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先鋒模范黨課講稿

時間:2022-10-15 09:58:00

導語:黨員先鋒模范黨課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先鋒模范黨課講稿

教學對象:基層黨員和干部。

教學目的:使學員明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和要求,明確黨員應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時間:1.5小時。

教學重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和黨員的作用。

教學方式:理論聯系實際,先講清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再結合個人實際談黨員在其中應發揮的作用。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卑巡粩嗵岣邩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的執政能力之一,是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這充分說明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高度重視。

一、為什么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面對我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的新情況,我們黨提出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那么,黨究竟為什么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呢?

第一,黨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由我們黨歷史方位的變化所決定、所要求的。

提出黨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體現了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的清醒認識和科學判斷。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實現了兩個根本性轉變,即: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兩個根本性轉變,既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對執政黨建設提出了許多嶄新課題,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為什么“兩個轉變”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了新的要求呢?一是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要求黨的理念和活動方式必須轉變。革命的理念就是要奪取政權,通過階級斗爭的手段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但今天我們是執政黨,代表著人民群眾執掌國家政權。要執政,要代表人民群眾掌權用權,就不應是通過階級斗爭的手段,而應是和諧、妥善地處理好社會各方面利益和矛盾,為改革發展穩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國內環境。二是從領導計劃經濟轉向領導市場經濟,要求黨要妥善正確地處理好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關系。中國共產黨代表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但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市場經濟越發展,這一現象表現得越明顯。執政黨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善于進行利益協調,也就是進行利益結構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和諧社會,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第二,黨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由我們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決定的。

2003年,我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現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臺階跨越。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有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因為政策把握得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另一種是進入“矛盾凸現時期”,因為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各種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只有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和條件。

同時,只有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必然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社會不同利益主體隨之出現,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大量出現。就業問題、腐敗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都是當前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必須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站在統攬全局的戰略高度,從代表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位置上加以引導和處理,以保證整個社會的協調與和諧。

第三,黨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增強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的必然要求。

黨的執政基礎,顧名思義,是中國共產黨執掌國家政權的基礎。因其關涉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權這樣兩個基本問題,所以它首先是一個憲法解釋的問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一條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據國家憲法序言和總綱第一條解讀,黨的領導、工農聯盟、人民民主專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三位一體的政治體系;人民民主專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的基本屬性,工農聯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政權的基礎;中國共產黨執掌國家政權的主要基礎應是工農聯盟,附之以其他社會階層,這應是黨的執政基礎。

工人階級是我們黨執政的階級基礎不能變,我們必須把廣大工人階級團結在黨的周圍,形成牢固的工農聯盟。我們要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要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把新的社會階層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我們要增強黨執政的社會基礎,而要增強執政的社會基礎,一個根本的因素是發揮全體社會成員的積極性。

當前,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的生活已經從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現在正在向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全面小康社會邁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斗的現實要求(教學提示:這部分主要是從歷史背景上講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在教學中要強調提高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是執政黨建設的新課題)。

二、怎樣不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所謂和諧社會,本質上就是指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關系要和諧。因而,和諧社會也應就是《決定》所強調的,“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這樣一個和諧社會呢?

第一,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決定》指出,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注重激發社會活力,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而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貫徹“四個尊重”的方針,從政策上促進、從制度上保證社會的開放性和競爭活力。要堅決破除各種障礙,在全社會努力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創新的社會氛圍,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發揮社會政策在增強社會創造活力中的作用。

第二,妥善協調和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

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們黨必須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妥善協調和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進一步密切黨同各階層群眾的聯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體,保持社會的協調穩定發展。要高度重視和落實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別要關心經濟社會地位下降明顯的群體,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保障、生產得到發展。要繼續采取有效扶貧幫困的社會政策,確保作為我們黨最廣泛最可靠的執政基礎的工人、農民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同時,還要認真解決改善就業環境和勞動者權益維護中的實際問題,解決困難群體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

第三,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

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要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創新管理方式,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努力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事業的發展。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第四,健全工作機制,維護社會穩定。

《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把建立社會預警體系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是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要決策。社會穩定,既是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而且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們既要一心一意謀發展,又要千方百計保穩定。在維護穩定方面,要進一步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教學提示:這部分主要是講解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而可以聯系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和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闡釋)。

三、共產黨員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離不開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執政是黨的領導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必然體現。它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充分發揮執政黨的功能,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提高自身的能力,激發社會活力,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維護社會安定團結。而黨對和諧社會的領導最終要體現到廣大黨員干部身上,因此,共產黨員一定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第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諧社會強調的是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沒有人與人的和諧也就沒有社會的和諧。共產黨員必須明白,黨是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其歷史使命的工具,黨員干部是人民群眾的公仆。把中國共產黨與群眾的關系定位于實現人民群眾特定歷史使命的工具,既是黨的優良傳統的體現,又是今天我們架構黨群關系的價值取向。有了這樣的理念,也就有了和諧社會的廣泛群眾基礎。

第二,致力于發展,提高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水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共產黨員一定要在社會發展中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因為實現全社會的和諧,根本上還是靠發展,要通過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整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群眾得到應該得到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要使群眾得到的、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不斷有所增加。只有這樣,才能使群眾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實行改革開放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祖國的富強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從而更加自覺地為之共同奮斗。這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并取得最終成功的根本保證。

第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共產黨員要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群眾工作的新特點,積極探索和掌握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機制新方法,善于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凝聚和激勵群眾前進。黨員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認真體察群眾愿望,關心群眾疾苦,從人民群眾熱切企盼的具體事情做起,盡心盡力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要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工作重點,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第四,積極地組織和參與社會活動,帶頭聯系群眾、服務大眾、關懷社會、協調利益。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要通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地組織和參與社會活動,把廣大群眾團結凝聚起來,有效地實現社會整合,確保黨的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城市中的黨員要積極參加社區活動,構建新的社區組織體系,更好地發揮城市社區服務群眾、排憂解難的作用,不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使社區成為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紐帶。農村黨員要通過村民自治組織,做好村民之間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等工作,使之成為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重要載體。在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中的黨員,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努力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教學提示:這部分主要是講解黨員如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可以聯系黨員的實際進行闡釋)。

課后思考:

1.什么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共產黨員怎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教學參考之一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

教學參考之二

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指出:街道、社區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街道、社區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街道、社區黨組織承擔的任務日益繁重。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區黨組織加強這些組織中的黨建工作,不斷擴大黨在城市工作的覆蓋面;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迫切需要街道、社區黨組織轉變管理和工作方式,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形成社區群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社區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趨勢,迫切需要增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協調功能和街道、社區的服務功能,全面推進社區建設。

教學參考之三

在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中構建和諧社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2004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江蘇就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行調研時強調,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致性,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提高執政能力,在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中構建和諧社會。曾慶紅強調,要充分認識三個文明建設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致性。不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好、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也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好,歸根結底,都要落實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載體上來。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實現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社會更加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多方面努力。當前,要注重理順收入分配關系、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注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多做暖人心穩人心得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計幫助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再就業,千方百計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千方百計維護好社會穩定。

教學參考之四

社會學視野中的和諧社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杭生認為,社會學作為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學科,與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關系。社會學及其各個分支學科,都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從理論上說,和諧社會就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用社會學的術語來表達就是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社會。對于當代中國來說,和諧社會就是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東中西部不同區域、人和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關系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的社會。社會學則是研究如何減少不和諧因素,把不和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的學問。因而,社會學研究理應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更加得到重視,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