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不要再被“糧食危機論”所誤導
時間:2022-02-12 11:57:00
導語:茅于軾:不要再被“糧食危機論”所誤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撰文指出,根植很多人心中的“中國糧食危機”其實是個偽判斷。茅于軾說,世界市場上從來沒有缺過糧,倒是總是生產過剩。過去半個世紀雖然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消耗增加17%,種糧食的人減了大概三分之二,而糧食價格相對于其他商品卻降低了一半。解放初,我國有五億人口,現在是十三億,增加了一倍半;現在我們吃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好,吃得大家都要減肥了。
糧食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只要管理得法,在正常的條件下,不會供應不足。全世界糧食同時減產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概率很低。因為氣候導致糧食產量變化的上下幅度不過百分之一二。全球的糧食儲備一般都超過年消費量的百分之十,所以糧食供應是非常安全的。
現在全世界每年生產的糧食總量約為20億噸,供給60億人口吃用,每年國際的糧食貿易量為2.4億噸。
中國每年進口的糧食一般是一兩千萬噸,沒有超過三千萬噸的.假定進口兩千萬噸,合到總消費量的4%。每噸糧價約為150美元,這樣,所用的外匯是30億美元。2003年我國出口創匯約為4000億美元,所以進口糧食所花的外匯只占年創匯的不到百分之一,實在是微不足道,不管糧食價格漲到哪兒去,中國人絕對不會因為買不起糧而挨餓。也就是說,中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糧食危機。
中國已經連續五年出口糧食,出口量從500萬噸(1998年)到1200萬噸(2002年),這是不正常的現象。我國耕地緊張,生產糧食成本比較高,在正常情況下應該進口糧食。近年來大量出口的原因是因為不計成本地鼓勵糧食生產,產得滿坑滿谷,緊急撥專款修了許多糧庫,還是裝不下,只好政府補貼出口,國家因此每年要賠幾億美元。
現在我們為了糧食增產,還制訂了保護耕地的政策,不許將農業用地轉為非農用地,這也是非常錯誤的。我國耕地緊張,這是事實;但是我國的非農用地更緊張,土地的全面緊張是我國人口密度為世界平均的3倍造成的,如果把西藏、新疆、青海等人口稀少的地方排除,我國的人口密度超過世界平均值的10倍;而農用地的人口負擔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我國占有全世界7%的耕地,負擔占世界21%的人口)。這樣算來,如果都以世界平均水平為標準的話,中國的非農用地比農業用地還要緊張3.3倍。未來三四十年內城市人口要翻兩番,不讓占用耕地,仍然擠在原有的范圍內,顯然是不現實的。何況一個農民從農村來到城市所用的土地更少了,所以占用城市周邊的耕地還能夠從總量上節約土地。更何況保護耕地所付出的代價遠遠高于進口糧食的代價。
還有一種顧慮,怕國際糧食市場對中國禁運。一般而言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WTO規定不許可用貿易做政治斗爭的工具,除非聯合國有決議。伊拉克打了科威特,被聯合國實施禁運,但是糧食也沒有禁。糧食生產沒有壟斷性,任何一塊普通的地方都能夠種糧食,不像石油生產具有壟斷性,糧食只要出高價,總歸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