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書記事跡材料
時間:2022-07-15 11:02:00
導語:村黨支部書記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辭不掉的是共產黨員的責任”
身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兩次身患癌癥,三次提出辭職,然而鄉親們三次挽留他。因為,苦了幾輩子的窮鄉親太需要一個領他們奔好日子的當家人。
這個一米八高的漢子落淚了,他說:“共產黨員的那份責任我不能辭。”
他就是江蘇省漣水縣王嘴村黨支部書記王偉章。
他望著密密麻麻的
按滿紅色手印的聯名書,牙一咬:“豁出命來,拼上一回!”
王嘴村地處江蘇漣水縣的東北角,位置偏僻,曾是一個經濟落后、治安混亂、集體負債嚴重、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蘇北貧困村,人稱“爛攤子”。
1989年到1995年,王嘴村支部書記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鄉里甚至派出了由鄰村8名支書組成的聯合工作組來解決王嘴村的問題,但王嘴村一窮二亂的面貌依舊。
“王嘴村真的沒希望了嗎?”村里的老黨員們急了,渴望過上好日子的村民們急了。沒有好的領頭人,王嘴村便沒有出頭之日。1995年5月29日,280多名王嘴村村民聯名上書當時的灰墩鄉黨委,要求在外經商的王偉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們認為,“他為人正直、有辦法使大家致富。”
44歲的王偉章看著王嘴村的窮困,十分痛心。3年前王偉章得了直腸癌,做了手術,身體虛弱。但他望著密密麻麻按滿紅手印的聯名書,王偉章牙一咬:“豁出命來,拼上一回!”
王偉章說,“干部清正,民心必順”。他首先要改吃喝風,以前王嘴村村民辦喜事,總是要找村干部吃一頓。王偉章要堅決打破這一條,誰家請客都不許去。他代表新班子挨家挨戶向群眾解釋為什么不去。至今王嘴村的干部們也沒有破過這個例。
村里實行了“零招待”制度,上面來人,原創:工作照匯報,但不安排人陪吃陪喝,村里也不設這筆開支,為此,全村百姓拍手叫好。
村級集體經濟的混亂,是造成以前王嘴村干群關系緊張的關鍵問題之一。村里有18畝梨園外加3畝集體用地,以前租給別人,21畝地3年總共只收了200元承包金。王偉章上任后,把這些地收回來,重新公開發包,租金每年一畝550元,年年如數收回。王偉章對記者說:“我從沒有想過一定要當干部,但既然鄉親們這么信任我,我就要把村子管理好,不能讓他們失望。”
對村民最關心的村財務,村黨支部建立了民主理財制度,由各組推出一名群眾代表組成理財小組,每半年理財一次,然后張榜公布。除此之外,村干部每月一起清一次賬,來去清白。黃秀華老人告訴記者:“王書記上任后,村里沒有一筆糊涂賬!”
三次辭職,三次被挽留,他以熾熱的心贏得百姓情
讓王嘴村的村民過上好日子是王偉章最大的心愿。上任后,王偉章進行種植結構調整。他拖著病軀走南闖北做市場調查,發現良種繁育在王嘴村很適宜。王偉章找到縣種子公司,幾經周折,王嘴村成為縣良種基地,公司提供原種和技術指導,全村每年增收100萬元。
除小麥良種外,王偉章還動員58戶進行洋蔥制種示范,畝均獲利7500元。搞洋蔥制種的農戶提前告別溫飽,跨入小康。現在,全村良種基地達2400多畝,生產發展了,村民的生活寬裕了。
王偉章深有感觸地說:“看著鄉親們掰著錢過日子,心里真不是滋味,不能讓群眾富起來,干部就不稱職。”
沒有人說得清,為了村民的糧囤子、錢袋子,王偉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1997年栽秧時缺水,全村300多戶,王偉章挨家協調放水澆地,整整4天沒合眼。2000年大雨連下7天,王偉章帶著村組干部日夜抗洪排澇,累得咳嗽不止,痰中帶血。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他到縣醫院一查:早期肺癌。
王偉章又一次住院手術。村民們自發到35公里外的縣城看他,不少人拉著他的手流著淚說:“王書記,您這病硬是拖出來累出來的呀!”
王偉章是個心重的人,吃苦受累、疾病折磨他都能受,但唯獨不能受的是生怕辜負了全村父老鄉親的厚望。為此,他曾經三次提出辭職,但三次被鄉親們挽留。1998年,王偉章感到體力吃不消,念及自己曾經患過直腸癌,擔心自己的身體會誤了村上的事,提出辭職,村民不同意。
2000年村上遇到了大水,王偉章4天4夜沒睡覺,帶著大家修堤壩。這時候有人寫告狀信告他,他感到可能自己沒干好,請求辭職。鄉黨委將調查的事實在村民大會上公布:告狀信內容一條都不存在。鄉黨委和村民都不同意他辭職。
2002年,隨著各項建設的順利開展,村里的日子蒸蒸日上。王偉章的心里踏實了,他想退下來,好戲讓別人接著唱。結果,開黨員大會,34名黨員無記名投票,海選村支書,全都填了王偉章。
王偉章也因此成了“辭不掉的村支書”。
窮了一家,富了全村。他說:“我這個村支書才沒白干。”
任村支書前,王偉章是村里最早富起來的人,經過商、辦過廠、跑過運輸、做過企業負責人,年收入幾萬元。當支書后生意做不成了,連自家每年收入幾萬元的木板廠,也因無暇過問轉給別人經營,當村支書每年的收入也就是4000元。
王嘴村每年都有新變化。但王偉章覺得,原創:王嘴村發展的步子還應更快些,路子還要更寬些。縣里搞鄉村建設規劃,王偉章一聽到消息,馬上跑到縣里找領導,要求在王嘴村搞試點。
專家請來了,圖紙出來了。可在實施中,遇到了困難,土地置換和建房位置的安排是兩大難題。關于土地置換,王偉章實行的是全村統籌、以地換地、相對集中的方法。比土地置換更難的是建房位置的安排。誰不想要街邊的門面房和中心地段呢?為此,親戚朋友差不多把王偉章家的門檻踏破了。他與村委會其他同志研究,決定采取農村傳統的方法——抓鬮定位。
王偉章和村干部的舉動,讓全村人心和氣順,各項建設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
如今,漫步在王嘴村的街道上,兩邊是一排排相連的兩層樓房,馬路寬闊,村容整潔,村中廣場和農民公園遙相呼應,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在彌漫著泥土氣息的空氣中蕩漾。這個曾經臟、亂、差的貧困村,變成了一個經濟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省級文明村。
面對這一切,王偉章深感欣慰:“光我一家富沒用,只有村民樓房都蓋起來,村里的環境好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起來了,我這個村支書才沒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