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1:22: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之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家庭之間禮儀
人的社會化起始于家庭,人的文明禮貌的養成,也必然是從家庭開始。每個家庭都要重視構建家庭禮儀文化,使家庭成員在禮儀文化的熏陶中,成為懂禮貌、有教養的人。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緣關系基礎上的親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體,是適應人類自身生產的需要而出現的社會生活組織形式。
人們的生產方式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家庭的形式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它有個歷史的演變過程。家庭是從群居雜交關系的原始狀態中發展而來的,其最初階段是血緣家庭,它按輩份區分血緣婚姻,以群婚制為基礎,這血緣家庭是原始人群向氏族共同體過渡的重要環節。然后發展到對偶家庭,這是成為配偶在或長或短的時期內相對穩定的同居現象,還不是十分牢固的家庭形式。從對偶家庭中產生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社會組織形式,它是為適應生產進一步發展、要求形成各自獨立的經濟單位的情況下建立的。在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中,對在經濟上或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的人來說,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實質上是建立在男性對女性的支配和奴役的基礎上的。社會上的制和男性的多妻生活是這種家庭的補充。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它同整個社會的聯系十分密切,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和必不可少的組成部門。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能制約、滲透、影響各個家庭的存在和發展,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它為人們提供社會生活的最基本環境,如果家庭的存在和發展是健康的、穩定的,對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就能起到促進和穩定作用。反之,家庭的存在和發展是不穩定的,不健康的,甚至遭到破壞,那么,對社會生活和發展就會起破壞作用。
家庭是具有多功能的小型社會群體。一般來說,家庭具有生產、消費、撫育和贍養、教育、社會交往等各種功能。家庭的生產功能是指在個體經濟存在前提下,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的,這樣的個體家庭具有生產功能。家庭的消費功能是家庭也是一個消費單位,生活資料的消費,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家庭撫育和贍養功能,是指人口的再生產,是任何其他社會組織形式不能代替的,家庭成員有撫育子女和贍養父母的義務。家庭的教育功能是指家庭是人的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場所。除學校來承擔教育任務外,家庭是教育后代的重要陣地。家庭的社會交往功能,是指作為一個家庭,必然存在著家庭成員之間、朋友之間、親屬之間以及與其他社會成員、組織之間的相互交往關系。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是家庭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一個家庭,每天都離不開對于這些關系的處理。公務員之家:
鄰里之間的禮儀
“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與己無關事,紅燈高高掛;樓上挨樓下,不知誰姓啥;手拿大哥大,見面不說話”,成了現在很多鄰里關系的寫照。但我們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家庭間的各種交往中,交往最頻繁的就是鄰里了。從主觀來說,絕大多數人都想搞好鄰里關系。但客觀上不知怎么搞好鄰里關系以及搞不好的為數并不少。
1、關于自己的習慣
自覺愛護公共衛生,自覺參與社區公共活動,為維護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力。
要相互幫助和講信用。鄰里之間能辦到的事情要盡量幫忙,別人有了困難,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幫一把,萬不可幸災樂禍,在一旁看笑話;同時鄰里之間還要講信用,做不到的事情千萬不要對別人夸海口,以免誤了別人的大事。借鄰居的東西一定要及時歸還,如果因一時疏忽而延誤了歸還時間,應當面向人家表示歉意。
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會不會給別人帶來打擾。比如,是否有喜歡晚上唱卡拉OK,而且一唱就超過晚上12點的習慣;你是否老把洗衣服的水或別的不干凈的污水一出家門就潑在鄰里共用的路面上;你是不是有半夜才回家,而且走路、說話聲音很大的習慣等等。這些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小事是最容易傷了鄰居之間的和氣的。
學會禮讓與寬容。對鄰居要以禮相待,平易近人,不要視若路人。見面后要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平時對鄰居不要苛求,談得來的就多交往;談不來的維持一種有距離的友好態度就行。指桑罵槐是沒教養的壞習慣。對于鄰居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采取“有理、有節”的態度,合理地、妥善地解決處理。
夫妻之間的禮儀
夫妻之間的禮儀
對于已經結為夫妻的小兩口來說,夫妻關系的好壞,常常是家庭生活幸福與否的關鍵。有些年輕人認為,兩人結了婚,都是一家人了,還有什么可見外的。于是,一些夫妻彼此談話很隨便,開玩笑也沒有了分寸,有時無意中傷害了對方,影響了夫妻感情。由此看來,夫妻在家庭生活中朝夕相處,若要保持愛情的甜蜜,就應當講究夫妻相處的禮節。
眾所周知,我國有一對夫妻一輩子相敬如賓,堪稱夫妻的楷模,這就是和鄧穎超。他們總結出的夫妻相處的寶貴經驗是“八互”,即互敬、互愛、互學、互助、互讓、互諒、互慰、互勉。這八條寶貴的經驗,值得每一對夫妻學習和借鑒。
互敬
互敬即相互尊重,相敬如賓。例如,在一次青年聯歡會上,女教師小呂準備上臺參加歌賽,她的丈夫大張悄悄叮囑說,別緊張,你一定能行。小呂說,謝謝你的鼓勵。這段話聽起來再平常不過。事后,大張的朋友小于提起這件事兒,竟說了一句:跟你媳婦還虛虛假假的,太酸了。其實,夫妻雖是一家,但相互間多說幾句“謝謝”、“請幫幫忙”或鼓勵之類的話,并不是多余的。這樣做既體現尊重對方,又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互愛
榮恥在你我之間
榮恥在你我之間
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個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活動高潮。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榮恥在你我之間,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精辟的榮辱觀歸納為“八榮八恥”,不僅通俗易懂,言簡意賅,而且內容十分廣泛、真切,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規范道德標準的要求而踐行之,只要我們都能認真去學習,那么社會風氣就能凈化;認真去實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更加和諧。在今天這樣的社會里,“八榮八恥”成為倍受全國人民關注的主題。社會需要的何止是“八榮八恥”,可以為“十一榮十一恥”或者更多的榮恥觀,有人說:“八榮八恥”尚有不全的地方,可將其添加為:“以家庭和睦為榮、以漠視親情為恥;以保護環境為榮、以破壞環境為恥;以團結友愛為榮,以搬弄事非為恥;以踏實工作為榮,以拍馬取巧為恥。”我認為這些人不僅能認真學的觀點,并能結合實際情況發揚和擴展榮辱觀,這種精神和認識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榮辱觀念,古已有之。我國古代思想家歷來十分重視榮辱觀念。“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寧可毀人,不可毀譽”、“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等等格言警句,都說明古代早已將榮辱與人格相提并論了,都是值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借鑒。社會主義榮辱觀把傳統的道德觀賦予新的內容,是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維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的整個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我們堅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之花,一定會開得更加燦爛。(穆長杉)
得與失之間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同樣的制度,同樣的環境,在得與失、廉與貪之間,經過一番吹拉彈唱之后,聽到的是風格迥異的曲子。有的人勤字當頭,唱一首《愛拼才會贏》;有的人以奉獻開路,譜一曲《生命在于奉獻》;而有的人卻貪字“掛帥”,奏一段《致命害蟲》。
同樣的八小時之外,有的人選擇騰云駕霧、杯盆狼藉,而有的人選擇潛心學習、加班加點,也有的人選擇文武并舉、張弛有道,而有的人卻選擇出線越位、腐化墮落。
同樣是一名父親,有的人帶給子女的是自豪、自信、自尊與自強,而有的人留給孩子的是迷茫、困惑、排擠、嘲笑與自卑。
如果說腐敗是一種恥辱,那么它需要我們時刻銘記;
同事之間的禮儀
同事是與自己一起工作的人,與同事相處得如何,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工作、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如果同事之間關系融洽、和諧,人們就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促進事業的發展,反之,同事關系緊張,相互拆臺,經常發生磨擦,就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阻礙事業的正常發展。
處理好同事關系,在禮儀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同事
相互尊重是處理好任何一種人際關系的基礎,同事關系也不例外,同事關系不同于親友關系,它不是以親情為紐帶的社會關系,親友之間一時的失禮,可以用親情來彌補,而同事之間的關系是以工作為紐帶的,一旦失禮,創傷難以愈合。所以,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對方。
(二)物質上的往來應一清二楚
同事之間可能有相互借錢、借物或饋贈禮品等物質上的往來,但切忌馬虎,每一項都應記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項,也應記在備忘錄上,以提醒自己及時歸還,以免遺忘,引起誤會。向同事借錢、借物,應主動給對方打張借條,以增進同事對自己的信任。有時,出借者也可主動要求借入者打借條,這也并不過分,借入者應予以理解,如果所借錢物不能及時歸還,應每隔一段時間向對方說明一下情況。在物質利益方面無論是有意或者無意地占對方的便宜,都會在對方的心理上引起不快,從而降低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人格。
同事之間的禮儀
同事是與自己一起工作的人,與同事相處得如何,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工作、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如果同事之間關系融洽、和諧,人們就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促進事業的發展,反之,同事關系緊張,相互拆臺,經常發生磨擦,就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阻礙事業的正常發展。
處理好同事關系,在禮儀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同事
相互尊重是處理好任何一種人際關系的基礎,同事關系也不例外,同事關系不同于親友關系,它不是以親情為紐帶的社會關系,親友之間一時的失禮,可以用親情來彌補,而同事之間的關系是以工作為紐帶的,一旦失禮,創傷難以愈合。所以,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對方。
(二)物質上的往來應一清二楚
同事之間可能有相互借錢、借物或饋贈禮品等物質上的往來,但切忌馬虎,每一項都應記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項,也應記在備忘錄上,以提醒自己及時歸還,以免遺忘,引起誤會。向同事借錢、借物,應主動給對方打張借條,以增進同事對自己的信任。有時,出借者也可主動要求借入者打借條,這也并不過分,借入者應予以理解,如果所借錢物不能及時歸還,應每隔一段時間向對方說明一下情況。在物質利益方面無論是有意或者無意地占對方的便宜,都會在對方的心理上引起不快,從而降低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人格。
記者之間互動性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院院長尼古拉斯•萊曼在《紐約客》里將“公民記者”解釋為:從事類似新聞報道但從未被新聞機構雇用的人。①更通俗地講,就是在新聞事件的報道和傳播中發揮記者作用,卻不是專業新聞傳播者的普通民眾。在當今時代,公民記者與傳統媒體記者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甚至可以為傳統媒體設置某些議程。公民記者的背后體現的是“參與式新聞”的理念,換句話說,就是公眾在收集、報道、分析和傳播新聞和信息過程中能發揮主動作用;公民記者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傳播模式,有助于受眾清晰地認清事實真相。
一、國內外公民記者的出現
關于“公民記者”這一稱謂,國內認為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伴隨著公民新聞概念的傳播而誕生。1998年,馬特•德拉吉的個人網站“德拉吉報道”先于所有傳統媒體曝光克林頓性丑聞事件,這使得德拉吉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公民記者”稱號的人。傳統媒體強調準確和客觀,德拉吉則強調真相與迅速,當速度成為游戲規則時,新聞就很難再追求完美了。作為一名公民記者,德拉吉不屬于任何人,不被任何人領導,更不用為金錢所左右。他不需要雇傭記者、編輯、秘書、制作和技術人員,在他的公寓里,3臺電視分別放著CNN、MSNBC和衛星電視,還有一臺電腦,他每天要瀏覽35份電子媒體,收1000多封郵件,“線民”們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為他提供最新消息。這樣,被傳統新聞界認為“不準確、不道德”的“德拉吉報道”,卻成了不少人了解新聞的首選。2001年的“9•11事件”更確立了它與新聞巨頭一樣的影響力。那些日子,“德拉吉報道”的訪問量節節升高。在2001年9月16日,德拉吉報道首次躋身網站訪問量的前20名,一舉超過了《今日美國》和《華盛頓郵報》的網站。即便是在11年后的今天,“德拉吉報道”的風采依舊,截至2012年3月22日,其日均訪問量仍高達3188萬人次。德拉吉曾在博客中寫道:“網絡使一個電腦迷——比如我擁有了與CEO或國會發言人同樣的發言權,人人都變得平等了。”他成了公民記者運動的形象大使,400萬的“德拉吉”支持者熱衷于業余主義,他們將自己視為精神和道德領域的戰士。他們宣稱,缺乏教育和資歷并沒有阻礙他們對真理的熱情追求,公民記者比傳統記者更能避免偏見、減少挑剔和接近事實。2000年2月22日,韓國人吳連鎬創辦了一個新聞網站,提出了“每個公民都是記者”的理念,僅在5年之后,“我的新聞”就躍升為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之一。對于其成立的初衷,發表在2010年8月1日一篇名為“OMNI為公民新聞開啟了一扇窗”的文章中做出了解答——“我們的目的是要展現全世界各個地方發生的事,每一位注冊會員都將成為公民記者,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每天面對不同的新聞,這個平臺可以將他們匯聚在一起,記錄、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如今,“我的新聞”在韓國已有數萬名公民記者群體。他們每天提供來自各地發生的新聞,從綜合新聞、政治經濟到電影、體育,幾乎涵蓋了傳統媒體的全部欄目。公民記者可以在承擔責任的基礎上自由發表言論,每篇報道后面都會有大量跟貼,形成了網站鮮明的個性色彩。同時,“我的新聞”還充分利用互聯網即時性、互動性、分眾化的特點,巧妙地與傳統媒體及在線版本形成錯位定位。在“我的新聞”上經常出現,足以影響韓國輿論的重量級評論。在中國,2007年發生在重慶的“釘子戶”事件被認為是中國公共新聞的發跡,周曙光被稱為大陸“公民記者第一人”。受到世界公共新聞蓬勃發展的影響,中國也陸續誕生了一些為普通民眾的話語而設計的網站。
二、公民記者與電視記者的聯手
公民記者的出現和發展,對于傳統媒體記者尤其是電視記者來說,起到了很好的補償作用。各式各樣的社會事件每時每刻在發生,作為傳統媒體的記者不可能總在現場,即便是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了現場也往往錯過了關鍵時刻。而公民記者不然,不論他們是旁觀者還是事件的親歷者,只要愿意拿起手中的相機、手機將過程拍下來,或是發送一條微博到網上,便為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2012年3月18日,一條“四川某地地震后外界捐助的救災物資至今尚未開包”的微博引起了網友關注。眾多網友質疑:“震后將近4年了,救災物資卻還未開包,難道全國人民的愛心就這樣被封存了嗎?”隨后,《人民日報》、《第一財經日報》、新華電視臺等多家媒體記者紛紛奔赴微博所指的地點——四川省北川縣進行調查采訪,并隨后發表了客觀中肯的求證式報道,為公眾解答疑惑。此外,在一些傳統媒體首先報道的新聞事件中,隨著公民記者的加入,事件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公民記者與傳統媒體記者的聯手,推動了社會輿論共識的形成,一種具有更強參與性的民意顯現了出來。2012年3月2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以《殺醫生:我們可能也是兇手》為題做了一期節目(見下圖):探討的是3月23日發生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患者用刀殺死醫生的惡性事件。節目中,主持人白巖松表示,這種事件的發生本身就是對全國醫生的一次嚴重傷害。而更令人寒心的是幾小時之后騰訊網的一項調查,“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您心情如何呢?”當時參與調查的人數是6161人,而選擇“高興的”居然高達4018人,占到了總人數的65%。網民對于這件事的反饋與態度,引發了電視媒體的關注,也促成了這一報道的核心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公民記者在記錄和傳播事件中扮演了如此多樣和重要的角色,媒體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公民記者傳播的內容是良莠不齊的。網絡追求的是速度、廣度和精簡度,尤其是微博,它所呈現的內容是碎片化的,信息流動很快,而且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和偏向性。因此,凡是具有沖擊力的信息,大家在看過之后,往往會直接轉發或是評論,而不會先去求證,這樣就很容易造成信息的誤傳,并直接導致謠言的生成。鳳凰衛視新聞總監閭丘露薇曾在2010年5月前往泰國曼谷采訪紅衫軍事件。當時,有個人把嬰兒放在汽車輪胎上拍了張照片,并在網上廣為流傳,用來作為批評紅衫軍中某些人缺乏人道主義的一個有力證據。閭丘露薇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這張照片已是在國外的媒體,而泰國本地卻沒有一家媒體采用。跟泰國媒體同行聊天后她才知道真相。②人們常說,有圖有真相,但是有新聞圖片并不一定就代表真相,圖片背后到底有怎樣的內涵,拍攝者想傳遞什么思想,這些都是需要小心處理的事情,如果在沒有確認的情況下就誤傳信息,會嚴重誤導公眾對事件的判斷。正如“我的新聞”國際版在《為公民新聞開啟了一扇窗》一文中所說:“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公民新聞和公民記者已經不再停留在‘初始階段’,而是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當然,一系列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我們缺少有效的新聞關注點。我們的公民記者遍布全球,他們記錄的是世界上可能發生的一切,要想對這些事情進行持續關注變得越來越困難。其次,審稿、編輯的難度逐漸增大。對于一些來自阿富汗、巴西、津巴布韋或其他國家的公民新聞,我們的編輯幾乎不可能做到準確地分辨真偽。而我們做這個網站的最重要原則就是真實信息,所以對每一條消息進行核實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同事之間相處的禮儀
同事是與自己一起工作的人,與同事相處得如何,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工作、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假如同事之間關系融洽、和諧,人們就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促進事業的發展,反之,同事關系緊張,相互拆臺,經常發生磨擦,就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阻礙事業的正常發展。
處理好同事關系,在禮儀方面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尊重同事
相互尊重是處理好任何一種人際關系的基礎,同事關系也不例外,同事關系不同于親友關系,它不是以親情為紐帶的社會關系,親友之間一時的失禮,可以用親情來彌補,而同事之間的關系是以工作為紐帶的,一旦失禮,創傷難以愈合。所以,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對方。
(二)物質上的往來應一清二楚
同事之間可能有相互借錢、借物或饋贈禮品等物質上的往來,但切忌馬虎,每一項都應記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項,也應記在備忘錄上,以提醒自己及時歸還,以免遺忘,引起誤會。向同事借錢、借物,應主動給對方打張借條,以增進同事對自己的信任。有時,出借者也可主動要求借入者打借條,這也并不過分,借入者應予以理解,假如所借錢物不能及時歸還,應每隔一段時間向對方說明一下情況。在物質利益方面無論是有意或者無意地占對方的便宜,都會在對方的心理上引起不快,從而降低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