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分類管理意見
時間:2022-09-24 11:20:00
導語:黨員分類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大量的下崗失業黨員、離退休黨員、外來黨員紛紛涌入社區,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社區黨員數量不斷增加,組成結構更趨復雜,呈現出群體構成多元化、精神需求多樣化、價值體現多重化的特征。為更好適應形勢發展的新要求,我們根據社區黨員群體特征和要求,積極探索社區黨員分類管理新模式,增強了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拓寬了社區黨建的新途徑,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科學劃分類別,構建管理網絡
(一)掌握黨員信息,科學劃分類別。在全面掌握社區黨員有關情況的基礎上,按照黨員年齡、職業特長、身份及活動規律等不同特征,將社區黨員劃分為在職黨員、無職黨員、下崗黨員、離退休黨員、年老體弱黨員和流動黨員等六大類型。同時,建立“一卡、一本、一冊、一表”,即黨員分類信息卡、黨員活動情況記錄本、在職黨員活動登記冊、年老體弱黨員聯系表,為實施分類管理提供了“分而不散”的管理依據。
(二)創新組織設置,優化黨員組合。結合社區具體實際,適時調整社區黨組織設置。在轄區7個社區黨支部,分別設立了離退休黨員、下崗黨員、年老體弱黨員黨小組,并在黨員比較集中的東大街社區金門商城設立了住宅小區黨小組。同時,將黨員的個人意愿與組織安排有機結合,根據不同黨員的群體特征和居住情況,把社區黨員編入相應的黨小組,構建了“街道黨委—社區黨組織—各類黨小組”的新型組織網絡,夯實了分類管理的組織基礎。
(三)加強人員培訓,提供人力支撐。針對實施黨員分類管理后,管理層次增加,管理目標多樣,管理難度加大的實際,我們專門舉辦了社區黨員分類管理培訓班,對辦事處黨務干部、社區黨組織負責人以及社區各類黨支部或黨小組負責人進行了政治理論、城市管理、社區服務和黨建知識培訓,進一步深化了廣大社區黨務干部對分類管理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為實施分類管理提供了人力支撐。
二、針對群體特征,實施分類管理
(一)對在職黨員進行“雙重”管理。針對在職黨員工作在單位、居住在社區,大多具有專業特長的特征,堅持由社區與單位黨組織共同管理。通過建立登記報到、公開身份、活動紀實、意見反饋等工作制度,不斷完善共同管理的“雙向互動機制”。單位黨組織向社區黨組織介紹在職黨員的特長;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才能和特長,為他們發揮作用提供舞臺,每半年把在職黨員在社區的活動情況和表現反饋給單位黨組織。通過“雙重管理”,使在職黨員“八小時內有單位管,八小時外有社區管”,極大地調動了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二)對無職黨員進行“崗位”管理。針對無職黨員體現先進無手段、發揮作用無平臺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設崗、以人定崗、以崗定責”的原則,全面推行社區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根據社區工作實際和需要,設置了社區監督、公共事務、民主建設和公民道德教育4大類16個崗位,嚴把自愿報崗、支部議崗、公開競崗、培訓上崗等關鍵環節,組織305名無職黨員上崗履職。使無職黨員有位有為。
(三)對下崗失業黨員進行“溫暖”管理。針對下崗職工黨員生活困難、急需就業的實際,堅持鼓勵與幫扶相結合,使他們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社區黨組織通過社區黨組織通過引導下崗失業黨員改變擇業觀念,免費提供就業信息、技能培訓等服務,大力興辦經濟實體,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支持他們二次創業等措施,積極為他們再就業鋪路搭橋。對一時找不到合適工作、生活困難的黨員,黨組織通過捐款、結對幫扶等形式為他們排憂解難。
(四)對流動黨員進行“動態”管理。針對這部分黨員流動性大、人員難組織、活動難開展的特點,堅持動態跟蹤管理,讓流動黨員有家可歸。我們在7個社區設立了流動黨員服務站,專門負責社區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要求流動黨員定期以書信、電話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工作情況。建立健全了流動黨員登記、專人定期聯系、《流動黨員活動證》制度,嚴格《流動黨員活動證》發放、查驗,確保了黨組織與黨員“不斷線”,黨員“離家不離黨”。
(五)對離退休黨員進行“屬地”管理。針對離退休黨員空閑時間多、工作經驗豐富以及行動多有不便的實際,堅持屬地化管理。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把他們編入離居所較近的黨小組,條件具備的,建立小區、樓棟黨小組,對離退休黨員黨組織要求每月過一次組織生活。對身體狀況較好,又有一定特長的離退休黨員,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崗位,讓他們發揮余熱,引導支持他們參與或牽頭組建老年曲藝隊、書畫隊、民樂隊、棋藝社等社團組織,開展各種娛樂健身活動,使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六)對年老體弱的黨員進行“關愛”管理。針對這部分黨員年老體弱多病,不便、不能參加組織活動的實際,社區黨組織在政治上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社區黨組織專門為他們設計了“聯系表”,聯系表上除記載黨員的基本情況外,還特別設置黨組織傳達事項、黨員意見建議兩個欄目,黨組織通過聯系表,加強與他們的交流和溝通;通過結對幫困、重大節日上門看望慰問、定期組織志愿者上門服務等形式,加強對他們的關心和服務。
三、強化工作措施,增強管理實效
(一)明確管理要求。采取統一要求與分類要求相結合,在對黨員的基本權利方面實行統一要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黨員的特征,分類提出要求。如對在職黨員提出了“同住社區,共建家園”的要求;對無職黨員提出了“認真履崗、服務社區”的要求;對離退休黨員提出了“離而不休、發揮余熱”的要求;對下崗黨員提出了“帶頭再就業、帶動再就業”的要求;對流動黨員提出了“離鄉不離黨,黨性不流失”的要求;對年老體弱黨員,提出了“管好自己子女,爭創文明家庭”的要求等等。增強了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可操性。
(二)豐富活動載體。在廣泛開展“一個黨員一面旗”、社區黨員承諾制等主題實踐活動的同時,還根據各自特點,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如在職黨員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創一戶文明家庭、參加一項社區服務、參加一次公益活動、提一條合理化建議、關心一戶特困家庭)、離退休黨員“五大員”(爭當黨的政策宣傳員、計劃生育信息員、綜合治理巡查員、幫教青少年輔導員、環境衛生保潔員)、流動黨員“安家工程”、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下崗失業黨員“雙帶”(帶頭再就業、帶動再就業)活動以及年老體弱黨員爭創“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為各類黨員發揮作用搭建了有效平臺。
(三)完善考核機制。各社區黨組織嚴格落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根據不同類別黨員的要求,對履行職責、執行制度、發揮作用、參加組織活動等情況,堅持每半年檢查一次,一年綜合考核一次,并將考核結果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辦事處黨委將社區黨員分類管理納入年度黨建目標考核,對各社區黨建工作進行綜合考核時,對實施黨員分類管理工作情況進行重點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比先進黨組織的重要依據,通過強化考核,確保分類管理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實施社區黨員分類管理,順應了社會發展需求,創新了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一是實施社區黨員分類管理,增強了黨的組織生活和活動的吸引力。實施分類管理打破了原有的“一刀切”、“大一統”管理模式,把有共同經歷、共同語言、共同興趣愛好和年齡相近的黨員編入同一黨小組,采用適合他們的學習活動形式、內容、時間,使黨的組織生活和活動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北大街社區通過開展革命歌曲競賽、老黨員座談會等形式,使老黨員的組織生活出席率由原來的不足70%提升到95%以上。晨練、傍晚時分,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三五一組,帶著環境衛生維護紅袖章的離退休老黨員,有的拿鐵鉗撿拾紙屑,有的在糾正車輛違章擺放,有的在鏟除野廣告……,晨曦夕陽中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是實施社區黨員分類管理,增強了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動性。實施分類管理,改變了黨員行為標準過于籠統、難于衡量的狀況,增強了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黨員發揮作用的主動性,使有不同特點和才能的黨員找到了發揮作用的切入點和支撐點。居住在蓮花池社區的15名三中在職教師黨員,在黨員副校長寧永勤的組織帶動下,依托社區市民學校,定期舉辦有關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知識講座,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虎頭橋社區無職黨員王建忠自申報社區環衛保潔崗以來,自購涂料、鏟刀、鐵刷等工具,四年義務清理轄區野廣告4萬多公斤,其本人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城市美容師”,**年被評為漢中市“十佳優秀市民”。居住在金門商城的退休黨員余成義,針對小區群眾數量較多,宣傳工作相對薄弱的實際,充分發揮自己在宣傳方面的工作經驗,堅持每月在小區出2期宣傳板報,受到了居民的一致稱贊。
三是實施社區黨員分類管理,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施分類管理,使社區黨組織對社區黨員的情況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對黨員的思想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黨員的困難和需求解決的更加及時,對黨員的服務更加細致周到,使社區黨員比以往更多地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從而大大地增強了社區黨員的歸屬感,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實施分類管理后,北大街社區黨支部針對轄區外來經商黨員較多的實際,主動上門服務,及時幫他們接轉組織關系,并為他們提供從落實經營場所、代辦各種證照、代繳各種稅費到子女入托、上學等“一條龍”服務,使外來黨員切實感覺到了黨組織的溫暖。北大街、蓮花池、蓮湖社區黨支部堅持每年免費為年老體弱黨員體檢2次,定期上門看望慰問,及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服務,大大增強了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