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希望》讀后感
時間:2022-02-04 08:56:00
導語:《野草.希望》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郁達夫說過,要想通過閱讀來了解中國,只有一條捷徑,就是讀魯迅,讀懂了魯迅,也就懂得了中國的一半。我想是這樣的,倘若讀懂了魯迅的很多作品,也就基本懂得了他心中若隱若現的希望。
《希望》寫于1925年1月1日,魯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里說:“又因為驚異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魯迅一貫鐘愛青年,他把民族振興的希望和光明的未來寄托在青年身上,因此青年的每一點變化都牽系他的思想,影響他的情感。
魯迅說:“文學,總是環境的產物。”魯迅在寫《希望》時,正是段祺瑞把持中華民國政權,北京又處于中國近代史上的又一個黑)暗時期。于是魯迅在無聲的吶喊,想以《希望》喚醒被麻痹的青年。
魯迅的散文詩,是在唱那希望之歌,迎接勝利的曙光。
今日重讀魯迅的《希望》,能感受到先生希望青年們,銘記歷史,莫等閑。他希望看到青年的奮起,為中國的前進而吶喊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