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在學習中學會做人
時間:2022-07-03 10:35:00
導語:讓兒童在學習中學會做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對一個人素質的形成,特別是做人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將德育放在優先地位,學生有了較高的道德修養,學得的知識才能發揮正當的作用。學校的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到實處,則必須將各種表面化的東西滲透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目前,小學在籍學生中的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個極大的群體,由于祖輩和父輩的溺愛,加上社會、家庭及學校教育方法的滯后等因素,造成他們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表現出依賴性強,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沒有合作精神,不顧他人,只顧自己;自控能力差,想怎樣就怎樣,不聽統一指揮等。這種不良行為,如不及時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矯正,任其發展下去,將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育是極為不利的。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我們要培育四有新人,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優秀人才,首先必培養他們的獨立個性和優良的行為品質,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優秀人才。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改變教學觀念和方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理論,讓學生從多視角、多途徑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并通過多種現代媒體模擬現實、再現情景、創設環境等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行體驗、觀察和思考,錘煉他們的意志,克服他們的依賴思想,增強他們自控能力和獨立個性,使其行為品質滿足社會、學校、家庭等不同要求。
一、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優秀作品虛擬現實,烘托主題,使學生在道德認知上無意識地潛移默化。
有教育學家說:“充分調動和發掘大腦無意識的潛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信息,最后達到理智和情感的統一,有意識功能和無意識功能的統一。”這對兒童在道德認知上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調動和發掘兒童大腦中無意識的潛能,要根據學習對象的學習內容及目標,心理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覺到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體驗到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這些目標的實現僅僅是通過課堂強制性的灌輸或空洞無物的倫理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對于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更是如此。他們所接受的信息往往是形象、生動、具體的,同時還要帶有兒童特色,具有強烈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只有順應當代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的心理活動才會不自覺地,無意識地遷移或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面來,去思索、領悟、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道理,并通過潛意識的作用,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深深的印記。陳腐的、過時的教學方式或方法是不行的,那如何滿足這些條件呢答案只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有一個,就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根據教學的一般規律,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如我在講授六年制第二冊《誠實的孩子》這一課時,適時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有針對性對這篇課文制作了虛擬現實的課件,把音樂、聲音、動畫及各環節之間交互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注重形象與對象的強烈對比,渲染其氣氛,烘托教學的主題。教師在授課時用和諧、親切的兒童語言,借助多媒體和課件的多種組合功能,把學生帶到教學環節中去,通過聲、光、色、形及教師適時的誘導,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和調動他們大腦中無意識的潛能,結合課文讓他們真正地知道怎樣去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讓這些道理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通過學生的自主思維,重復與固化,最后存儲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固有的模式與概念,達到認知的目的。
二、在教學互助活動中,使學生學會互助友愛。
實踐證明,通過教學互助活動,可以在學習中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如在學習六年制第二冊《司馬光》一課時,我設計小組互助學習法。讓接受能力較強的孩子去帶動其他學生,通過小組之間互查生字,相互解決問題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相互學習的優勢,從而通過具體的認識過程,了解到互助學習的好處。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愿意互助互幫互學。在情感上也正是培養學生互助互幫品質的大好良機。此外,我還通過小競賽、小游戲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行為品質的教育。以小組為單位的“比、學、趕、超”活動,讓學生在賽一賽中培養集體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讓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取得成功。在教學實踐中,我還創設了“手拉手”小組,讓學生結成隊子,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交流、溝通,讓行為品質好的學生帶動一般的孩子,形成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環。
三、強化語文閱讀教學,創設情境,誘發動機,使學生在道德行為上不自覺地循規蹈矩。
語文書中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是對學生進行行為品質培養的良好素材。在語文教學中強化閱讀教學,讓語文教學與生活相互融通,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與丑、善與惡、愛與恨。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這也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的目的。我在講《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從音、像資料庫里找出與課文圖片相應的資料片,通過放映,直觀再現了五壯士用石頭勇砸敵人,最后英勇跳崖的悲壯場面。在老師抑揚頓挫的朗讀中,在雄渾的音樂渲染下,使學生入境動情,領悟英雄的壯烈豪邁、氣壯山河。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在他們已有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基礎上,認識到保護他人利益,為崇高事業勇于獻身的品質是多么高貴。從而在行為中去主動效仿,在淺意識中形成定勢,約束學生的行為。《珍貴的教科書》寫的是一個壯美、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學時,我通過深情的描述:“當‘我’醒來時,看見指導員倒在血泊中,‘撲’過去,大聲地呼喚著指導員。此時,同學們就是課文中的‘我’你怎么呼喚張指導員,你看到的張指導員是怎么樣的?你聽到張指導員說什么?”教師的語言往往對學生的感知起到調配作用。一段話,把學生方法帶到戰爭年代,眼看著張指導員為了一捆教科書而奄奄一息的感人情景。此時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這動人的情景中,他們仿佛看到血泊只能感的指導員,看到了被鮮血染紅的教科書,聽到了指導員的最后叮囑。讀著、想著,學生們深深感到這捆教科書的珍貴,理解了指導員崇高的精神境界。
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的教學方法,強調形象的鮮明、生動、完整,使被感知的事物,達到一定程度。引起有效的感知,喚起學生的道德意識,讓他們在感知人物崇高精神的同時,凈化自己的行為。
在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我們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及方法,自覺地應用現代教學媒體,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優化學生的道德情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以便為社會培養出四有新人,適應社會的需要。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