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對區年度工作任務發展的匯報
時間:2022-05-14 11:58:00
導語:區長對區年度工作任務發展的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區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工作回顧
時期是我區科學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五年。五年來,全區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人民滿意幸福南城為目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扎實工作,全面超額完成了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邁上了新臺階,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
——過去的五年,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搶抓全市優化產業布局的機遇,大力提升三產、做強二產、調整一產,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由“十五”末的0.68:40.12:59.2調整為0.35:35.27:64.38,達到歷史最優。小寨商圈開發改造進展順利,小寨十字、紅專南路片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加快實施,興善寺東街等3條特色街區建成開街,31個項目投入運營。魚化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4個總投資15億元的項目全面動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用地實現了高效經濟作物全覆蓋。大力實施項目帶動,五年共實施重點項目227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1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的2.7倍,實際利用內資173.7億元,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大型商貿設施相繼開業,51個房地產大盤先后建成,有效改善了區域環境,增強了發展后勁,已成為全市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五年來,全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到了16%以上,去年在全省各區縣中率先突破600億元大關,完成601.01億元,是2005年的2.6倍,占全市總量的18.54%;地方財政收入連續保持30%以上的增速,去年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完成20.37億元,是2005年的3.8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到了27%以上,去年完成810.19億元,是2005年的3.3倍,占全市總量的近四分之一,位居西部各區縣之首;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達到304.9億元,是2005年的2.9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2.25億元,是2005年的1.9倍。我區已連續六年榮獲全市目標責任綜合考評第一名,連續三年居全省“五強區”首位,經濟綜合實力躍居西北五省各區縣之首。
——過去的五年,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形象快速提升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功能與形象并重、特色與品位并舉,以景觀街區建設為主線,全面增強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城市建管水平。以拆促建,全力支持配合省、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保障了三環路段率先通車、地鐵二號線段順利實現電通。積極應對市政道路建設投資體制的變化,多方籌資近20億元,新修、改造市政道路60條、背街小巷72條,連接三環的主干道增至14條。率先實施景觀建設,形成了南三環城市景觀林帶,西路、育才路等多個街區展現出了獨特的景觀魅力。實施三年植綠大行動,建成44個綠地廣場,綠化覆蓋率由2005年的30.6%增加到42.6%。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新建4座保潔員公寓、14個垃圾壓縮站、20座環衛工人道班房、85座公共廁所,市容環衛設施更加完善。14條道路和6個綠地廣場逐步實現市場化管理,所有公廁高質量免費開放,進一步方便了群眾生活。在全市率先建成數字化城管監控指揮中心,實施了執法網格化、“122”管理體制等新型管理模式。“四城聯創”取得階段性成果,榮獲“省級文明城區”、“省級綠化模范區”、“市級創衛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經過五年的努力,的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道路更加寬暢,環境更加優美,街景更加靚麗,已成為廣大市民向往的宜居之區。
——過去的五年,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加快推進城市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著力推進以城帶鄉,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4條,實施人飲工程32處,成為全市首個農村飲水安全達標區和農村信息化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一體化。對60所農村學校硬件設施進行了改造提升,積極推行城鄉教師轉任交流。全面實施新合療制度和“農免”項目,109個村衛生室達到省級標準,農村醫療衛生實現全覆蓋。建成253個農村商業網點,農村商品流通網絡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統一城鄉低保標準,將農業人口納入城市就業服務體系,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8萬人,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實現全覆蓋。大力推進社會管理一體化,實現三環以內所有農村城管執法、市容管理、社會治安管理全覆蓋。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拆除舊村13個,1.8萬農民成為市民,17個村轉型為城市社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去年達到9863元,是“十五”末的2.1倍,區域城市化步伐全面提速,城鄉共同繁榮的局面更加鞏固。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用財政總支出57%的財力投入民生領域,實施了52個項目,“民生八大工程”成效顯著,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率先建成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創業基地,城鎮累計新增就業6.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2萬人,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榮獲“全省充分就業先進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達到23517元,穩居全省首位。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5.5萬城鄉群眾實現了低保、養老應保盡保,扶助改造農村危漏房屋207戶、334間,廣廈工程圓滿完成,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全面落實,順利通過國家“兩基”和省級“普實”復查驗收,“蛋奶工程”惠及1.43萬義務段學生,創建省級示范高中2所、省級標準化高中2所。擴建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造提升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文體事業長足發展,建成美術一條街、藝術品交易中心和文化藝術展示街,成功舉辦了首屆群眾藝術節,實現了城鄉文體設施全覆蓋。社區建設再上新臺階,全區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全部達到國家新標準,將社區辦公經費提高到3萬元,為全省最高標準。開設2個蔬菜早市,新建50個便民市場、134個放心饅頭加工銷售點、22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平安創建活動成效顯著,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達到88.56%,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信訪維穩、安全生產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過去的五年,是全力支持開發區發展、融合共建格局不斷強化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始終把支持開發區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堅持“優勢互補、共建共贏,加強融合、共同發展”的思路,積極應對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工作方向與重點,全力促進共建融合。支持高新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征地4.1萬畝,對開發區范圍內15個村進行了整村拆遷,有力保障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項目建成開放。把村民安置放在突出位置,14個村、4048戶村民順利回遷,丈八西村等17個村生活依托地啟動建設,開發區范圍內的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發揮行政區優勢,積極協助支持開發區做好社會事務管理工作,與浐灞生態區、曲江新區聯合舉辦了三屆全國唐風盆景展和首屆中國奇石展,我區的唐苑盆景園被確定為世界園藝博覽會分會場,融合力度不斷加大。開發區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改善了城市環境,為區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
——過去的五年,是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的目標,突出依法行政和為民服務兩大主題,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建議、提案全部辦復。完善了區政府常務會議議事規則,調整充實了法律顧問組,實行專家顧問咨詢論證制度,積極開展“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活動,推動政府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榮獲“全省依法行政先進區”稱號。建成區政務大廳,實行行政審批集約化服務,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妥善處置汶川地震、流感疫情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完善目標考評辦法,加大抓落實力度,政府執行力進一步增強。
統計、審計、科技、物價、人口計生、人防、殘疾人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五年來,我區先后被授予“中國商業名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等光榮稱號,涌現出了“全國社區商業示范社區”、“全國規范化價格認證中心示范單位”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過去的五年是充滿了挑戰和凝結著奮斗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區上下團結一心、真抓實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都凝聚著全區人民的辛勤勞動,體現著社會各界的貢獻付出。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廣大干部群眾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要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必須把握規律科學發展,不斷深化對區情的認識,堅持速度和質量效益并重、經濟和社會建設齊抓,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不斷強化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審時度勢,乘勢而上,占領發展制高點,掌握工作主動權;必須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以群眾的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的滿意為第一標準,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百姓福祉,促進社會和諧,凝聚發展的強大合力;必須解放思想創新發展,勇于突破傳統發展理念和模式,創新工作思路和體制機制,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必須真抓實干務實發展,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核心,切實做到項目一個一個狠抓,難題一項一項破解,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實現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爭先進位、率先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與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大,主導產業不明晰,產業聚集度不高,龍頭企業還不多;自管區域與開發區、建成區與城鄉接合部的城市形象反差較大,城市建管水平仍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產品質量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新期待;政府服務效能還需進一步提高,公務員隊伍建設還要繼續加強。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全面實現城市化的關鍵時期,是產業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是要素資源由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的轉型時期,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率先發展。根據國家和全省、全市有關“十二五”的總體安排,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并廣泛征求各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的意見,編制了《市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綱要(草案)》提出,我區“十二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主城區為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大力實施強三優二、板塊推進、民生優先、共建融合戰略,扎實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綜合經濟實力大提升,街區、生態、服務環境大變化,社會建設、民生保障大改善,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率先實現西部領先,力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把建設得更加宜居、利居、樂居。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這五項指標均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五個翻番”。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7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3%。
做好“十二五”的各項工作,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把加快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作為鮮明主題。發揮好比較優勢,加快發展、率先發展,是我區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中承擔的歷史責任。要強化發展意識,立足“西部領先、全國進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全區統籌配置資源,全力打造十大經濟板塊,構建十大產業集群。加快自管區域內的小寨商圈、魚化工業園、科技園、西灃路地區、東部產學研基地和三環產業帶等六大板塊建設,形成以商貿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導的六大產業集群。支持“三區一基地”內的四大板塊加快建設,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產業為主體的四大產業集群。實施重點建設項目500個以上,總投資1500億元以上。到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要突破1000億元,力爭進入全國副省級城市20強區前十位。
二是要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突出主線。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投資和消費拉動不平衡、主導產業不明晰仍是制約我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于經濟工作的所有方面和全部過程,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施總量擴張和質量提升雙輪驅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升級,著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地鐵經濟、知識經濟等新型經濟形態,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旅游業等優勢產業,各行業增加值突破1100億元,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三是要把加快城市化和城市改造提升作為主要抓手。我區已成為市新一輪發展的核心區,主城區外擴,長安區北靠,各開發區快速發展,擴大建設范圍,呈現出“南北簇擁,東西拉動”的發展態勢。要順勢而為,堅持外延擴展和內涵挖潛并舉,加快外圍街辦城市化和中心街辦改造提升,全面推進區域發展,促進資金、項目等發展要素加快聚集。全面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和戶籍制度改革,實現農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城市化率達到100%。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水、電、氣、熱、通訊、網絡等公共設施全覆蓋。不斷加大街區景觀建設力度,提高建管標準,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和特色進一步彰顯。到2015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45%,生態環境更加優化。
四是要把不斷改善民生、提高群眾幸福感作為根本目的。人民群眾是城市的主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讓轄區群眾安居樂業、感到滿意。要把不斷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建設人民滿意幸福南城作為區政府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今后五年財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在教育、衛生、文體等方面打造服務民生品牌,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建立覆蓋全區的就業創業、社區商業、養老入托、扶困助殘、基本醫療等服務網絡,構建群眾生活便利圈,新增就業10萬人,促進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讓轄區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三、2011年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要堅持以加快科學發展、實現率先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推進社會和諧穩定。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社會保障、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今年區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發展板塊經濟,提升產業水平,構建區域核心競爭力
把培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作為構建區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著力點,立足比較優勢,大力實施強三優二、板塊推進戰略,整合各種優勢資源和要素,推動產業聚集,增強產業發展活力,明晰并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加快小寨商圈開發改造,著力打造現代商貿服務業板塊。以小寨地區控制性詳規和商貿業發展規劃為總綱,堅持“主干街區建設大型產業項目,支線街區進行特色改造”的工作思路,對于主干街區,以長安南路為重點,加快東八里片區改造,兼顧西八里開發建設,啟動成片整體拆遷,引入大型綜合項目,促使改造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對已建成項目,促其盡快投入運營,產生效益。對于支線道路,以商圈核心區特色街區改造為重點,堅持市場引導,一街一策,全面完成興善寺西街改造,將其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特色樣板商業街區。全力推進商圈內25個在建項目建設,確保省軍區商業樓、長安文化綜合大廈等7個項目建成運營,小寨工人文化宮、祥和雅居等6個項目主體封頂,不斷提升小寨商圈的商業檔次和整體形象。
高水平建設魚化工業園,著力打造工業總部經濟板塊。按照工業園產業定位和整體發展戰略,以優勢高端制造業為基礎,以總部經濟為支柱,以現代服務業為輔助,采取分步實施、滾動開發的模式,建設集生產制造、總部聚集、生活居住、商業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工業總部新城。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融資11億元以上,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緯一路、大寨路西延伸段、西寶疏導線南延伸段、富源五路以及鐵路兩側道路建設,園區道路大骨架搭建成型。全力推進大項目招商,確保5個以上大中型項目開工建設。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使魚化工業園進入全省科技創新工程重點建設園區行列。實施企業搬遷和2個村的整村拆遷工作,完成科技路西延伸段、富源二路等道路兩側綠化亮化工程,塑造園區新形象。
實施科技產業園強三優二戰略,著力打造商貿及現代服務業板塊。以提升改造基礎設施和傳統產業為突破,以高新技術、商貿、辦公及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盡快編制完成園區改造提升規劃,啟動融鑫路兩側提升改造,建成西電生產力大廈,新增5萬平方米樓宇商業面積,完成培華學院、沙井村改造前期準備工作。通過3—5年的努力,完成園區整體改造,實現產業園的功能再造、產業升級、形象重塑,年技工貿總收入達到65億元、稅收6億元。
加快西灃路地區綜合改造,著力打造商務居住板塊。按照“一帶、兩核、三線”的規劃思路,大力發展以金融保險、中介服務、電子商務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以高端賣場、公寓酒店、文化娛樂、高檔餐飲、精品住宅等生活性配套為重點的商貿業和房地產業,著力打造生態景觀綠化帶,核心商務區、核心居住區和三大商業干線。完成園區內7個村的土地征收和4個村的整村拆遷工作,啟動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
實施東部產學研基地建設,著力打造知識經濟板塊。充分發揮區域科教資源的稟賦優勢,依托大學校區、科技園區,發展以教育服務、科學研究、科技成果孵化和產學研一體化為重點的知識經濟。全面完成陸家寨、榮家寨整村拆遷工作,啟動交大、理工大新校區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打好產業發展基礎。
(二)實施項目帶動,夯實發展基礎,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區發展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處于投資拉動階段。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在策劃包裝、招商引資、營造環境等重點環節,提供優質服務,加快項目建設,促進項目優化升級,保持投資持續增長。
集中精力抓好項目建設。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25個,總投資943.8億元。突出83個在建項目的建設,繼續堅持聯席會議、協調推進、督辦考核等機制,加大項目建設環境保障力度,重點解決影響投資環境的突出問題,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全面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和形象進度。強化服務指導,促進長安文化綜合大廈等11個項目建成運營。加大推進力度,促進新地城、小寨工人文化宮改造等35個項目盡早完工。成立專項工作組,協助辦理手續,爭取電信十所研發中心、富裕路熱力中心等24個前期項目早日啟動建設,持續增加投資,做大經濟總量。
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堅持內外并舉、招大引強、集約利用的招商方向,突出重點片區、特色街區、閑置樓宇三大招商載體,不斷提升項目策劃包裝水平,充分發揮招商引資網、貿促會、商會等平臺作用,借助西洽會、世園會等大型活動,策劃包裝一批經濟效益好、吸引力強、輻射帶動廣的重大項目,組織開展各類推介和招商活動。進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機制,全面推行招商引資項目綜合評審制度,制定入區項目準入評審辦法,規范招商程序,提高引資門檻。積極破解招商難題,創新引資模式,實施立體招商、訂單招商,打造特色樓宇,吸引總部企業入駐,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完成樓宇二次招商面積22萬平方米,確保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100萬美元,實際引進內資47億元。
加快重點區域城改步伐。繼續強化政府主導,圍繞板塊開發、項目建設和環境提升等全區中心工作,加快城改步伐。以長安路、含光路、西影路、三環路等主干道兩側為重點,加快推進東西八里村、青龍寺周邊4個村、二府莊、楊家村等城中村改造;以小寨商圈、魚化工業園、西灃路綜合改造區等經濟板塊為重點,加快岳旗寨、姚家村、南北沈家橋等城中村改造步伐,確保年內完成8個村的整村拆遷,啟動16個村拆除工作。進一步規范改造行為,加大監管力度,妥善解決丁家村、白家村、西八里等村的遺留問題。進一步加快無形改造,完成14個村的農轉居和經濟體制改革,11個村的撤村建社區工作。
積極扶持培育骨干企業。進一步明晰支撐我區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發揮政府橋梁作用,支持企業采取強強聯合、強弱重組等方式聚集優勢資源,完善獎勵扶持機制,鼓勵和幫助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技術創新,推進品牌升級,提高市場份額,促進一批工業企業、建筑企業、商貿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加限額以上、規模以上和資質以上企業數量,確立并集中力量培育優勢產業中1—2個龍頭企業,著力提升產業層次,做大產業規模,形成優勢品牌,提高企業綜合效益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迎世園抓提升,營造靚麗環境,彰顯城市特色和魅力
舉辦一屆有創意、有特色、水平高、影響大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是今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標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整治提升力度,優化城市環境,展示靚麗形象,彰顯城市魅力,努力建設宜居利居樂居之區。
進一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快市政道路建設,完善路網,提高區域發展的承載能力。結合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實施樂游路東延伸線等6條市政道路建設。加快電子正街南延伸段等5條道路建設,促其盡早建成通車。推進現有道路升級改造,實施人行道翻修及市政設施遷改工程。積極配合地鐵等重大市政設施建設,全力做好地鐵三號線涉及的13個站點建設的征地拆遷工作,完善公共交通配套,形成不同功能層次的交通設施網絡,更加方便群眾出行。圍繞重點區域開發,加快明德集中供熱中心、東八里變電站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協調市政配套設施布點,提高城市電網、集中供暖、天然氣等覆蓋面,不斷提升轄區公共設施承載能力。推進農村地區水電氣和垃圾回收處理等網絡建設,加快實現公共設施城鄉全覆蓋,使農村群眾生活城市化。
進一步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以“四縱四橫”和南三環為重點,對綠化景觀、城市街具、空間環境進行徹底改造。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實施,大手筆推進綠化建設,加快完成三年植綠大行動收尾任務,實施道路綠化、垂直綠化、開放空間綠化等五大特色綠化,新建豪盛時代街頭綠地等18個綠地廣場和道路節點綠地,完成南三環兩側綠化景觀帶建設,啟動區規劃展示公園建設,新增綠地面積65萬平方米,形成功能、景觀、生態有機結合的城市綠化體系。按照“減量、優型、限位”的原則,實施城市街具改造,統一標識、色彩和形式,加快推進主干道架空線纜落地工程。要通過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使的城市形象更加靚麗。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重點抓好歐亞學院等3項減排工程,加強對重點能耗企業的監測管理,確保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3.2%,全年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保持300天以上。
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高標準、精細化的要求,加強市容硬件設施建設,新建改建公廁10座,啟動環衛基地建設。全面提升市容管理和城管執法水平,在城市化區域,探索推行網上辦案模式,建立常規管理與應急管理、區級部門與街辦協同互補的工作機制,推行“全天候、全覆蓋、無縫隙”執法勤務模式,不斷提升動態管理水平;在農村區域,進一步加快延伸步伐,提標擴面,將全區農村納入市容管理和城管執法范圍,力爭在全市率先建成城市管理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四)加強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順應群眾生活新期待
堅持民生優先,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公共服務領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南城。
切實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完善以就業創業基地為龍頭,各類培訓機構為補充的就業服務網絡,有針對性地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加快推進人力資源信息化網絡建設,拓寬就業、擇業渠道。進一步加大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力度,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多種形式的靈活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繼續搞好勞務輸出,提高農民就近就地轉移能力。擴大就業困難群體扶持范圍,重點解決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再就業問題,有效提高困難群體的就業率,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城鎮下崗失業再就業5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養老、醫療等“五險”為重點,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積極探索農村五保、城市孤老救助標準和集中供養一體化,扎實做好各類救助工作,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再建3所養老服務機構,讓轄區所有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新建2—3所高檔次、高水平的公辦幼兒園,有效緩解“入園難”問題。著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實施16所學校硬件設施提升改造,確保順利通過省級“雙高普九”合格區驗收。積極打造教育品牌,創建省級標準化高中1所、市一級幼兒園1所。繼續實施好“蛋奶工程”,加快學校取暖供電設施改造,全面解決區屬公辦中小學冬季取暖問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集中力量,將原區中醫醫院建設成為一流的區屬綜合性醫院,完成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建任務,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不斷完善以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衛生室為一體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全面推進新農合門診統籌制度,不斷提高農民受益水平。大力推進文體設施建設,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步伐,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全面完成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任務。積極推進文化惠民,組織各類大型文化主題活動不少于30次。以美術街為重點,加快構建特色鮮明、韻味悠長、雅俗共賞的雕塑體系,提升文化品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揮科技資源優勢,積極創建全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不斷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創建全省殘疾人工作示范區,完善服務體系,推動殘疾人事業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繼續做好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地方志、人防、檔案、慈善等工作。
全面提升社區建設水平。啟動社區硬件設施標準化建設,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讓全區所有社區擁有標識統一、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標準化辦公和活動場所。理順工作機制,加強資源整合,統一配置渠道,促進各類社區均衡發展。積極推廣“居財居管”,使50%以上社區實現自主理財。對社區干部工資補貼、屆期津貼,由區財政通過銀行卡全額發放,保障福利待遇。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內容,總結推廣居家養老、專業護理等新型社區服務,實施早市進社區工程,不斷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需求。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繼續抓好購物場所建設和“放心饅頭”、“放心糧油”工程,全面完成兩年興建100個便民市場的建設任務,新建11家放心食品生產加工銷售點,讓轄區群眾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舒適愜意。
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建設,集中開展治安、刑事案件多發區域專項治理行動,切實降低發案率。進一步加強信訪基層基礎工作,暢通信訪渠道,將保障群眾利益與規范信訪行為相結合,全面推行重點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切實處理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全面實現“一控制兩下降”目標。精心組織,做好第八屆村委會換屆工作。健全安全生產執法監管體系,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確保不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加大市場秩序和物價監管力度,加強對農產品、食品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質量安全監督。健全群體性事件應急機制,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不斷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提高群眾安全感。
(五)加大支持力度,突出融合共建,鞏固和提高共贏成果
開發區是我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要強化開發區意識,不斷提高共建共贏水平。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行政事務管理優勢,主動承擔管理職能,理順與開發區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的關系,共建共贏、積極主動地支持好開發區。保障好項目建設環境,積極創造條件,使開發區的項目在我區多擺布、快建設,特別是產業項目。圍繞已經布點的國際軟件新城、曲江創意谷等產業項目,支持開發區征地1萬畝以上,實施8個村的整村拆遷,全力維護好建設環境,保障項目順利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啟動8個村、完成4個村的安置新村建設,保障好群眾的利益。進一步深化融合共建,主動服務,加強融合,編制并實施與開發區融合發展規劃。在產業發展上,主動對接開發區項目的上下游產業,加速形成集群效應;在城市形象上,實施接壤區域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成片開發,實現城市形象一體化。
(六)強化服務職能,推進依法行政,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調查研究,推進科學決策。調查研究是決策之基,成事之本。政府系統所有公務人員都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重點事要深入一線,重點人要面對面,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規律,為決策提供足夠的依據。要深入那些困難集中、矛盾復雜、長期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調查研究,尋求破解方法。要深入一線,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問政于民、問效于民”活動,直接聽取群眾意見,及時調整各項決策和政策措施的偏差,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決策的科學性,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突破。
堅持以人為本,增強群眾觀念。政府各部門及所有公務人員要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在考慮問題、判斷情況、作出決策時,要體現大多數群眾的所思所想,決不干違反群眾意愿、損害群眾利益的事,真正做到重大決策依民而定,工作舉措應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以實際行動贏得全區人民對政府工作的擁護和支持。
堅持依法行政,提升服務質量。政府各部門及所有公務人員要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建立區政府領導班子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溝通聯系制度,及時聽取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和風險評估程序。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加強政務督查、效能監察和績效考評,完善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努力為群眾、為基層、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堅持廉潔自律,抓好廉政建設。政府各部門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廉政監察和執法監察,突出抓好重要領域、重點環節、關鍵崗位的監督,加強對財政資金、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和監察,強化廉政風險防范管理,依法懲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政府系統所有領導干部和公務人員都要切實增強廉政意識,嚴格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秉公用權,潔身自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干事,勤勤懇懇為民,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發展已站在新的起點上,開啟了新的征程。新起點承載著新使命,新征程期盼著新跨越。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銳意進取,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的良好開局,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1周年!
- 上一篇:社保局科長優秀事跡
- 下一篇:大潤發唐山店的營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