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09 11:09:00

導語:**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總結

**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總結

2005年,**縣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幫助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為契機,以辣椒、食用菌、速生豐產林“三色”農業為重點,以規模拉動、科技推動、產業化帶動、市場促動、服務驅動為手段,強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的,促進了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全面健康發展。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預計達到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5%,農民人均存收入達到2595.6元,比上年增5%,實現了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增長的新突破。

一、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的成效

1、以“三色”農業為重點的特色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堅持把“紅”、“白”、“綠”三色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突出產業化,引入新理念,提高品位,推動了“三色”農業的快速發展。依托青島先鋒實業公司,在全縣種植辣椒30萬畝,其中,“益都紅”辣椒5萬畝,產品經保鮮加工直接出口韓國,在辣椒產業化經營方面邁出了堅定步伐。據調查,種植“益都紅”畝產1500公斤左右,市場收購價1.5元/公斤,畝收入在2500元左右,較傳統尖椒種植畝均可增收500元以上,較傳統秋作物種植畝均增收1200元。大力發展以白靈菇為主的食用菌,搶占了全國生產技術的制高點,全縣食用菌種植發展到15500棚,成為全國較大的白靈菇生產基地。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自2004年以來,對我縣的“三色”農業相繼進行了專題報道,節目播出后,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反響,提高了我縣的知名度。為推進珍稀食用菌產業化發展,今年新建了投資2028萬元的中瑞恒立公司,投資300萬元的興建菌業食用菌生產基地,龍鄉菌業反季節食用菌基地正在建設。目前全縣食用菌龍頭企業達10余家。為改變沙區面貌,今年,我們及早動手,沿陽子線潴瀧河兩側,新植速生豐產林10萬畝,總面積達到20萬畝。3月份,全市植樹造林現場會在**召開,**被省政府命名為平原綠化高級標準先進縣、速生豐產林示范縣。11月29日全市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在**召開。**農業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2、無公害農業、生態農業發展迅速。今年仙莊鄉4萬畝辣椒基地被確定為省級定點第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馬莊橋、紙房、六塔等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擴大,總面積達到9.53萬畝。大流鄉前大流、劉圈,高堡鄉吳家、馬莊橋店上、固城鄉張屯等生態農業示范村新建沼氣池2000座,全縣累計達到11000座,發展“三位一體”生態農業近4萬畝,陶河、后大流、霍子寨的秸稈氣化工程先后投入使用,西侯的秸稈成型技術試點獲得成功。一批農村能源項目順利通過部、省級驗收。

3、優質麥種植面積繼續擴大。2005年,全縣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實現了新的突破,收獲面積45萬畝,較去年增加10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63%,總產19.5萬噸,較去年增4.6萬噸。其中我縣承擔的20萬畝國家級優質小麥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普遍實現了統一供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訂單回收,為大面積發展優質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基礎,并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的認可。今年以承擔國家優質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為契機,完成優質小麥播種面積55萬畝,占全縣小麥播種面積的77.6%,主要有豫麥54,新麥18、周麥16、周麥18、濮麥9號等6個品種。通過以會代訓等方式舉辦培訓班35期,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操作規程,為明年的優質小麥高產豐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4、以弓棚西瓜為主的西瓜生產穩步發展。**西瓜主要分布在縣東部的瓦屋頭、高堡、雙廟和縣西部的大屯、韓村、古城、固城、陽邵等鄉(鎮)。種植面積4萬畝,較去年持平略增。種植模式有花生套種西瓜,主要分布在縣西部沙區;大弓棚西瓜,主要分布在瓦屋頭,面積在4000畝以上;小弓棚西瓜重點分布在瓦屋頭和高堡,面積在8000畝;麥套西瓜重點分布在雙廟,面積在1000畝以上。其中瓦屋頭鎮的大小弓棚西瓜種植相對集中聯片,種植面積在10000畝。

5、畜牧產業健康發展。預計全縣豬飼養量達到80萬只,禽飼養量達到1500萬只,分別較去年增3.4%、1.3%,六塔后楊樓、固城南街等10個養殖小區先后通過市畜牧局驗收。

6、勞務經濟異軍突起。2005年,全縣職業技術培訓基地和中介機構達86家,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余萬人,其中陽光工程示范性培訓900人,轉移1129人,占任務的125%,轉移就業率達100%;引導性培訓2000人,完成3000人,占任務的150%。農民工資性平均收入達57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2595元的22%,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主要措施

1、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以規?;洜I拉動農業結構調整

縣委、縣政府把特色經濟作為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按照東椒、西林、中菌的產業格局,大力發展“三色”農業。通過算帳對比,現身說法,外出參觀,典型帶動等一系列措施,適時引導群眾,順應市場需求,大力推進特色產業規?;洜I,有力拉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全縣辣椒種植面積突破30萬畝,基本形成了千畝成方、萬畝聯片的規模種植優勢,成為豫北地區最大的尖椒生產基地;食用菌取得了長足發展,全縣已形成紙房鐵爐莊、柳格高趙店等一批食用菌生產專業村,種植戶發展到15500戶;今年沿揚子線新植速生豐產林10萬畝,總面積達到20萬畝,成為結構調整的新亮點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2、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結構調整

全面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堅持把科技進步、科技創新作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措施。一是興建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以中國農大和河南農大為依托,建成了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韓村高科技示范園和雙廟民旗示范園等一批高科技示范園。引進國內外名優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種17個。輻射帶動了一大批特色明顯、初具規模、效益可觀的示范基地。二是健全信息網絡。縣農業局、科技局、蔬菜中心成立了信息服務中心,實現了與農業部、全國部分大中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聯網,及時向農民購銷信息,依據市場需求指導農業生產,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三是聘請專家組成技術顧問團,廣泛開展技術培訓。一年來,全縣共聘請專家100余人次,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400余期,印發技術資料10余萬份,重點推廣了反季節瓜菜種植技術、無公害農業生產技術和豬沼菜三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同時各鄉鎮還結合實際,多方聘請技術員直接指導生產,如瓦屋頭鎮聘請的山東昌樂西瓜專家,長期駐村指導弓棚西瓜種植,使瓦屋頭鎮西瓜種植得到了穩步健康發展,種植面積超過10000畝,形成了區域產業優勢。

3、扶持壯大龍頭企業,以產業化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為全面推進生產規?;?、經營一體化,我們堅持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在財政政策、費用負擔、風險補助、金融貸款、生產用地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同時積極探索“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運作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全縣新增投資2.4億元,新建、擴建、在建各類龍頭企業27家,全縣龍頭企業總數達到69家,其中申氏菇業公司、清陽針紡制品公司、宏海面粉公司、**縣種子公司、百司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豐實業有限公司、清南養殖有限公司、濮陽市天口釀造有限公司8家企業被命名為市重點龍頭企業。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置勞動力近萬人,帶動生產基地30萬畝,農戶8萬戶。申氏菇業公司通過聯辦基地、培訓技術、回收產品的形式與全縣5000多農戶簽定了回收合同,建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縣糧食購銷服務公司,與農戶簽訂優質麥收購合同,帶動20萬畝的優質麥種植,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結構調整的積極性。

4、抓流通,創品牌,以市場促動農業結構調整

農產品流通是影響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銷字當頭,營銷開路,先后在大宗農產品生產區和銷售區建成了仙莊辣椒批發市場、馬莊橋蔬菜批發市場、陽邵鄉蘋果批發市場等26家農產品專業市場,固定資產總額達到1327.5萬元,占地面積519畝,年交易額1.9億元。積極發展以協會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縣共創辦各類民間合作經濟服務組織38個,資產總額515.3萬元,入會會員2萬人,充分發揮了帶動農戶、連接市場的作用。堅持實施品牌戰略,大力倡導標準化、無公害生產,積極培育申報優質品牌,取得了明顯成效。涌現出了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醬菜、清晨茶巾等國家、省級農產品品牌,百斯特葡萄酒、冉峰乳制品、源豐蒜粉等市級農產品品牌,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空間,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的快速發展。

5、強化組織領導,以政府服務驅動農業結構調整

為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是加強領導。縣委、縣政府調整了農業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特別是對“三色”農業實行了“四個一”管理,即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規劃、一套政策。二是責任制推進,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領導干部責任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層層分解目標到鄉(鎮)和有關部門,落實到人,保證了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健康運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務。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科技、信息、資金、物資、運銷等服務體系,政府各有關部門都拿出了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的具體措施,分工負責,通力合作,搞好服務,共同為農業結構調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三、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今年以來,我們盡管在農業結構調整上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農產品檔次低,缺乏優質、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

二是龍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帶動能力弱,產品多是粗加工,半成品,形不成自己的品牌,效益低。

三是市場信息體系建設滯后。一方面對外面的市場信息捕捉不及時,不能科學指導農戶按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和作物布局,另一方面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狹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發展的規模效益。

四是部分鄉(鎮)村、農戶思想觀念滯后,沒有從以往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中解放出來,市場經濟意識淡薄,農民的自身素質較低,對結構調整認識不到位,導致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各鄉鎮發展不平衡。

針對存在問題,今后,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緊緊抓住促進產業升級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大力推進農業結構的深層次戰略性調整。堅持立足現有產業和資源優勢,著力開發前景好的產品和產業,堅持不懈,在精、細、強、大上做文章,讓好的多起來,讓多的優起來。堅持走培育特色農業的路子,逐年壓縮劣質低效的糧食種植面積,建立富有本地特色,區域優勢的農業經濟新格局。同時,搞好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布局,繼續培育壯大優質小麥、辣椒、食用菌、速生豐產林、養雞、養豬等種、養基地,大力發展無公害生產和出口創匯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形成新的農民認可的增收新亮點。

2、牢牢把握產業化發展和增強競爭力這個關鍵,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任務,積極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農產品流通,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按照加入WTO后現代農業生產的要求,致力于龍頭企業培育、利益機制建立和營銷網絡營造三個主體環節。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資農產品加工,促使一大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大力推進“公司+基地+農戶”和“市場+經紀人+農戶”的發展模式,創新營銷方式,早日使我縣農產品進入超市等現代流通網絡,最大限度地擴大農產品市場商品率。

3、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進程,實施無公害生產戰略。要進一步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健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網絡體系,積極開展市場營銷,推行農產品品牌管理,要象抓工業產品一樣,狠抓農產品的產品優勢,穩步實施農業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戰略。

4、切實加強農村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在完成**農業信息網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農業信息網絡,實施“三上網”工程,推動鄉鄉上網,村村上網,戶(指種、養、加大戶)戶上網進程,爭取明年17個鄉(鎮)要全部實現微機聯網,并使網絡向規模場、重點養殖、種植大戶延伸。同時,還要大力抓好縣鄉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有效地服務指導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全面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縣農業局

二OO五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