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在農業兩區建設推進會發言
時間:2022-05-07 10:42:00
導語:書記在農業兩區建設推進會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一、肯定成績,正視差距,進一步增強推進農業“兩區”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全市各地堅持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把農業“兩區”建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的主抓手、主平臺,按照“抓落實、保質量、建機制”的要求,加強整合,創新機制,真抓實干,農業“兩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一是農業“兩區”建設初具規模。到2011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7.16萬畝,其中通過省級驗收的糧食生產功能區6個、面積2.20萬畝,通過市級驗收的30個、面積6.00萬畝;啟動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10個、主導產業示范區32個、特色精品園76個,其中通過省級驗收的主導產業示范區4個、特色精品園4個,通過市級驗收的主導產業示范區6個、特色精品園24個。二是農業“兩區”建設初見成效。通過農業“兩區”建設,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規?;?、標準化、生態化,全面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1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29.98億元,增長4.2%;農業增加值75.96億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35元,增長16.5%,突出體現在收入中家庭經營性收入大幅增長,2011年為3606元,同比增長21.7%,比重為37.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最直接的是家庭經營第一產業純收入人均達2603元,同比增長22.1%),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00.2萬畝、總產量79.31萬噸,市和衢江區、開化縣被授予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市(縣);主導產業進一步提升,在農業“兩區”內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推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健全質量監管和檢測體系,農產品無公害認證率達到100%,新增綠色食品11個、無公害農產品25個,常山胡柚成為中國馳名商標;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新認定百強農業龍頭企業23家、百強專業合作社、百強家庭農場各20家。三是農業“兩區”建設初具特色。在推進農業“兩區”建設過程中,各地依托地方特色,注重規劃引領,創新體制機制,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業“兩區”建設模式。衢江區建立實體化的現代農業綜合區管委會,強勢推進蓮花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建立了可看的樣板、培養了可推的典范、樹立了可學的榜樣;龍游縣建立富民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公司化主體運作,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初步形成了農業“東南西北中”產業布局框架;開化縣主打生態品牌,充分利用特扶項目,助推農業“兩區”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柯城區依托區域優勢,創新廢棄園地利用模式,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江山市把農業“兩區”建設、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三者有機結合,促進一二三產聯動發展,并嘗試創意農業,用彩色水稻把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種”到稻田里,打造了全省第一道美麗的稻田藝術風景線;常山縣緊緊圍繞主導特色產業,大力建設胡柚文化博覽園、油茶文化博覽園、食用菌科技示范園“三大主題公園”,提升了主導產業發展層次。
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農業“兩區”建設的覆蓋面不廣,還是停留在點上,與省里的要求還有距離,與發達地區比還有距離,特別是在規模上、效益上的差距還很明顯。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兩區”建設不平衡,存在“重現代農業園區、輕糧食生產功能區”問題;二是農業“兩區”建設總的投入偏少,基礎設施水平偏低,農業“靠天吃飯”的現狀尚未得到根本轉變;三是農業“兩區”規模化水平低,推進土地流轉的難度越來越大;四是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還不夠,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業經營主體偏少,普通農民難以平等參與和分享現代農業建設成果的邊緣化傾向問題更加突出;五是農業“兩區”的保護機制尚未建立;六是農業“兩區”的科技支撐能力仍然薄弱,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覆蓋率不高。為此,我們切不可沾沾自喜,要看到問題,正視差距,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咬定目標、真抓實干,努力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進展、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二、突出重點,創新舉措,全面提升農業“兩區”建設水平
今年是農業“兩區”建設的深化年,重點是要“聚合力、健體系、出成效”。為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突出重點,創新舉措,狠下功夫,加快推進,全面提升農業“兩區”建設水平。
(一)要在整合資源要素上下功夫,著力夯實農業“兩區”建設基礎。投入大、周期長、融資難是農業“兩區”最明顯的特點,也是推進難度大的直接原因。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土地、政策、資金等資源要素,整合到農業“兩區”這個大平臺,實現資源要素投入從粗放分散向集約化轉變。一是要整合土地資源。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既是推進農業“兩區”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農業“兩區”建設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為此,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和發動,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引導鼓勵園區內農民通過轉包、出租、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要創新土地流轉方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儲備交易平臺、園區土地儲備制度,籌措園區土地流轉專項周轉資金,促進土地向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和集中,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另一方面,要結合低丘緩坡開發、低效園地開發和柑桔“減量提質”工程,不斷拓展農業“兩區”建設的發展空間。二是要整合政策資金。加強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省級農口項目資金存量部分的70%要統籌用于農業“兩區”,增量資金要全部用于農業“兩區”;同時要發揮好小型農田水利、農機購置補貼、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著力完善農業“兩區”基礎設施,提高農業“兩區”裝備水平。三是要整合社會資源。以項目為抓手,有計劃、有重點地包裝、儲備一批項目,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通過政策激勵、項目帶動,引導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參與到農業“兩區”建設中來,從而形成政府投入為導向、業主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建設投資機制,加快推進農業“兩區”建設。
(二)要在主體培育上下功夫,著力增強農業“兩區”建設活力。農業“兩區”建設關鍵在于主體,活力也在主體。今年要繼續深化實施新型農業主體“三個百強”培育工程,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規范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家庭農場,使之成為農業“兩區”建設的主力軍。同時,要加快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職業農民和農業種養大戶,支持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到園區創業,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注入新的動力。在主體培育上,要正確把握好幾個方面的關系:一是糧食生產功能區與現代農業園區的主體關系。要充分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做到各有側重。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項公益性事業,但因種糧比較效益差,主體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為此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建設機制。對種糧大戶、種糧合作社在政策、資金、項目上予以傾斜,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二是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的關系。在工商企業投入農業優勢日益顯現的同時,也帶來農民被邊緣化的問題。為此,各地要圍繞激發農民積極性,積極探索培育扶持一批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以土地為紐帶,通過入股、出租、反租倒包等方式,讓農民參與到農業“兩區”建設中來,讓農民“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權、失地不失錢”,“一手拿租金、一手拿薪金,年終拿股金”,共享農業“兩區”建設成果。
(三)要在產業提升上下功夫,著力做好農業園區“接二連三”文章。農業本身是“接二連三”的產業,一頭接著二產、一頭連著三產,既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原料,又需要通過二、三產業的發展來提升發展。我市農業產業特色明顯,但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與現代農業的要求差距還很大,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還很艱巨。為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跳出農業抓農業、堅持用工業化、市場化的理念抓農業,突破長期以來局限于種養殖低端環節的傳統束縛,做好農業“接二連三”文章,著力建設一批農產品種養、加工、貯藏保鮮、物流、休閑觀光等多功能有機融合的農業“兩區”,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現代農業格局。一是要毫不松懈地抓好農業生產發展,做強一產。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著力培育農產品區域品牌。二是著力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做大二產。充分考慮農業產業的特殊性、弱質性,切忌簡單以“畝產論英雄”,圍繞柑桔、生豬等大宗農產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著力解決大宗農產品“賣難”問題。市里已組織調研,以市區共建的形式,選擇合適區域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為現代農業的發展、為農業“接二連三”打造平臺。三是要拓展農業功能,做活三產。依托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的優勢以及農村特色地域文化,做好與旅游業的結合文章,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生態旅游農業,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努力構建農業主導產業協調發展,生產、加工、流通、服務有機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四)要在健全體系上下功夫,著力提高農業“兩區”支撐能力。一是要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各地要在現有“三位一體”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基礎上,通過資源整合、加強服務條件及能力建設、組織和鏈接各類社會化服務資源等途徑,加快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做到“功能多元、場所固定、社會配套、人員精干、服務優質、運行規范”,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優質服務,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今年,全市計劃建設29個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其中建設8個示范性中心。各地要因地制宜,規劃引導,加大投入,重點推進。結合農業“兩區”建設的農業公共服務中心,鼓勵其與農業“兩區”管委會合署,具體負責農業“兩區”的規劃實施、項目建設、日常管理等,為農業“兩區”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服務。同時,也要結合產業特色,建設倉儲冷藏、物流等各具特色的單體服務中心,滿足不同層次需求。二是要建立健全科技支撐體系。農業“兩區”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農業科技進步。市里將制定出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意見,加快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兩區”內的轉化應用,重點推廣一批優質、高產的農業新品種,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等農業新技術,“千斤糧萬元錢”、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等高效農業模式,推動農業“兩區”成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的先行區;著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農業“兩區”與省內外農業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借助外部優勢科研力量突破我市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并積極整合現有農業科研資源,加強對農業“兩區”建設的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管理運行保護體系。對農業“兩區”要采取編號、分類管理和電子化管理,并上圖入庫,防止各類建設侵占,不斷提高農業“兩區”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要研究制定相關制度辦法,有效解決“重建輕管”和建成后的正常運行與保護問題,探索建立農業“兩區”管理運行保護的長效機制。
(五)要在農村改革上下功夫,著力增強農業“兩區”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要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依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不斷創新土地山林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服務體系,提高土地流轉率,有序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同時,要穩妥開展農戶宅基地有償使用、有償退出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的試點,激活農民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資金、資源流向農業、農村,加快推進農業“兩區”建設。二是要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體制??偨Y推廣糧食訂單質押貸款、專業合作社抱團貸款、行業協會互助基金聯保貸款、各類農村創業貸款等信貸支農模式,逐步破解農民融資難。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鼓勵和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兩區”建設和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支持力度。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加大力度,擴大范圍,保障農業“兩區”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
三、加強領導,強化保障,確保完成全年農業“兩區”建設任務
今年,我市農業“兩區”建設任務是建設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各20個,爭取完成省級糧食功能區建設任務8.31萬畝,力爭1個現代農業綜合區、3個主導產業示范區、5個精品園通過省級創建驗收。與去年比,要求更高、任務更重。為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保障,確保完成全年農業“兩區”建設任務。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農業“兩區”建設成效如何,關鍵是看政府怎么抓、領導是否真正重視。各級政府要把農業“兩區”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現有力量,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合力推進??h(市、區)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兩區”建設,親自牽頭協調解決農業“兩區”建設的規劃、資金和政策問題;分管領導要具體抓、抓具體,切實擔負起農業“兩區”建設的領導責任,加強組織協調,落實目標任務。市、縣(市、區)農業“兩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擔當起農業“兩區”建設的日常管理和指導工作,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善于謀劃項目、善于政策引導、善于創新機制、善于解決難題,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
(二)進一步強化部門協作。農業“兩區”建設牽涉面廣,工程量大,需要各級各部門全力支持和配合。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確立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轉變作風,多跑田頭、多走山路、多進農家,深入農村、農戶,摸清實情,解決問題,主動參與到農業“兩區”建設中來。農業、林業、漁業等主管部門要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上級部門更大的支持,并加強農業“兩區”建設的業務指導;水利部門要把農業“兩區”水利設施建設作為改善農業水利設施的重點,優先立項、優先扶持;交通運輸部門要在農業“兩區”道路建設上給予指導和傾斜;國土資源部門要優先滿足農業“兩區”用地指標需求;其他各部門要從部門職能出發,主動支持與服務農業“兩區”建設。
(三)進一步加強考核督查。今年,市里將繼續加大對農業“兩區”建設的考核力度,同時,把農業“兩區”建設納入對各縣(市、區)新農村建設考核的內容。各縣(市、區)也要把農業“兩區”建設納入對各鄉鎮新農村建設考核的內容。為全面掌握全市面上情況,市政府決定建立農業“兩區”建設進度季報制度,各縣(市、區)要定期上報建設進度,對工作不力、建設進度慢的地方,市里將進行通報批評。同時,市里還將組織部分成員單位,定期不定期赴各地開展督促檢查,加快推進農業“兩區”建設。
四、立足當前,精心組織,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生產這場硬戰
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春耕生產落實好了,今年的糧食和農業生產就有好的開頭,實現全年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就有了好的基礎。春耕農情急、農時緊、農事多,特別是在今年“老天不幫忙”的情況下(遭遇連續低溫陰雨天氣),各地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切實把春耕生產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深入開展春耕生產“五送”服務暨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生產這場硬戰。
(一)要強化早稻生產。我市早稻生產有傳統、有基礎、有潛力,是確保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的基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早稻生產,宣傳好、落實好各級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研究出臺強有力的扶持早稻生產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種植早稻的積極性,做好春耕備耕服務,盡早落實早稻種植面積,力爭今年早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長1萬畝以上。市政府已制定出臺糧食生產的政策意見,在全面執行國家、省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對市本級(柯城區、衢江區)通過市級驗收合格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給予一次性以獎代補,對市本級(柯城區、衢江區)早稻種植面積100畝以上的大戶,給予獎勵,等等。要積極創新早稻生產經營模式,總結推廣龍游“獻軍種糧”模式、衢江“東湖模式”,挖掘早稻生產潛力,不斷提高早稻生產效益。要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建設好萬畝示范片、千畝示范方、百畝示范戶,加快良種、良法、良機的推廣應用,鼓勵農民多種早稻、種好早稻。
(二)要強化為農服務。目前,各項支農政策基本上已明確,各項工作任務要求也已明確,關鍵是抓好宣傳和落實。各地要通過電視、廣播、網絡、農民信箱等媒體宣傳以及發放“政策明白卡”等途徑,進行廣泛宣傳,使支農政策家喻戶曉,引導農民發展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既定的一些扶持政策資金,能早撥付的要盡量盡早撥付,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給農民的實惠不縮水。同時,針對春耕生產特點,各地要結合“進村入戶”大走訪,深入開展深化春耕生產“五送”服務暨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全面組織農口黨員干部、農技人員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到園區、到基地、到企業、到合作社,廣泛開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培訓、送信息、送服務等活動,切實幫助農民解難題、辦實事、促增收。同時,要強化政策扶持。農業部門要組織好種子供應,指導農民搞好春季糧油田間管理,加強育苗、施肥、栽培、病蟲防治等環節的技術指導,組織開展農業行政執法活動,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等坑農害農行為,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要落實購機補貼政策,指導農民購買先進適用農機具,指導農機手保養、調試、檢修好農機具,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為農民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做到春耕不誤農時。供銷部門要抓好農資供應和調劑,優化農資銷售網點布局,開展“送放心農資下鄉”等活動,方便農民購買農資。糧食部門要引導糧食企業與農戶簽訂糧食訂單,提前發放糧食預購定金。財政部門要做好財政資金分解落實工作,并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水利、電力等部門要抓緊組織修復農田災損設施,保障農業生產用水用電。國土部門要落實糧食烘干機、農機倉庫等農業生產性用地。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支農力度,保障種糧大戶購買農機具、農資所需的資金。其他相關部門也要強化為農服務意識,積極支持春耕生產。
(三)要強化面上工作。春耕生產不僅僅是糧食生產,還有許多重要工作需要我們去落實。一是要切實抓好春花作物的后期田間管理。元旦過后,我市遭遇連續低溫陰雨天氣影響,大田作物長勢普遍較弱,55萬畝油菜開花比往年推遲10多天。各級要抓住近期天氣好轉的有利時機,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重視后期培育,減少因災造成的損失,力爭油菜等春花作物有個好收成,為全年農民增收工作打好基礎。二是要切實抓好農產品安全。當前,春季動物疫情形勢比較復雜,要從防疫、監管、責任三個環節入手,切實抓好春季集中免疫行動,加強疫情監測和監督執法,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不發生重大畜產品安全事件。三是要切實抓好清明節期間的森林消防工作,嚴格落實各項責任和措施,確保森林消防安全。四是要及早做好防汛準備工作。立足于防大汛、防大災,組織開展防汛安全大檢查,為今年的防汛安全打好基礎。并抓緊抓好春修水利工作,防止汛期后出現大旱。
- 上一篇:市長在全市發改系統學習會講話
- 下一篇:全縣?;菲髽I設備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