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著教書讀后有感

時間:2022-06-18 07:54:00

導語:不跪著教書讀后有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跪著教書讀后有感

看到指定閱讀的數目中,有一本《不跪著教書》的書名。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時也深深地被吸引了。于是拿起《不跪著教書》,便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書放置一邊,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拜讀完一些篇章后,深深為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為他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碰壁,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動。

看到《母親教我的歌》時,我的內心又深深地受到啟發了。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總會首先學習父母的態度。由此讓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位年輕的媽媽,怎樣才能做個稱職的母親,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媽媽”是一本書,書的每一頁都記錄了母親的親切、溫暖、深沉、堅強、無私和偉大,也記錄了媽媽的過失、不足,以及帶給孩子的煩惱。這本書伴隨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孩子一生都在讀著媽媽這本書。年輕的媽媽在不知不覺地寫著這本無字的書: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這本書寫得怎么樣,只有孩子最清楚。

“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么長什么。”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么從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愛是什么?愛是一個口袋,往里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么的偉大,于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第一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中的小女孩,懷著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她發現了美,并想把美與生病的奶奶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美。蘇霍姆林斯基及時抓住了一個愛的教育環境,適時地保護了孩子一顆愛心。環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變人。良好的環境可以幫助人成功,惡劣的環境可以使人窒息。環境是人創造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創造的。寬松、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身心健康、性格開朗的孩子;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有心理障礙、心胸狹窄的孩子。在家庭關系中,成人是起主導作用的,想要改善家庭關系的緊張、不和諧,首先要改變自己;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質,就要先提高家長自己的素質。

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可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思夜想的是莊稼需要什么,怎么滿足莊稼的需要?家長為教育孩子徹夜難眠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孩子的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么?怎樣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行時,一些家長卻一味地指責孩子,有沒有想到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地理環境變化時,農民都知道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變革時,做父母的也應該想到更新教育觀念。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已經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轉變。這個現實,也使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帶來變化。首先,家長的心態變了。獨生子女的惟一性,使家長對孩子的成敗帶有“下賭注”的感覺,自己承受過的苦難,轉化為強烈的補償心理和懼怕心理,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過分的關心、過多的呵護、過分的保護,致使不少孩子出現無情、無能、無責任感。其次,是孩子成長的環境變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由“兒童世界”轉化為“成人世界”,成人對孩子的影響在加大,孩子對成人的依賴心理在加大,同時,孩子與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還有,是孩子的生活內容變了。今天的孩子是在電視機和電腦前長大的孩子。雖然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課堂;家庭教育要跟上變化的時代,父母就要重新學習,重塑自己。

“教育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也是也是“藝無止境”的。當老師,做父母的,更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個合格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