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農村經濟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15 10:57:00

導語:完成農村經濟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成農村經濟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確保實現20**年一季度經濟發展開門紅的實施意見》(沈政發〔20**〕33號)精神,積極應對挑戰,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全市經濟增長提供堅實的基礎,按照“保增長、做貢獻”的工作思路,結合一季度農業和農村生產特點,現就確保完成一季度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任務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主要目標

(一)縣域經濟主要指標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增幅,為全市經濟保增長做出新貢獻。

縣域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9.9億元,增長1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90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5億元,增長3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9億元,增長25%。

(二)冬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應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為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做出新貢獻。

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8億元,增長7%。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力爭完成37億元,增長8%;其中畜牧業產值達到30億元,增長8.4%;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8萬噸、10.8萬噸和8.5萬噸,分別增長18.8%、20.9%和5.5%。設施蔬菜面積達到69萬畝,產量55萬噸,增長15%。

(三)農民收入和購買力邁上新臺階,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做出新貢獻。

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確保農民工資性收入不降低;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現3200元,比上年同期增收500元以上,增長20%;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100億元,增長18%。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主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生產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和糧食生產能力,實現增產富民。

2.切實抓好冬季農業生產。大力發展畜牧業、設施農業和高效特色產業,抓好一鄉一品、一縣一業,推進農業經濟區發展;盡早啟動設施農業小區建設,為完成全年目標奠定基礎。

3.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鏈條。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名優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搞活農產品流通,重點建設糧食、蔬菜、瓜果、生豬、牛羊、禽蛋等一批產地批發市場。發展外向型農業,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推進30萬畝基地的備案登記,使蔬果類出口基地注冊達到50萬畝以上。

4.落實農業結構調整任務計劃。各地區要圍繞市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目標,制定農業結構調整規劃和計劃,并落到農戶。有關部門要加強與涉農地區的對接,做好規劃、土地流轉、協調貸款等前期工作,做到任務早下達、政策早出臺、建設早開工。

(二)積極開展春耕備耕。

5.抓好物資備耕。全市春耕需要化肥17.5萬噸(折純量)、種子3493萬公斤,農藥2500噸、農膜30000噸,供銷系統、農業部門要抓緊時間組織貨源,保證春耕生產物資供應充足。

6.搞好科技備耕。重點圍繞“一村一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培訓,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深入開展與省農科院科技共建活動,實施“五大提升行動”,組建10個專家服務團包鄉包項目。

7.加強農機備耕服務。各地農機部門要抓緊農機具檢修,做好春耕生產所需柴油準備工作。推進30個水稻、20個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村建設。扶持農機大戶,加快先進實用、生產急需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

8.開展打假保春耕。強化農業綜合執法力度,通過與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通力合作,重點對種子、農藥、肥料市場進行執法檢查,確保農民買上放心農資。

(三)推進農村各項改革。

9.推動土地流轉。把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作為全年農村改革的重中之重,盡早提出全市加快發展農業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方案,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農業結構調整騰出空間。

10.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完善全市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抓好新民市、**中縣、蘇家屯區24個重點鄉鎮30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和水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出臺《**市高毒劇毒農藥管理辦法》,從源頭上把住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11.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在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配送中心普遍建立檢測制度。啟動水果、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12.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若干意見》(沈政發〔20**〕29號)精神,規范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13.創新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鼓勵主導產業區建立區域中心站,增強農技推廣體系公共服務能力,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為結構調整提供技術保障。

14.完善農產品流通服務。加強縣域商貿中心、鄉村商服中心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和“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拓展農家(資)店服務功能,實現城市與農村商品的雙向流通。

15.推進農業經濟區體制機制創新。重點推動于洪區涉農部門和九龍河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鄉鎮聯動配套改革,加快蘇家屯永樂、東陵祝家、新民大民屯等農業經濟區體制改革步伐。

16.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建設,大力發展村鎮銀行,研究組建現代農業擔保投資公司,通過銀行放大財政投入效應。

(四)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

17.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每個地區重點依托1個上規模、有特色的重點園區,以專業招商、工業地產招商、標準化廠房招商、項目招商和產業集群招商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工作,吸引對財政貢獻率高、可持續發展的優質項目落戶縣域。

18.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落實有關扶持政策,促進簽約項目盡快落地開工、開工項目加緊建設、竣工項目盡快投產、投產項目盡快達產。

(五)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19.確保完成國家新增投資安排我市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中縣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在1市3縣實施14萬畝防護林工程;在蘇家屯區和康平縣建設1處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和20處沼氣服務網點;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在沈北新區和新民市建設20個鄉鎮獸醫站,確保按照國家要求于3月末前形成新的實物工作量。

20.加強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提高項目承載力。引導項目到園區擺放,產業向園區集中,集群在園區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百億元產業集群。

三、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堅定發展信心。各地區政府必須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深刻認識我市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積極應對挑戰,化危機為機遇,克服冬閑思想,圍繞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開展春耕備耕和推進農村改革等工作任務,做到早準備、早計劃、早部署,確保實現農業農村經濟首季開門紅。

(二)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為實現開門紅提供保障。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改進資金撥付方式,解決農業結構調整所需資金問題。農村信用社繼續增加對設施農業、高效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貸款支持,市、縣兩級擔保體系要為結構調整提供貸款擔保,解決建設資金問題。吸引民營資本參與設施農業、高效特色產業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能人經濟發展。同時,緊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投資機遇,主動加強與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銜接溝通,力爭有更多重大項目和資金落到我市農村。

(三)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工作落實。確保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開門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細化措施,抓好層層落實,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實現20**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開門紅各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