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5 19:00: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親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家庭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是對家長進行的,促使其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稱職的好家長的專門化教育,它涵蓋著父母的自身教育與父母對子女教育等兩大范疇的家庭教育素質內容,它是立足于親子關系基礎之上的對家長實施的家長職能與本分的教育。親職教育可以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調一致、互相配合,能為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最優化的家庭生態環境。
一、新農村建設發展家庭親職教育的重要性
1、發展家庭親職教育是培養新型農民、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途徑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公民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養,語言文化素養,科學素養,信息技術素養,交際能力,審美素養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但現階段我國人口素質無論是從知識、技能及精神面貌等都和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要相距甚遠。特別是農村,我國農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程度,與新農村建設對新型農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培養新型農民,提高民族素質時不我待。而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則離不開家庭親職教育。
2、發展親職教育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預防和減少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路徑近年來,農村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有調查結果顯示,某省在押的少年犯中,農村孩子不僅占的比例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009年10月的比例占到92%,2011年7月的數據占到95%。當然,這是一個動態的數字)。其中留守兒童,流浪兒童占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70%左右。有關資料也顯示:某縣2003年對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23人進行調查,發現農村孩子竟然有20人,其中農村留守學生有12人,占全縣未成年人犯罪的52.2%,占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的60%。[1]這些數據,使我們震驚!農村家庭親職教育欠缺已成為引發農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首要因素。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身心發育不健全,自身缺乏自控力和法律知識,而家庭親職教育缺失,則是主要原因之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家庭親職教育有緊密關系。親職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有直接的、深遠的影響。正確的親職教育技巧和方法等都是避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本保證。通過發展家庭親職教育不斷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及家教能力,才能有效增強家庭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功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為共同構建新農村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現階段我國新農村家庭親職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
1、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親職教育的發展經濟落后是農村家庭親職教育發展的障礙之一。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使親職教育從未得到應有重視。第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幅度較小,甚至部分地區溫飽還沒有解決,相關部門對教育投資較少,支持力度不夠,影響了農村親職教育的發展。第二,由于經濟條件等制約因素,農村極少開展關于家長教育的講座或培訓。家長學校辦學體制尚未形成,家長對于教育子女的知識來源非常有限。
農村父親親職參與意愿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變遷,尤其在獨生子女時代,不少父親已日漸領悟親歷孩子成長過程的必要性,主動分擔撫育責任,有的甚至比母親更為投入和成效卓著,但他們的角色變遷和個人體驗常受到忽視,尤其是農村父親的家庭角色不被社會關注,他們不僅同樣承受著雙重負荷,還存在復雜、微妙的社會心理沖突。
關鍵詞:農村父親;親職;參與意愿;參與行為;育兒體驗
自1970年代起,國外家庭研究學者開始關注父親角色及父親參與育兒工作的重要性,并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反觀國內,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有人指出父親參與的重要性,也有學者探討父親對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關于中國父親對自己的親職角色執何種態度?他們究竟承擔了多少撫育工作?在育兒過程中有何體驗?至今尚未見有經驗研究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是指村貌、硬件設施、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觀念的改變、家庭的和諧、減少親子間代溝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內容。父親參與不但促進子女的身心發展和自身的成長與完善,也影響妻子的情緒、心理狀態與生活滿意度,更是家庭是否和諧幸福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的家庭結構、居住模式與生活方式等發生了變化,人們的觀念也發生轉變,不少農村父親已日漸領悟親歷孩子成長過程的必要性。不希望自己在子女教養參與的邊緣化,有的甚至比母親更為投入和成效卓著。探討農村父親親職參與的歷史變遷。描述男性在撫育過程中的經驗與感受,有助于全面評價男性的家庭貢獻,并提升父親參與的積極性和質量,繼而促進和諧家庭的建設與人的全面發展,有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
一、研究回顧
父親角色、職責隨時代和文化變遷而有所側重。社會對父親該做什么和怎樣做的期待隨文化價值、家庭生活和性別角色的衍變而變化。在傳統性別分工下,父親只要負擔起養家的工具性角色即被認同(Lamb,2000)。隨著現代家庭結構的轉變、母親就業增加及其對家務如何分配的沖擊以及文化觀念的改變,父親的角色由供養者轉變為養育者角色,即一個“好父親”除了為孩子與家庭提供經濟支持和保障,還要是孩子的照顧者、朋友和角色榜樣(Lamb,2000)。
大四學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觀念的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了解大學生消費心理以及消費觀念的特點,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消費教育活動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整群抽取某醫學院校臨床本科大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觀念。結果:大多數大學生的消費重視產品的質量、實用性和價格,其消費心理是相對理性和成熟的,并且多數學生追求物質精神并重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消費心理;消費觀念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時代信息化的極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人數日益增多[1]。在消費方面,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總額越來越大,其消費心理與消費觀念對其同齡人群甚至整個社會群體的影響也越來越大[2]。因此,我們有必要去了解現階段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分析其消費心理,并隨時關注大學生消費理念的變化,加強探索其變化的原因,從而開展相關的學習指導,引導大學生們建立一個健康的價值觀、消費觀、人生觀。本研究通過對某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2009級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分析研究,旨在初步了解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的特點,并探討其消費理念的影響因素,從而為進一步開展相關的消費心理指導提供依據。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高職護生創業意向調查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便利整群抽樣法選擇長沙市某高職院校2016級統招已進入實習階段(3個月)三年級護理專業學生,均自愿參加本次調查。1.2研究工具。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個人一般情況、對就業形勢的了解程度、創業具備的條件、創業知識、創業時機、創業領域和創業課程等方面。調查前請相關專家對問卷內容的效度進行評定,Cronbach′sα系數為0.74。1.3研究方法。調查前先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和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取得知情同意后由筆者當場發放問卷,15分鐘內收回問卷,共發放問卷335份,回收問卷308份,回收率91.9%。1.4統計分析。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采用檢驗分析結果,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調查對象男生22人,占總人數的7.14%;女生286人,占總人數的92.86%。獨生子女67人,占總人數的21.75%;非獨生子女241人,占總人數的78.25%。父親職業中農民占總人數的24.35%,事業單位占總人數的12.01%,私營業主占總人數的12.34%,勞務工人占總人數的14.61%。36.04%的父母有經商經歷,63.96%的父母無經商經歷。68.51%的學生是本人選擇護理專業,31.49%的學生非本人選擇護理專業。2.2護生創業意向。被調查的308名護生中有175人(56.82%)表示有創業意向,133人(43.18%)沒有創業意向。有創業計劃的26人(8.44%),沒有創業計劃的282人(91.56%)。采用χ2檢驗統計方法,父親職業、母親職業和父母經商經歷對護生創業意向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護生選擇護理專業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2.3護生創業原因。調查對象中有111人(36.04%)表示有商機即可創業,77人(25.00%)表示創業可以鍛煉自己,68人(22.08%)表示不想給別人打工,42人(13.64%)表示就業難。護生不想創業的主要原因是經驗不足(49.05%),創業最大的障礙是資源不足(48.83%),認為護理專業就業形勢嚴峻的232人(75.32%),對創業選擇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個人能力(45.13%)。2.4護生創業知識和創業選擇。調查對象中有128人(41.56%)不太了解創業政策,90人(29.22%)了解一點創業政策。良好的人際關系(88.64%)、良好的專業知識(82.14%)、吃苦耐勞的品質(82.14%)、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81.49%)、挑戰精神(80.84%)是護生認為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護生獲取創業信息的主要來源是新聞社交媒體(68.51%)、學校課程(58.44%)、已經創業人士(44.16%)、政府網站(37.66%)。最佳創業時機選擇在有一定工作經驗后(79.22%)、在校期間(14.61%)、畢業后即刻(6.17%)。創業選擇的領域在感興趣的領域(50.00%)、醫學或美容等醫學相關領域(20.78%)、啟動資金少風險低的領域(15.91%)。創業會選擇和朋友一起(82.79%)、自己單干(10.06%)、與父母一起(5.19%)、與親戚一起(1.95%)。創業資金上傾向于政府扶持性資金(40.58%)、銀行貸款(24.35%)、家庭資助(16.56%)。創業訓練活動(80.84%)和假期親身體驗(80.52%)是護生希望獲得創業知識的主要途徑,創業訓練項目(83.44%)和創業實踐基地(82.14%)是護生希望學校提供的創業幫助。護生希望增加學習的創業課程內容為市場營銷(83.12%)、法律(70.78%)、人際溝通(70.13%)、財務(68.51%)、工商管理(66.56%)。
3討論
3.1創業精神培養至關重要。從調查結果來看,75.32%的護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43.18%的護生沒有創業意向,91.56%的護生沒有創業計劃,說明長沙地區高職護生的創業精神還有待進一步培養。隨著長沙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對護理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靈活機動的就業觀就顯得非常重要。Jahani[1]的質性研究表明,資源、機會評估和適當機會的判斷這3個主題對護理創業領域非常重要,具有創業精神的護士確定衛生領域的創業機會是創業的第一步。調查中發現父母職業和經商經歷與護生創業意向有相關性,這說明家庭氛圍對創業精神培養有深遠影響。另外,護生創業精神與護理人員的自主性、獨立性、靈活性、創新性、主動性、自信心、責任感等個性和專業特點有關,創業精神可以為護士創造新的空間[2]。3.2學校增設與創業相關的課程或項目。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護生希望學校開展創業訓練項目和創建創業實踐基地以增加創業實踐機會,79.22%的護生選擇在有一定工作經驗后創業,48.83%的護生認為創業最大的障礙是資源不足。這說明護生還未步入社會,社會經驗和創業經驗都較為匱乏,加之受醫學專業特點所限制,個人創業機會不多,創業資金需求量大,很難確定一個好的創業方向。在教育領域,護士創業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部分護士被迫進行商業或金融等專業課程學習,或者邊創業邊學習[3]。開展護士創業教育已被納入英國某地區注冊前護理項目[4]。護生可以通過學院社團或協會選擇性地參加一些創業項目,也可以通過學分互換的方式到財經類院校獲取市場營銷、法律、財務、工商管理等相關知識。另外,護生參加職業教育創業規劃大賽也是一個拓寬視野、積累經驗、激發靈感的好機會。3.3護生多渠道獲取創業信息。調查顯示,41.56%的護生不太了解創業政策,40.58%的護生選擇政府扶持性資金創業,這說明護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掌握最新最全的信息并做出合理判斷。68.51%的護生獲取創業信息的主要來源是新聞社交媒體,50.00%的護生選擇感興趣的領域創業,這要求護生必須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充分了解,能及時捕捉該領域的發展動態,最好能做到掌握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或資源。在醫學院校自身資源有限、技術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借助其他院校進行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和經驗共享,使學生能在學校的幫助下有更好的選擇[5]。醫學院校也要逐步建立信息數據系統,提供有價值的就業創業信息,提高學生就業、創業成功率[6]。近年來醫療健康服務產業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人口老齡化隨之產生的老年健康服務產業的需求增多,帶來了很好的創業機會。政府、學校、企業可以實行三方聯動為學生提供信息、資金和資源,幫助學生創業。同時,高職護生也要提升自身素質,增強競爭能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家庭因素對留守兒童安全感的影響
一、國內外安全感理論研究現狀
國外的安全感理論研究集中在焦慮、人格和需要與安全感的關系(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霍尼,蘇黎文,埃里克森,弗洛姆,沙利文,馬斯洛,威廉•布列茨等),實證研究集中在創造力、人格和學業與安全感的關系研究,以及教養對安全感的發展影響研究(代表人物有AI-Rihani,Suliman等)。國內的理論研究代表有鐘友彬、許又新、江紹倫等,主要集中在安全感與神經癥的關系研究。實證研究代表有叢中等人,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發展這個群體,從國內外的理論到實證研究都顯示出人在發展過程中的人格、需要和焦慮等方面的特點都與安全感關系密切,而這些方面都與家庭密切相關。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國外許多心理學家從親子關系的角度,探討了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安全感發展的影響,他們的研究都證實了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留守兒童處于自我意識的覺醒期,缺乏安全感會被種種自我評價方面的情緒所困擾,甚至影響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安全感發展特點的同時,主要探索安全感發展的家庭影響。
二、家庭因素對留守兒童安全感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一)留守兒童安全感基本狀況
以留守兒童安全感各維度為因變量,以年級和性別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留守兒童安全感上,年級和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多變量統計檢驗發現,年級的主效應不顯著、性別的主效應顯著;從多元方差分析的組間檢驗來看,年級對自我安全感存在顯著的主效應,進一步一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表明,一年級的自我安全感顯著高于二年級,而一年級與三年級,二年級與三年級的自我安全感差異不顯著。性別對自我安全感存在顯著的主效應,男生的自我安全感顯著高于女生。
(二)家庭各因素與留守兒童安全感的關系分析
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探討
摘要:本論文以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為切入點,探尋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新路徑,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成為提升家庭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的資源和保障。首先,本研究以廣州市番禺區為例,調查分析了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然后總結探討了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接著分析和得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必要性,最后在借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政策和對策問題。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常規化
一、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分析——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
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對家庭教育乃至整個國民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首先必須清楚了解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1.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但卻發現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上,91%的家長表示自己很重視或重視家庭教育,同樣,在學生卷中有73%的學生認為家長很重視對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調查數據中,只有7%的家長認為自己掌握了豐富系統的相關知識,說明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家長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
2.家長有學習教育子女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但卻缺乏統一、科學的引導。調查數據顯示,對于是否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有79%的家長認為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長沒有想過這一問題;而僅僅有6%的家長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夠勝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意識到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關于是否考慮改變現有教育方式的問題,有40%的家長表示想改變,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14%嘗試過改變,但是效果不明顯;只有22%的家長認為現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變。說明家長在嘗試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而科學有效的引導是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關鍵。
成人教育學習型社會實現機制
一、學習型社會與成人教育
(一)學習型社會的內涵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對學習化社會做了描述:“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權或某一種特定年齡的規定活動,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2]在學習型社會里,學習活動和教育活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首先,學習者變無意識學習為有意識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次,學習活動從個體擴大到群體;再次,學習活動不再局限于受教育活動。誠如《學會生存》中所寫的:“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習過程的‘自學’原則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2]可以說,學習型社會的提出,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普及的必然結果,也是對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的進一步深化。
(二)成人教育的定義
成人教育一詞的定義,存在多種不同的版本。其中較為普遍流傳的是《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對成人教育下的定義:“對于今天世界上多數成人來說,成人教育是代替他們失去的基礎教育。對于那些只受過很不完全教育的人們來說,成人教育是補充初級教育或職業教育。對于那些需要應付環境的新要求的人們來說,成人教育是延長他們現有的教育。對于那些已經受過高級訓練的人們來說,成人教育給他們提供進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也是發展每一個人的個性的手段。”[2]這一定義從人自身的發展出發,將所有除基礎教育以外的、面向成人的教育形式統稱為成人教育。
二、成人教育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
成人教育在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
一、學習型社會與成人教育
(一)學習型社會的內涵
學習型社會又稱學習化社會,最早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Hutchins)在1968年出版的《學習化社會》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業余教育來學習進而發展自身,社會為提供這些機會給予便利。書中,他這樣描述學習化社會:“僅向成年男女提供定時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夠的,除此以外,還應以學習成長及人格的形成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來促使目的的實現,而由此建立一個朝向價值的轉換及成功的社會。[1]此后,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學會生存》對學習化社會做了描述:“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權或某一種特定年齡的規定活動,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2]在學習型社會里,學習活動和教育活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首先,學習者變無意識學習為有意識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次,學習活動從個體擴大到群體;再次,學習活動不再局限于受教育活動。誠如《學會生存》中所寫的:“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與學習過程的‘自學’原則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2]可以說,學習型社會的提出,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普及的必然結果,也是對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的進一步深化。
(二)成人教育的定義
成人教育一詞的定義,存在多種不同的版本。其中較為普遍流傳的是《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對成人教育下的定義:“對于今天世界上多數成人來說,成人教育是代替他們失去的基礎教育。對于那些只受過很不完全教育的人們來說,成人教育是補充初級教育或職業教育。對于那些需要應付環境的新要求的人們來說,成人教育是延長他們現有的教育。對于那些已經受過高級訓練的人們來說,成人教育給他們提供進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也是發展每一個人的個性的手段。”[2]這一定義從人自身的發展出發,將所有除基礎教育以外的、面向成人的教育形式統稱為成人教育。
二、成人教育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學習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三天的學習,我對家長課程由原來的“霧里看花”走向了明明白白。現代家長課程的核心是親職教育或父母教育,她強調父母自身的成長,喚醒家長自身成長的意識,從而十分重視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讓家長有一個怎樣學會當家長的過程。這一核心的確立,讓家庭教育找準了切入點與有效點,整體上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效率與水平。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已意識到有什么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在孩子的身上總能找到家長的影子,但這一直沒有在家長課程中得到足夠的重視。今天我們一致統一了認識:所有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對問題父母!孩子所出現的問題都能從家長那里找到源頭,因為家庭是一個系統,孩子的成長打著深深地家庭烙印!由此,我們的家長課程由原來的家長如何解決孩子問題為主轉為現在的親職教育。家長只有改變自己,才能解決好孩子的問題,家長只有主動學習,自身成長才能推動家庭教育的良好進展。當孩子出現問題了,我們可以問問家長幾個問題:如,孩子的問題都是自己生出來的嗎?孩子問題的產生與家長有沒有關系?孩子對家長有什么要求、意見?家長需要在那些方面需要改進、成長?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做些什么?所以,此時的我們不要只顧給家長支招,這樣會把家長放到更大的危機中,我們應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待每一個家庭成員,激發父母的反思,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的、家長的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二、學會科學平實的人生觀、認識觀。
**教授以蘇東坡和佛的“口仗”宋代大文豪蘇軾非常喜歡談佛論道,和佛印禪師關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門拜訪佛印,問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說:“我看你是一尊佛。”蘇軾聞之飄飄然,佛印又問蘇軾:“你看我是什么?”蘇軾想難為一下佛印,就說道:“我看你是一頭豬。”佛印聽后默然不語。于是蘇軾很得意的跑回家見到蘇小妹,向她吹噓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話噎住了佛印禪師。蘇小妹聽了直搖頭,說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萬物都是佛。你心中有豬,所以看別人也就都是一頭豬。”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什么樣的人就會看到什么樣的世界,什么樣的心就會生出什么樣的結論。豁然開朗,林子大了,什么樣的鳥也有,生活中不必與那些雞肚鼠腸的人斤斤計較,關鍵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家說過的話:如果你把學生看作是天使,那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學生看作是魔鬼,那就生活在地獄里。所以,教育職業的愉悅感主要來自于自己的心態,如果你以一顆喜愛、熱情、陽光的心態去看自己的學生,那就生活在幸福中,如果你以一顆討厭、冷漠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學生,那就生活在痛苦的地獄里。既然你現在無力擺脫教育,那就趕快調整好心態,用一顆陽光、健康、快樂的心去善待我們的孩子,經營我們的三尺講臺吧,做個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三、學會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
盡量少拿女兒和別人比,這就要先把虛榮心趕走,再把情緒調整好,不要替孩子太焦慮,更不要把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否則,比來比去會把自己孩子比沒了志氣,卻長了他家孩子的志氣。我女兒剛上一年級,文靜內向、不善于表現的她在班里表現比較好,但不算很優秀。第一月的紅星少年評比,她落選了,回家后很失敗的樣子,我說:“那你下個月好好表現,媽媽相信你一定能爭取奪得紅星少年!”女兒無奈的說:“好吧,但是媽媽我覺得我得不上!”“行,你能行!”我鼓勵她。結果兩周后,女兒又滿臉失落的說:“媽媽,我得了八顆小小紅星了,可是人家馮雪琴已經得了十三顆了,又得不上紅星少年了!”“媽媽相信你能得上的,因為還有兩周時間呢”我安慰著,她紅著眼圈小聲說:“哎呀,我又趕不上她,得不上……”看著他那么在乎的樣子,我一陣心酸,要強又經受失敗的孩子,我蹲下來捧著小臉說:“貝貝,你的不上紅星少年,你也是媽媽的好孩子!”她一聽小臉舒展了,眼睛放亮了,緊緊摟著我……此時,她已在失敗時找到了安全溫暖的港灣,一個可以傾訴、休憩、尋找自信的家。在此感謝**教授的教導!
農村留守兒童面臨困境及應對政策
[摘要]數百萬的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社會轉型期的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健康發展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未來的國民素質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浙江臺州溫嶺市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他們普遍面臨學校適應困境、家庭教育困境和心理健康困境。本文針對這些困境提出了整合式應對策略,期望能以學校社會工作為依托,以激發留守兒童抗逆力為焦點,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為關愛留守兒童展開協同行動。
[關鍵詞]留守兒童;學校社會工作;整合式對策
一、引言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的界定,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2016年民政部在全國范圍內對留守兒童的排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為902萬,其中處于無人監護狀態的留守兒童為36萬,約占4%;處于父母一方外出務工且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狀態的留守兒童為31萬,占3.4%;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的有805萬人,占比89.3%;由親戚朋友監護的為30萬人,約占3.3%。這也是首次出現的留守兒童官方數據,充分展現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嚴峻性。“留守兒童被性侵”、“留守姐弟倆兩度離家出走”等社會事件不斷,一些影視節目開始呼吁社會大眾關心留守兒童,也有綜藝節目《變形計》指出了關于留守兒童背后的“精神留守”的思考,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培養”,更需要的是“陪養”。浙江省臺州市處于沿海發達地區,處于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留守兒童問題具有代表性。2017年統計表明,浙江全省留守兒童數量為11萬,其中臺州市就有2.6萬。自2010年以來,臺州市開展了多個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大量留守兒童缺乏關注。據此,我們選擇臺州溫嶺市作為調研地區,通過對全市219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考察該區域內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面臨的問題及需求,以期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展開共同行動。
二、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
本文通過區域抽樣和分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了219名留守兒童作為分析樣本,其中箬橫鎮98人,新河鎮121人。補充材料通過個案訪談進行。SPSS分析表明,留守兒童群體中,男生比女生略多,但差距不大;沒有托管的留守兒童占87.4%,來自單親家庭的占12.5%,獨生子女的占37%。其中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