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7:16: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滲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理課堂美育的滲入

本文作者:呂虹單位:貴州省經濟學校

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掘地理教材的自然美,人文美等教材內的審美因子,展示、外化、整理和提煉教材中顯示性和隱性的美育因子,在經濟地理比一般學科更以說為主,趨于理性,但一味追求理性的東西會把課講得枯操乏味。地理美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華,展示特點,現其原理,誰不向往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誰不好奇神秘奧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和大漠?當學生有強烈向往欲時,教師即時給學生指出,你去怎樣了解?怎樣去欣賞和評介呢?地理知識告訴你,這樣使得整個經濟地理教學變成一弘活水,注入美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美的想往,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接受理性觀念的同時,能感受美,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激發學生振興中華民族的熱情,使學生們感覺到經濟地理課是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探索活動。

“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經濟地理學不單單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人類活動離不開環境,身邊美好的事物會被我們忽略,當我們仔細觀察時,才發現這些地理事物是多么地美好。五岳的挺撥秀麗,長江、黃河的奔騰磅溥,北國的林海雪原,南國的秀麗水鄉,詩一般美麗的黃果樹瀑布,神秘莫測的莫高窟,金壁輝煌的北京故宮,黃山的奇松,壯麗的萬里長城,錦色清幽的武夷山,溫柔似水的千島湖,世外桃園的陽朔等等這些如畫的田園,林立的高樓,巍峨高山,滔滔江河,星移斗轉四季滅替,七彩資源,億萬生物,浩渺的太空,廣袤的海陸,連綿的工業帶,發達的交通,燦若群星的名勝古跡,享譽世界的工程建筑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絢麗多彩人文景觀都能使學生從心底感到地理知識是一枝文藝百花園的綺麗的花,是謳歌祖國山河美的詩篇、游記、傳說、故事,就是一幅山水畫。

在教學中,教師的心態,品格,氣質,語言,舉止等修養也極大程度,決定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吸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表情、舉止、姿態等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拋開所有私心雜念,以飽滿、樂觀、熱情向上的情緒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營造課堂的學習氛圍,創造最佳的教學環境。教師衣著、發形整潔大方,自然端莊,能透出時代氣息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使學生感到真誠可敬。精美的語言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不僅是傳遞信息的良好載體,也是塑造美,體現美的美育源泉。悅耳動聽的聲音使學生在聽覺上產生美感,在心理上產生愉悅和興奮,引人入勝新課導入,逐一分析講透學生提出的疑問。授課中豐富的表情,優雅的手勢和抑揚頓挫的語調,教師傾注感情和充滿魅力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是一種力量。是需要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累和磨礪才能掌握的,這是培養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描述事物的字斟句酌,清晰淮確的表述出來的名山大川的險峻美,廣袤無垠的自然之美,人類創造的智慧之美等等,使學生陶醉在情景的藝術環境中。

經濟地理教學中的板書、板圖和板畫也能有效地控制課堂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精心設計的板圖,流暢的板書,層次分明,色澤明亮配搭合諧的板畫能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空間想象能力,使我國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及旅游業等各業的生產發展、生產布局及各行各業之間聯系、柤互的影響和制約等猶如一幅幅美侖美奐的畫卷呈現在學生面前….將經濟地理的美學蘊涵充分地發掘出來,寓教于娛樂之中,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用完美的教學手段征服學生的心靈,到達中職教肓的最高境界,那種枯橾無味的說教蕩然無存了。幻燈、投影、電影、錄像、計算杌等現代化經濟地理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被利用到課堂上。它們可以直觀地再現地理事物和現象,配上優美的音樂和生動的解說,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使得教學環境更加生動優美,從而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轉化。

總之,從美學角度進行地理知識教學,有助于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使地理學習在輕松,愉悅的審美情境中,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新時期的教學目的。《中共中失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明確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利于開發智力,對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決定就把美育在地珵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跨世紀一代新人需要融入更高的美育體驗,需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21世紀培養高素質人才。由此可見,在經濟地理的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全文

品德課堂滲入人心

盡管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作了充分的預設,但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變數。這些“稍縱即逝”的“流星”又極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只要教師能根據變化著的動態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并采取得當的措施,就能讓學生說真話、表真情,綻放更多的思維火花,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例如在教學《班級中的“崗位”》這一課時,我曾讓學生圍繞“班上還有哪些事需要設個‘崗’?你想承擔什么‘崗’呢?”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就在大多數學生爭先恐后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想為班集體出一份力時,我卻分明聽見有幾個學生在小聲地嘀咕:“我才不想承當什么‘崗’呢?無事一身輕呀……”“我可不想去干倒垃圾這種臟活,我要當就要當個‘大官’……”聽到這里,我不禁一震,孩子的這些真心話暴露出他們的自私心理、責任感的缺失以及對苦力工作的歧視。我怎么對此置之不理?于是,我索性讓學生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這個“橫空出世”的枝節,引導學生們樹立了主人翁意識,明白了每一個崗位都是一種責任,并無貴賤之分。

1.關注細節,潤物無聲。

在上《我更了解自己了》一課時,我讓學生尋找自己的優點,同學們侃侃而談。突然,有一位同學舉手說:“老師,我的同桌朱某沒有優點。他上課不專心聽講,經常不完成作業,而且衛生習慣很差……”這一說,其他學生也開始應和。此刻,那位被指名的學生已經滿臉通紅,頭低得不能再低。雖然這位同學平時的表現的確很差,但如果我繼續“批斗”他的話,只會造成該生的一蹶不振和同學間的不睦。于是,我笑著說:“朱某同學以前是表現不好,可我剛才看到他羞愧難當的樣子,說明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是一種優點呀!老師相信他今后也會勇于改正自己的缺點,也希望同學們能幫助他、督促他,好嗎?”同學們紛紛點頭。從那以后,朱某同學的進步很快,他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勞動,真正融入了這個大集體中。

2.把握留白,張弛有致。

品德課程是一門生活實踐課程,從生活出發,還必須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品德教學不能隨著下課鈴聲戛然而止,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前課后、課堂內外的和諧發展。教材中留出的大量空白就是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橋梁與紐帶,能使品德課堂變得張弛有致。例如在教學《我的勞動感受》這一課前,我先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調查身邊幾種不同職業者的工作情況,并采訪他們的勞動感受,有條件的還要進行模擬體驗;到了課上,大家把訪問和調查的收獲一一進行交流匯報,因為他們有了親身體驗,他們才能理直氣壯地與他人進行爭辯,才能在爭辯中總結出生活的真諦,感受到勞動的幸福。再如在教學《現在的我能做什么》這一課后,我班開展了“我是家庭小主人”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實踐活動,體會父母的辛勞和對自己博大無私的愛,并寫好體驗日記。學生們通過體驗,自然而然生出關心體貼父母的情感,實現了道德認識的“后延”,進而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對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責任感。心與心在這里碰撞,情與情在這里交融,簡簡單單的教學,扎扎實實的收獲,美與丑的概念悄然內化在孩子們的心中。我堅信:這樣的品德課堂必能飄滿心香!

作者:李群單位:江蘇省宜興市陶都小學

查看全文

美育滲入德育的必要性探討

本文作者:張煦春單位:湖北文理學院

道德情感是如何產生的呢?許多專家對這方面也有著較多的研究,他們已經從許多領域中開始對其進行研究,比如說,心理學領域、社會學領域、哲學領域等不同領域對其進行研究。由于不是在同一個領域進行研究,對它研究的側重點就會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在方法論上也會有著不同的特征。沈嘉祺《教育學視野中的道德情感生成機制》中,主要是從教育學的角度進行對道德情感的研究,他認為情感在轉化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直入式的情感反應,包括感受、理解、體驗、反應四個環節,另外一種是移入性的情感反應,它包括覺知、理解、體驗、反應四個環節,在實際中,外界的刺激作用的對象不同的話,那么上述的兩種模式就會產生巨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的產生會影響到人們道德情感的形成,因此意義非常的深刻。由于前者在感受和體驗上是直接的,后者是生動的、整體的,相關性較強,因此后者更是個人形成良好道德情感的好方式。

勵志歌曲演唱對道德情感培育的影響

自古以來,我國的社會學中就存在一種“比德之說”,這種說法實際上是說人們更應該重視自然美,因為自然美可以激發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通常最直接和最普遍的自然美可以誕生出人們對家鄉以及國家的熱愛之情。我們可以這樣說,“人之初,性本善”,最自然的善可以讓你看清世界以及生活的美麗之處,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社會的道德規范,世界將是一片和諧的景象,也就深刻地體會到生活美好的滋味,反之,社會道德敗壞,自然就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之處,我們通過勵志歌曲的傳唱,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古代的孔子也認為音樂與這巨大的作用,如果善于利用音樂的作用,還能有助于政治上的統治、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使人格達到更高的境界。不可置否的是,人們總能在勵志歌曲中得到生活中各方面的啟迪和感悟,甚至還有可能由此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們在欣賞一部文學作品時,主要就是在文章中尋找到一種美感,而這種美感就是存在人們的情感之中,人的情感的產生是伴隨著美感的產生,如果人能夠欣賞到一種美感,人的情感自然就會好起來,反之,就不能產生好的情感。在欣賞勵志歌曲時也是同樣如此,現如今,勵志歌曲越來越體現小我的精神,這可能與當下更多的人只重視自身的利益,而很少去考慮他人的利益有關,從這種現象中能夠看出來生活上一些本質的東西,雖然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層次,但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以及道德意識卻已經弱化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是由每一個個體組成的,個體發展得好,這個集體才會繁榮富強,可是卻不能忘記我們的歷史和教訓:只有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存在,我們才能永遠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無論在哪個時代,民族精神是每個中華民族的子民們所不能摒棄和遺忘的。如果勵志歌曲的創作能上一個層次,那其發揮的積極影響和感召力將是不可估量的。

美育滲透德育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查看全文

社會學元素在影視藝術的滲入表現

【摘要】影視藝術與社會文化思潮有著密切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將社會學元素融入影視藝術中逐漸成為現階段影視制作的新趨勢,對影視制作的變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社會學元素在影視藝術中的滲入進行研究,闡述了社會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對影視制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社會學元素在影視藝術中的滲入表現,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理論參考,加強對社會學元素的融入,提高影視藝術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社會學元素;影視藝術;社會結構;地域文化

社會學元素滲入影視藝術中,不僅體現著時代變革,對于影視制作方面也具有深遠影響。在社會元素融入影視藝術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影視藝術的社會效益,需要影視制作相關人員重視社會學理論的導向作用,密切關注市場發展形勢,判斷影視市場發展趨勢,結合影視制作實際情況,了解廣大受眾心理需求,充分挖掘新時期影視作品內涵,注入新時代社會學元素,實現影視藝術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社會學理論的基本概念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活動和社會結構的學科,涵蓋社會階級、宗教信仰、道德法律、生產活動等各個方面,而社會學理論誕生于社會發展過程中,是對社會學元素的總體概述,主要包括社會功能論、社會沖突論、社會交換論三種基本理論。美國社會學家默頓曾說:“社會學理論是社會學家在長期鉆研中形成的一種精神活動產物,究其根本是從社會探究中分析出的理論概念。”社會學理論因具有廣泛性的特點,也被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尤其在影視文化領域,社會學理論的融入對影視作品的制作具有很大影響,重點表現在社會學當代都市、社會結構、宗教倫理、地域文化四種基本元素在影視藝術中的滲入。著名社會學家索羅金在《社會和文化動學》中,簡述了社會元素對文化的作用,以及社會文化動力學對影視藝術創作的積極影響,進一步闡述了社會學理論的基本內涵[1]。

二、社會學元素對影視制作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品德教育滲入數學課堂導入環節研究

摘要:一些新市民子女會在高年級數學學習中呈現出學習習慣不好、學習基礎差等問題,數學教師將品德教育滲入數學課堂導入環節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可將數學教材故事、傳統美德教育、教師個人魅力的話題引入課堂導入環節,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關鍵詞:品德教育;數學教學;導入環節;新市民子女

新市民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產生的新階層,他們從農村前往城市工作和生活,多居住在城鄉結合部,其子女也會隨他們來到城市上學。受以前學習習慣、學習方式、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新市民子女在城市的“新”學校中往往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尤其在高年級數學課程上存在學習習慣不好、學習基礎差等問題。在對新市民子女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數學課程為切入點,以品德教育為依托,深入研究將品德教育滲入數學課堂導入環節的路徑,以提高新市民子女數學學習質量。

一、新市民子女數學學習現狀

首先,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前提,數學學習也是如此。新市民子女在隨父母來到新城市之前,往往在“老家”接受教育,受地域因素等條件的影響,很多新市民子女在學習上存在“任務觀點”,即老師布置任務,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缺乏自覺學習的意識。一旦回到家中,離開了老師,便會肆意自由,沒有了規范,沒有了任務,也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其次,學習規范力度不夠。數學學科是對該學科本質和規律的概括,有著深刻的邏輯性和規范性,求真務實是其本質。從學科本質來說,科學精神、規范意識、邏輯思維是學好數學的基本素養,如果學生缺乏這些素養,則會“謬以千里”。但是,學生的父母往往要外出務工,顧不上督促孩子學習、規范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生存在作圖不規范、做題邏輯關系混亂、字跡潦草等問題,數學成績可想而知。第三,實際運用能力差。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新市民子女接受的教育往往以知識教育為主,實際動手能力較差。通常,他們對數學的識記掌握得比較好,定理、定律等背誦得比較流暢,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就容易束手無策,無從下手。比如,有的學生雖然對計算方法記憶得很好,但是遇到實際運用時卻計算得較慢,而且計算質量較差,對于熟記的定律定理無法靈活運用,更無法舉一反三。

二、品德教育與導入環節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滲入思考

1.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1)1977年,在鄧小平同志的直接干預下,黨中央決定恢復高考制度,這是教育撥亂反正的重要標志,也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此后的30年,伴隨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的偉大進程,我國高等教育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歷了從恢復到改革、發展和創新的一系列巨變。經過30年的艱辛探索,我國逐步成為世界上規模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國,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知識貢獻和人才支撐,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有自身鮮明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2)改革開放以來的頭20年,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規模穩步擴大的一個時期。從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間,我國普通高校從598所增加到102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從40萬人增加到108萬人,在校生規模從86萬人增加到341萬人,招生在校生年均增長分別為5%和7%。其間,《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于1985年頒布,拉開了探索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序幕,改善和強化了政府對高等學校的宏觀管理職能,擴大了高校辦學自主權。(3)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要求,通過“共建、調整、合作、合并”的方針,調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高校布局結構,對涉及30個省市和48個部委的400余所高等學校進行了宏觀布局和管理體制的調整、改革,將原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的367所普通高校中的近250所劃轉省級政府管理,逐步建立了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新體制,擴建形成了一批學科綜合和人才匯聚的新的綜合性大學和多科性大學。同期,民辦高等教育逐步發展,高校招生、收費、畢業生就業制度及后勤社會化制度改革也逐步推進并取得重要進展。(4)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面向21世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作出了“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重大決策。(5)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進入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6)2005年,全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比1998年提高了11.2個百分點。當年全國普通高校(全日制)招生504萬人,是1998年的4.7倍。“十五”期間,高等教育為各行各業輸送了1397萬畢業生,“十五”末期,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6800萬人,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員總數已達到世界第二,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

2.1主管部門對高校管得過死,辦學自主權沒有落到實處高校不只是整個高等教育機器上的螺絲釘,要使大學具備在科研上求真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上努力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高校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和教學方面擁有充分自主的權利,同時有國家、社會承擔嚴謹的責任,才能及時、有效對科研方面的最新動態、人才培養方面的最新需求作出反應,完成國家與社會賦予高校在科研和教學上的任務。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管理和指導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管得過多、管得過細,最終由“管學校”變成實際上的“辦學校”時,中國的教育體制就必然會像以前的計劃經濟體制那樣,缺乏效率,問題層生。

2.2大學行政化、官僚化嚴重,內部缺乏活力這是對高校管得過死的一個直接后果,高校變得越來越像一個行政而不是辦學機構,養成了很重的官僚習氣。

2.3評價激勵機制背離教育規律,與建設國際一流大學的要求背道而馳由于高校已經演變成一個行政機構,其辦學水平的衡量也采用了行政化的標準。

查看全文

品德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滲入

一、幼兒德育的概念界定

我國幼兒教育界關于幼兒德育沒有統一的定義,但通過文獻研究,比較有共識的觀點認為:幼兒德育是培養幼兒德行、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據社會的要求,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以促進幼兒品德自主建構的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情感教育和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關于“滲透”一詞,《新華字典》中解釋為:某種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其他方面。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就是要使品德教育進入到幼兒園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幼兒德育存在的問題

1.游戲活動中缺乏品德教育的滲透

以皮亞杰和科爾伯格為代表的道德認知學派認為,兒童是他自己道德的建構者,兒童的品德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品德教育的任務在于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兒童的品德是通過自身的不斷建構而發展起來的。通過觀察研究發現:幼兒園大多數游戲活動,教師是主導者、指揮者,在游戲目標的制定、游戲組織過程和游戲組織形式的確定方面,缺少兒童主體性的發揮。杜威說過:“我們可以把馬引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兒童也是如此,我們要把一些道德認識有意識地灌輸給兒童,但是我們不能強迫兒童去執行。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娃娃家”中,兒童在分配角色問題上產生了分歧,明明想扮演爸爸,浩浩也想扮演爸爸,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不休的時候,老師說:“好了,不要吵了,浩浩扮演爸爸。”明明聽完老師的話不情愿地嘟起了小嘴。這個案例中的教師只是采取了強制性的手段,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分配角色,而沒有教會兒童謙讓、懂得分享,缺少了對兒童品德教育的滲透。

2.教學活動中忽視了品德教育的滲透

查看全文

小議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入

內容摘要:音樂教育是德育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真諦是以音樂為手段,以育人為宗旨。音樂教育在德育中的特殊意義表現在:音樂的審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徑,育人目標明確,音樂藝術的情感與德育互通。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充分滲透德育:從詞曲著手,讓德育在學生心中生根;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讓德育在學生心中發芽;音樂實踐活動,讓德育在學生心中開花;用音樂教學強化其他教育途徑的效果,讓德育在學生心中結果。教師必須挖掘音樂教育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陶冶、影響、啟迪,直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滲透;育人;審美

諸育德為先,德育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德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是德育重要組成部分,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是德育的有力手段。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于藝術,特別是音樂,道德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眾所周知,音樂教育的真諦是以音樂為手段,以育人為宗旨。《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從音樂教育的性質和培養目標出發,強調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在整體化的音樂教育中,以音樂為主體,智育為主線,德育為靈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為一體,有機的結合起來,育人是目的,審美是核心,旨在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音樂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將音樂課的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巧妙地融匯在一起,來啟迪學生的心靈,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一、音樂教育在德育中具有特殊意義

(一)音樂的審美教育是育人的重要途徑

查看全文

高中物理滲入素質教育

物理是一門以唯物辯證法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質運動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所以要學好物理,應學一點唯物辯證法,學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方法觀察、認識物理現象,分析物理過程,歸納物理變化規律。這樣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變得更深刻、更透徹,應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質、智能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美感素質,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創造力。創造力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如個性和獨立性等等。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賴性很強、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個創造力很強的人,必須有獨到見解,在困難面前百折不撓的人,同時還應該具有很強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清晰的判斷力,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這種思想是在人的遺傳素質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素養,以達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學科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素質?實施教育目標?本文想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些看法。

一、如何進行物理專業的創造教育

開展創造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物理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創造教育是應用創造學原理與方法組織教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創造精神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嚴密組織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思維訓練,培養獨立創造的個性品質。創造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創造性智力,所謂創造性智力是能夠產生創造機智,發展創造效能的智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培養創造意識

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和正確人生觀,激發學生為現代化而創造的動機。中外杰出的物理學家在科學的崎嶇道路上登攀,為祖國為人民做出貢獻的思想和行為是青年學生的光輝榜樣,通過介紹這些科學家的業績,激發學生為祖國而創造的熱情。在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充分利用物理知識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把知識能力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去創造財富,產生價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學的社會價值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加深對物理知識理解,讓學生了解下個世紀幾個重大迫切的社會問題:糧食問題、能源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癌癥等疾病藥物問題。通過講解某些物理知識與上述問題掛鉤,無形之中把課程內容貼近實際,聯系社會與人,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的人格品質,對科學執著的探索精神,培養創造品質,研究科學創造的非智力因素,培養頑強的意志和標新立異的能力。

查看全文

高校英語系聽力教學文化滲入

摘要: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學生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匱乏是制約其聽力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專業英語聽力教學中加強英美文化的滲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簡要分析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對聽力教學的影響,主要探索在聽力教學中有效實現文化滲透的主要途徑。

Abstract:DuringtheteachingofEnglishmajors,thetrainingofstudents''''listeningskillisverycritical.However,theabsenceofstudents''''relatedculturalknowledgeisoneofthemajorreasonsthatrestricttheimprovementofthisskill.SoencouragingthepenetrationofBritishandAmericanculturalknowledgeisbecomingmoreimportant.Aimingatit,thenegtiveinfluenceoflackingrelatedknowledgeonlisteningteachingisanalyzedsimply,andtheeffectivewaystoenhancethestudents''''culturalknowledgearemainlyexploredinlisteningteachinginthethesis.

關鍵詞:聽力教學;英美文化;滲透

Keywords:listeningteaching;BritishandAmericanculture;penetration

1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對聽力教學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特定的文化產生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英語聽力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是歐美人撰寫的,如果學生不了解他們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在聽這些文章時,如果作者又以為讀者了解這些知識而認為沒有必要交代清楚的話,那么學生就不一定能聽得懂。例如,在專業英語聽力教材StepbyStep2000第一冊unit7中有一篇聽力材料,講的是“Kwanzaa”,內容是有關非裔美國人在每年12月份慶祝豐收的一個節日。學生因為缺乏相關知識的了解,在聽了3遍之后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以。在老師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介紹之后,馬上茅塞頓開,在聽了另外兩遍之后,文章基本大意完全掌握了。再如,一篇介紹美國電話網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Itprovides800telephoneservice.在美國,打不收費的長途電話時要加撥800這個數字。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就會把這句話的正確意思“該網提供800不收費電話服務”了解成“該網提供800個電話服務”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