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農民培訓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08 08:45:20

導語:農委農民培訓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委農民培訓工作總結

2011年,我縣新型農民培訓任務1088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任務200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任務6880人;農民科技示范培訓任務1500人;農民創業培訓500人(由市農委直接組織實施),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0多萬人次。

一、農民培訓工作情況

今年,截止6月底,全面完成培訓任務。其中,在縣委黨校集中培訓20期,在鎮、村就近集中培訓26期,按照項目要求,每期培訓3—4天,已總培訓10380人,占總任務100%(不含市組織的創業培訓500人)。其中培訓陽光工程培訓2000人,占任務的100%;農業專業技術培訓6880人,占任務的100%;對參加農業專業技術和陽光工程培訓的學員發放物化技術補貼人均50—150元,開展技術指導4次以上,按照任務要求已完成現場指導100%;農民科技示范培訓項目已對100名技術指導員開展集中培訓5天,對1400個示范戶和輻射戶培訓指導4—6次,按照任務要求已完成100%,同時發放葉面肥示范戶每人50袋、輻射戶每人20袋。已累計支出資金近430余萬元,已申請財政下撥到各培訓基地補助資金435.76萬元,應補資金全部到位,不含創業培訓;實用技術培訓一般在鄉鎮。

二、農民培訓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縣農委成立新型農民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葛月光主任任組長,農委班子成員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縣農委工會主席、黨組成員徐華具體分管并兼任辦公室主任。培訓基地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明確專人具體抓。同時明確辦公室的主要職責:組織項目申報,組織招標確定培訓基地并簽訂合同,制定實施方案,部署培訓工作,對培訓工作進行日常管理,開展項目檢查、督導、驗收,對培訓基地進行考核,總結匯報有關數據、材料,每月組織召開例會等。培訓基地的主要職責: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上報;簽訂并履行合同;選聘培訓教師并保持相對穩定;公開遴選受訓學員;規范培訓和指導;開展跟蹤回訪服務;建立培訓臺賬;填報各類報表;總結上報典型材料,留存培訓過程文字記錄及影像資料;提交實施情況總結和驗收申請報告;按規定要求使用培訓補助資金,建立資金使用明細賬。

(二)公開招標,確定培訓基地。通過招標公告,公開公平公正考核,確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農廣校、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縣農機事業發展中心、縣菜藍子工作辦公室、縣水產管理站、縣三義高級職業中學、縣范集中學成教部、縣禾興蔬菜專業合作社等9個單位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項目培訓基地;縣農廣校、縣高級職業中學、縣農機成人中專學校等3個單位為陽光工程項目培訓基地;縣農廣校為農民科技示范項目培訓基地;莊周職高為農民創業培訓項目培訓基地(市農委招標認定)。

(三)加強制度建設。除建立并完善項目法人責任制、臺賬制度、公示制度、管培分離制度、月報告制、資金使用管理制度、檢查驗收制度以外。重點建立了三項制度:一是第一堂課制度。培訓基地每期培訓班開班,須提前1-2天向辦公室報告,并提供開班計劃等有關材料。辦公室安排有關人員到培訓班上第一堂課,宣講相關政策,檢查農民參訓情況,聽取學員意見和建議等。凡開班不上報者,其培訓情況不予認可。二是百分之百電話回訪制度。培訓基地對已培訓的學員必須進行100%電話回訪,回訪情況登記表每季度末上報辦公室,辦公室根據培訓基地的月報臺賬和電話回訪情況登記表進行再回訪。同時,辦公室采取隨機抽查,暗訪等方式不定期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參訓學員聯絡暢通,政策知曉,滿意度增強,支持度提高。培訓基地電話回訪情況登記表經本單位負責人和具辦人簽字蓋單位公章后,于每季度末上報縣農委新型農民培訓辦公室。三是例會調度制度。每月20日為全縣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例會日,原則上各培訓基地分管領導和舉辦人參加,遇節假日不后延。主要議程為調度工作、交流意見、審核臺賬等上報資料,部署下步工作。沒有特殊情況,20日上午9點按時開會,遲到者罰款100元,無辜缺席者罰款200元,并限時補會。

(四)強化培訓質量。每期開班,都必須上報培訓計劃,制定培訓指南,明確培訓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授課教師、培訓內容、作息時間。雖然培訓時間較短,但卻按照長訓班管理,標準化、規范化辦班。每人發教材2-3本,水筆一支,筆記一本,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實行開班動員,結業總結,并檢查學員筆記,進行全員考試。對參訓學員登記造冊,印發學員證,學員本人憑證進班,定位入座。堅持點名制、缺席補課或取消制,保障學時。堅持獎懲制,每期培訓班都評出10%左右的優秀學員,由縣新型農民培訓辦公室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對不守信用,無故缺席2次的學員,取消學習資格,并列入農委“黑名單”,兩年內不安排其培訓,不向其提供技術支持。保證了培訓質量。為提高學員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在教學方式上采取“六個結合”。一是本地老師與省級專家授課相結合;二是嚴肅教學與快樂學習相結合。每期都利用1-2個小時,采取有獎答題式、師生互動式、討論交流式,有時利用晚上穿插少量的文娛活動,引導學員學習,幫助學員消化領會,使學員在放松了身心的同時,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三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現場觀摩相結合。如,依托3月22日在黨校開幕的皖北()第六屆農資產品展交會這個平臺,組織學員現場觀摩、鑒別,進一步學習農藥、化肥、種子方面的知識,增強識假辨劣能力。再如農機大戶培訓,每期都要安排半天,選擇待建場地,現場展示、操作;四是口頭講解與物化激勵相結合。如對參訓的農資從業人員,每人免費發給電子磅秤一臺,寓意要秤足數量、秤出質量、要秤出良心、公平交易、秤好經濟和社會效益。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每人發了一臺噴霧器;對農機大戶每人發了一套維修工具等;五是集中大班培訓與分散小班培訓相形結合。對于學員分散范圍廣的專業,則在黨校集中培訓,每期培訓都在300人以上。對于學員相對集中的專業則到鄉進村就近培訓,每期50-100人,同時利用村鎮廣播,現場直播,擴大了培訓效果,如農機學校等。六是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教師包保到片,指導到人,通過進村入戶、電話、短信等形式開展培訓指導。已向受訓學員發送農技短信3條,2萬人次。

(五)加大宣傳力度。一是會議宣傳,縣召開了啟動會、再動員會宣傳培訓政策、培訓要求;二是利用電視臺、廣播電臺、農業信息網公開培訓項目、培訓對象、培訓補助、培訓基地、培訓時間、監督電話等信息;三是印發縣新型農民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10萬份、印發《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簡報》9期;四是開班典禮上第一堂課,宣傳政策,在培訓現場懸掛會標、宣傳橫幅、制作宣傳圖板等。五是上報工作情況、典型經驗并在農業網站、報紙等媒體上發表總計27篇。

三、農民培訓工作成效

通過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就業和創業能力,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產、農業農民增收和農村可持續發展。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達到上級滿意,農民滿意,小麥生產連續八年獲得了豐收,小麥高產攻關活動連續三年獲全省第一名,2011年被評為全省小麥生產千斤縣,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連續2年被評為先進課題組。糧食生產連續多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先進縣。以小麥生產為例:從2005年至2011年,示范戶小麥平均單產分別為440.8、485.8、526、524.5、533.6、556.3、566.5公斤,全縣小麥平均單產分別為386.2、397、425、458、461、469、508.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