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自我批評黨課講稿
時間:2022-10-15 09:55:00
導語:黨員自我批評黨課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對象:基層黨員、申請入黨人;
教學目的:使學員懂得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意義,懂得如何在黨內生活中正確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
教學提示:適當運用教學參考內容,增加講課吸引力;
教學時間:1.5小時。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我們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增進團結的有力武器。進行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先進性教育活動進入分析評議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利于黨員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利于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有利于制定務實的整改方案。總之,搞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應該成為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個“重頭戲”。我們每一個黨員,都應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同志間的真誠批評和勇敢的自我批評,達到提高自己、團結同志、共同進步的目的,并使黨的這一優良傳統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教學提示:此處可以介紹一下三大作風的來歷和具體內容,可以引用教學參考之一之內容)。
一、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板書)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曾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而我國另一位古代思想家孟子也留下了“聞過則喜”的名言。兩句話角度不同,但要闡述的卻是同樣一個問題,即如何正確對待批評的問題——前者強調的是“君子”要有經常檢討自己、批評自己的風范;而后者強調的則是“君子”應善待來自他人的批評,要有接納批評的勇氣和胸懷。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者,更應該有“吾日三省吾身”和“聞過則喜”的精神。曾自豪地說,“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志之一”,“我們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武器。我們能夠去掉不良作風,保持優良作風”。因為我們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是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黨,因此沒有必要也不應該隱瞞自身的缺點和錯誤,也不害怕揭露自身的缺點和錯誤。黨清醒地認識到,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建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在前進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挫折,也難免犯錯誤。我們黨的“偉大、光榮和正確”,不在于她不犯錯誤,而在于她能夠及時地發現錯誤,并且自覺地改正錯誤。在這個過程中,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是必不可少的。黨正是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了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解決黨內矛盾、增進黨的團結和統一的目的。黨的80多年的奮斗歷史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在領導人民奮斗的過程中,雖然黨也曾有過挫折、失誤甚至是比較嚴重的失誤,但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進行認真的反思,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重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來;雖然在共產黨隊伍內部也存在著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的現象,但因為我們有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使黨永遠保持了團結和統一,保持了凝聚力和戰斗力,保持了黨的先進性,確保了黨領導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勝利。
縱觀黨的歷史,我們黨曾多次進行過整黨、整風等全黨性的黨內教育活動,特別是在歷史的轉折時刻,這樣的活動顯得格外重要。而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始終都是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健康、有益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活動,對于純潔黨的隊伍,改進思想作風、組織作風和工作作風,實現全黨同志的思想統一和行動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增強黨的團結、增強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實現歷史性轉折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善于自我批評、自我改進、自我提高的黨,是一個能夠依靠自身力量發現和解決黨內矛盾、糾正自身失誤和問題的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無愧為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團結和統一、提高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的法寶(教學提示:此處可以介紹黨的歷史上重要整風活動,如運動)。
二、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員加強黨性修養的必由之路(板書)
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黨的顯著標志,同時也是共產黨員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的必由之路。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的黨員不是神仙,既然生活于大千世界中,就不可能沒有缺點、不犯錯誤。一個人有了缺點、犯了錯誤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認識和改正。而要認識和改正缺點及錯誤,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是不可或缺的。曾經把批評與自我批評比作“掃灰塵”、“照鏡子”、“洗臉”。他說,房子不打掃就會積滿灰塵,人不照鏡子不洗臉就會骯臟丑陋。同樣的道理,人的頭腦也是需要經常“打掃”和“清理”的,否則就會受到灰塵的侵襲;人的行為也是需要經常用鏡子來照一照的,這樣可以隨時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錯了事、走錯了路,就可以及時得到糾正。我國古人很講究“修身”和“養性”,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學一學古人的每日“三省”和“聞過則喜”的精神,把加強黨性修養和鍛煉,作為自己畢生的課題。而要加強黨性修養和鍛煉,就需要有他律和自律,就需要有監督和自覺。要自覺、主動、及時、經常地向周圍群眾征求意見,虛心接受批評,這樣才有利于自己更快地進步。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身上的毛病,群眾并不難發現,難的是我們是否肯于、是否愿意接受群眾的批評。我們既然選擇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選擇了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那么,我們就必須要有“聞過則喜”的精神,就必須自覺地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經常審視自己,敢于剖析自己,不斷修正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只有這樣,加強黨性修養和鍛煉才具有實際的意義。
在我們黨內,能否正確地對待批評與自我批評,始終是衡量一個黨員是否合格的試金石。從黨的歷史上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待批評總是虛懷若谷,并留下過許多佳話。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縣委以上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7000名,因此這次大會又稱“七千人大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以來的工作經驗和教訓。就是在這樣一次規模空前、意義重大的黨的工作會議上,、、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同志帶頭就工作上的失誤作自我批評,對黨的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缺點、錯誤主動承擔了自己應負的責任。在中央領導同志的帶頭下,各地區、各部門的負責人也都作了自我批評。正是由于這次大會是在一種民主求實、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氛圍中進行的,因此對糾正“”等錯誤做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教學提示:此處還可另外穿插一些領袖人物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故事,也可引用教學參考之二之內容)。
、、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對待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豁達態度,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我們黨內仍有一些人不能正確地對待批評與自我批評,結果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胡長清、李真等腐敗分子,在案發后都曾發出過共同的感嘆:假如當初有人批評他們,假如他們當初能夠批評自己,他們就不會弄到要掉腦袋的地步。雖然這樣的“假如”對于他們而言已無意義,但對我們卻是一個深刻的警示:黨內必要的思想斗爭絕不能沒有,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絕不能沒有,否則,就無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無法抵御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調恢復和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對于我們每一個黨員來講都是很有意義的。必須看到,我們的黨員現在所面臨的考驗,從某種意義上講要比戰爭年代復雜得多。其中有不少意志薄弱者,經受不住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考驗,放棄了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成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俘虜,成為人民唾棄的腐敗分子。所以,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新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在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以極大的政治熱情,以嚴肅認真的態度,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格剖析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虛心接受群眾的監督和批評,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我們要通過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黨的優良傳統,切實得到發揚和光大。
三、高度重視和解決在批評與自我批評問題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板書)
盡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我們應該看到,近年來在我們黨內,在一部分黨員中確實潛滋暗長了一種與黨的宗旨和形象極不相稱的庸俗作風,使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一些黨組織中開展不起來,或者開展得質量不高,甚至被當作擺設束之高閣。這些現象值得警惕,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并加以解決。目前,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
一是批評掛嘴邊,實際不著邊。應當說,近年來有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呼聲在黨內并不少見,文件也下了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黨內實際生活中,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得并不好。一些人談論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意義時都能唱高調,但一遇具體的人和事時,卻是不愿批評、不能批評、不敢批評。即使批評也是輕描淡寫,不敢觸及實際內容,“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致使批評變了味,或是流于形式,喪失了黨內批評的應有功能。
二是自我批評淺,互相批評少。有些同志在批評自己時,往往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談問題避重就輕、遮遮掩掩,不敢亮出心靈深處的東西。在批評別人時,更是顧慮重重,甘當“老好人”,奉行“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道走”的庸俗人生哲學,或是隔靴搔癢地說幾句,特別是在批評領導時,慣于巧言粉飾、阿諛奉承,總怕“小鞋”穿到自己腳上。如此的“批評”,不僅起不到批評的作用,相反倒是鼓勵了相互吹捧的庸俗之風。
三是評功擺好多,真心“挑刺”少。有些同志不管是批評別人,還是批評自己,都以“多栽花,少挑刺”為原則,講工作成績津津樂道,而談問題時,或轉彎抹角,或躲躲閃閃,或用成績來掩蓋問題,猶如“貓蓋屎”(教學提示:這一部分主要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存在的問題,此處也可引用教學參考之四之內容)。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黨內“批評難”呢?原因不外乎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從主觀上講,主要是在一部分黨員頭腦中,存在著種種影響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私心雜念。比如有的同志對待批評總是“怕”字當頭——批評上級怕“穿鞋子”,批評下級怕“丟票子”,批評同級怕“傷面子”,批評單位怕“砸牌子”,批評自己怕“揪辮子”;還有的同志,很相信所謂“厚黑學”或是“官場學”那套東西,把左右逢源作為為官之道,把“多栽花少挑刺,留下人情好辦事”作為處世之策。由于這些私心雜念存在于頭腦中,致使這些同志在該進行批評或自我批評的時候,失去了批評或自我批評的勇氣,而成了互相吹捧、溜須拍馬的庸俗表演者。這些同志之所以不能開展批評,關鍵是沒有擺正個人得失與黨和人民整體事業的關系,患得患失,怕這怕那,唯獨不怕失去了作為共產黨員應該具有的品質。這些同志對待批評的這些錯誤態度,必須改正過來。
從客觀上看,黨內批評開展得不好,與缺乏良好的環境和良好的機制有著直接的關聯。在一些黨組織和一部分黨員中間,確實存在著遇事不論是非、上下一團和氣的庸俗之風。“上級對下級哄著護著,下級對上級捧著拍著,同級對同級包著讓著”,一些勇于堅持真理、堅持原則,敢于拿起批評武器講真話的同志,卻不一定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個別領導干部聽不得批評意見,給提意見的同志“穿小鞋”,打擊報復。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利用職權打擊向上級正常反映問題的同志就是一例。領導干部的這些行為,嚴重妨礙了黨內批評活動的正常開展。此外,黨內批評開展得不好,與我們黨內缺乏良好的機制也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干部選拔和使用上,一些領導提拔、使用干部不是以德才和政績取人,而是以是否“聽話”為取舍標準,把愛提意見、堅持原則的同志看作是難駕馭的“刺兒頭”,把給自己提意見看成是“和自己過不去”,對這些干部不僅不加以重用,還進行無理訓斥甚至打擊。然而目前,我們對這些現象還沒有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即使有一些規章制度或是處理規則,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人為的原因并得不到很好的貫徹(教學提示:此處可引用教學參考之五之內容)。
四、用思想覺悟作基礎,用制度作保障(板書)
那么,怎樣才能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呢?我們覺得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正確地看待批評,要有開展批評的勇氣和決心。每一位黨員都應該懂得,在黨內開展健康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無論對于黨的整體還是黨員個體,都如同陽光和空氣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我們黨來說,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武器,也是妥善解決黨內矛盾、增進黨的團結統一的保證;對于我們共產黨員來說,則是改造主觀世界、增強黨性鍛煉、不斷取得進步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新世紀,我們要經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考驗,我們要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進性,就必須經常性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更符合人民群眾的期待。
其次,要堅持黨性原則,排除私心雜念。私心雜念是影響批評與自我批評健康開展的主觀因素,這就要求黨組織要教育每一位黨員,一切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事業為重,摒棄各種私心雜念,時常地檢討自己,敢于在大家面前自我“揭丑”。面對各種錯誤傾向時,要敢于進行嚴肅的批評;在考慮問題時,要從大局出發,從黨的利益出發。只有這樣,才不失工人階級先鋒戰士的本色。只要我們每個黨員都能夠排除私心雜念,都以堅持黨的原則為首要,就一定能夠提高開展批評的勇氣和質量。
第三,要有“聞過則喜”的胸懷,學會從批評中汲取政治營養。“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人生活于世,工作中難免出現失誤,行為上難保不出現錯誤。出現失誤和錯誤都不可怕,關鍵是要有誠懇接受他人批評的態度。自我批評固然重要,但人的自我認識能力總是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完整地看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古人說“知人易,自知難”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因此,來自“旁觀者”的批評就顯得十分的珍貴。我們共產黨員不僅要有接納批評的勇氣,更應學會從批評中獲取政治營養。一個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只有誠懇接受他人的批評,主動地從他人的批評中吸取營養,才能不斷進步。
第四,要有“自訟”精神,敢于“自己和自己打官司”。“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實,即使是圣賢,也難免犯錯誤。《論語·子張》中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也就是說,君子也會犯人所共睹的錯誤,重要的是君子能夠改正錯誤,這是君子能受到尊敬的原因所在。如果說聽取別人的批評是我們前進的外在推動力的話,那么自我批評則是內在推動力,有了這種推動力,我們才能有自我凈化和提高的能力,才會不斷克服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品質純正的人。謝覺哉老人曾經說過,共產黨員要學會“自訟”,善于“自己和自己打官司”。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對待自我批評的應有態度。
第五,要堅持正確的批評方針,努力增強黨內的團結。要確保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健康開展,特別是要杜絕故意整人現象發生,就需要貫徹正確的批評方針。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開展批評本身的需要。特別是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要注意把握三條原則: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客觀公正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使批評者做到不扣帽子、不抓辮子、不打棍子,據理分析,以理服人;使自我批評者做到不夸大其詞,不躲躲閃閃,實實在在地進行自我剖析。二是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從團結的愿望出發,以“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宗旨,通過善意的批評幫助同志改正缺點、糾正錯誤。堅決不搞“左”的東西整人害人,不允許有挖苦、打擊、泄私憤的行為。三是堅持平等的原則,以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同志負責的精神,坦誠相待,相互溝通,心平氣和地進行思想交流,開展相互批評。切忌居高臨下,以勢壓人。唯其如此,才能及時“打掃”思想上的“灰塵”,純潔黨的肌體,保持黨的先進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黨的事業不斷興旺發達(教學提示:此處可結合所在單位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安排,提出具體要求,也可引用教學參考之六、之七之內容)。
教學參考之一
“三大作風”的由來和發展
黨的作風即黨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表現,是全黨包括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在政治、思想、組織、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體現出的黨性原則的一貫態度和行為。在黨的歷史上,最早提出“黨風”科學概念的是,而后形成了一整套黨風建設的理論。在《整頓黨的作風》一文中,把作風由黨員個人的形象擴展為黨組織的整體形象,把作風由一般的工作作風推及到政治、思想、組織、生活等各個方面。而對黨的作風做比較完整概括的,則是在黨的七大上。在七大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也是通常所說的“三大作風”的由來。所謂“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強調的是: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學風;馬克思主義是一切教條主義的敵人;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發展的主要環節,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所謂“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強調的是: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共產黨的力量在于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官僚主義容易使黨脫離群眾;堅持群眾路線,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虛心向群眾學習;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謂“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強調的是: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共產黨人堅強的標志;要善于從錯誤中學習;批評要光明正大和實事求是,防止主觀武斷和批評庸俗化;對犯錯誤的人要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同一切離開黨的原則的錯誤傾向作堅決的斗爭。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成為了執政黨,執政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反映執政的要求。因此,黨的作風的內涵也有了與時俱進的發展。特別是增加了“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和“民主集中制的作風”這兩項內容。前者強調的是:驕傲自大就會走向失敗和滅亡;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堅持自力更生、勤儉建國的方針。后者強調的則是:民主集中制是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準則;充分發揚民主,調動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觀念,提高組織性、紀律性;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派別活動。(孟秀榮)
教學參考之二
一次深情的自我批評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勇于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典范。1942年,正值期間,黨內曾一度出現了擴大化的錯誤傾向,傷害了一些好同志。了解了情況后,親自召開干部大會并進行公開賠禮道歉。“整個延安犯了這許多錯誤,誰人負責?我負責,我是負責人嘛!凡是被搞錯了的要一律改正,堅決平反!我們共產黨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們也吃五谷雜糧,也會犯錯誤,我們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犯了錯誤就檢討,就立即改正。今天,我就是特意來向大家檢討錯誤的,向大家賠個不是,向大家賠個禮。”說完,恭恭敬敬地把手舉在帽檐下,敬了一個禮。的這種嚴于律己的自我批評精神,使許多同志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用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表達了對黨的諒解和感激。正是這種精神,更加推動了黨的團結統一。
其實,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不光對批評與自我批評有著如此的胸懷,其他領導同志對待批評與自我批評也都留下過許多佳話。眾所周知,李立三是“立三路線”的主要代表人物,當年犯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給革命造成過損失,過后他做出了深刻的檢查。他不止一次地說:“如果黨需要我當‘反面教員’,我就當好這個‘反面教員’。”他也曾不止一次地當著眾人,甚至一些素不相識的人的面,介紹自己所犯的錯誤。1949年,李立三見到了剛從蔣管區歷盡艱辛來到北京的兒子,他先不敘父子之情,而是向兒子詳細地講了自己犯過的“左”傾錯誤。就是這位老革命家,犯了3個月的錯誤,卻坦率地講了30年。李立三這樣做絕不是故作姿態,無非是希望人們從他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這就是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待自己所犯錯誤的態度!
教學參考之三
警惕批評“零存整取”的現象
近年來,在一些黨內批評中,出現了“零存整取”的現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黨內批評的功效,猶如指出別人臉上的污點,幫他擦洗干凈,讓他始終保持潔凈的顏面,也猶如醫生幫助病人檢查身體,有病及時治,免得小病發展成大病,大病成絕癥。而對犯了錯誤的同志既不批評也不指出,將批評和意見“零存”不提,這實則是對同志缺乏起碼的愛護,是對黨組織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事實上,正是由于平時的小缺點、小錯誤得不到黨內同志的批評,不能及時地改過自新,才使得一些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養癰成患,最終生成大疾,甚至丟了卿卿性命。原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的秘書李真在其“悔罪書”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對我的查處,如果發生在5年前,絕不會如此嚴重,但若發生在5年后,肯定比這更嚴重……假如平時有批評,有提醒,也不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顯然,黨內批評“零存整取”的做法十分有害,現在真到了該對這一積弊說“不”的時候了。其實,只要我們平時把批評能夠真正擺正位置,自覺置身于群眾監督之下,虛心接受和采納黨內同志的批評和建議,就一定會大大減少“零存整取”現象,其導致的悲劇自然也會相應地得到預防和減少。
教學參考之四
“好好先生”自畫像及其“經典”用語
“好好先生”是個人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和明哲保身的庸俗人生哲學相聯姻的產物,生就了這樣一副模樣:
——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對錯誤的思想、言行見怪不怪,不但不批評、不勸阻,甚至還隨聲附和、隨波逐流。
——擔心背上“鬧不團結”的惡名,前怕狼后怕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恪守“多栽花,少挑刺”的信條,向上級反映情況報喜多,當著領導的面“擁護”多,同志之間恭維多,拉拉扯扯,相安無事,一團和氣。
——因為有私利、有私交、有友情,所以明知不對,也少說為佳,該提醒的不提醒,該批評的不批評。
——把左右逢源作為處世之道,把能混個好人緣視為本事、能耐,對別人得過且過,也為自己留條后路。
……
“好好先生”不僅生就了這樣一副尊容,而且“批評”起來也是妙語連珠,充滿“甜蜜”,充滿曖昧。下面是“好好先生”進行“批評”時最常用的兩句“經典”用語:
“平時加班加點忘我地工作,就是不會愛護自己,不注意身體。”
——這是民主生活會上,“好好先生”“批評”別人(尤其是領導)時的專業用語。
“工作上有時求穩,有時求急,有的時候做得還不夠。”
——這是“好好先生”“批評”自己時的常用語。
這兩句話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是精心設計過的。如此“批評”,既照顧了別人和別人的面子,使被“批評”者聽得舒服,批評者也不至于得罪人,還為自己打了圓場。真感謝“好好先生”的天才發明,只是,這樣的“批評”有多少實際意義?答案其實早就有了。
教學參考之五
“殘酷斗爭,無情打擊”——錯誤的批評一例
1930年6月,共產國際執委會政治秘書處《關于中國問題的決議案》,作出了中國黨內主要危險是右傾的錯誤判斷,提出“對于共產黨本身隊伍內極小的‘左’右傾向——就算是沒有形式的傾向也好,都應當進行毫不調和的無情斗爭。”當時王明在《兩條路線斗爭》中,對這一錯誤理論作了系統的發揮。1931年6月,以王明為首的黨中央,《中央給紅軍黨部各級地方黨部的訓令》,提出“一切離開列寧主義的傾向——哪怕是極微小的和剛萌芽的傾向,都要給以殘酷無情的斗爭”,都要“殘酷的打擊”。他們把一切對錯誤路線懷疑、不同意、不滿意、不積極擁護、不堅決執行的同志,一律錯誤地戴上“右傾機會主義”、“富農路線”等帽子,加以“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甚至以對罪犯和敵人作斗爭的方式來進行這種“黨內斗爭”。這種錯誤的黨內斗爭,迫害和摧殘了許多好同志,破壞了黨內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違背了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民主精神,嚴重削弱了黨的戰斗力。期間,這一錯誤的方針得到了批判和糾正,提出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成為了進行黨內斗爭、開展批評的正確方針。
教學參考之六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評的正確方針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就要犯錯誤,我們黨員也不例外。那么,究竟該怎樣對待犯錯誤的同志呢?這就需要有正確的方針——“懲前毖后,治病救人”。1942年,在《整頓黨的作風》中首次提出,所謂“懲前毖后”,就是對犯錯誤的同志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所謂“治病救人”,就是說揭發錯誤、批評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任何犯了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于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都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成一個好同志。這個方針是黨內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它既不同于“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左”傾方針,也不同于對犯錯誤的同志姑息遷就、放任自流的自由主義傾向。這一方針能夠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兩個目的。它不僅保證了運動的順利健康開展,而且同“團結——批評——團結”批評與自我批評方針一起,共同構成了以后中國共產黨處理黨內矛盾,開展黨內批評,團結教育干部的正確方針。
教學參考之七
小知識:征求意見有“四法”
當前,先進性教育活動已進入分析評議階段,按照中央的要求,搞好分析評議階段的工作要著重把握好七個環節。其中,廣泛征求意見又是七個環節中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征求意見的過程和結果,關系到黨員能否找準問題,關系到邊議邊改能否取得成效,關系到黨群關系能否健康發展。因此,在征求意見中,要注意講求方法。
一是確定范圍要科學。在確定征求意見范圍的時候,要本著求真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除采取個別談話、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及問卷調查等方式外,還要走出去征求意見。既要去分管單位,又要去服務單位;既要去先進單位,又要去矛盾多的單位;既要去生活條件好的家庭,又要去生活相對貧困的家庭。只有傾聽來自方方面面的聲音,才能了解真實情況,才能找準問題。
二是征求意見要誠懇。群眾能不能說真心話,關鍵取決于黨員的態度是不是誠懇。能否誠心誠意征求意見,實際上是對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認識問題。只有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思想,才能放棄自滿情緒,才能不怕否定成績,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要虛下心來,多聽群眾的“牢騷”,多做自我批評。對于群眾的意見,凡是屬實的要敢于認賬,主動查擺。即便是與事實有出入的意見,也要讓群眾把話說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把征求意見的過程,變為與群眾交心的過程,變為解疑釋惑的過程,變為樹立黨員形象的過程。
三是工作作風要樸實。作風決定形象,形象決定信心。同志去西柏坡考察時,深入群眾,輕車簡從,自交飯費,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和敬佩。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在征求意見過程中,要學習這種親民、愛民的樸實作風,放下架子,丟開車子,到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和基層群眾同生活、共勞動,促膝談心,溝通思想。老百姓最向往平等,只要領導干部把自己擺在公仆的位置上,與人民打成一片,人民群眾就會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說出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誠心誠意地幫助黨員開展好先進性教育活動。
四是改正錯誤要迅速。知錯必改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求真務實的具體體現。對于征求到的意見,具備整改條件的要立即就改。對于因客觀條件限制不能立即整改的問題,也要拿出初步整改意見和措施。不能等小事變大,大事變難。群眾看先進性教育,關鍵看實效。黨員改正錯誤的速度越快,群眾的滿意度就越高;問題解決得越堅決徹底,黨員的信譽度也就越高。只有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組織和黨員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發生的新變化,才會有更多的群眾主動和黨員交朋友、說真話,并用實際行動支持先進性教育活動。(李文利)
教學參考之八
保持黨的先進性做合格共產黨員
趙曉呼孫明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6800萬黨員的大黨,在一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改革開放的復雜環境中,保持黨的先進性是一件極其艱難但又必須做好的事情。它不僅是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同時也是保持執政地位、發揮領導作用的前提條件。黨只有保持先進性,黨員只有充分體現黨的先進性,才能實現黨的長久執政的目標。而共產黨員要保持先進性,首先需要把握先進性的內涵和對于黨員提出的時代要求。
一、關于黨的先進性的科學內涵
什么是黨的先進性?簡單地講,就是黨的先鋒性、模范性、導向性,就是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引領社會和人民前進的資格和能力。
看一個政黨是不是先進,拿什么樣的標準去辨別它呢?最根本的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從政黨自身所具有的特質去認識,另外一個是從政黨的行為或者說政黨對國家社會所產生的作用去認識。
從政黨自身所具有的特質去認識,有四個方面的判斷標準:第一,就是要看構成這個政黨的成員是否先進,這叫做構成先進。一個政黨如果它的成員并不是由優秀分子所組成,其先進性就沒有說服力。具體到我們中國共產黨,就是它必須是由無產階級和其他群眾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我們黨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所以黨只有由工人階級和其他各階層中符合黨員條件的先進分子所組成,才能稱之為先進政黨。第二,就是看這個政黨的理論是否是先進的,這叫做理論先進。一個政黨必須使自己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既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又切合國家的客觀需要,才能有所作為。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使其指導思想保持科學性和先進性,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因而也不能領導國家不斷發展,最終也必將喪失先進性。這種理論上的先進性必須具備兩點:一是科學性,二是符合本國的實際。我們黨以與時俱進的姿態,在理論上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為指導提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由此體現了其理論上的先進性。第三,就是要看這個政黨的奮斗目標是否正確,這叫做目標先進。一個政黨如果沒有確立正確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目標,那么它就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最終也沒有發展的前途。如果其奮斗目標是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的,必將被歷史所淘汰。我們黨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統一論者,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最低綱領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前則是建設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這一奮斗目標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國家的現實需要,是經過長期探索且被實踐證明是唯一正確的奮斗目標,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也體現了黨的遠大胸懷和光明前途。第四,就是要看這個政黨是否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奮斗,這叫做宗旨先進。是否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奮斗,這是衡量一個政黨先進性的重要依據。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在誕生之時就明確提出,共產黨之所以先進,就是因為它的運動是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黨不僅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定為自己的宗旨,自覺堅持為大多數人民謀利益,要求每一個黨員都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且還要求每一個黨員要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通過全體黨員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奉獻精神以及創造性的工作,體現出堅持宗旨與實踐宗旨的統一。
一個政黨做到了構成先進、理論先進、目標先進和宗旨先進還不能確定它就是一個先進的政黨,因為這些內在的特質和素質,并不能完全保證其實踐上一定能夠體現先進性。因此,一個政黨只有在實踐上推動國家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利益不斷增加,才有資格稱之為先進的政黨。所以評價一個政黨是否先進,從外部著眼,一個極其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它的實踐是否先進,看它對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數量和質量。歸根到底,就是看這個政黨是否推動了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是否推動了社會不斷走向文明進步,人民的生活是否不斷得到改善。所以我們黨明確提出,只有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始終成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是一個真正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也就是說,只有始終真正做到做好“三個代表”,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先進的政黨。由此可見,一個政黨只有具備了上述內部外部兩個方面的條件,才能成為一個先進的政黨。
另外,由于一個政黨是由各級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員所構成的,所以衡量一個黨是否先進,還要看它的各級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的表現是不是先進。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政黨要想保持先進性,既要從整體上加強先進性建設,還要從各級組織、領導干部隊伍和一般黨員隊伍三個方面大力加強先進性建設。只有如此,才能把先進性落到實處。
二、關于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性及其原則要求
黨的先進性建設是關系馬克思主義政黨生存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先進性建設必須從執政黨各個方面的具體建設入手。黨員是構成黨的細胞,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基礎工程。黨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進性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因為黨員是黨的行為主體,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黨的先進性是黨員的先進性的前提條件,而黨員的先進性則是黨的先進性的堅實基礎。黨的先進性和黨員的先進性互為前提和條件。
對于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意義,除了從我們經常強調的關系去把握之外,還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對于體現黨的先進性具有決定性作用。當黨形成正確的思想理論,提出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和時展要求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之后,共產黨員能否保持先進性對于實現黨的先進性就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黨的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需要靠廣大黨員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去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需要靠廣大黨員的模范行動來體現,黨的執政任務和執政使命需要靠全體黨員去完成。總之,黨的先進性需要共產黨員通過自己的先進思想和先進行為來體現。沒有黨員的先進性,黨制定再好的路線方針政策,也難以落實到實踐。改革開放26年來,我們黨在理論創新、體制和機制創新、實踐創新方面已經取得豐富的成果,樹立起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現在重要的任務就是需要全體黨員深刻理解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創造性地加以實踐。
第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是黨的先進性的巨大保證。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執政的歷史說明,在執政過程中,黨的先進性總是在不斷探索中堅持并且曲折發展。影響黨的先進性的因素無時不在,諸如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黨的思想路線發生的偏差,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作風,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執政黨本身就是一個由先進性和存在的消極現象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執政黨內部的先進因素與落后因素無時不在進行斗爭。當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充分體現,當黨員隊伍建設真正得到加強時,當每一個黨員都關心黨、愛護黨時,就能對黨的健康發展發揮巨大的保護作用,對黨內不良現象和行為形成強有力的制約,成為解決和克服這些問題的重要保證和巨大的監督力量。一個執政黨最可怕的就是黨員隊伍的渙散和黨員對黨的事業的漠不關心。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喪失政權,教訓很多,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由于放松和丟掉了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建設,致使黨員隊伍渙散,黨員意識淡化,黨員不關心黨,也無法關心黨,最后使執政黨成為一個徒有其名實則早已喪失力量的空殼。所以,黨要保持先進性,黨要長期執掌好政權,關鍵在于黨員要發揮好這種保證和監督作用。我們黨一黨長期執政,執政環境日益復雜,黨員隊伍日益龐大,特別需要得到這種來自全體黨員的關心和愛護。
第三,黨員的先進性應是品質、能力、行為三者的統一。在黨員隊伍先進性建設過程中,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就是黨員先進性的評價標準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先進性建設很難落到實處。從現實出發,從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員的希望出發,共產黨員應當具有的先進性,既是一種品質,又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行為,應該是品質、能力、行為三者的統一。首先,要做到做人與成事的統一。就是在思想政治品格上,要成為合格的共產黨人;在做事上,有能夠成就事業的本領。在任何時期和任何條件下,與群眾相比,共產黨員都應品質優秀,同時能力較高較強。一個思想境界高、精神風貌好、道德修養優的黨員,卻沒有實踐黨的宗旨的內在實力和才能,就不能算作先進的黨員。現實中群眾并不歡迎那些只有為民謀利之心而無為民謀利之能的黨員。今后在體現黨員先進性上,要特別注意堅持“做人”與“成事”的統一,堅持宗旨意識與實踐宗旨能力的統一。其次,要做到平時與關鍵時刻的統一。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和平建設時期,雖然也會遇到生死考驗,但畢竟是罕見的,黨員的先進性主要的還是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在關鍵時刻,共產黨員理所應當挺身而出,做到“關鍵時刻站出來,危險時刻豁出來”。但是,體現黨的先進性,主要看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現。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間,黨員必須要堅持自己行為的模范性。行為最直接、最直觀、最現實,因而最為人矚目、最具有說服力、最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行為上的榜樣作用和模范帶動,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最好說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共產黨員要表現出先進性,就是在思想境界上要高,態度積極,嚴格要求,覺悟高,品質好。在工作能力上既表現出較強的思維能力、評價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等內在能力,又表現出較強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處事能力等外在能力。在行為的實際效果上,要比一般群眾創造更多的業績。
第四,對黨員先進性的要求必須明確具體,同時又要區別對待。由于黨員本身根據其所擔任職務,所從事崗位,可分為黨員領導干部、黨員干部和一般黨員三個層次,所以對于黨員的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必須要根據這種情況而有所區分,不能籠統地一概而論。這是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取得實效必須注意堅持的原則。由于黨的執政環境日益復雜,黨員活動范圍廣泛,工作和活動的環境存在巨大差異,黨員發揮先進性的條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對黨員先進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對于一般黨員,要把重點放在堅持理想信念,增強黨員意識和執政意識,提高本領,發揮帶頭作用上來;對于黨員干部,要以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為重點。對于黨員領導干部,則要以提高理論水平和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為重點;以防止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為重點。在保持黨員先進性過程中,根據權利義務統一原則,黨員在黨內職務和作用越高越大,先進性的要求也必須越嚴格。應當遵循領導干部是關鍵、黨員干部是重點、一般黨員是基礎的原則來開展黨員先進性建設工作,以此保證先進性建設目標的實現。
教學參考之九
新時期工人階級還是社會的主人翁嗎?
郭麗芳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工人階級是一個受壓迫最為深重的階級。新中國成立后,工人階級從深受剝削和壓迫的階級一躍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工人,一向以地位高、職業穩、收入好而自豪,“工人老大哥”的稱呼響遍全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一批國有企業職工陸續下崗。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和議論,也使人們對工人階級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疑問和困惑。有的人問:“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工人階級還是先進的階級嗎?”有的人講:“大批工人下崗了、失業了,主人翁地位怎么體現?”還有的人說:“勞動力進入市場了,企業改制了,由董事會、老板說了算,工人的權利何以得到保障?”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究竟應該怎么看呢?
要認識到新時期工人階級的狀況出現了新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向轉變,隨著經濟構成從單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向轉變,特別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使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狀況發生了明顯變化。
首先,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1978年,全國在職職工總數為1.2億多人。2000年,全國在職職工總數近2.7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0.16%。我國每年新增城市就業人口有1000多萬,大多數加入到工人階級隊伍中來。同時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農民,也轉化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其次,工人階級內部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一是工人階級中知識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長,工人階級的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1978年,在國有經濟單位,平均18個職工里有一位專業技術人員;到1999年,5個職工里就有一位專業技術人員。二是職工所依存的經濟組織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樣化。目前,約有1億多職工在私營企業、個體經濟、三資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就業,占全部職工的一半左右。隨著第三產業的崛起,在各類服務業中就職的人數也顯著增加。1998年,我國1.23億城鎮職工中,在文化、科技、教育、體育、衛生、管理等行業工作的人數,達到3172萬;在交通、郵電、商業、金融、房地產、社會服務等行業工作的人數,達到2798萬。三是工人階級隊伍的年齡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據調查,目前全國職工平均年齡只有36歲左右。職工的年輕化,增強了企業的活力。
再次,崗位流動明顯加快。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中廣泛推行了勞動合同制。據統計,1997年,國有和城鎮集體所有制的合同制職工人數比重已經達到一半以上,原先的“鐵飯碗”已經被打破。另一方面,職工對單位的依賴性大大減弱,獨立自主性大大增強。特別是職工個人可以進入勞動力市場,根據自己能力、水平和意愿選擇職業,在單位、地區、部門之間自由流動。
最后,收入差距有所拉大。具體表現為不同地區、行業、所有制單位職工收入的增長幅度不一,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所擴大。一部分職工由于企業經營不好或者自身原因而下崗失業,使收入減少。
如何看待工人下崗
有人問: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人有飯吃,為什么會有下崗出現?我國經濟這些年來持續發展,為什么下崗職工卻增多了?這個問題既與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有關,也與我們的政策變化有關。具體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經濟體制的轉變有關。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長期實行“低工資、高就業”的政策。企業勞動力的資源配置,主要通過政府計劃,實行統包統分。不管企業是否需要,國家每年都強制安排大量人員進入企業,造成企業內部一個人干的活,要由兩個人甚至幾個人干,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現在發展市場經濟,企業要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減員增效”是一個重要途徑,難免出現下崗失業現象。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的那些企業,也會使職工大量地離開原來的崗位,去尋找新的就業出路。
二是與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關。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必然伴隨著結構調整,第一產業(即農業)從業人員的比例會隨著經濟發展不斷下降,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則不斷上升,由此就會帶來勞動力的流動和就業結構的變化。例如,前些年我們大力發展工業,第一產業的人大量往第二產業轉移,好多農民被招收成工人;現在,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就業比例就會增大,一部分職工也就要從第二產業(工業)分流到第三產業中去。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分流不是過去計劃經濟下的政府調配,而是由工人自己去尋找新的工作崗位,在新的工作崗位確定之前,這部分工人實際上就處于下崗失業狀態。
三是與我國人口多的國情有關。我國人口現已突破13億。人口眾多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也為我國就業安排增加了巨大壓力。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就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未來5—10年,全國每年要新增勞動力1000萬,加上現有的1400多萬城鎮下崗失業人員以及1.5億以上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將構成巨大的就業壓力。而這些也增大了下崗職工重新就業的難度。
由此可見,下崗失業現象的存在,既是歷史遺留的老問題,更是經濟發展、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靠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當然,如果不改革,下崗失業問題可能一時不會如此突出,但是它會帶來整個經濟發展的停滯和倒退,反而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說,下崗失業是前進中的問題,是通過改革發展可以逐步解決的問題。
新時期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并沒有變
由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職工隊伍的某些群體難免會遇到暫時困難,需要下崗轉崗。但這并不能說明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會有所改變。其依據有三:其一,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沒有變。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二,企業改革中出現了部分職工下崗現象,主要是由于經濟結構調整而產生的。淘汰落后的生產力,發展先進的生產力,符合工人階級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與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其三,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確實存在著雇傭關系,但是這類企業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并不占主導地位,而且它又處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大環境中,必須接受我國法律的約束。這些企業中,職工群眾的合法利益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
同時必須指出的是,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指工人階級的總體地位,并非指每個工人個體都是領導者。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是一個總體的政治判斷,并不能把這種總體的政治判斷等同于每個人的具體職業感受。
為了進一步深入說明這一基本判斷,我們有必要對以下幾種說法加以分析:
“大批工人下崗了、失業了,工人階級還是領導階級嗎?”
——工人階級在我國的領導地位是由憲法規定的,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的實際運作之中。只要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那么工人階級作為領導階級的地位就不會變,而不論少數職工是否下崗失業。這是其一。其二,在我國,下崗失業的職工在整個職工隊伍中只占極少數,不影響工人階級的整體社會地位。其三,少數職工之所以會下崗失業,主要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發展生產力的過程是以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后生產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同落后生產力相聯系的某些行業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這一點為世界各國所公認,而與這些落后行業相聯系的職工也就難免下崗失業。順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而進行的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從根本上說有利于實現包括暫時下崗失業職工在內的工人階級的整體利益。其四,黨和政府在積極推進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的同時,一方面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加強對下崗失業職工的培訓,使他們通過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盡快走上新的勞動崗位;另一方面加緊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盡可能減少下崗失業職工的生活困難。這進一步表明了工人階級作為國家主人翁地位的不可動搖性。
“企業改制以后,說了算的是股東會、是‘老板’,工人不再是主人了。”
——人民當家作主,并不是說人人都去直接管理國家事務。同樣,承認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也不能說什么事情都得由作為個體或小群體的職工說了算。職工在企業和社會中的主人翁地位,主要表現為依法享有各種權益。在國有企業中,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基本渠道是職工代表大會。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職工在企業中有知情權和建議權,有監督參與權,有權組織工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工會必須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義務。
“現在吃香的是知識分子,傳統的產業工人不吃香了。”
——在傳統工業社會中,產業工人奮戰在第一線,理所當然地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如今,社會逐步進入信息社會,掌握更多知識的知識分子受到愈來愈多的社會尊重也是理所當然的。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加入進來,大大增強了工人階級的科技文化素質,同時也說明工人階級是與先進生產力相聯系的。在高新技術產業大發展的今天,大多數傳統產業已經或正在受到現代科技的滲透、改造和提升,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比如深圳市2001年公布的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中,高級鉗工的月薪比碩士研究生高800元。山東省青島市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在2001年秋季外商投資企業招聘洽談會上,給高級塑料模具技工開出了年薪16萬元的“天價”。近幾年,“高級藍領”更是逐漸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說明產業工人還是為社會所需要的。同時必須強調的是,知識分子地位的提高,這本身就意味著工人階級地位的提高,而不是相反。
“新的社會階層迅速涌現,會削弱和取代工人階級的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新的社會階層。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但是就總體而言,這些新的社會階層的先進性無法同工人階級相比。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的堅定性徹底性等品格”,“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力量”。而“農民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同工人階級緊密團結,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發展不會削弱和取代工人階級的地位。
綜上所述,新時期工人階級仍然是社會的主人翁。為此,各級組織必須高度重視發揮工人階級的作用,必須深入實際真切地了解工人階級的狀況,切實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同時,我們工人階級自己也應跟上時代步伐,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總之,只有維護好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發揮好工人階級的領導作用,才能有社會的穩定、發展和進步。這是大局。可以相信,在新的世紀,我國工人階級的整體地位必將有新的提高。工人階級永遠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是當之無愧的社會主人翁,是舉世公認的“共和國脊梁”!(作者單位:太原鐵路局黨干校)
- 上一篇:黨員崗位先進性黨課講稿
- 下一篇:理解黨先進性建設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