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公司經理模范先進事跡
時間:2022-02-26 09:10:00
導語:建材公司經理模范先進事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認識**,是在今年“五一”前夕,他被評為**市勞動模范之后。
今年5月,我去了3次建材集團,和**聊天,采訪他的同事,一個立體的**凸現出來:一個63歲的老人,有著曲折的經歷和睿智的思想,更奇特的是,他在與癌癥作斗爭的同時,將一個曾經瀕臨倒閉的企業經營得生機勃勃。
是什么樣的力量鼓舞他勇往直前?是什么樣的前景推動他無私奉獻?本文要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個謎團。
像理解生命一樣理解企業
“如果我一生真的能夠編織成一只花藍,它也完全屬于你——我親愛的母親。”這句話發自肺腑,帶著**的溫情、熱愛和執著。
因為熱愛,**不遺余力地工作著,要在有生之年里,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的一生很短暫,做出成績是生命的意義:我沒有白活。”
在**面前,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來自他的信念、毅力和微笑。他不僅是一位業內公認的儒商,還是四川大學的兼職教授,一位碩士生導師。從他經營和管理企業的足跡看過去,他還是一位時代的領跑者。
早在80年代中期,**就被市政府主管部門指派為市物資貿易中心的創業者,他白手起家,培育發展了極富創意的新型工商合作模式,僅3年時間就讓企業年銷售總量突破5億元,進入全國生產流通“百強企業”。
1991年,全國物資企業遭遇市場經濟改革大潮的強烈沖擊,**市建筑材料總公司也未逃脫厄運。也就是這一年,**臨危受命,出任該公司總經理。當時的市建材公司經營虧損、處境艱難,“企業規模大,計劃經濟體制烙印很深,職工情緒低沉”,上一年職工年均收入才2300元。
“一個人如果沒有適當的外部壓力,在事業上也就缺少了內在的動力”,**深感肩上的擔子沉重,困境就是壓力,“應該也必須由包括我在內的公司全體職工承受,這是企業自救的前提”。
**把公司的“家底”開誠布公地告訴給了職工——公司在短時間內,從局屬系統排頭兵的位置掉到了倒數第3名,加上資產損失和債務困擾,原有的資金優勢、價格優勢、資源優勢和分配優勢已喪失殆盡……憂患意識催生了改革意識,競爭意識孕育出開拓意識!就是這樣一個抉擇,**為全面轉換企業內部經營體制大動作的實施鋪平了道路。
壓力產生出動力,持久的動力來自于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他常常向職工宣傳一個觀點,公司的資產多,人員也多,辨證地看,資產多既是實力,也可能是包袱,而人員多則意味著合力大和內耗多的兩種可能性并存。職工普遍認同了這一觀點。于是,他從理順關系入手,斷然出臺了以改革工資分配為內容的《勞動標準實施辦法》,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企業的整體效益得到了提高。
拉開了收入差距,人的不同價值得到了體現。獎金差別達到十倍,有的職工被扣了基本工資。有人發了牢騷:“**在我們的工資上打主意”。但他認為,追求持續穩定的改革,不能只靠潛藏危機的暫時性安撫,必須堅定不移地從全體職工的整體利益出發,從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
當時,建材行業普遍不景氣,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有了長遠的打算:從拓寬經營范圍,擴大貿易伙伴,開發高科技實業和發展第三產業等方面突破,甚至還想到了興辦合資企業,開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市場是個大水源”,**想的是,他要為企業多打幾口深井。
職工與企業,同在一個命運共同體(
30多年前,就有了建材公司,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執行國家對建材物資的計劃分配調撥,“為政府服務,對國家負責”,企業利益受到國家保護,職工吃的是安安穩穩的“計劃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種格局迅速被打破,國家給公司的指令性計劃越來越少了,更要命的是,經營渠道放開,其他的國營企業、集體、個體都做起了建材生意,競爭愈演愈烈。
但是,建材公司的人仍然懷念當“官商”的“愜意”。一個小“事故”讓**耿耿于懷——
一個顧客來到市建材公司下屬一個店買衛生潔具,值班的營業員說了三句話,“我們的貨不齊啊!”“我們提貨遠啊!”“你最好到那些小鋪子里去買。”顯然,這樣做生意,怎么能在競爭中取勝呢?
這就是危機!**要對幾十年計劃體制養成的陳舊觀念“動刀了”。他反復地向職工宣傳國家走向市場經濟的既定方向,“公司再不轉變機制,走向市場,最終是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的!”
還是在1994年,**就提出了“企業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只有把職工和企業綁在一起,齊心協力去參與市場競爭,企業才會有希望。這個概念極大地震撼了公司職工,各部門員工真正行動起來之時,就是創造性勞動取得成果之日:新型裝飾材料引進來投放市場了,特種玻璃在整個西南打開了銷路,煉鋼爐急需的高科技耐火材料取得了專利,水泥經營指標更是連年翻番,穩坐同行龍頭老大位置,連汽車經營也在傳統建材營銷網絡的平臺上迅速發展起來,公司機關的管理干部則紛紛要求到經營第一線去……改革激發出來的經營活力和由此增長的員工信心,使這個企業面貌煥然一新。
“初試牛刀“,大家就嘗到了改革的甜頭,為以后企業徹底改制“大幕”拉開譜寫出了優美的前奏曲。
2002年2月20日,**在公司工作會上的一番情真意切的講話也震動了職工的心:只有從產權改革入手,徹底轉換經營機制,最終才有生的希望!“企業的產權不明晰,無法引資,資產負債沉重的狀況始終無法改變,我們所做的一切,也僅僅是取得眼前的喘息而已。”所有這些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產權要改變,也就涉及到募股,大家要出錢。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決定建材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已經來臨。“大家要有責任心,有使命感,如果我們二心不定,最終痛失機遇,將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激情演說終于融化了一層層堅冰。
人格出魅力,也出感召力
勤于觀察經濟運行中的宏觀和微觀現象,敏于捕捉重大經濟轉機的**在經營企業之余,潛心研究,著述頗豐。10多年來,他在省級以上報刊近百篇,專欄文章60余篇,并多次榮獲部、省級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讓同事們難忘的是,《中國物資報》專門邀請他開設了“立仁信箱”專欄,解答指導全國同行解決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后來在這些文字的基礎上寫成《我看為商之道》一書,一出版就頗受歡迎,蟬居年度暢銷書排行榜達半年之久,后來榮獲省、市政府頒發的“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于是有了這樣一個評價:**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與思考,不斷探索與實踐,他是在商海波濤里做學問,在領悟學問中搞經營。
作為一位資深的理論工作者,**受聘于多個經濟研究所,擔任特約研究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豐富的實踐經歷使他常常能為理論討論會上吹出一股新風。后來,他還擔任四川大學兼職教授,不僅在許多大學的講學中很受歡迎,就連他的朋友、同事、下級甚至上級,都喜歡聽他講話,因為這之中,總是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研究與講學使**在他極為務實的企業經營活動中,往往比別人多了幾分長遠的預見與戰略的思考。正因如此,他所領導的企業改制一開始就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無論是員工思想、方案設計,還是政策把握、理論依據,都表現出成熟的理性和明確的方向。“天有不測之風云”,正當企業的這場深刻的變革轟轟烈烈而又順利推進之時,2000年5月,**病倒了。他被確診為右聲帶下側鱗狀上皮細胞癌。此時,企業改制已經進入攻堅階段。消息傳開,公司的職工被震驚了!他們對前途一片茫然:企業改制還繼續嗎?誰來牽頭?
兩次手術后,**不能發聲,無法與員工溝通,企業改制被迫中斷。同時,他的家人也想讓他就此退休,安心靜養。況且,當時企業正紅火,功成身退,留得一世英名。“要是張總領我們干,就改!”是職工們殷切期盼與信任打動了**的心。3個月后,他重返崗位,履行一個總經理的職責,企業改制得以繼續進行。
國有企業改制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它牽動方方面面每個人的心,會觸動許多深層次的矛盾,這之中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讓人頭疼。這對一個大病未愈的人來說無異于沉重的負擔、生命的挑戰。**接受了這一挑戰。不能說話,他就用筆寫,然后下達執行……公司副總裁宋川至今還記得,那段日子,意見紛繁、矛盾交織甚至有可能發展成鬧事而危及穩定的局面,負責改制具體事宜的他都有些撐不下去了,“有兩次見張總時,我都差點哭了,但看到張總堅定的決心,這才堅持了下來”。改制結束后,當時的中層干部、骨干員工一個也沒有離開公司,“是張總的精神感化了大家,都想跟隨著他干一番事業!”
2001年12月16日,**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被推選為新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從此總有一個微型擴音器與他隨身相伴,成為他履行職責不可缺的“助手”。似乎天不隨人愿,改制后的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客觀困難,再次走入低谷。因為公司主營水泥銷售面臨市場上價格大幅度下滑,如果在這上面硬拼,只有死路一條!企業必須進行調整,拓展經營領域,重點抓好債權清收,把原有的一些死帳、呆帳盤活,截止去年,就收回1000多萬元的債權。就這樣,調整經營結構和資產結構,發展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明白,他還不能歇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企業共憂患同職工共歡樂
作為企業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總是憂企業之憂,樂職工之樂。
58歲的徐昌榮是企業一名普通員工,他對這一點體會最深。他的大兒子患有腦癱,1994年他的妻子被診斷出患有腎衰竭,而小兒子還在讀中學,一家人生活全靠他一人支撐,艱難度日。但從1997年起,徐昌榮就受到了公司的“扶貧幫困基金”的長期資助,緩解了自己的壓力。
“扶貧幫困基金”是在**的倡導下設立的,從自愿參加的每個職工的工資里扣除1%積累的這個基金,至今已幫助了95人次,解決了困難職工的燃眉之急。為了讓職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公司定期為職工體檢,并不惜花幾萬元為職工安裝心臟起搏器,挽救他們的生命。一位職工家屬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當她了解到**居住的簡陋條件后,送一臺空調到他的家中,他通過公司紀委將空調退還,商家也因感動而破例同意退貨。
作為一個黨員,**嚴格要求自己,克已奉公。為了鹽市口一營業廳的產權糾紛,他執著地把官司打了8年,最后企業獲得補償250萬元,職代會提出要獎勵他,他卻分文不取。他一次次放棄應得的獎勵,許多骨干員工的收入都遠比他高。最讓公司員工敬重的是,他從來不參與打麻將之類的活動,而把別人用在休閑娛樂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和學習上,著書立說,在業內傳為佳話,也為公司班子和其他成員樹立了榜樣。
經營企業之余,**還在四川大學為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授課,貢獻自己的智慧;在公司內部,他將“青年知識分子座談會”逐漸上升為“頭腦風暴”,一年一次,激勵青年人積極上進,并以此加強青年職工的培養。發現一個好苗子,他不惜重金將其送往清華大學、**大學等高校深造。據悉,近10年來,該公司有24人獲得專科以上文憑,32人獲得中級以上職稱,39名員工走上中層干部領導崗位,成為公司生存發展的中堅力量……
**說,他可以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評說,但他看重企業員工和同事們對他的看法,“我們是同事,我們在共同從事一種事業,我希望我的生存、我的勞動能為他們帶來利益,能幫助他們的成長,如果他們的人生里包含著我的思想和理念,那也就是延續了我的生命。”最初想當一名工程師的**,幾經周折成為一個智慧而頗具人文關懷的企業家,這在當初恐怕沒有誰能料到。
采訪**時,他一直沒有用擴音器,而是用他那病中的嗓音和我對話,他的聲音略帶沙啞而不乏柔和,和他的微笑一樣美好。他對生命的表達和對企業精神的闡述,讓我感受到了一個智者的靜謐,一個儒商的睿智,一個時代領跑者深深的足跡……
- 上一篇:副院長在軟件設計大賽頒獎儀式上的講話
- 下一篇:科技大學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