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鄧小平——歲月》讀后感

時間:2022-02-25 12:41:00

導語:《我的父親鄧小平——歲月》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的父親鄧小平——歲月》讀后感

讀《我的父親鄧小平——歲月》有感十年,其影響之深、涉及之廣、破壞之大,廣為人知。但其中的艱辛與沉痛,卻并非我們這些生于平穩年代的學生所能體會的。作為時期的一位重要人物——鄧小平,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光輝顯著的業績、卓越深遠的才略、坦蕩開闊的胸襟,都是值得我們借鑒與稱頌的。閱讀了《我的父親鄧小平——歲月》后,受益非淺。書中講述了鄧小平在十年中的經歷,在中南海被軟禁三年,大兒子被逼得跳樓,高位截癱終身殘疾,他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為兒子翻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時在江西剩飯也得吃,說來他對也是有刻骨仇恨的,但他寫信給表示對毛的衷情擁護并希望能有機會出來工作報效他,還保證永不翻案。當放虎歸山之后他又系統的否定,這為所不容又一次被打倒。這些人所共知的事,正顯出了鄧小平的偉人風范。前賢以正身為攬權之本。世事難盡如人意,人生在世,挫折在所難免。守正道,挫折成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就大事前不可少的訓練。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記載了鄧小平的三起三落。而鄧小平之所以能三次復出,這和他的嚴于律己、為人厚道、辦事公正、顧全大局是分不開的。一個領導人以正立身,就永遠立于人民群眾這個大地母親身上,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就會倒而復起,雖敗猶榮。十年“”早已結束了。這場20世紀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政治大劫難,早已化為一個遙遠的記憶,沉淀在了人們的回憶里。不過,雖然“”結束已有20多年,但是,每一個曾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歲月漸漸流逝,光陰一去不復返,但那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情感的烙印,卻永遠不會消失。十年“”,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極其特殊的一頁,也是足以讓千秋萬世去研究去回味的一個年代。十年“”,是發展到極端的錯誤的爆發性的大宣泄,是一個跌宕起伏而又極其復雜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不可更改的歷史的客觀發展階段。“”所留下來的,不只是沉痛和創傷,更有可以思考可以以茲為戒為鑒的重要歷史教訓。雖然在“”10年中,國家之損失、黨之損失、人民之損失巨大而慘痛,但是,它的謬誤給人們留下的教訓和警示,卻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認為,如果沒有“”這個慘痛的教訓,那么,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特別是我們的黨,可能還不會輕易地從迷霧中走出,可能還不會痛下改革的決心,可能還要在另一種形式的探索中走更加漫長的道路。人們都說,“”結束后,鄧小平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進程。而鄧小平之所以開創這一全新的歷程,與國家、人民和黨在“”中所取得的教訓密切相關,與他個人在“”中的經歷和思考密切相關。正是在“”中,鄧小平和廣大干部群眾,真切地看到了真理與謬誤的鮮明對照,真切地看到了以前所沒有看清楚的許多問題,開始認識到必須解除禁錮、徹底解放思想,開始思考如何去開創一條全新的社會主義道路。在“”中,鄧小平在思考,每一個中國的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正是有了這樣痛切的經歷,正是有了這樣深刻的思考,中國和中國人民才能夠走上全新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人們習慣于把在江西時那條由鄧小平在紅沙石地上踏出的小路,稱為“鄧小平小道”,并作為鄧小平進行思索的象征。其實,鄧小平對歷史、對現實和對未來的思索,貫穿著他的整個一生。這種思索,畢其七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始終不輟。在“”以前和以后的實踐中,特別是在“”的實踐中,鄧小平的確可以說思索得很多很多。通過這些實踐和思索,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在他再次復出后,他和他的戰友們,帶領全體中國人民,進行了新的探索。這個探索,不是輕松容易的,但卻是成功的。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怎樣做人,特別是為政者,亦即擔任一定職務的人,應該怎樣修身養性,怎樣富國安民,是千百年來史學家們從無數成功者、失敗者的人生軌跡中探賾索隱的熱門話題。而鄧小平的一生,特別是在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剛正不阿、不畏艱難、堅持到底的精神,不正是一位被人民所認可的優秀執政者所應當具有的嗎?一個執政者被人民認可,是需要證明自己的,而有時候,這種證明的代價就是犧牲。鄧小平在80年代初會見外賓時曾說,“”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候,也許,他最深重的痛苦,就在于身處自己打下的天下,卻難以做到家庭與主義、慈父與政治家兩全吧。轉眼間,鄧小平離開我們已有七年多了,但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那豁達而自信的笑容,始終印刻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鄧小平無疑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但他更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一位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優秀領導人,如果沒有他,或許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