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切入點

時間:2022-07-11 11:51:25

導語: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切入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切入點

摘要:在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育人”觀念貫穿、落實到專業課教授過程中,不僅是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也是持續推進專業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討論了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融入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課程思政的培養目標、課程思政切入點和課程思政融入途徑方面提出了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專業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9年8月印發實施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1],明確提出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教育部也于2020年5月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就深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實施和創新提出了明確的意見,要求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2].高校課程思政是在新形勢下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理想信念、樹立遠大人生抱負的新舉措,這意味著思政教育不再僅僅存在于公共課上,它也將出現在專業課的教授過程中———如何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專業課?如何在專業課上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這對專業課程思想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重視實踐“硬教學”,輕視人文精神、道德素質“軟引導”的現象,甚至有專業課教師認為,“冷冰冰”的公式與建筑物本身就缺乏思政教育的土壤.這造成土木工程專業教育形成了文化素養熏陶較弱、專業教育面狹窄、教育存在功利化現象等特點,使大學生容易偏重于專業知識學習、文化底蘊膚淺、社會責任感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3].因此,本文以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為例,通過分析專業課程的特點,整理思政素材,構建課程思政內容融入方案,明確課程思政培養目標,全面推進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兼具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愛崗敬業的價值觀的新時代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特點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包括鋼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結構構件設計、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結構構件的設計等內容,涉及數學、物理、材料、力學等一系列邏輯性較強的基礎知識[4].該課程是一門兼具基本理論與工程應用的課程,涉及公式繁多,理論推導復雜,課程內容多.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則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政治觀、人生觀、道德觀等,這些內容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授課內容相關度較低,兩者融合難度較大.另外,現有培養計劃對課程的教學時長要求較嚴,課程授課進度緊張,在有限的教學時長內,教師往往需將主要精力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進而導致思政內容引入不足、思政育人效果較差等問題[5].因此,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中選取合適的知識點作為切入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詳細講解和合理例證,將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硬結合”而影響學生對思政教學的接受度和獲得感[6],是實現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的關鍵.

2課程思政切入點及融入途徑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授課團隊立足“立德樹人”的使命責任,以愛國情懷、職業素質和科技創新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系統研究了專業授課內容與思政目標的關系,設計了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方案,部分內容如表1所示.

2.1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個體成員在生活實踐中自然形成并得到培養的家國歸屬感和認同感,它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發展的精神鈣質[7].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上海中心大廈(總高632m,是我國第一高樓,為巨型框架、筒體、伸臂桁架復合結構,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完成結構設計)、港珠澳大橋(橋梁與隧道全長55km,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規模最大的世界級跨海工程,由中交集團完成主要的設計與建設工作)、川藏鐵路(我國第二條進藏鐵路干線,建設過程面臨復雜地質、高原凍土、地震頻發等建設難題,我國眾多高校參與工程難題攻關)、大興國際機場(國家發展新動力源,施工技術難度世界最高的航站樓,由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建設完成)等大型基建工程,強化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增強他們的從業信心和愛國意識.引入喻皓(《木經》三卷撰寫人,從一名卑微的工匠歷經磨礪成長為木塔結構建造大師)、林同棪(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無所畏懼、自強自信、以國家和人民的福祉為己任)、李瑞驊(人民大會堂鋼結構設計師,放棄海外優渥的生活,歷經千辛萬苦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建設偉大祖國)等代表性名人事跡,鼓勵學生肩負起民族和國家的希望,把家國情懷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踐行動.

2.2職業素質

團結協作精神的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8].而混凝土結構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性質不同的材料組成,它們共同承擔和傳遞結構的荷載.在工程中,適當地選用材料,合理地利用這兩種材料的力學性能,不僅可以改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構件的受力性能,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講解鋼筋與混凝土的協同工作與合作的關系,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團結協作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注重團結協作精神.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行業都有相關標準規范,尤其是在混凝土結構設計中,工程結構設計往往要求在設計壽命內,在正常使用和維護的條件下,滿足構件強度、剛度、穩定性等一系列預定功能,從而保證安全可靠、經濟合理.這就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嚴格遵守相應的標準規范,進行設計計算[4].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標準,培養學生行業標準意識、規范意識,從而使學生具有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工程中結構設計失誤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工程事故或工程災害引入課堂,與課程知識點結合起來討論.比如,將金華市湖畔里項目因設計失誤發生6死6傷重大事故,與結構荷載計算的重要性結合起來;將無梁樓蓋結構事故與沖切設計不合理結合起來,討論新型節點與傳統設計方法的適用性;將四川某縣煙草公司綜合樓開裂事故與荷載傳遞路徑結合起來,討論荷載取值的條件;將無錫橋梁側翻事故與可靠度設計方法的合理取值結合起來.通過這些討論讓同學們意識到專業學習和工程工作所承擔的重大責任,幫助學生端正職業操守,強化學生的工作責任心和擔當意識.

2.3科技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創新能力培養是我國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結構領域國內重大工程的動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例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湍河渡槽槽身為相互獨立的三槽預應力現澆混凝土“U”型結構,共18跨,單跨40m,單跨槽身重量達1600t,設計流量為350m3/s,最大流量為420m3/s,是目前國內同類工程中跨度最大、單跨過水斷面最大、單跨重量最大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結構輸水工程.另外,在南水北調工程項目的北京市境內,為了防止污染、減少占地而修建的集防滲、抗震、可靠、耐久為一體的PCCP管道(“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通過對先進技術應用的講解,給學生提供一個認知創新的獨特視角,引導學生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化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工程問題的意識.

3結語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融合,引導學生形成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職業素養與道德等,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課程特點,指出了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存在融合難度大的問題,從課程思政的培養目標、課程思政切入點和課程思政融入途徑方面,設計了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方案,為基于該課程的思政教學提供參考,同時為土木工程專業其他課程的思政教學提供參考.

作者:陳佩圓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 土木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