大力提倡施用小麥專用復合(混)肥,小麥專用復混肥應用率爭取達到60%以上。
3、推廣全程化學調控技術實踐證明,合理地運用生化調節劑可以以最小的投資換取最大的效益。在小麥產量水平較高的條件下應用化學調控技術,對于防倒伏、實現高產穩產和改善品質十分重要。我區今年的小麥生產上要重點推廣化學調控新技術,實現全程化控,根據小麥高產生長發育指標,協調各生育時期的群體發育動態,塑造高質量群體結構。今年小麥生產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技術措施:一是化學調節劑拌種。試驗表明,壯豐安、矮苗壯拌種可有效提高主莖低位分蘗,促進分蘗成穗能力,控制苗期旺長,增加次生根發生量,促壯苗早發,提高產量。方法是用壯豐安2-4毫升兌水0.5公斤,拌10公斤種子,晾干后播種。二是分蘗期化控防旺長。在小麥分蘗期(一般在11月底-12月底)根據小麥長勢進行化控,旺長田塊可提前化控,控旺促壯,鞏固有效分蘗。三是返青起身期控高防倒伏。我區一般應在2月中下旬用壯豐安每畝40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控制基部節間生長,促進莖稈充實,增強植株抗倒能力。四是在孕穗到揚花期,用惠滿豐、稀世寶、維他靈和強力增產素等調控。在小麥抽穗、揚花和灌漿高峰期噴施葉面肥,可提高花后光合產物向籽粒運轉速率和光合物質積累量,具有顯著的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的效果,可防止后期葉片早衰、協調植株生長、促進植株養分的分配與積累,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實現增產增收和改善品質。
4、突出后期肥藥混噴技術小麥后期肥藥混噴,可有效防治后期病蟲害,而且補充多種營養元素,防止小麥植株脫肥早衰,提高功能葉光合強度,延長功能葉的光合時間,顯著提高灌漿能力;已成為我區小麥高產穩產的重要常規技術措施。今年在小麥后期藥肥混噴中要抓好技術到位率,提高混噴質量,杜絕少噴、漏噴田塊。同時,在思想上要更新觀念,轉變認識,高度重視此項技術的應用。在我區小麥由中產向高產水平過渡的過程中,在合理群體結構條件下,充分發揮個體增產能力,提高單穗重量是提高群體產量的最有效途徑,因此后期補肥補素是穩產的重要技術。在今年的小麥生產指導中,要把后期的肥藥混噴從以往以防病蟲為主轉變為補肥補素為主,兼治病蟲,提高微肥和激素的應用率,促灌漿增粒重。
5、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綜合防治病蟲草害是保證小麥穩健生長,實現豐產豐收的重要技術措施。近幾年,病蟲草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因此要把病蟲草害的防治作為小麥生產的重點工作之一。一是搞好小麥良種包衣。既防地下害蟲,又能抑制小麥紋枯病的前期發展。拌種既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又能有效控制株高,提高麥苗素質,增強麥苗的抗逆能力,提高小麥的單株分蘗及單穗重,增加產量,已成為我區秋播一項高產配套措施。今年秋播,我區要繼續大力推廣小麥藥劑拌種。常年發病較重的田塊可以使用2%戊唑醇濕拌種劑,按種子重量的0.15%拌種,或用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10ml,加水300ml拌麥種25Kg。一般發病田塊可選用5%井岡霉素水劑0.1kg或20%三唑酮15ml,拌麥種10kg,混合拌種。二是狠抓化學除草。堅持秋除為主,春除為輔,確保除草效果。三是早防嚴防紋枯病。紋枯病已成為我區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地影響著小麥的高產和穩產,所以全區上下要充分重視,積極探討紋枯病的有效防治途徑,把紋枯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四是有效防治其它病蟲害。根據病蟲預測,掌握其發生動態趨勢,采取以預防為主進行綜合防治,特別對小麥危害較重的蚜蟲、紅蜘蛛、白粉病、赤霉病等,要根據植保部門的技術防治意見,適時用藥,確保防效。
四、認真堅持適期適墑適量,確保提高小麥秋播質量
播種一季定全年。因此,提高小麥播種質量是秋播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及早發動,早宣傳,精心組織,做好秋播各項準備工作。二是要樹立抗災秋播的思想,關注天氣變化,做到有備無患。要根據墑情,足墑搶墑播種。干旱要造墑播種,保證出苗率,減少缺苗斷壟。三是要適期播種。適期播種能促進形成壯苗,爭取足穗大穗,減輕紋枯病發生為害。根據我區多年氣象資料及小麥冬前生長積溫要求,今年小麥秋播適期為10月5-15日,最遲在霜降前播種結束。要在適期范圍內提倡晚播,播期播量相結合,塑造高質量高產群體,為明年小麥豐收打好基礎。
五、緊緊圍繞優質專用生產,突出抓好高產創建示范
盡管今年省廳沒有下達我區小麥高產創建指標,秋播我區仍嚴格按照全區小麥規劃布局安排,抓好小麥高產創建自建工作。重點抓好汴塘鎮高莊、闞山、沿河、馬頭、旱園5個村的小麥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選用徐麥99品種。同時結合農閑有利時機,抓好田間溝渠工程配套建設,確保旱能灌、澇能排,將災情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為明年夏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 上一篇:性賄賂犯罪立法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