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橋”投射技術在高中心理課中運用

時間:2022-07-11 15:11:54

導語:“畫橋”投射技術在高中心理課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畫橋”投射技術在高中心理課中運用

摘要:高中生處于青春期中后期,處在自我同一性整合和個性發展的關鍵階段,“畫橋”投射技術可以為高中生擴大自我的覺察范圍、整合內在自我、調適情緒、覺察自身解決問題的資源,并為教育者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提供很好的途徑。介紹了“畫橋”投射技術在課程中的操作實施,并從使用的時間節點,作品對話部分應注重現實導向和正向導向,營造安全、尊重和抱持的氛圍并以學生為中心三個方面,介紹了“畫橋”投射技術在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畫橋”投射技術;自我覺察;高中生

高中生處于青春期中后期,是一個面臨著諸多外在變化的發展階段,如新高考選科、學習難度加大、考試增多、升學壓力等。他們也處在自我同一性整合和個性發展的關鍵階段,如需要動態地探索并整合現實我和理想我、交友需要和獨處需要、依賴和獨立等。“畫橋”投射技術可以為高中生溝通內在自我、調節情緒、覺察應對困難的資源,為教育者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提供契合的途徑。

一、“畫橋”投射技術概述

“畫橋”(TheBridgeDrawing),是美國學者Hays和Lyons在1981年設計的一種藝術治療的投射技術,要求個體畫一座從某個地方到某個地方的橋。橋跨越自然或人造的障礙以便溝通,也代表著人與人、社會與個體之間的聯結,以及人對其內外環境的掌控與能力。同時橋也被視為一個問題解決方案,一種克服障礙的方法。橋作為一種象征,可以作為投射技術或藝術治療的輔助手段。Hays和Lyons研究14~18歲正常青少年的畫橋作品發現,有12個變量對畫橋作品有解釋作用,包括行進方向、自我在畫中的位置、橋兩邊的地方、橋附件的接地性、畫橋者的精心重點描繪、橋的結構、橋的類型、橋下物、畫橋者的視角、紙的放置方向、畫面的整體性、畫橋者對畫的解釋。藝術治療師吳明富把畫橋分為此岸與彼岸、橋上和橋下、橋本身三元素,其中,此岸象征著繪畫者的過去或現在,彼岸象征著繪畫者的未來或愿景;橋上和橋下作為情境,則反映著繪畫者外在的障礙與資源;橋本身的造型、材質等,象征著繪畫者內在的障礙與資源。以畫橋為載體,治療師通過觀察來訪者的創作歷程,引導繪畫者與其作品對話,以及“過橋”的引導想象,可以促進繪畫者意識和無意識的交流與整合。“畫橋”投射技術同其他投射技術一樣,主要依據心理動力學理論,同時可以參考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理論、敘事治療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等。

二、“畫橋”投射技術在課程中的操作實施

“畫橋”投射技術在心理課程中的應用目標在于: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當下的狀態,以及探索對未來的期待,通過橋的載體把兩者聯結起來,覺察在聯結的過程中自我的內外資源及可能的阻礙,形成做好當下且心向未來的新認知,促進其成長和正向的改變。“畫橋”繪畫的媒材為:蠟筆或彩筆,A4白紙和心形便利貼紙每人各一張。

(一)導入階段

呈現現實生活中橋的相關圖片及相應的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活躍氣氛,引出主題。

(二)轉化階段

由呈現橋的圖片引出橋的三元素:此岸與彼岸、橋上與橋下、橋本身。此岸是目前所在的地方,彼岸是想要到達的地方,有可能是目標、希望的未來。橋上和橋下有不同的風景,橋上有陰晴不定的天空,有風有雨;橋下有江河湖海、峽谷等呈現波平如鏡或驚濤駭浪等不同的狀態。橋本身包括不同的結構、形狀、材質和顏色等。

(三)工作階段

了解了現實中橋的特點后,接下來邀請學生畫屬于自己的“心之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靜心并體驗活動,教師在繪畫前可以引導學生做深呼吸或正念冥想放松。在其放松后給出指導語:“現在請你在腦海中浮現一座橋的形象。這是一座怎樣的橋?它是什么材質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這座橋聯結兩個地方,此岸和彼岸,它們分別是怎樣的?這座橋上的天空是怎樣的?橋下是什么?當你準備好,請你把橋的意象,包括此岸和彼岸、橋上和橋下、橋本身畫出來。”繪畫時間為10分鐘左右。同時提醒學生,繪畫不考察繪畫技能,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用心畫就好。繪畫活動結束后,學生可以在畫紙背面回答四個問題:(1)簡要描述繪畫內容,包括橋的三元素分別是什么。(2)用一個點代表你在畫中的位置并標出朝向。(3)繪畫時的心情如何。(4)畫中的元素,會讓你自由聯想到當下現實生活中哪些方面。接下來是針對作品的對話和分享階段。分享有兩兩對話、小組分享和班級分享等形式。兩兩對話,即學生A和B自由組合,圍繞以上四個問題相互問答。該形式有利于學生認真傾聽,了解彼此的畫作,并深入探討和反思畫作與自我現實狀態的聯結。小組和班級分享的形式則是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探討以上四個問題。根據學生探討的內容,教師可以對學生作品中橋的三元素與現實生活的聯結進行歸納、反饋和總結。通過對作品的探討,學生能夠覺察自我當下的狀態、對未來的期待、可能的阻礙和內外資源,同時也可以看到同伴和自我有著不同的感知模式及支持資源,拓展認知和視野。下面是三個具體的案例。案例1學生A分享(見圖1):此岸是疫情下的城市彼岸是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世界。橋上是陰霾的天空,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橋下是湖水,魚兒和烏龜有著靈動的生命力。橋是石拱橋,穩穩地聯結此岸和彼岸,結實且踏實。我在畫中的彼岸,因為我很渴望走進大自然,自由自在。繪畫時,我的心情本來是沉悶的,后來慢慢變得平靜。畫面讓我聯想到當下的疫情給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這幅畫讓我覺察到內心的期待和美好,相信霧霾總會散去,會迎來新生活。案例2學生B分享(見圖2):此岸是溫暖快樂的地方,是小時候美好的回憶。彼岸是濕答答的石子路,看不清遠方。陰天下著小雨,偶爾還有閃電。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味道。一個女孩在橋上打著傘走,她有些害怕,暫時沒有信心走向彼岸。下面有個小池塘,里面有魚,還有個漁夫,這讓我有了安全感。橋是木頭材質的,很復古很堅固。畫面讓我聯想到當下的學習和考試的壓力。通過畫橋和探討,我看到治愈我的溫暖快樂的回憶,看到堅韌的自己和親人好友的支持,心里暖暖的。我會好好努力!案例3學生C分享(見圖3):我畫的橋存在我的心中。藍色代表過去,黑色代表這段時間的挫折和負面情緒,紅色代表的是未來,綠色代表希望、積極、樂觀、生機盎然。左邊的過去,是曾經走過的路,遇到的挫折,以及遇到的美好的人與事。我要珍惜過去,抓住現在,放眼未來。

(四)結束階段

在結束階段,引導學生想象“過橋”,即想象走過這座橋。橋是一種聯結、溝通、過渡的象征,也是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象征。該環節是希望學生由過去、現在走向希望的未來,促進其意識和無意識的交流和整合。該階段是一個總結和升華的階段。最后引導學生寫一句話送給自己,把畫橋活動的收獲寫在心形便利貼紙上。書寫內容可以是通過“畫橋”活動對自我新的覺察和認識,也可以是自我激勵的話語,鼓勵他們把體會、經驗、感悟、決心應用于生活中。

三、“畫橋”投射技術在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使用的時間節點

“畫橋”投射技術可以放在高一新生入學的適應階段,作為學生初、高中心理狀態的銜接和溝通;可以用在新高考選科時的生涯探索中,學生覺察自我當下的感知及對未來的期待,并整合內在和外在的資源;可以用在承接高一與高三過渡的高二階段,幫助學生梳理自我內在的狀態;可以用在迎接高考的高三階段及疫情發生時,利用繪畫聯結溝通學生的當下與未來,覺察內心的需要,探索應對挫折和解決問題的內外資源。

(二)作品對話部分應注重現實導向和正向導向

“畫橋”繪畫創作部分是學生外化無意識的過程,而作品的對話交流階段則是學生調動認知和情感,理解和探索內在自我的歷程。如作品對話中第四個問題,即引導學生把作品和自身當下的現實情境相聯結,可以發現自身應對困境的可能資源,包括內在的品質及外在的社會支持。此處,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畫作舉例示范并引導。比如“陰雨天可能讓你想到現實中人際或學業方面哪些事件?”“你說畫的橋被大地穩穩地承接,橋下的河流里有小舟與漁夫,這些可能讓你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哪些人或者支持資源?”“橋的材質會讓你聯想到自身的哪些品質?”通過對話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覺察,正向引導往往可以提升學生的應對能力。

(三)營造安全、尊重和抱持的氛圍,以學生為中心

安全、尊重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更安心、自由地創作、分享和探索,尊重他人的同時,也拓展自我探索的思路和視野。尊重學生的繪畫創作和分享作品的不同程度。有的學生只畫出橋本身,并沒有畫其他元素,或者畫中自我的位置不在此岸彼岸和橋上橋上,而是在空中,可以傾聽并理解學生這樣畫的原因。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自主決定分享畫作和作品對話的程度,不愿意分享也可以。每一幅畫都是學生心靈的獨特創作,也是其內在世界的投射,但呈現的只是他們的部分自我,不可能通過一幅畫作理解其人格的全部面貌,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地解讀,或者對作品進行野蠻地分析。“畫橋”投射技術可以為高中生擴大自我覺察范圍,整合內在自我,調適情緒,覺察自身解決問題的資源,并作為教育者了解學生心靈的良好的途徑。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自我發展的潛能,以“畫橋”投射技術為媒介,可以助力學生更好地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更好地成長。

作者:張琳 單位:廣東省珠海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