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16:47: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自理能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園小學生自理能力情況考察匯報
“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各能力的現代化四有新人。人要想在社會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為的,它貫穿著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礎。
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受家庭幾代人的寵愛,自理能力的匱乏顯而易見的。例如近幾年的中學生家長陪讀,大學生人才招聘家長陪聘,足以說明新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農村,獨生子女們的自理能力也同樣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學生一開始不會系國旗,有時候系好了又掉下來的情況也過幾次,小學生不會削鉛筆,小學生書包不會整理……至于洗衣做飯,那可真是寥寥無幾了。
一、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個內容: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講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自我服務,照顧,它是人應該具備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小學生日常規范》條是寫的“尊敬父母,父母身體健康,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條規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從《小學生日常規范》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包括:梳頭,洗臉,洗腳,洗澡,穿衣、褲,系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刨鉛筆,包書皮,鋪床單,疊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主要包括:掃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鍋、碗、盆,擇菜、切菜,削果皮,燒開水,煮面,煮小菜、湯等。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透析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我們發現,現在的大部分幼兒,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關鍵。
那么怎樣訓練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一、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家長無條件地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通過各種活動形式,讓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六個好朋友”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們班的張昕煬小朋友不會穿脫、不會整理衣服。剛開始,老師幫助他完成,但是要讓他仔細的看,爭取學會,會了方法,下次要讓他自己來做,并且鼓勵他說:“老師知道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夠學會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張昕煬小朋友的自信心,鼓勵其自己動手做事的意愿,提高他的動手能力。
其次,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我們為幼兒準備了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老師適當地講解圖片,然后問幼兒哪個圖片上的寶寶最棒,并鼓勵幼兒向圖片上的寶寶學習。還可以舉例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較,來激發幼兒上進的意識。
學生自理能力狀況考察報告
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各能力的現代化四有新人。人要想在社會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為的,它貫穿著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礎。
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受家庭幾代人的寵愛,自理能力的匱乏顯而易見的。例如近幾年的中學生家長陪讀,大學生人才招聘家長陪聘,足以說明新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農村,獨生子女們的自理能力也同樣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學生一開始不會系國旗,有時候系好了又掉下來的情況也過幾次,小學生不會削鉛筆,小學生書包不會整理……至于洗衣做飯,那可真是寥寥無幾了。
一、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個內容: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講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自我服務,照顧,它是人應該具備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小學生日常規范》條是寫的“尊敬父母,父母身體健康,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條規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從《小學生日常規范》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包括:梳頭,洗臉,洗腳,洗澡,穿衣、褲,系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刨鉛筆,包書皮,鋪床單,疊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主要包括:掃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鍋、碗、盆,擇菜、切菜,削果皮,燒開水,煮面,煮小菜、湯等。
二、小學生自理能力現狀
小學生自理能力情況考察報告
“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各方面能力的現代化四有新人。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它貫穿著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礎。
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幾代人的寵愛,自理能力的匱乏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近幾年出現的中學生家長陪讀現象,大學生人才招聘家長陪聘現象,足以說明新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農村,獨生子女們的自理能力也同樣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學生一開始不會系國旗,有時候系好了又掉下來的情況也發生過幾次,有的小學生不會削鉛筆,有的小學生書包不會整理……至于洗衣做飯,那可真是寥寥無幾了。
一、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講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二條是這樣寫的“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條規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包括:梳頭,洗臉,洗腳,洗澡,穿衣、褲,系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刨鉛筆,包書皮,鋪床單,疊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主要包括:掃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鍋、碗、盆,擇菜、切菜,削果皮,燒開水,煮面,煮小菜、湯等。
老年人自理能力調研報告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53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1%,為亞洲老年人口的一半。2011年,我國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約有1600萬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1%,而到本世紀中葉將接近1億人,高齡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比例將達到22%。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持續發展和老年人口的日益高齡化,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及長期照料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
龐大的農村老年人群體和迅速發展的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問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老年人口的數量更大,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更快。有學者認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的青壯年涌入城市,從而可能導致農村老年人口比例的大幅上升。而由于農村的衛生醫療條件有限,以及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和長期照料問題變得尤為突出。他們在晚年生活中是健康度過、還是由于不能自理在病床上度過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也必將會對他們的家庭產生影響。如果喪失了自理能力,就不可能再參加生產勞動以得到勞動收入,而絕大多數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他們在經濟上更依賴于子女或親屬的供給;喪失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需要長期照料,對他人特別是配偶或子女的照料有較強需求;在醫療方面,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往往是各種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增多往往也伴隨著醫療保險費用和家庭醫療費用支出的增大。
我國目前面臨的各種農村老年人問題往往集中反映在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中。在北京市老年人居家養老調查中發現在北京農村某縣,一家三口,兒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都是80多歲,父親臥床不起,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母親身體也不好。兒子60多歲了,基本沒有什么收入,也沒有子女,他們靠村里的救濟生活。一旦兒子外出,母親沒有辦法照料父親,大小便失禁的父親就只能便溺在被子里,等兒子回來換,生活十分窘迫凄涼。
配偶與子女的照料壓力問題不容忽視
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備受各國政府和學者關注。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外學者就開發出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通過對幾項基本生活活動的自理程度來衡量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些活動通常包括進餐、穿脫衣、洗澡、入廁、上下床等,其中任何一項活動如果老年人自己不能獨立完成,都意味著他(她)需要依賴別人的照料。如果有一至兩項不能獨立完成通常可定義為中度依賴,三項以上為重度依賴。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既反映出老年人的軀體健康問題,也突出反映了配偶與子女的照料壓力問題。
2004年,國家統計局的全國人口抽樣調查中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為我們提供了全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較新數據。與十年前國家統計局進行的全國人口抽樣凋查中關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調查數據進行對比,便可看出我國農村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情況的變化。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論文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學會生活自理,從事簡單的自我服務的能力。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幼兒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僅會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更是幼兒在以后社會中賴以生存及發展的根本。教師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整合語言、游戲、生活、計算、科學、常識等方面內容,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體性、鼓勵性、游戲性、操作性、家園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點。如果利用游戲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有益于幼兒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班幼兒盡快學會自理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而且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社會責任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并遷移到以后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對于適應快節奏、高強度的未來社會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現狀分析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大家庭中六、七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為這一個孩子服務。由此我們的孩子出現了這樣一系列的“獨生子女現象”:以自我為中心、狹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報、沒有責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們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一個手牽著孩子,另一個手拿著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兒園的路上;早上起來孩子在刷牙家長陪在一邊幫孩子拿著漱口杯。諸如此類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為現在的孩子們擔憂:在長者老去的那一天,我們的孩子們該怎么辦?由此提出:在幼兒園小班階段開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產生深遠的意義。但現在大部分的幼兒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環境。根據小班幼兒喜歡邊說邊玩、愛游戲的特點,再結合二期課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課程和課程整合精神,最終提出“在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師應該在游戲中用什么方法去培養?
1、用主體性方法去培養
以幼兒發展為本,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并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機會;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我們所創設的游戲情景、提供的游戲材料都是本著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凸現幼兒主體性的為主的。我們所有的游戲都是幼兒自主選擇并操作的,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為幼兒的生活、游戲伙伴。如在早上來園的桌面建構中,幼兒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個小拱橋作電話,跟老師玩打電話的游戲,在這個時候,老師不再是主體,幼兒的主體地位顯現出來,孩子在帶著老師玩。當然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這個“電話”鼓勵幼兒打電話給其他的孩子邀請他們一起玩。這樣同伴間的交往就在游戲中發展起來了。
班級管理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
摘要: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規劃者。而班主任的工作是影響班級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并對小學生的性格、能力、素質等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而,一個團結和睦、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是離不開班主任的科學管理的。小學生上學期間,大部分時間是與老師相處在一起,作為班主任有責任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
關鍵詞:小學生;班級管理;自理能力
許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非常成功,教學成績理想,學生表現優秀,教師反響滿意,家長表示放心,且班主任當得也輕松。相反的例子是,有的班主任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想了許多方法策略,耗盡了心血,到頭來,班級混亂、成績平平,學生不滿,老師抱怨,家長責怪。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班主任是否有一個成熟的班級管理理念,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習慣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1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當今社會新入學的兒童中,獨生子女人數所占比例達90%以上,這些孩子勤學好問,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由于特殊的家庭環境,他們的生活條件優越,是家中的掌中之寶,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愛護,使之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風吹雨打,在家長無微不至的保護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阻礙了孩子長大以后邊自己照顧自己都將成為問題,又怎能指望他們去照顧別人,更談不上為祖國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需要學校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學校學的在家中得到延伸,因為家里才是學生施展才能的最好“陣地”。只有家長明白這個道理,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教育,家長一定要放開手腳,不要對孩子的鍛煉行為過多的干涉,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從而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賴性格,因此首先應轉變家長的觀念和做法。我作為班主任充分利用家長會或平時家長接孩子等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達成共識。要求家長在家里要改變孩子的依賴性,讓孩子在各種活動中親自參與,充分給孩子生活自理鍛煉的機會。讓家長配合共同督促學生,要求學生每天按時起床、睡覺,自己整理書包、洗紅領巾,洗碗、洗臉、洗腳、洗小件衣服等。養成在家認真復習功課和參加勞動的習慣。我還經常通過比賽和檢查學生看誰的小手最干凈,誰的書包最整齊,誰的書桌最整潔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通過有序的活動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貼父母的辛勞,體現尊老敬老的美德。我在三八婦女節、勞動節、母親節、元旦等節日前,開展了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送賀卡,在上面寫一些感激的話,自己做一個小禮物,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實事,如給媽媽疊被、洗腳、倒水、削蘋果等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要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們真正從心靈上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并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關心別人,體貼父母。這樣不僅體現了對父母的愛而且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勞動是光榮的是快樂的,是愛父母的表現。
2充分利用思品課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住院病患分級直接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評估成年住院患者自理能力,測量24h所需的直接護理時問,比較直接護理時間與分級護理、生活自理能力之問的差異,探討三者之『日j的關系。方法以便利取樣的方法選擇138例成年住院患者,記錄病人的護理級別,用ADL表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用自行設計的直接護理時間表來測量患者24h的直接護理時間。結果(1)不同自理能力病人之問的直接護理時間有差異;(2)不同護理級別病人之間的直接護理時間無顯著差異;(3)患者直接護理時問與分級護理、自理能力無明冠相關性,結論現行的分級護理不銫反映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關鍵詞:直接護理時間;分級護理;自理能力
所謂分級護理,是指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及病人的自理能力的評估,給予不同級別的護理。我國的分級護理制度由護理前輩張開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共分四個級別:
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護理時間分為直接護理時間和間接護理時問,直接護理即為任何需要直接與病人接觸或需病人在場方能進行的操作。蔡虻等指出:直接護理時間與自理能力負相關,與疾病嚴重度呈正相關。本研究試從直接護理時間和分級護理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關系出發,進一步探尋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分級護理改革探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醫護共同制定分級護理級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某綜合性醫院的223例成年住院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采用醫護共同制定分級護理級別來對惠者護理進行護理,對照組按現行標準遵醫囑進行分級護理。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評定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基礎護理評價標準》《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直接護理項目和時間》作為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結果兩組相同護理級別之間,以及相同的病情觀察級別,不同的生活自理能力(ADL)之間直接護理時間、滿意度、基礎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一級病情觀察,不同ADL之間的直接護理時間、滿意度、基礎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一級護理、不同ADL之間的直接護理時間、滿意度、基礎評分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患者的需求具有個體化特征;現行的分級護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醫護共同制定分級護理級別能體現不同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需求,在目前人力資源緊缺的現狀下,能使護士的時間分配更合理。
[關鍵詞]病人醫護管理;可行性研究
分級護理是指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的評估,給予不同級別的護理。我國的分級護理制度由護理前輩張開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分為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4個級別。分級護理制度為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隨著現代護理理論的發展,以往分級護理制度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滯后,如:醫師下達的分級護理醫囑缺乏嚴謹性;分級護理要求缺乏可行性Ⅲ;收費標準與勞動價值不一致等。針對以上的問題,專家提議:護士決定分級護理的級別;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規范;借鑒國外的護理模式,制定新的分級護理方法,如建立因素型兒科患者分類系統等。針對目前存在的患者護理級別與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不吻合的矛盾,本研究嘗試借鑒日本的分級護理模式,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由醫生和護士共同制定護理級別。并在一所三甲醫院的4個病區進行了可行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便利取樣的方法,選擇2008年5—8月在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神經外科、肝膽外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4個病區住院的普通成年患者223例,其中手術科室2個113例,非手術科室2個110例,不包括加強護理病房(ICU)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男68例,女43例,平均年齡46.19歲;對照組男61例,女51例,平均年齡47.43歲,兩組之間性別和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老年人養老意愿及影響綜述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對上海市老年人進行養老意愿問卷調查。結果當將來的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轉變為嚴重不能自理時,老年人的養老意愿發生顯著變化,愿意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比例從41.7%上升到49.4%。年齡、居住方式和健康狀況對老人的養老意愿存在顯著影響(P<0.05)。結論隨著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機構養老的意愿增強。
【關鍵詞】養老意愿;城市老年人;上海
在人口老齡化和家庭核心化的背景下,大城市養老服務供求矛盾凸顯。為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養老服務資源以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了解城市老年人的養老意愿是首要前提。養老意愿是指人們對養老這個行為所持有的看法及態度〔1〕。養老意愿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人群或者同一人群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其養老意愿呈現出較大差異。以往研究發現,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其養老意愿存在顯著影響〔2~4〕,但絕大多數研究設計往往分析的是同一時點上具有不同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群的養老意愿差異,那么對于同一老年人群而言,其養老意愿是否會隨著自身生活自理能力弱化而發生變化?當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向嚴重不能自理轉變時,影響老年人養老意愿的因素是否會有不同?這是現有研究未涉及的方面。基于此,本文利用調查數據,在預設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嚴重不能自理兩種情形下,對上海市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對2007年末實際居住在上海市長風街道的戶籍老人進行入戶調查,調查在家中居住的老人313位,在養老機構居住的老人90位,共回收有效問卷40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