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院總支抗震救災事跡材料
時間:2022-06-23 10:13:00
導語:師院總支抗震救災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緣由及途中感悟
2008年5月15日,我報名參加了*市第三人民醫院組織的心理救援自愿者培訓學習。5月30日,培訓結束,經咨詢師郭老師介紹,我認識了來自廣州、江蘇、河南的三位自愿者。他們不遠千里,自費到四川支援抗震救災,我被他們的勇氣和獻身精神所感動。當時他們準備住在*城里郭老師家,考慮到郭老師家地勢低(市電業局旁),不便躲洪水,我便邀請他們三人到我家住,我住在師院教師宿舍樓,地勢高,安全有保障。
晚飯后大家商議是否第二天走,她們原計劃“六·一”前趕到平武。考慮到唐家山堰塞湖潰壩的危情,我提議緩兩天動身,等洪水過了再走。在大家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他們的領隊王明華老師(廣州明點咨詢公司董事長)堅定地說:“明天走,一定得走,要在平武那邊學校過‘六·一’,洪水不是還沒來嗎?沒事的。”這時,我感受到了一種力量,愛的力量,于是我決定加入這個團隊,到災區最前沿去服務。她們當中唯一的女性劉紅潔,突然跳起來,拉著我的手說:“太好了!太好了!我終于有伴了。”
5月31日下午2點,我們一行六人乘坐*市抗震指揮中心派的車向平武進發。
由于洪水的威脅,*實施緊急疏散,城內早已關門閉戶,景象一片慘淡。進入北川境地,一片片倒塌的房屋映入眼簾,情景更讓人目不忍睹。公路其實是從垮塌的山石中清理出的一條小道,為躲避危險,車子只好急速前行。
在一處巨大的滑坡山體前,車停了下來,我們決定拍照。路旁的一位行人告訴我們:這里原來是牛飛村,5月12日地震時,山體大面積垮塌,一瀉而下的泥石掩埋了整個村子,50多戶人家瞬間就從這塊土地上消失了。據說只有一對夫婦幸存下來,當時他們正在半山腰采藥,被埋不深,自己爬了出來。
這一刻,人類的渺小、生命的脆弱、大自然力量的巨大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二、埡頭坪住地及部隊援助
下午6點過,我們來到平武縣南壩鎮埡頭坪村。提前兩天到達這里的張飛堯老師為我們搭建了兩頂軍用帳蓬,并與當地部隊聯系了我們的伙食。不久,部隊張指導員和一個戰士給我們送來了晚餐——半盆炒洋芋絲、半盆稀飯、半盆干飯和7個饅頭。張指導員告訴我們:中午、晚上隨部隊吃,早飯自己解決。吃住兩大問題得以解決,我們備感欣慰。飯后,我們到帳蓬學校了解情況,這個學校由濟南軍區裝甲師炮兵團組建,從學前班到初三各年級共11個班,其中初二是兩個班,其他年級各1個班,494名學生。每班配有“戰士班主任”,課程則由戰士和自愿者共同承擔。張宏果指導員和原埡頭坪學校的楊光禮老師臨時擔任帳蓬學校的校長。
埡頭坪村處在兩山之間,方圓約半公里。公路兩旁整齊地排列著幾十頂救災帳蓬,這些帳篷全由部隊官兵搭建。孟政委介紹說,他們5月15日接到救災命令,16日到達埡頭坪村。當時看到有上千的災民不停地流過,很多災民已餓得無法走路,于是部隊便架起八口大鍋生火做飯,從早晨六點到晚上十點,一刻不停地做飯,供應災民。孟政委急向平武縣領導匯報,緊急調用帳蓬、糧食,官兵們不分晝夜地搭建帳蓬。部隊將災民組織起來,依村、組建立組織機構,設立負責人。組織的建立保障了其后食物、帳蓬分發的有序進行,避免了哄搶、鬧事、打架等過激行為發生。
張指導員介紹說,他們剛組建學校時,只有幾十個學生,短短十幾天就發展成了近500人的規模。學生沒有書本、筆、課桌,他們就幫著聯系,戰士們津貼不多,但看見孩子們沒有基本的學習用品,都紛紛慷慨解囊。說著,他指給我們看,那些就是剛運到的新課桌椅,還沒有完全發放到教室。先前,帳蓬教室里只有用紅磚和木板做的板凳,沒有桌子,學生在膝蓋上寫字。現在這個學校要算平武縣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帳蓬學校了。離這里不遠的蒙之樹村,還有300個學生的帳蓬學校,也是濟南軍區組建的。
張指導員說,我經常告誡戰士:“我們到了這個重災區,就要為災區人民多盡一份心,每天不要坐在那里無事干,哪怕去撿撿垃圾,也是為災區人民作貢獻。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為抗震救災獻出我們的愛心,要珍惜這段難得的歲月,不要后悔”。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帳篷學校隨時可見他忙碌的身影。在學校辦公室,我親眼看見他一人在打掃很臟的辦公室,歸整物品,雖然當時還有五、六個老師在那里。
張校長告訴我們,六年級有一位叫張春玲的學生,,3歲時遭遇火災,左手腕以下截肢,右手四個指頭至第二關節被截掉,右半邊臉嚴重燒傷,右眼和嘴部都殘缺變形。就是這樣一位身有殘疾的弱小女孩,在自己脫險后,一聽到同學的呼救,立刻毫不猶豫地返回,拼死救出了兩個孩子!并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將他們背到安全的田壩。為了讓更多的災民能夠獲救,她還給爺爺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張春玲現在正在參加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評選活動,愿天下的好心人投身殘志堅的張春玲一票。
三、快樂的“六·一”兒童節
5月31日晚,我們將帶來的500個福娃和另外捐贈來的300個新書包等禮品,分別送到埡頭坪村和蒙之樹村帳蓬學校。
6月1日一大早,我們來到了學校。大門外已圍了不少鄉親。只見操場上空已拉滿小三角彩條,隨風飛舞。進校門左邊黑板上寫著“祝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右邊黑板上貼著同學們寫的心得體會。校門上方的橫幅上寫著:“濟南軍區裝甲師炮兵團帳蓬學校”。操場主席臺后上方,紅布橫幅上寫兩排字,上面一排字是“牽手同行勇敢活著”下面一排字是“南壩鎮埡頭坪愛民學校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這時,其它年級的學生都在教室里,外面只有學前班的兒童在玩耍。我和劉紅潔老師加入到學前班孩子的游戲中,和他們一起排練“小鴨浮水”兒歌節目。
之后,我向初中教室走去,看看他們在做什么。初一班在上課,我走到了初二(二)班,沒有老師,同學們說正在發新課本。同學告訴我,數學、物理課本每人一本,語文、英語課本兩人或三人合用一本。地震后才半個月他們就有了新課本,真好。
同學們友好地對我說:“老師,教我們唱歌吧”。我想了想問他們:“你們會唱《從頭再來》嗎?”他們齊聲回答:“不會”,正好我帶的筆記本上有這首歌的歌詞,這還是前幾天接受培訓時由楊渝川老師教的口語歌,現在正好熱炒熱買。
我將歌詞先抄在黑板上,然后開始教他們唱歌,幾遍后又教他們手語,一會兒他們就能夠獨立演唱了。同學們飽含熱情,一遍又一遍地唱著,不肯休息,好象在述說著他們的心聲。
隨后我又到了初三的教室,在戰士班主任馬老師的提議下,與他們一起排練合唱歌曲《精忠報國》。馬老師任指揮,我和同學們一起激情高歌。
原定上午10點半縣上領導要到學校來,同學們頂著烈日坐在操壩地上等著,很遺憾,沒有來,只好解散。中午我們坐在帳蓬還里還聽到“從頭再來”的歌聲不斷。
直到下午3點領導們才來,慶祝“六·一”活動正式開始。領導簡短講話后,由低年級學生開始,依次每班一個節目。同學們唱歌都昂首挺胸,歌聲豪邁,就象是從抗戰前線英勇而歸的戰士,豪邁中又有悲壯。由五個初中女生自編自演的小品《招兵》,逗得大家笑聲不斷。小品中有方言、唱歌、武打、跳舞,還有不少幽默。聽說事前并沒有臺詞,就是頭一天商量了一下,第二天就上臺表演,還真是超水平發揮。初二(二)班表演《從頭再來》時,戰士班長邀請我一起表演,我欣然同意,和全班同學一起表演了這首心中的歌。
活動的高潮是每個班的同學和戰士班長一起合影留念,一聲“茄子”留下了他們歡快的笑臉。我們也和同學、戰士合了影。
第二天各班發放了“六·一”禮品。我在小學一年級班上,我看到女生發的是福娃,男生有的發小汽車,有的發戰斗棋。總之保證每人都有禮物。
重災區平武的學生們,在各方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過了一個歡快的“六·一”
兒童節。
初一(二)班的王靜,在地震后打算中寫道:“地震過后,我們仍然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都會有希望。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要報答解放軍叔叔們。能夠在這么大的災難中能夠來幫助我們,為我們搭帳蓬,讓我們能夠快樂的讀書,幫我們快樂的度過‘六·一’,還能夠讓我們快樂的成長。只要有生命存在,就能夠看到明天的太陽,才能夠成就未來的夢想,才能夠建設更美好的家園。我們不論在什么時候,有困難,總是有許多的人來幫助我們,我非常感謝他們”。
四、我進行的三次團體危機干預
6月2日上午,我和劉老師分工,我到初一以上年級,她到六年級以下年級熟悉情況。當我來到初二(二)班時,他們正在上語文課,課文是《你是你的船長》(崔衛平/著)。我一直坐在后面聽課。講課的是解放軍班長馬虎凱。課文中講到,對我們自己的疼痛和別人的疼痛,不僅自己可以感知,自己的親人可以感知,甚至其他不認識我們的人也能感知。“既然我們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就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沒有障礙地去感受這個世界和世界中的人們,于是,‘一身化作千萬身’,許許多多人的幸福和快樂便都印在我們的心中,許許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們眼里。”
我認為,這篇課文,正是我切入悲傷宣泄的入口,因為我們都能感同身受,所以我們都可以敞開心扉。
下午放“六·一”假,有些同學要回家。我和同學們約定,能來的下午一點到教室聊一會。這個班是我教歌的班,有一定基礎。
下午一點,我去到教室,來了16個同學。我們把桌子抬開,盡量圍成一個圓圈。我采用的是地震后,在*市第三人民醫院做心理救援自愿者時,接受心理危機干預培訓時學的“創傷事件應激晤談(簡稱CISD)”技術。
坐好后,我先介紹自己,然后同學們相互介紹。包括:姓名(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班級、班主任、年齡、愛好。接下來,我以上午的課文為引子,讓大家談談地震時的情況,你所見、所聞、所想、你的心情。同學們慢慢地敘述著他們在地震中的親身經歷,還談到對失去親人的懷念、內疚、遺憾。大多數同學都有親人喪失,僅南壩小學700多學生,跑出來的不到200名。他們很多同學為了尋找自己的弟弟妹妹,親眼見到南壩小學的操場上擺滿了學生的尸體,極其悲慘,痛不欲生。同學們說到后面都泣不成聲,我也一樣,為他們的悲傷而悲傷。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遞紙巾,并且告訴他們,不要著急,慢慢說,我也給他們想的時間、回憶的時間。一個女生談到她在南壩小學去世的妹妹,她妹妹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聰明伶俐,實在太可愛,實在不能接受妹妹離開的現實。也有個別同學因悲痛不愿敘述的,我也不勉強。大約5點,敘述完了,同學們的悲傷釋放了出來,這時他們情緒很低落。我們一起來的劉紅潔老師,這時為他們做了一個“坑”的放松訓練。完后每人再談談感想,使他們從低落的狀態奮力爬了出來,恢復到平靜自信的狀態。后面這個放松訓練是在CISD晤談之外的,感覺非常好,而且很有必要。這時已經6點過,此次活動圓滿結束。
這次活動的缺陷是分組太大,時間太長,聽的效果也不是太好。8個人一組就合適,按操作規程,10人以下是合適的。
三天后,我將這個班學生中有親人喪失的名單找出來,共有11人,在帳蓬教室外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繼續述說對親人的思念。這次同學們的心情就比第一次開朗多了,說到高興時還會笑出聲來,大家分享親人的可愛。后面加入的一位同學,她的母親在地震中去世,由于第一次沒有參加,這次述說就特別揪心、氣緊、手心抓緊貼在胸口。我握著她的手,叫她放松,別緊張,別著急,慢慢說。天空下起了暴雨,老天都為她失去親愛的媽媽傷心。天色已暗,我讓說過的同學先回家去,我們移到了帳蓬教室,我繼續聽這個女生的述說。她的媽媽實在是一個非常賢惠的母親,總能盡量滿足女兒的需要,甚至女兒想吃什么水果,沒有說出來,媽媽也會默默地心領神會地把水果買回來放在桌上。地震那天,媽媽說好去給她買一雙運動鞋,在回來的路上突然地震,被垮塌的山體掩埋了。她實在太愛她的媽媽,對媽媽的離去她始終不能接受,心很痛很痛。最后述說的是一個男生,他喜愛的爺爺在地震中去世。這次活動進行了5個小時,我只感到我的能力有限,還有10個班的同學沒有來得及述說,傾述對他們太重要。他們回到家里,怕親人傷心,都回避在親人面前述說。
還有一次是在初一(二)班做的心理輔導,因為只有一堂課時間,就采用先分組討論,再每組選一人發言分享的形式。先每人發一張紙,為建立感情,也為集中注意力,我教他們做了兩個活動,一是“愛的鼓勵拍手操(由陸曉婭老師教)”,一個是“抗震救災手指操(樊富民老師教)”。然后,一、三排的同學向后轉,共有四排,每兩排分成三個組,四到六人為一組。討論的題目有三個:一是“用三個形容詞在紙上寫出你在地震中的感受,然后敘述”;二是“地震中讓你最感動的事是什么”;三是“地震后你能做點什么?”回答第三題時,在紙上寫出姓名、班級、性別、愛好、喪失情況以及你的打算。每一次討論都由小組選出一人在全班交流。
一個叫武鈴林的女生,在地震中失去了奶奶和弟弟。在回答地震后你能做點什么時,她寫到:“我能幫助同學、幫助老師、幫助解放軍叔叔,雖然只是小小的幫助,但我依然會很開心。我非常感謝解放軍叔叔,是他們給我們蓋起了帳蓬學校,讓我們有了新的學校。”
一個叫嚴瀟瀟的女生,地震中失去了姐姐。她寫到:“地震過后,我們要堅強,要團結熱愛,在學習上要奮力學習,珍惜國家給我們的幫助,給我們提供學校,讓我們再次學習,再次能與同學們在一起。而辛苦的解放軍叔叔幫我們快樂的度過‘六·一’,為我們重建家園,我們要報答祖國。”
同學們的話讓我感動,她們有親人喪失,可想到的卻是一連串地幫助別人,她們小小的心靈,真是承受了比別的孩子更多的痛苦、歡樂與責任。
我在想,這哪里是我在做危機干預,而是他們的言行在教育著我,啟示著我。
對初二(二)班連續做過兩次和一次的同學中,還有兩三個是完全拒絕接受親人喪失,他們還在等待,等待著奇跡出現,于是想再做一個燭光送別的告別活動。但因當地形勢急轉直下,考慮到各方因素,我們心理援助隊決定6月12日全體撤出。很遺憾沒有做成。
還有對當地災民和山東醫療隊隊員、陜西監察隊隊員做的個別心理咨詢,就不一一介紹。
6月11號,我們和同學幾乎全部在做臨別留念的活動,同學們不舍,我們也不舍。
初二(二)班的唐平同學寫到:“蔣老師,您的到來,仿佛一屢陽光照進災區,照進了我們心里。經過這次地震后,看到無數的生命離開了人間,我已經不想多說,想封閉了我的心,把一切淚水壓在心里,不想說出。可您的幾次心理輔導讓我頓時心胸開闊,又重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孫曉梅同學寫到:“蔣老師,謝謝您的到來,如果不是您的到來,我還不知道如何從失去爺爺的痛苦陰影中走出來,……”
唐櫟同學寫到:“蔣老師,謝謝您。在我最傷心最難過時,你來到了我的身旁,安慰我,鼓勵我,使我從失去妹妹的痛苦陰影中,走了出來。我在這幾天中,認為如果這幾天沒有你,我不知道該如何解脫自己,所以我視你為我的最知心的朋友”。
12天的時間非常短暫,但卻給了我刻骨銘心地感動,我會和他們保持聯系,爭取有時間再回到他們身邊。
這其中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有王明華老師的愛心、勇氣與沉著;有志愿者葉建、何瑞的全身心長時間付出;有當地村民和高一學生嚴顯照等,拿出自家的糧食和礦泉水,積極救助過往災民和旅游者;還有身殘志堅的小英雄張春玲的故事;張宏果指導員一心為學生操心勞力的故事;還有部隊孟政委率領幾個戰士,背著糧食等食物去看望一個有病的大媽的故事;還有我們自愿者中的最年輕的王弦,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教他們唱歌、折紙玫瑰花99朵,送給解放軍的故事。
這一幕幕的場景,繪出的是一幅抗震救災中群體的愛心付出。有了這一段難忘的經歷,我會好好地生活下去。
- 上一篇:火電廠用冷探討論文
- 下一篇:支部副主委的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