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文化鑄就國魂民韻

時間:2022-10-18 11:56:00

導語:光明日報:文化鑄就國魂民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光明日報:文化鑄就國魂民韻

漫畫:共享。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中專辟一章,論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出席黨的十七大會議的代表在回顧我國文化建設成就的同時,更加堅定了“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決心。新華社發

文化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一雙雙熱切的眼睛,一個個專注的神情,廣大群眾密切關注著十七大的盛況;一篇篇新聞、一條條短信,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媒體全方位地傳播著十七大的信息。如此聲勢浩大的信息盛宴和新聞大戰,如此廣泛密集的關注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凝聚力,也反映了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

正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使人們在第一時間能了解到最新信息,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據統計,2006年全國共有廣播電臺267座,電視臺296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5.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2%。

十七大代表、武漢市市長李憲生自豪地說:武漢市為十七大獻上了一份厚禮——以“五大會址”為核心,整合都府堤等資源,形成了紅色旅游經典。近五年來,為滿足武漢市民的需要,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達幾十億元,相繼建成武漢博物館、武漢體育中心、漢口江灘等標志性文化設施,提升了文化基礎設施的綜合實力。七個中心城區的所有社區都建立了文化活動室,城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網絡基本形成。這些投入不僅僅是一種福利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人民幸福指數增長點,讓人們分享到文化發展成果。

我國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是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十五”期間,我們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目標,“十一五”期間,計劃基本實現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最近中央財政已安排專項資金近40億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擴建2.67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財政投入最大的一項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渠道,關系到民族長遠發展和根本利益。除了文化設施的建設,還應有文化內容的豐富,以陶冶市民的情操。李憲生代表舉例說,武漢迎春會、濱江之春、武漢之夏、金秋藝術節、讀書節等系列文化活動已經形成品牌,每年演出300多場,涌現出“星海合唱團”、“武漢電信藝術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社會藝術團體,提高了群眾的整體文化素養。

代表們認為,十七大進一步強調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努力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這必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

國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代表多次赴歐美講授中國藏學,他說通過爭論、對話、交流,許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澄清了誤解,增進了了解。一位67歲的德國人曾對他說要學習藏語,想去神秘的西藏旅游。

“文化交流是各國人民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橋梁,是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淡化沖突、化解矛盾、加深理解,增強互信的獨特作用”,丹珠昂奔對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深有體會。他認為,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在當前國際競爭合作發展的總體格局下,為我國爭取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的重要途徑。

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通過舉辦文化年,文化節,建設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等活動,使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聲音明顯增強,不少地區還掀起一股“中國熱”。這些對外文化交流也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國,親近中國,支持中國的和平發展;讓世界更加了解東方古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深葉茂,了解當代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勃勃生機和獨特魅力。

“文化太重要了,文化是一個國家的名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代表如是說。當今中國文化發展迅猛,對外,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內,文化的凝聚力顯著增強,這是廣大代表的普遍感受。

文化以“文”化人,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近五年,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成為社會的共識,涌現出一批反映民族精神和時代氣韻的優秀文化作品,它們弘揚主旋律,體現多樣化,記錄民族復興足音,反映社會前進步伐,謳歌時代精神。

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蔣建國代表認為,在各類文化活動中,要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市場準入、輿論導向等手段,讓人們在參與多種文化活動中,在對文化藝術的欣賞和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的文化浸潤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染和熏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感知、所認同、所接受,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共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而奮斗。

文化創新力不斷釋放

文化體制改革,激發了文化創新力。河南省文聯黨組書記吳長忠代表說,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新活力不斷得到激發和釋放,創作出大量展現時代精神氣韻、表達人民大眾情感意愿和審美趣味的優秀作品。在今年“五個一工程”評選中,河南省共獲11個獎項;戲劇《程嬰救孤》、舞劇《風中少林》等有創新性的作品好評如潮。

近年來,《恰同學少年》、《我的長征》、《雄關漫道》、《八路軍》等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受到廣泛好評,文藝工作者以自己的熱情和才華,賦予作品嶄新內涵和感人魅力,通過藝術表現手法的創新,創下高收視率。話劇《立秋》連演260余場,電影《云水謠》票房近4000萬元,這些數字代表著觀眾的認可和欣賞,也展示出文藝創新取得的累累碩果。

北方昆曲劇院副院長楊鳳一代表說,只有不斷推進文化創新,才能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繼承傳統并不斷開拓創新,已成北方昆曲劇院的藝術和發展理念,近年來,該院創新劇目不斷增多,并獲得了良好的反響。作為致力于傳統文化的藝術工作者,要緊跟時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創新,使傳統藝術能夠獲得更大發展。

蔣建國代表指出,要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通過文化創新,解放文化生產力。近年來湖南省勇于創新,文化產業獲得較大發展,不僅有產業規模,也涌現了一批文化品牌和領軍人物。去年,全省文化產業產出668億元,增加值338億元,占全省GDP的4.5%,今年前九個月又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這些重要思想必將再次吹響文化發展的號角,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記者張玉玲肖一)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