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長在戰略謀劃推進會講話

時間:2022-04-16 08:33:00

導語:區長在戰略謀劃推進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長在戰略謀劃推進會講話

同志們:

剛才,先后有16位同志做了精彩的發言,發言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論點清晰、論據充分,為下一步謀劃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明晰2011年工作思路開拓了視野。按照會議安排,我就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新型城區和對“十二五”期間工作原則、空間布局和產業布署等方面談談我的一些思考。

一、對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新型城區的基本思考

(一)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將使融入主城區的進程全面加快

當前,隨著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序幕的全面拉開,新一輪發展浪潮的涌起,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全面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背景下,與主城區的融合必將會進一步加快。同時,成為主城區已經成為一種定勢,無可辯駁。

第一,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決定了將是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縱深腹地。一是區位相對最優越。在地理位置上與主城區緊密相連,中間沒有任何空擋,和周邊其他區縣相比,不再是的城市組團,而是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基礎設施相對最完善。僅從交通道路方面來看,西灃路、西太路、子午大道已將和主城區緊密連接在一起;下一步,隨著大道的建成通車,將使和主城區徹底成為一個整體。三是發展空間相對最廣闊。此前,就城市發展有著向南和向北兩種觀點,隨著市行政中心的北遷,兩種觀點的爭論似乎停止,但是城市向南的趨勢不可阻擋。目前,城內各區建設已基本趨于飽和,再無大的發展空間,唯有有著廣闊的空間,可以滿足主城區擴張的需要。因此,可以肯定的說,主城區向拓展將是水到渠成之事;成為主城區的一部分,也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鮮明的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決定了將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動力之源。經濟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開發區經濟,主要依靠開發區這一發展模式來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增長。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進程中,開發區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目前,境內有高新、航天、灃渭三個國家級開發區,隨著這些開發區的發展壯大,將會使成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產業基地。同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要義是創新和發展,而決定創新與發展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資源。目前,境內共有20多所科研院所、32座高校,云集了2000多名專家學者和近30萬高校師生。這些專家學者和高校師生不僅是構建創新型社會的中堅力量,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源泉。這些優勢決定了必將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動力之源。

第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豐富的山水資源決定了將是彰顯國際化大都市城市魅力的首選之地。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拋去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僅“”二字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同時,境內山水資源豐富,八水繞,四水在;秦嶺七十二峪,獨占二十四峪。這些人文和山水資源將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本元素,而因為擁有這些元素,必將會成為彰顯國際化大都市城市魅力的首選之地。

第四,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和后來居上的比較優勢決定了將是承載國際化元素的最佳區域。當前,入駐的32所高校中,大都定期舉辦著各個方面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部分高校還設有外國留學生班,聚集著相當數量的外籍人口。相比其他區縣而言,已率先具備了對外交流的基礎,將作為承載國際化元素的目的地,無疑會在短期內取得最佳效果。

優越的區位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豐富的產業資源,使站在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最前沿,對于我們來講,這既是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又是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能不能擔負起這一重大使命,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二)認清差距,切實增強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國際化大都市的基本標準主要包括三大類17項指標;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指標主要涉及10個方面,除衡量國際通達性的國際航空港年吞吐量這一指標我區不涉及,以及城市特色形成這一方面無法量化外,其余8個方面的指標都與我區密切相關。通過逐項對照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存在的差距。從綜合實力來比較:2009年,我區人均GDP僅為3198美元,較國際化大都市人均GDP1萬美元的標準少6802美元;如果按照目前14%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我區人均GDP可達到9392美元,仍不能完全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人均GDP標準。從第三產業比重來比較:2009年,我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42.8%,與第三產業比重至少要達到70%的國際化大都市標準相比,相差27.2個百分點,要在10年之內解決這一問題,任務非常艱巨。從城市化進程來比較:2009年,我區的城鎮人口大約為45.44萬人,常住人口為103.37萬人。如果按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45萬人,城鎮人口達到72.5萬人,城市化率達到50%的標準計算,未來10年至少要有近30萬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居民。以目前的城市化推進速度看,這一過程將是非常艱難的。另外,從城市綜合承載力、對外經濟交流、社會事業發展等軟指標方面比較,我區與國際化大都市標準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如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上,我區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9.2%,低于國際化大都市標準10.8個百分點;在跨國公司、國際金融機構方面,我區目前還是空白,差距則更大。

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感受不到憂慮是最大的憂慮。我們尋找差距,目的是為了警醒自我,居安思危,奮發圖強,迎頭趕上。因此,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實施追趕戰略、謀求跨越發展,在目前這種形勢下,我們唯有進一步加快發展,才能達到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如果我們不采取超常規措施,我們將會成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短板。

(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主要路徑

第一,堅定不移地走增強實力的路子。主動順應國際化大都市快速南融的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化進程,著力打造經濟綜合實力超常規發展的城南財富新城。通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的城市化建設已初具規模,各項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備。優越的地緣優勢、良好的基礎設施、豐富的開發經驗,必將使成為未來的財富洼地。首先,新城區域的綜合開發將為匯聚巨額資金。按照“突出重點,梯次推進”的原則,我們將優先實施西部大道周邊區域的綜合開發,該區域規劃面積為11.5平方公里。如果在五年內完成一期5.3平方公里的綜合開發,按照每畝土地平均投資強度約300萬元的城市化標準估算,將產生238.5億元的投資;如果能夠發力完成全部面積的綜合開發,將產生495億元的投資。其次,常寧新區的開發建設將為注入巨額資金。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常寧新區規劃面積為12.9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面積為9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45億元的投資強度計算,常寧新區的開發建設將至少會產生405億元投資;如果再加上潏河、滈河治理,這一區域的規劃面積可達到80平方公里,那么產生的投資量將不言而喻。再次,城中村改造將為積累巨額資本。參照市內城中村改造的經驗,對一個戶籍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城中村實施改造,需投資10億元以上;對1000—2000人左右的城中村實施改造,需投資20億元左右。我區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共有36個城中村,如果在五年內完成一半城中村的改造任務,將完成投資270億元。第四,開發區建設將為增添巨額資金。目前,高新區、航天基地和灃渭新區三個開發區計劃與我區共建的面積約為198.5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40—50億元的投資強度計算,如果未來五年完成100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將至少產生4500億元的投資。把以上幾個板塊的投資加起來,未來五年將有5700億元的投資量。按照經驗測算,在這樣的投資規模下,GDP將達到8100億元,社會消費將達到2620億元,財政收入將完成340億元。如此大規模的資金量,在短短五年時間內集中匯聚到,將會使成為一座令人矚目的財富新城。

第二,堅定不移地走發展產業的路子。主動順應國際化大都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長的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打造產業分布合理、內生動力強勁的城南活力新城。當前,在加快發展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優勢資源轉化率不高、民營經濟發展不夠活躍,沒有充分凸現出一座城市新區應有的活力。對此,我們必須堅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國際化大都市產業發展標準,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勢資源轉化、主導產業培育上大做文章,著力構建以一、二產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力爭讓一切財富的源泉都迸發出活力,使成為最具活力的新城。一是必須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大做文章。開發區是全市產業的高地,引領著全市乃至全省的產業發展方向。其中,高新區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產業的領軍團隊;航天基地是衛星技術應用、航天新材料等產業的先導集群;灃渭新區將是未來生命科學、高端制造等產業的聚集區。我們要站在支持全市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的高度,按照“優勢互補、共建共贏”的方針,繼續全力支持好三個開發區建設,為各類先進產業的培育和聚集提供有力保障,將打造成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二是必須在旅游業上大做文章。按照陳寶根市長在調研秦嶺北麓旅游資源時的指示精神,我們將依托秦嶺北麓豐富的生態資源,按照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充分挖掘24個峪口的人文和山水資源潛力,進一步完善環山路兩側旅游設施,整合秦嶺北麓旅游資源,借鑒國際旅游業先進發展經驗,全新定位和規劃秦嶺北麓旅游業發展藍圖,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秦嶺國家中央公園”,力爭將打造成國內外游客最佳的旅游目的地。三是必須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上大做文章。剛才我講了,有很多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我們要以地鐵站口周邊、廣場周邊、大學城周邊三大區域為主空間,建設不同類別的經濟圈,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文體娛樂等現代服務業,把來旅游的眾多游客和在生活的30萬大學生留在消費;同時,進一步加快房地產業發展,高標準建設一批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品味高尚的精品樓盤,讓更多的人安居樂業。四是必須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大做文章,堅持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統領,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科學規劃布局糧、菜、肉等設施農業和觀光農業,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五是必須在科教文化產業發展上大做文章,充分發揮區內高校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創意、影視、動漫、傳媒、出版、印刷、圖書等文化產業,打造全市科教文化產業的主戰場。總之,要通過抓三產、強二產、穩一產,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逐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力爭到2020年使全區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0%,將打造成產業聚集的高地、充滿活力的新城。

第三,堅定不移地走特色發展的路子。主動順應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特色鮮明的發展趨勢,堅定不移地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著力打造現代文明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農村與城市和諧共生、人文特色與山水特色各展風采的城南山水新城。對而言,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特色在山水、魅力在生態。從當前發展的現狀來看,在城市建設層面,要完成傳統城市建設理念向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理念的轉變,按照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標準,高水準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各類現代服務產業,不斷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在城市建設中要集中凸顯水元素特色,以建設“山水新城,魅力常寧”為目標,以滈河、潏河綜合治理為抓手,集中力量推進常寧新區開發建設,傾力打造高尚住宅集群,吸引國內外精英階層入住,使成為最適宜居住的和諧之城。在鄉村建設層面,要完成傳統農村發展理念向現代農村發展理念的轉變,根據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需求,將各鄉街駐地打造成人文特色鮮明、各項功能齊全、經濟繁榮發展的關中名鎮;參照城市社區標準,將新農村重點村建設成和諧樂居的農村社區;圍繞都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大力發展觀光型現代農業,通過完善農村各類基礎設施,建立高檔次的農業觀光園,提升農家樂產業發展水平,將廣大農村建設成風景秀美的生態公園。在生態建設層面,要完成靜態保護理念向動態保護理念的轉變,在認真貫徹好《省秦嶺生態保護條例》的基礎上,要把沿山地區的山水林木、農村民居、當地群眾作為發展旅游產業的基本元素,統籌進行規劃開發,積極探索集山、水、人為一體的綜合發展之路,使當地群眾在開發中受益,進而形成以保護促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良性循環格局。理念的變革必然會引起社會的變革,通過推進城市、鄉村、生態三個層面的變革,未來的必將會成為一座各個群體和諧相處、現代文明與農耕文明交相輝映、綠色生態環境與現代生活方式水乳交融的山水新城。

第四,堅定不移地走豐富內涵的路子。主動順應國際化大都市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堅定不移地提高城市外向度和文明程度,著力打造國際化元素鮮明的城南陽光新城。國際化大都市一定是一座具有城市精神的城市,所以在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進程中,要成為融合國際化要素的陽光新城,就必須具備開放的視野和包容的胸懷。一是必須樹立創業意識。我國著名作家柳青在創作出了巨著《創業史》,那么創業精神就應該是最鮮明的城市精神之一,要把創業精神融入到現實生活中,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建立健全創業服務平臺,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實力。二是必須樹立市場化意識。要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著眼于無限的國際市場,學會運用市場化手段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使國內外的社會資本在找到發揮的空間,參與到我們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去,成為推動加快發展的生力軍。三是必須樹立社會公平意識。政府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和服務者,行政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要通過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快推進依法行政進程,建立促進社會公平的體制機制,使每個公民得到公平發展的機會。四是必須樹立誠信意識。誠信是構建市場經濟體制的道德底線。要進一步加強全民誠信教育,逐步在各個領域和行業建立起誠信評估機制,使誠信成為支撐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道德基石。五是必須樹立包容意識。國際化大都市最鮮明的標志就是交流與合作。要從現在就開始,努力提高廣大市民的文明程度,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以博大的胸懷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讓城市文明既有本土性,又有世界性,讓人類所有優秀的文明能夠在我們的城市里和諧共生。通過牢固樹立以上四種意識,使創業、文明、誠信、公平、包容成為的城市精神,最終將打造成一座有價值取向的陽光新城。

二、對“十二五”期間發展的基本思考

(一)總體思路

未來五年,推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追趕發展為戰略,以跨越發展為目標,按照三產強區、項目帶動、板塊推進、生態優先的總體要求,加速建設城南國際新區、合作共建區、統籌城鄉示范區、秦嶺北麓生態優先區“四大板塊”,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著力構建城市骨架,著力聚集優勢產業,著力優化生態環境,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努力把建設成為環境友好、生態宜人、特色鮮明、發展科學的國際化大都市新型城區。

(二)奮斗目標

按照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總體要求,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和趨勢,初步提出“十二五”全區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GDP年均增長14%,總量達到572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總收入達到56.3億元,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元,實現翻一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投資總額力爭超過7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總量達到206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一番,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4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4500元;經過五年的努力,實現經濟總量大擴張、經濟結構大優化、城鄉環境大提升、社會民生大改善的目標。

(三)發展原則

未來五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我們必須堅持“四項原則”,奮力開創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一是堅持加快發展。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切實增強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憂患意識,把加快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強化加快發展的各項措施,竭力做到能超盡超,不留余地;在加快發展中破解難題,在加快發展中優化結構,在加快發展中增強實力,在加快發展實現突破,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是堅持追趕發展。充分認識到與國際化大都市的差距,牢固樹立爭先意識,以主城區為追趕目標,把后發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切實做到在搶抓機遇上先于主城區、在工作標準上高于主城區、在發展速度上快于主城區,奮發作為,全力趕超,努力縮小發展差距,不斷增強發展競爭力,使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處于全市領先地位。

三是堅持跨越發展。把跨越發展作為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用世界眼光審視發展,站在全市、全省、全國的高度謀劃發展,采取超常規的措施推動發展,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大手筆策劃實施項目,大魄力推進改革開放,大力度統籌城鄉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跨越。

四是堅持和諧發展。把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著力促進城鄉發展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協調,不斷取得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成效,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四)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

“十二五”時期,積極順應國際化大都市快速南融的發展趨勢,主動承接大都市功能輻射,按照“北進南拓、東西融合、中部提升”的空間布局,在“四橫六縱”城市路網體系下拉大城市骨架,科學劃分“四大板塊”發展功能區,合理規劃產業分布,加快培育五大主導產業,著力打造六大核心增長極,經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產業發展強勁、城鄉協調共進的城市發展格局。

(一)加快完善“四橫六縱”城市路網體系。積極配合市級市政部門,盡快啟動建設南橫線段道路工程,爭取在“十二五”前兩年建成通車,與西部大道、韋郭路、環山公路一起形成四條東西橫向交通主干道路;加快大道建設,確保在明年內打通大都市南北中軸線;加強與航天基地協調,啟動建設雁南路向南延伸工程,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連接到環山公路,與已經建成的西太公路、西灃公路、子午大道、雁引路一起形成六條南北縱向交通主干道路,構筑起覆蓋全域、暢通快捷的城市主干交通網絡體系。

(二)加快構建“四大板塊”發展格局。結合全區各地區不同的條件差異、比較優勢和發展階段性特征,堅持按照立足基礎、發揮優勢、板塊推進、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四大發展板塊”:一是在東至路、西至西灃路、北至西部大道、南至南橫線的區域范圍內,以推進城市化為重點,加快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著力打造率先發展的城南國際新區;二是在灃渭新區、高新區和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范圍內,以優勢互補、共建共贏為重點,全力支持“三個開發區”建設,著力打造錯位發展的合作共建區;三是在南橫線到秦嶺北麓坡腳之間的區域,以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統領,以小城鎮建設為支撐,以新農村建設為基礎,努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著力打造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統籌城鄉示范區;四是在秦嶺北麓坡腳以南區域,以秦嶺北麓保護開發為重點,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做好生態旅游資源整合開發,著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優先區。通過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的新格局。

(三)積極培育五大主導產業。把握大都市產業經濟發展總體趨勢,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基礎,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培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商貿服務業、房地產業、休閑旅游業和現代農業五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五年的努力,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增長強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建立起一、二產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四)著力打造六大核心增長極。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的思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帶動,以發展產業為重點,率先推動四大板塊的核心區建設,集中力量打造新城、常寧新區、通訊產業園、航天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秦嶺北麓休閑旅游帶等六大核心增長極,輻射帶動全區加快發展。

一是著力打造新城核心增長極。以加速對接主城區為目標,在西到西灃路、東到路、南至韋郭路、北至西部大道總面積11.5平方公里區域內,按照建設大都市標準,率先實施綜合開發,運用經營城市理念,采取市場化手段,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強力推進城中村改造,積極聚集發展一批有品牌、上規模的商貿、房地產等服務業項目,將這一區域打造成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產業繁榮的城市建設先行區,大幅提升城市形象,有力支撐城市經濟發展,帶動我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十二五”期間,力爭完成新城11.5平方公里的綜合開發,達到主城區標準,實現與大都市的全面融合。

二是著力打造常寧新區核心增長極。以潏河、滈河綜合治理為帶動,高起點實施常寧新區開發建設,著力打造常寧新區增長極;從潏河城市段綜合治理入手,按照“高起點規劃、大規模改造、建設大景觀、帶動大開發”的思路,借鑒浐灞生態區運作模式,把潏河打造成景色優美、生態良好的城市景觀河,帶動常寧新區開發建設,爭取到“十二五”末,把常寧新區打造成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新區,使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城市發展實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著力打造航天產業園核心增長極。加強與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作,結合開發區擴區,在航天基地核心區規劃建設面積為13.2平方公里產業園,全面對接開發區的基礎配套設施,主動承接其產業輻射帶動,大力發展通信設備、太陽能光伏新材料、航天民用產業等配套產業,按照“一年起好步、兩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的思路,到2015年,在園區建成一批技術含量高、稅收貢獻大、市場前景好的科技企業,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帶動全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四是著力打造通訊產業園核心增長極。堅持“優勢互補、共建共贏”的發展理念,加強與高新區的合作,加快7平方公里的通訊產業園共建步伐,積極發展電子通訊、軟件研發及相關信息技術等產業,加速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向園區聚集,構建以中興通訊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不斷提高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五是著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增長極。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帶動,以發展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為重點,高標準做好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引導農民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萬畝有機糧食基地、萬畝設施蔬菜精品園、萬畝蔬菜博覽園、萬畝花卉基地、萬畝設施瓜菜產業帶,到十二五末,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產業化開發的現代農業發展局面,促進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帶動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六是著力打造秦嶺北麓休閑旅游帶核心增長極。充分發揮秦嶺北麓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按照構建大景區、發展大旅游的思路,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吸引有實力的開發商投資,以翠華山、南五臺、祥峪森林公園為重點,實施高層次旅游資源整合,進行市場化、商業化開發,打造世界聞名、全國一流的生態旅游景區;以建設“九大農家”為重點,在沿山地區加快發展一批農家樂示范村,推動農家樂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同時,從峪口綜合治理入手,加強各峪口環境衛生保潔管理,加大各峪口造林綠化,完善進入峪口的道路、公廁、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重點實施好灃峪口、大峪口、小峪口等治理,逐步將各峪口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旅游亮點;通過五年的努力,使秦嶺北麓段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使休閑旅游業成為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