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烏雞生態養殖技術探討
時間:2022-04-25 14:53:32
導語:凌云烏雞生態養殖技術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壯族自治區凌云縣是典型喀斯特山地,山多地少,但林地資源豐富,發展林下養雞條件十分優越。依托果園、山林和荒地優勢,發展凌云烏雞生態養殖,采取圈養棲息與放牧相結合,以自由采食嫩草、昆蟲、各種野生籽實和人工補飼方式,生產出的烏雞風味更獨特。筆者通過凌云縣泗城鎮后龍村烏雞散養示范點和安水村烏雞核心生態養殖示范區發展,淺析發展凌云烏雞的重要性和生態養殖技術,以供參考。
一、凌云烏雞生態養殖的發展前景
凌云烏雞是廣西優良地方雞品種之一,具有喙、冠、脛趾、皮膚、肌肉及內臟“五烏”特征。該雞耐粗飼、覓食能力和抗病力強、羽毛漂亮、肉質細嫩、味美香濃、食用藥用價值高。通過生態養殖凌云烏雞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飼養時間長,肉質細嫩、甘甜、味鮮、氣味香濃,又具有一定的藥用滋補作用,是制作佳肴的好食料,而且羽毛顏色跟當地土雞相似,外觀靚麗,清秀,符合當前市場消費潮流,具有很好的市場開發潛力。凌云烏雞生態養殖能充分利用林果間隙地,用圍欄的形式發展肉雞養殖,既節省養雞飼料成本,又為林地除害去雜增加肥料,實現林牧和諧發展,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凌云烏雞養殖作為“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特色養殖產業項目來抓,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和“政府主導+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精準扶貧新模式作為加快扶貧產業發展新途徑,有效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二、凌云烏雞生態養殖的關鍵措施
1.雞舍地點選擇及建造標準。(1)合理選址。雞場選址應以環保、節約為前提,要求水電及交通條件方便,距生活飲用水源地、居民區、工業和商業區及公路主要交通干線等不少于500米;且地勢較高、背風向陽,視野開闊,排水良好的開闊地,周圍有足夠的果園、山林和荒地,能滿足放牧的需要。(2)欄舍設計與建造。欄舍建設要以科學、實用為原則,各功能區域布局合理且相對獨立,建設面積能滿足養殖場生產需要。棚舍建造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適度的簡單經濟。雞棚為半封閉式,采用雞舍永久性的磚瓦結構,也可就地取材用木頭、竹子,搭成寬6~8米的“人”字形雞棚,或者寬4~5米的單斜式簡易雞棚,長度依雞棚面積而定。雞舍地面應該鋪上水泥地板,且具有一定的傾斜度,房頂用茅草、石棉瓦、鐵皮等材料遮陽防雨,雞舍內須高出室外8厘米,打水泥地板,育雛時應在舍內地面應鋪設5~10厘米厚的鋸末或墊草。為雞群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息場地,盡可能保證烏雞的正常生長。
三、推廣“林下養殖”模式
生態養殖主要是以林下養殖來實現的。凌云烏雞大多體型小巧,反應靈敏,活潑好動,適應當地的氣候與環境條件,耐粗飼,抗病力強,適宜林下放養。通過試驗比對結果顯示,適合林下養雞的林地類型為:松樹林、八角林、茶樹林及混合林。要求林地的坡度不能超過11°,遮陰度不宜超過75%。凌云烏雞林下養殖一般為120~150天,飼養期相對較長,而且以放牧為主,林下養殖可以提高雞肉品質,增加市場消費和競爭力。
四、合理運用“微生物+”的生態養殖模式
目前“微生物+”的生態養殖模式被廣泛應用于養殖業。家禽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益生菌。養雞專用復合益生菌所用菌株穩定性好,抗逆性強,具有耐熱、耐酸、耐膽汁、無污染、無任何違禁物質、綠色環保的特點。飼料中添加養雞專用復合益生菌,養雞過程中就會減少糞便中氮、磷、鈣的排泄量,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減少氨氣等有害氣體產生,減少疾病發生。具體用量為:雛雞500克/噸飼料;中雞400克/噸飼料;大雞300克/噸飼料;飲水100~200克/噸水。飼喂方法:直接混入全價顆粒飼料或自配粉料中,也可以將養雞專用復合益生菌全部混合在飼喂量10%的飼料中先飼喂,其他90%的飼料直接投喂即可。飲水飼喂方法:最好是與養雞專用復合益生菌和等量紅糖一起溶解在飲水中,1小時后再給雞飲用。飲水器具建議經常清洗。“微生物+”的運用能夠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減少養殖欄舍中臭味;降低蒼蠅密度與雞糞含水量,促進雞糞發酵;提高腸道健康水平,改善肉蛋品質;促進生長與提高產蛋率,降低死亡淘汰率,從而達到生態養殖的目的。
五、飼養管理技術
溫度、濕度、光照、飲水與投料方式是影響凌云烏雞生態養殖成功的關鍵。1.適宜的溫度。雛雞體小嬌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需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開始育雛時溫度應保持在32~35℃,以后每周下降1~2℃,脫溫后維持在20~25℃,可通過保溫燈瓦數的大小以及熱源的遠近來調節。脫溫時間:夏季在3周;冬春在5周;秋季在4周后。脫溫不要突然,要讓雞群有一個適應過程。2.合理的飼養密度。密度過大過小可直接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以及欄舍的利用率和勞動生產力。密度過高生長發育不良,易發生啄癖。一般地面平養的密度為:1~10日齡,70~80只/平方米;11~20日齡,50~60只/平方米;21~30日齡,30~40只/平方米;脫溫后進入育成期10~20只/平方米為宜。3.適宜的環境條件。育雛的環境要求干燥,適宜育雛的相對濕度是1周齡為60%~70%,以后為50%~60%。光照可促進雞的生長發育,防止軟骨病,光照時間1~3日齡為23~24小時,4~7日齡為15~16小時。白天定期開窗通風換氣,增加空氣流通,減少氨氣量。4.飲水和投料。雛雞開食飲水可在出殼后24小時進行,先飲水后開食,第一次飲水中加入0.1‰高錳酸鉀,1小時后換成涼開水,并加5%葡萄糖、電解多維或復合維生素。飲水后2~3小時再進行開食,建議使用自動飲水器和自動料桶,1~3周齡用全價雞花料;4~6周齡用全價小雞料;7周齡后根據烏雞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科學合理的利用各種天然有機飼料資源,就地取材,配制混合料(參考配方見表一),嚴禁添加各種化學藥品。
六、適時分群和斷喙
分群和斷喙有利于雞群的飼養和管理,提高育成率。分群的形式的有按大小分群、公母分群、強弱分群3種,一般每群500~1000只為宜,具體根據放牧場地及雞舍大小而定。大小分群一般在20日齡左右,公母分群在30日齡,強弱分群視性質、狀態來定。斷喙時間7~10日齡夜間進行,斷喙前后3天在飲水中加入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K、維生素C等)和抗菌素,以減少應急反應。
七、放牧
凌云烏雞生態養殖主要是以放牧結合補飼,4周齡脫溫后,只要天氣合適,室內外溫差不是很大,應定時將雞群放到棚前的空閑地上,通過約束訓練,逐步擴大活動范圍,延長活動時間,直至雞群能自由活動。
八、疫病預防與控制
1.搞好清潔衛生和定期消毒。水槽和料槽每天清洗一次,雞舍、運動場每周消毒一次。堅持“全進全出”和病雞隔離制度是消滅舍內病原體切斷循環感染地有效途徑,將同棟同欄飼養的雞同時出欄或轉欄后將雞舍、用具等徹底消毒。發現病雞或疑患病雞立即進行隔離治療。2.堅持定期免疫制度。定期給雞群接種疫苗是防止雞群發生傳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必須按照免疫程序對馬立克氏、雞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實施免疫。3.堅持藥物保健制度。雞疫病預防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以板藍根、金銀花、魚腥草、八角葉等草本植物保健為主,盡量減少或不使用抗生素,飼料中添加養雞專用復合益生菌,養雞過程中就會減少糞便中氮、磷、鈣的排泄量,提高了飼料蛋白質利用率,減少氨氣等有害氣體產生,養殖欄舍中臭味減少,疾病減少。4.定期驅蟲。烏雞在野外生態環境中,易感染寄生蟲病。一般在放養1個月后,就要進行第一次驅蟲,隔2~4周后再進行第二次驅蟲。
九、小結與討論
凌云烏雞是廣西優良地方雞品種之一,具有地理優勢、品種優勢和發展優勢。凌云烏雞于2006年6月通過廣西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被認定為優良地方品種雞并命名為“凌云烏雞”。2009年7月,凌云烏雞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專業委員會的鑒定,列入《國家畜禽品種遺傳資源庫》名錄。2019年1月17日,農業農村部正式批準對“凌云烏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記保護。養禽業的快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為解決養殖業與生態環境難題。除傳統的糞便堆積發酵或建沼氣室處理外,通過推行“微生物+發酵墊料”“微生物+糞便”等生態養殖模式,可實現養殖業低耗能、低排污、高效益的目標,解決養殖與生態環境難題,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凌云烏雞品牌意識,把地方品種的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凌云烏雞生態養殖可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途徑,也是拓寬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政府部門注意引導農戶樹立生態養殖的理念,從傳統養殖向生態養殖,從分散養殖向規模化養殖轉變。同時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應加大對畜牧產業轉型發展的投入,鞏固凌云烏雞生態養殖扶持補助政策,建立激勵機制,增加農戶養殖的積極性。
作者:劉永輝 黃雪嬌 李正歡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凌云縣泗城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廣西壯族自治區凌云縣沙里瑤族鄉水產畜牧獸醫站
- 上一篇:街舞人群消費現狀分析
- 下一篇:多元化服裝設計類人才培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