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開課程創新建構與實踐
時間:2022-05-24 08:47:28
導語:花自開課程創新建構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花自開”課程是河南省鄭州市第七十一中學(以下簡稱“學校”)基于辦學特色,在已有課程群基礎上創新建構的課程體系,包括語言類、邏輯類、科學類、社會類、藝術類、健康類六大課程類別,形成了習作等14個1+X學科課程群。每個課程群都包含學科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活動課程,為學生發展提供課程選擇,促進學生自主、多樣、可持續發展。
一、“花自開”課程發展歷程
“花自開”課程(見圖1)自2011年至今已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1—2014年):基于“自教育”哲學,確定了“春暖花自開”的課程理念和“培養豁達、明智、簡單、雋雅”的育人目標,構建了“花自開”課程體系,設置了六大類課程,規范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推行集體備課制度,促進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研究和個性化備課。第二階段(2015—2017年):側重學案賦能,助力“花自開”課程生長,建設突出學科素養的學科課程群,落實學科拓展課程,建立課程內部的聯系和邏輯性;通過“說—上—評”的實踐,形成“自能課堂”基本模式、學科基本流程、課型基本環節、課例個性形態,形成“自能課堂”評價標準;建立以“記錄、發現、表揚、欣賞”為核心的“四個一”學生素養提升工程;創新教研形式,開展主題式教研。第三階段(2018年至今):集中探索信息化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在智慧教育環境下,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落實“自能課堂”理念,突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融合,加強“雙創項目課程”等綜合性課程的建設;通過構建“三環六步”的課堂文化,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自能課堂”形成不同的課堂模式;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培育“自能課堂”優秀教師,設立“自能課堂”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
二、“花自開”課程的特征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花自開”課程經歷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已經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當前,智慧教育環境為“花自開”課程體系向精準、個性、協同、優化、思維、創造方向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智慧教育環境的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人文性也豐富了“花自開”課程中“自教育”哲學的內涵,促進了師生在“花自開”課程體系下獲得更美好的教與學發展體驗。“花自開”課程建設亟待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學校課程建設缺乏“生命力”。校本課程設置彼此割裂,缺乏不同學科之間的整體協調,缺乏項目式、整合式、探究式課程的開發,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求。二是學生學習以被動接受為主,缺失“生長力”,沒有打破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定式,學生缺乏自覺學習、自我培養的意識,缺乏探究、創新精神。評價仍以學生的學習結果為主要依據,不能全面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三是教師缺乏教育信息化素養能力,創新力不足。在學科知識、思想方法、教育信息化融合的課程化設計上,教師沒有形成足夠的課程建設與開發意識。
三、智慧教育環境下“花自開”課程的構建原則
一是“自教育”持續性及多維聯動、多維互動性原則。“自教育”哲學是“花自開”課程體系設計的源頭,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多樣、可持續發展,共同承載育人功能。教師與學生的需求促使“花自開”課程持續迭代改進,為師生提供高效能、高質量、高使用體驗的課程體系,這意味著課程體系建設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項目,而非一次建設就可以一勞永逸。二是各類教學資源整合原則。學校利用智慧課堂提供的豐富資源體系,整合各類教學資源,豐富“花自開”課程內容,創新課程體系,讓教師成為課程的開發者,統整學科課程資源。三是適用智慧環境與“自能課堂”融合原則。學校促進教師理解智慧教育,學習智慧教育教學方法,加強智慧教育與“花自開”課程的融合創新;選擇適宜的智慧教育環境,在教育教學全過程利用智慧教育優勢,提升課堂效能;在融合中契合“花自開”課程的理念,啟迪智慧,培育豁達、明智、簡單、雋雅的創新人才。
四、智慧教育環境下“花自開”課程的構建
1.構建以提升學生素養為核心的充滿生長力的“自能課堂”有效形態實施自能課堂“四個一”學生素養提升工程:所有課程(或活動)課前(或活動前)必有學生1分鐘演講(或主持),課后(或活動后)必有學生1分鐘演講(或總結);落實課堂教學過程中必有學生1分鐘講解(內容必須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可以是字、詞、句、段、篇、章、故事,或是規律、概念、公理、符號、公式、圖表、試題、動作、視頻、作品等);課中必有1個“限時練”(內容必須與評價趨勢一致的題目)。通過智慧課堂交互功能使每個學生機會均等,同時,結合課堂上過程性學情數據實時記錄,定期舉行班級學生核心素養展評,使學生的素養能力不斷提升。例如,語文學科基本模式是情境導入—預習反饋—目標引領—整體感知—合作探究—釋疑解難—師生小結—課堂鞏固。其中,閱讀課基本模式是情境導入—預習反饋—目標引領—悟讀主旨—探究寫法—釋疑解難—師生小結—課堂鞏固;寫作課基本模式是情境導入—目標引領—自我評價—師生點評—思維訓練—師生小結—自主習作;復習課基本模式是情境導入—目標引領—自主檢測—釋疑解難—梳理歸納—師生小結—課堂鞏固;試卷講評課基本模式是目標引領—自能糾錯—存疑求助—釋疑解難—師生小結—課堂鞏固。2.依托智慧網絡云平臺,開展區、校教研學校依托智慧網絡云平臺,開展區、校主題教研活動,為教師交流智慧教育與“花自開”課程體系融合提供平臺,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教研全過程記錄在智慧網絡云平臺上;邀請各地名師參與教研活動,或以講壇等形式全面展示優秀教師的理念方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五、智慧教育環境下“花自開”課程實踐有效分析
1.形成了以提升學生素養為核心的充滿生長力的“自能課堂”有效形態歷經十余年,學校不斷進行課堂打磨、反思、積淀,形成了以提升、喚醒、引領為核心的“自能課堂”有效形態。“自能課堂”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步驟、有系統、有目的地學習,積極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力和思想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以“AI創新教育項目”課程群為例。課程著力發展學生項目創意能力和領導力,以中央電化教育館編著的人工智能教材為依托,通過AI體驗、感知、理解、探究和創新,以案例式講授、體驗式教學、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的基本原理,具備人工智能產品開發的基本技能,對人工智能形成正確的認識。2.探索了以博雅熏陶教風為核心的、具有創新力的教師專業發展培養路徑一是形成校本教研七大實施路徑。聚焦“自能課堂”改革,學校構建了“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教師比賽、常規檢查、展示交流、課題帶動”的校本教研七大實施路徑,在日常磨課過程中,達成學理共識,梳理“學教評自能學案”教學成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全過程研究不同學科、年級、經歷教師的實際特點和發展水平,探索出多種成就名師的有效策略,成立教育導師群、名師群(或名班主任群)工作室,規劃學科教師發展目標,完善科學可行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開展以“共話智慧教育,創新引領未來”為主旨的博雅講壇,全面展示智慧教育環境下優秀教師的教育理念。二是形成智慧教育下“自能課堂”優秀教師的八個標準。(1)多維評價,管教引導,激勵促學;(2)提升智慧教育理念,內化經驗;(3)利用大數據等教育信息化技術,因材施教;(4)由易到難,強化課堂主陣地,減負增效;(5)基于數據,精準教學,構建知識圖譜;(6)學生為主,善于設計,啟發點撥;(7)以評促學,以評促發展,精選例題,評價矯正;(8)抓實基礎,重視方法。3.形成了多樣化的“自能”評價體系學校全面樹立記錄、發現、表揚、欣賞的評價理念,基于課程標準和學情的分層教學,落實“必修+選學”的評價改革,通過大數據采集全場景數據,生成精準學生畫像,用分層、多樣、適宜的過程性和綜合性評價成果展評,激勵學生持續努力學習,積極主動進步。在實施包括自主記錄評價、團隊記錄評價和質量發展評價三部分的教師評價體系過程中,學校制訂具體細致的作業檢查方案,利用早讀時間逐班進行作業檢查,并作為過程性評價依據,對提升學生作業質量和教師批改效能,起到積極作用。綜上所述,“花自開”課程是學校從長遠的發展眼光來追蹤學生的成長歷程,在智慧教育環境下,注重多元化發展,體現育人的多樣性;關注過程性發展,實現育人的真實性;做好綜合性評價,落實育人的完整性;強調反思性評價,重視育人的發展性。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機遇與挑戰同在,困難與希望共存,任重而道遠,要為學生成長不懈努力,實現“讓理想自信高揚,讓心靈自得綻放,讓個性自能舒展,讓思想自覺飛翔”的教育追求。
作者:徐建志 周德剛
- 上一篇: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及游戲設計研究
- 下一篇:信息技術如何助力深化體驗式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