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十三五”規劃思路

時間:2022-12-18 02:43:13

導語:鄉“十三五”規劃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十三五”規劃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扣“融入城東發展,培育特色經濟,建設秀美幸福縣城后花園”的目標,抓住國家實施中部崛起、蘇區振興、鄱湖建設、生態文明示范、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戰略機遇,著力壯大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著力加強環境保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資源環境承載力;著力改善民生民計,加快社會事業進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全力建設繁榮、幸福、和諧XX,為提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總體思路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契機,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主戰略,以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為目標,致力主攻工業,建設新農村,為XX“發展升級,小康提速”作出XX應有的貢獻。

三、“十三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圍繞建設秀美幸福縣城后花園的目標,大力推進新鄉村建設、公路交通建設、水利設施建設;做大做強以現代農業示范園為龍頭牽動的現代農業;發展優勢林產業、水產業,利用廣闊山場資源,加大生態產業建設;結合地方資源和產業發展,致力工業發展。力爭到“十三五”末,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825元,財政收入達到1000萬元,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人民素質有較大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住、教育、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條件均有較大改善,農村面貌明顯改觀,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主要舉措

(一)、發展生態農業

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重點圍繞XX淮山、油桃兩大特色產業,,推動傳統農業逐步向農業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邁進。加快XX農產品產銷服務公司的發展,加快XX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進一步加快發展XX淮山種植規模,重點抓好XX淮山集中連片精品示范園的建設;扶持油桃基地發展,力爭建成總面積為500畝的油桃基地。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XX淮山”原產地域產品、無公害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申報認證工作。打造標準園,生產出綠色、優質的XX淮山,規模200畝。不斷提高XX油桃基地的影響力,讓XX油桃銷向全國,以點帶面,把油桃產業打造城富民產業。

(二)、積極增資立項,推進工業發展

堅持推進“開放興鄉”戰略,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步伐,緊緊抓住沿海產業梯度轉移和推動全民創業的有利機遇,借助外力,啟動內力,確保開放型經濟取得新突破。一是強攻招商引資。在招商思路上,充分發揮資源及產業特色優勢,重點圍繞箱包、玻璃、餐飲、蔬菜加工等項目,瞄準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加大引資力度,促進產業集聚。在招商方式上,堅持全民招商與專業招商相結合。大力推進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充分利用XX在外工作人員多的優勢,加強與他們的聯系,把XX的招商項目推出去,把客商引進來,引導在XX投資的客商引薦親朋好友投資XX。積極推行網絡招商,通過XX政府網站,加大網上項目推介力度,力爭網上招商取得新突破。在招商機制上,繼續實行一把手負責,將招商引資任務細化量化到人,并逐步加強和完善招商考核制度。二是激活民營經濟。切實貫徹落實全民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農民、干部職工投資辦實業;通過政策引導和上門聯絡等方式,吸引和動員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把組織和發動群眾貫穿于新農村建設的始終,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尊重群眾意愿,不斷強化村民的自我管理和服務功能。同時,實行鄉領導掛點責任制,鄉領導班子成員每人都要抓好1個創建示范點,推動創建點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今后,每年增加的創建點要按照“誰積極,誰先上”的原則確定,進行重點幫扶,力爭通過今后五年的努力,使XX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示范點達到50個以上,從而帶動全鄉社會義義新農村建設“滾雪球”方式向前推動。二是推進XX墟鄉建設。為了配合縣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及XX未來發展需求,對XX墟鄉規劃進行修編。以創建縣級文明衛生鄉鄉為契機,按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結構合理、環境優美”的要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以經營土地為突破口,把城鄉可經營性資源全部推向市場。在抓好建設的同時,建立城鄉長效管理機制,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不斷改善圩鄉衛生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三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擴寬潭丘-XX-七琴境內公路。四是推進生態環境整治。為確保我鄉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及全鄉人民的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依法綜合治理。全鄉生豬全面禁養,并對已污染的村莊、河道及溝渠進行綜合治理。按照縣、鄉、村、戶四級聯動,分級負責的要求,通過集中整治,在XX鄉建立布局合理的垃圾集中收集轉運設施,實現垃圾定點收集,定期清理。全鄉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實現村容整治衛生,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同時建立和健全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在鄉駐地范圍內實現垃圾清運日,確保XX集鄉、農村衛生環境有一個根本轉變。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水利建設

根據我鄉自然特點和現有經濟發展水平,按照我縣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建設的發展目標,水利建設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全鄉水利建設規劃的總體布局為:以提高和發展為主要目標,以湄湘河流綜合治理為主導,通過除險加固和綜合治理,建立并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同時,對現有灌區進行改造挖潛,對病險水閘加固,興建節水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抗旱減災能力,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積極治理水污染,逐步建成與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相協調的水利保障體系。

2、交通建設

為保證全鄉鄉村公路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我們組織人員對公路現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堅持“三個原則”,制定了全鄉鄉村公路建設的三年規劃。一是堅持“與全鄉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結合”的原則。把鄉村公路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一部分,站到講政治、論發展的角度上,用更廣的視角來審視,用更高的境界來運籌,用更大的膽略來謀劃。二是堅持“輕重緩急與統籌兼顧結合”的原則。根據鄉村公路現有布局、交通流量,以及對地方經濟發展促進作用和方便群眾程度的大小,科學安排,合理布局,劃分為先期建設和后期建設、重要路段和一般路段等階段,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爭取立項新建潭丘-XX-七琴公路、墟鎮公路網。五年內完善各個新農村建設點環村公路,按每年2個點,沒點1.5公路環村路設施。實施中心村莊公路、鄉鎮通連公路、村通連公路建設,改變落后交通面貌。

4、其他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完成XX中心小學整體搬遷重建及其他薄弱學校改造。全面完成各村村級活動場所、為民服務大廳、村級衛生室和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建設。

(五)、實現社會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進一步調整優化教育布局和結構,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改善教育教學硬件設施,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關愛留守兒童。抓好學前教育。

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大力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勞動力就業培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有效保護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完成農村衛生室建設,鞏固農村醫療體制改革成果,實施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加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城鄉貧困人口的社會保障水平。努力實現城鄉醫療救助全覆蓋,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以及社會福利體系建設。

加強土地管理工作,爭取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新增耕地項目,以達到全鄉耕地總量占補平衡。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不斷完善計劃生育工作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計劃生育工作水平。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建立健全信訪維穩工作網絡,維護廣大公民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穩定。

五、加強建設

(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圍繞建設法治政府,建立嚴格、公正和文明的執法機制;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搞好政務公開,增強政務透明度,擴大群眾知情權。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解決政府職能錯位、越位、不到位的問題;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公務員隊伍建設,加強干部教育和管理,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堅持標本兼治,狠剎各類不正之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黨風黨紀教育和政策法律教育等,提高廣大干部和黨員的政策法律水平和為人民服務的水平。扎實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表彰和宣傳各類先進典型,弘揚社會正氣,破除各種陳規陋習和封建迷信,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鄉”,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堅決掃除“黃、賭、毒”等丑惡現象,堅決取締邪教和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活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加強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完善村民自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團體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推行政府工作規范化、法制化,依法從政,從嚴治政,實行政務、村務公開。加強法制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強化執法監督,提高執法水平。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有效推動XX鄉三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