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漆器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21:42: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平遙漆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平遙漆器裝飾紋樣藝術

平遙推光漆器作為平遙的三大寶貝之一,其發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鼎盛于唐開元年間。本文是從平遙推光漆的起源說起,通過對平遙推光漆器產生的淵源、工藝的特點進行分析與歸納,充分闡述平遙漆器藝術之美。植物紋樣是平遙漆器最主要裝飾紋樣之一。對植物紋樣的研究,主要采用個案研究法和歸納法,通過對植物紋樣的木本類紋樣、草本類紋樣、農作物類紋樣的形態樣式為研究對象,歸納得出植物類裝飾紋樣的形態特征,以此揭示植物紋樣的形態規律,為有植物紋樣構成的漆器裝飾紋樣整體形態規則的研究奠定基礎。

一、木本類

平遙漆器植物類木本類裝飾紋樣花葉紋樣主要有梅花、松樹、楊柳等。木本類植物紋樣形態豐富,其中梅花紋樣在漆器中應用較多。梅花紋樣的樣式及其應用主要作為首飾盒和掛屏兩種形式的裝飾紋樣。梅花作為屏風和首飾盒主要裝飾圖案,如首飾盒在主飾面部與正側面部裝飾圖案相呼應,梅花花蕾占主飾面的三分之二。松樹紋樣多為在屏風上繪制的樹林圖樣,有寫實紋樣和寫意紋樣兩類。其中寫實類紋樣多為側視或半側視的立體造型,形態比較逼真;寫意類紋樣多為俯視平面造型,形態比較簡單,多被簡化為層疊的形式,群峰環繞有樹葉點綴。柳樹紋樣有寫實紋樣和寫意紋樣及二者搭配共三類。其中寫實紋樣多做修飾處理,枝椏較少,形態彎曲,造型簡潔,柳葉多寫實逼真。寫意紋樣刻畫簡單,多用點線結合的方式表達,二者結合的種類則多以簡略的筆觸進行刻畫樹干,枝葉描繪更為細膩,整體為平視造型。

二、草本類

草本類植物裝飾紋樣形式多種多樣,平遙漆器紋樣主要有蘭花紋樣、竹子紋樣、菊花紋樣、荷花紋樣等。蘭花紋樣有莖葉和花瓣二種組合紋樣的。其中蘭花紋樣多做寫實處理,其上多做有寫意的線條紋飾;整體來看蘭花多形體較單薄,其層次具有較弱層次感與重疊性。寫實與寫意搭配紋樣,多為在漆器的梅花圖樣,有全開寫實紋樣和全開與樹干搭配寫意紋樣,花蕾全開紋樣多做了寫意處理,簡化為五瓣花,多做平視形態。竹子紋樣是本草類植物紋樣較為普遍的一種,綠色葉子有規則地附著在主體上,寫實紋樣較為細致,竹葉層次清晰,葉與樹之間穿插紋樣呈平面與立體交叉形態;紋樣是運用寫意的竹子輪廓及線條表現,線條流暢緊湊,以總體形式出現,紋樣呈立體形態,葉分布在枝的周圍,主體紋樣突出。荷花紋樣有寫實紋樣、寫意紋樣以及荷花與荷葉搭配紋樣三類。其中荷花紋樣有平面形態和立體形態之分,平面形態多為俯視、六葉且造型寫意,立體形態多為側視,造型寫實;荷葉紋樣多呈立體形態、造型寫實。

三、農作物類

查看全文

平遙漆器民俗藝術風格論文

摘要:平遙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是中國民間工藝品中的四大名漆器之一。平遙漆器外觀古樸雅致,器物造型簡單實用、紋飾濃郁艷麗、漆面光潔如鏡、手感細膩潤澤;制作工藝繁瑣復雜;一度瀕危又重獲新生。

關鍵詞:漆器;平遙漆器;披麻掛灰;出光;繪制

所謂漆器,就是指用漆髹涂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漆器所用的漆是天然大漆,大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涂料,具有防潮、耐高溫、抗腐蝕等功能。大漆還可以和各種金屬、礦物質顏料組合,配制出千變萬化的色漆,描繪出絢麗多彩的裝飾圖案。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的不斷發展,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

平遙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發源于山西(簡稱“晉”)中部的平遙縣,后來廣泛流傳于晉北地區。它始于唐開元年間,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工藝品中的四大名漆器之一。

平遙漆器以家族式生產方式為主,從業者多為父子相承、師徒相承的民間手工藝人。這些手工藝人們扎根于民間,感知著普通百姓的審美傾向,傳承著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形成了平遙漆器濃郁厚重的民俗藝術風格。

一、平遙漆器的藝術特點

查看全文

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

在《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中,所謂傳統工藝美術是指百年以上、技藝精湛、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采用天然原材料進行制作,并有完整的工藝流程,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手工藝品和技藝。傳統工藝美術主要體現在手工藝性強、藝術特征明顯的傳統工藝品中。就山西而言,從南至北有運城絨繡、新絳云雕漆器、稷山螺鈿漆器、侯馬皮影、曲沃葫蘆工藝、平陽木版年畫、上黨堆錦、平遙推光漆器、平定刻花瓷、和順牽繡、五臺山澄泥硯、應縣木塔、廣靈剪紙、大同煤雕等,可謂數不勝數。山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統工藝美術品極具地域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技術內容,但在其產品開發與經營模式上卻呈現單一的經營模式,基本是自給自足或者依托于旅游市場來推廣,與其數不勝數的種類和精美絕倫的制作工藝嚴重不符,本文現就此種情況做如下探討。

一、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的設計與開發

1.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有市場需求的旅游工藝品。事實證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特征越明顯,其藝術價值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受到市場的青睞。在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中,應以市場需求為主,設計開發富有地方性的工藝美術品、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市場需求的旅游工藝品。2.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提高其使用的功能。在傳統工藝美術品的設計中,首先要提高傳統工藝品的使用功能,不能一味地追求裝飾效果,成為只用于收藏的古董;其次是利用現代工藝技術和材料,提高傳統工藝美術品的質量和性能,才能更好地占有市場;另外,工藝美術品也應有等級上的區別,有作為高檔禮品或收藏之用的,也有大眾消費的旅游紀念品,或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生活實用品,如靠墊、杯墊、U盤等。3.依托知名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工藝品品牌。在設計與開發中,應充分利用自己的知名旅游資源,結合山西各色傳統工藝美術品來打造知名的旅游工藝品品牌。一旦擁有強勢品牌,工藝品的知名度就隨之提高,對消費者來說,即使價格略高于同類產品,也樂于解囊。因為,品質優良的旅游工藝品能夠切實地滿足旅游者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要,也能獲得購買著名品牌帶來的心理滿足。

二、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探索

在傳統工藝美術品的設計與開發基礎上,要體現出一系列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來打破原來的單一性模式,這是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規劃報告中,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尤其是作為與文化、旅游產業緊密相連的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重中之重。現就個人針對山西傳統工藝美術的經營模式做一些初步的探討。1.傳統工藝美術品與旅游產品相結合,走山西傳統工藝美術的特色之路。在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中,要站在統籌發展的高度來看問題,把傳統工藝美術品真正融入旅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中,設計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藝品,走有山西傳統工藝美術特色的路線,這才是真正改變目前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經營模式單一化現狀的首要條件。2.加大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旅游工藝美術品交易大會。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作為與文化、旅游產業相關的傳統工藝美術,遇到難得的發展機遇。此前舉辦的兩屆文化產業博覽會,均為山西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使更多本土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得以推廣,并獲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3.加大對傳統工藝美術品和旅游工藝品在包裝設計方面的創新力度,提高商品本身的價值和品位。在現代商品同質化的背景下,傳統工藝美術品和旅游工藝品的包裝設計被提到首要的位置,商品的包裝設計不僅限于保護產品、宣傳產品這兩大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在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中,加大對旅游工藝品的包裝與裝潢設計,是提高商品本身價值和品位的一條重要途徑。4.在省內主要旅游景區,實行旅游工藝品的品牌經營模式,將其與景區的游覽項目相結合。在創意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們在打造知名旅游工藝品品牌的同時,應充分結合本土旅游資源進行。素有“地上博物館”之稱的山西省,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實行旅游工藝品的品牌經營模式,使旅游與購物相結合。5.在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中,加入體驗式的互動活動。以山西傳統工藝美術品為道具,依托山西豐富的旅游資源來創造一種新的模式,即體驗式經營模式,其突破了長期以靜態形式存在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的陳列方式,注重消費者與商品的互動,創造一種讓旅游者或消費者值得回憶的活動。如,平遙作為晉商的發源地,依托晉商文化和作為世界遺產之一的平遙古城這一旅游資源,打造《又見平遙》這一情景劇,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平遙古城內品種繁多、琳瑯滿目的特色旅游工藝品隨之熱銷。再如,武鄉縣作為山西的革命老區,利用太行山風景區打造八路軍“情景式”“體驗式”的旅游項目,獲得軍事愛好者和各戶外拓展組織的一致好評。

總之,作為傳統工藝美術文化深厚的旅游大省,我們應在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經營模式上做多方面的探討,朝新的領域延伸和發展,采用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去發展創新,借鑒平遙、武鄉的優秀旅游產品項目,利用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視覺元素,向網絡、影視、動漫、互動體驗式方向發展,讓更多、更廣泛的群體從多元化的角度去認識和了解山西的傳統工藝美術品。

查看全文

古城旅游產品調研

平遙古城旅游商品經過多年的開發與經營,形成了以旅游紀念品、民間工藝品、地方土特產為主的三大類旅游商品體系。主要有推光漆器、手工布鞋、六合泰枕頭、平遙牛肉、平遙長山藥、黃酒、果子溝柿餅、明信片、圖書、古城風光碟、折扇、掛件、字畫、存銀票、錄用證、古玩等等,平遙古城內銷售旅游商品的場所主要有旅游景點旅游商品專柜、旅游商品專賣店、旅游景點附近的旅游商品零售攤位等等,加上許多或明或暗的商鋪、小店共計230多家(不完全統計)。2007年7月~8月,通過對平遙古城進行實地的調查和專題訪問,對平遙古城旅游商品的發展現狀及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一、平遙古城旅游商品消費市場調查

(一)平遙古城旅游商品消費市場分析

平遙古城旅旅游者源地覆蓋范圍廣闊,國內旅游者以山西本省為主,其次為華北地區的北京、河北、內蒙古、天津等地,第三層次為“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及港澳臺,旅游空間距離因素的作用明顯。

1.年齡結構與職業構成在本次調查中,被調查旅游者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在263份有效問卷中,男性旅游者占53%,女性旅游者占47%。其中,以“20歲以下”和“21-30歲”兩個年齡段的旅游者最多,31-40歲年齡段的旅游者也較多,41歲以上年齡段的旅游者所占比例較少;在職業構成方面,學生和從事教育文化廣播職業的人員比例最高,分別為22%和23%,國家機關公務員和金融保險業從業人員次之,分別為19%和12%,由于此次調查時間處于暑假期間,學生和從事教育科研職業的人較多。

2.文化水平結構與出游方式旅游者受教育水平其旅游感知與偏好影響很大。平遙古城以人文旅游資源為主,要求旅游者應該有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文化欣賞水平,在此次調查中,高學歷旅游者占到73%比例也證明這一點。受訪者學歷構成比例為:本科比例高達43%,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占到27%,大專學歷占到20%,碩士學歷占9%,博士及博士以上學歷的占1%。旅游商品的設計一定要注重文化內涵,制作一定要精致,定價合理才能打動旅游者的購買心理。在對旅游者喜歡的旅游方式調查中,有高達57%的旅游者選擇了喜歡自由行,選擇在居住地跟團的占到16%,選擇相關組織或驢友一起行動的占到13%,而選擇到達旅游目的地后再跟團的占8%,選擇其他旅游方式的占6%。62%年齡在31歲以下的旅游者選擇自由行。旅游者出行方式的多樣化要求旅游商品的種類更加豐富,方便旅游者攜帶。

查看全文

在全縣2006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十一五”開局之年,面臨著全新的形勢。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的部署,總結“十五”以來的經濟工作,安排2006年經濟工作,從戰略的角度和更深的層面高度統一全縣上下對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認識,清晰思路,明確重點,落實措施,確保各項任務高效推進,確保“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在李書記作重要講話之前,我先講兩方面的意見。

一、過去的五年是我縣經濟社會經受新考驗、取得新成就、實現新發展的重要時期,全縣經濟快速增長,實力顯著增強,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安居樂業,平遙的形象和面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在過去的五年中,全縣上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經濟實力作為第一要務,始終把工程統領、項目帶動、重點突破的科學工作方法運用到各項工作實踐中,始終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主要措施,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好成效。

1、縣域經濟實力穩步增長。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3.6億元,比2000年增長136%;財政總收入完成31219萬元,增長188%;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完成6.79億元,增長248%,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5.14億元,增長373%,骨干企業、民營企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力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億元,增長385%,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4億元,增長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702元,增長109%,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126元,增長46.4%。

2、結構調整邁出較大步伐。

查看全文

云雕產品設計研究

摘要:云雕是中國雕漆工藝中最具獨特性的工藝,是中國漆文化及其制作工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以中國獨創的云雕漆工藝為中心,從中國天然漆的源流出發,通過多視角詮釋中國的云雕漆工藝發展與現狀,并通過傳統的云雕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實踐、試作及新產品開發研究,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產品創新設計融合的可能性。

關鍵詞:云雕工藝;傳承融合;資源轉換;創新設計;實踐提案

一、研究方法

中央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社會實踐課,是教學計劃內綜合設計課程的一部分,已開設了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課程通過對已成功存活了千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手工藝,生產生態現狀調研、考察及下廠社會實踐中,選擇承載著中華文化傳承物像載體的傳統材料工藝漆工藝入手,嘗試通過創新設計形態語匯表達,傳達一定的境界和生活趣味,實現傳統資源的當代設計轉換。通過傳統資源的當代轉換創造新的民族文化,也為新舊手工藝傳承和發展增添活力。在中央美術學院特有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在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的支持下,培養能夠融入未來產業創新,推動產品革新、適應產業設計創新的原創型專業人才,成為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培養具有整合上述思維與能力的學生,同時教育學生前瞻性、系統性地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以產品設計學科的方法論構建,實現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產品設計創新領域、多維度地創新型人才。把培養學生產品設計的藝術性、實驗性、原創性特征放在首位,注重產品設計與使用上的合理性和感官上的審美需求。提高學生對生態環境、生態型產業發展與傳統手工藝和諧共生的認識,探索無公害生態型產品制造方式與方法,尋求可持續發展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基因。注重產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及新產品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發揮原創性專業人才的應有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尋找提升本民族產品品牌特色化、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當創意設計與傳統工藝中的文化資源結合,才能使中國設計產業的發展有了源頭和后勁,使國家在國際上形成屬于中國設計的民族文化品牌。傳統手、工文化的復興,離不開高校專業教學的參與保護與傳承,更離不開創新設計與轉化(如圖1)。此課題除作者多年赴中國云雕產地實地調研,尋找現存相關生產企業和云雕傳承人并組織學生進行課題性專題實踐研究外,還得到了國際漆工藝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望月重延教授,東京藝術大學三田村有純教授、清華大學周劍石教授及同事江黎教授、大家、黃河云雕等協助與指導。同時也感謝北京故宮博物院、山西省文物局、新絳文物局及揚州文物局的研究員及專家學者們,同時感謝中央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協助。

二、程序/實踐描述

(一)中國漆的分布與特征:漆樹在中國地域遼闊,從自然氣候區來看,跨越亞熱帶、溫暖帶廣大地區。從地理位置看,南達南海、廣州,北至遼寧,西至西藏,東到東海之濱,北緯19度到42度,東經97度到126度的山地、丘陵,幾乎都有漆樹生長。其中陜西省漆產量最大,其次是湖北、四川等地。陜西平利的“牛王漆”、湖北施恩的“毛壩漆”、“普新漆”最為著名。中國漆樹的類型多數為野生和半栽培的大木漆樹,主要成分是漆酚,含氮物和樹膠質,此外還含有一定的水分和其他有機物。天然生漆中各種成分的含量,隨漆樹的品種、生長環境、采割時間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生漆中漆酚含量越高質量越好,漆中水分較少的質量較好,水分較多的質量較差。溫度和大氣濕度對漆酚的活性有很大影響,天然生漆需要在一定的溫度(20℃—40℃)之間和一定的相對濕度(70%—80%)范圍內才容易干燥。天然生漆具有一般合成漆所不可比擬的許多優越性能,其耐腐、殺菌、阻燃、環保等特性,素以“涂料之王”著稱于世。幾千年來,生漆被廣泛地用于衣食住行的各種器物的涂裝、軍工航天器及建筑的涂裝等(如圖2)。(二)現代中國漆器產地及分布:現代中國漆器產地主要分布在北京、山西、江蘇、福建、四川等地。其中北京以雕漆工藝為主,山西有平遙的堆鼓、漆繪、新絳的云雕工藝。江蘇揚州以螺鈿、鑲嵌、雕漆工藝著名。福建的脫胎漆器重量輕,色彩華麗,具有耐水、防腐和耐酸特點,漆畫也有在當地高校等作者中有一定發展規模。廈門的漆線雕工藝和四川的平脫工藝、漆繪也各具特色。(三)云雕的起源、發展過程及生產現狀調研:云雕是中國雕漆工藝中一個獨特的種類,因雕剔出的分層紋理與犀牛角的肌理相似舊稱之為“剔犀”。云雕始于唐代,因其圖案多以回旋生動、流轉自如的云勾、回分、卷草、劍環等紋樣組成,故后人稱之為“云雕”。但日本把中國的這種雕漆技法稱之為“屈輪”,制作工藝也以快刀片削漆面形成的輪狀紋肌理為主,與中國的云雕剔刻技法完全不同。云雕工藝是用兩種一般為紅、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體上有規律地交替髹涂,一般漆層厚度累計達5毫米左右。再用特制的雕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寬下窄。進刀深峻,棱面分明。刀口斷面可見交替往復的色漆層,利用此剔刻技法可把漆平面雕刻成高浮雕立體感的紋樣。實地調研中,據原新絳工藝美術廠陳工藝師講述,縣史料曾記載絳州“云雕”之說。絳州的漆工藝始于唐朝,源于江浙一帶已經存活了1000多年。后來在絳州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雕漆工藝中獨特的一個產品種類,到了明、清時代達到了發展的高峰時期。特別是清朝末年皇室衰敗戰亂頻發,宮廷藝人組織紛紛解散后流落到民間。那時正是晉南汾河畔絳州經濟發展店鋪林立,商賈云集。在此背景下宮廷云雕藝集聚于此,出現了有趙普元、王思恭、王小虎等十幾家漆器作坊,山西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那個時期的回紋云雕產品。1958年解放初期政府組織建立了新絳工藝美術廠,云雕生產出現了一定的規模。現在新絳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家工房,還在延續著傳統的云雕漆器制作工藝(如圖3)。(四)云雕工藝的制作過程;(云雕漆器的制作分為:木胎、灰胎、漆胎、拓印、雕漆、撓漆、研磨、推光、揩清工藝制作過程)云雕漆器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將胎體(木胎、布胎或金屬胎體)裱布,灰胎作地。在做好的灰胎胎體上分層髹涂上紅色、黑顏色的漆層,但每一種色漆的漆層根據需要,要堆積到一定的厚度。常見的云雕漆器漆層要髹漆七十至八十道,厚的可達百道以上。當漆層反復堆涂到一定厚度時,把事先準備好的鏤空云紋等圖案拓印到已涂好面漆的胎體上。根據圖形和紋樣設計要求利用V或U不同的特制剔刻斜刀,雕刻出約5—8毫米上寬下窄的刀口。不同的雕刻深度和傾斜切面顯露出不同顏色和層次的紋樣。根據雕漆的雕刻角度、刀法、色彩、紋樣厚薄,分為剔紅、剔黑、剔犀三種,其中剔犀在雕漆中最為獨特。反復髹涂堆積一種或多種色漆層,每髹漆一層都需要整地打磨,一般要髹漆七、八十道,最多可達百道以上。在胎體上形成0.5厘米以上的漆層,然后拓印、復寫紋樣后,再用特制的鋒利雕刀剔出所需的紋樣。經過撓漆修正,多次研磨推光,三到五次以上揩清工藝等手工制作過程,在漆面上用雕刀雕刻過的凹陷形體中就會出現有層次的像云紋一樣的紋樣,所以被后人稱之為云雕。云雕的胚料需要特別加工制作,新絳云雕所使用的漆是產自陜西省。其具有漆酚質含量高、干燥快等特點。裱布層是用大漆(即生漆)黏合的,膠灰層是骨膠,桐油,黏土粉的混合體,紅色漆層其配料采用生漆、水、桐油(加熱成膏狀)、色粉(中國產銀朱)混合體,其成分比例為3:1:4:4。黑色漆層是生漆、熟漆、桐油的混合體,面漆層是生漆、熟漆、硫酸亞鐵的混合體。但是各工房因行業秘密等原因,其配方口口相傳比例略有不同。通過多年的留日漆工藝學習經驗和近年的產品設計教學、產學研實踐研究活動,深感新絳生產的云雕漆器和其他傳統手工藝產地的現狀一樣,都存在著企業沒有形成規模,傳統家庭作坊式的小批量生產,成本較高。當地政府沒有真正搭臺扶持,沒有成立行業認可的行業協會來規避惡性壓價競爭。產品設計也多是傳統題材與造型紋樣的沿用,缺少現代感很難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要。但是大工業生產無法取代現代人對手工制品的需要,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人和手工制品的關系遠比他和機械、數碼電子產品的關系更長久。這并不是說要回到過去,它揭示了這樣的一個事實,數千年來體質沒有根本變化的現代人,對于人類發展如影相隨的手工文化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自然的需求。在人類的指尖與現代文明的產物不斷的接觸過程中,越發感到現存的工業產品缺少人文關懷和歷史延續感。特別是人們在追求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今天,手工的意義又不斷被重新發現,這就是要深入研究云雕新設計工藝的價值所在。

查看全文

新時期國內工藝美術職教革新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通過一系列改革開始由過去的精英教育轉向職業技能教育,逐步形成了現代職業教育新模式。教育部明確提出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要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行業變化的需要為導向,要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進而大力發展高等、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工藝美術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目前我國的工藝美術職業教育還存在著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準確定位和實施改革尤為關鍵。工藝美術教育改革應該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突出民間特色和地方文化,通過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工藝美術。經過系統研究和具體實踐,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

一、我國工藝美術職業教育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一度發展低迷的工藝美術事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復和發展起來了。隨著國家工業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進一步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便成了工藝美術的時代課題。過去那種致力于觀賞性傳統工藝美術的教育狀況顯然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和時代要求。與人民生活需要直接關聯的室內環境設計、裝飾設計、服裝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包裝設計和日用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等現代工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成為工藝美術事業的主流。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部分職業學校教育還沒有真正完成從培養以設計為主的專業人才的教育向培養以制作為主的操作人員的教育的轉變,依然是以傳統教育模式為主導。再加上受國外現代教育觀念和理念的影響,有些職業學校盲目引進外來文化作為支撐,沒有和我國具體國情相結合,這造成學生雖掌握一些理論知識、新理念,卻不具有較強的技能而很難適應目前市場需求。而部分中等的工藝美術職業教育已從原來的完成型教育轉變為繼續教育的一部分,成為高等工藝美術教育的基礎教育。近年來,職業學校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養、文化素養和職業素質從整體上看均有所下降,而且參差不齊。生源現狀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問題。我們應該將傳統工藝美術文化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培養掌握我國傳統工藝美術技能、現代技術并具有時念的多技能型人才。

二、在職業教育改革中應該著重抓好的幾個問題

突破傳統課堂教學僵化死板的固有模式,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傳藝,讓學生走進民間工藝美術作坊學藝,走有地方特色的職業教育之路。“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工藝美術積聚了優秀的藝術傳統和卓越的工藝技術,凝聚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從而處于顯著的地位……安定、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展現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與制造物的情感溝通,那么人情味和親和感自然地融入到制作過程和制造物之中。”“父傳子子子相傳、師傳徒徒徒相傳”的傳統工藝傳承方式使得學校教育很難做到對傳統工藝美術精湛技藝的發揚傳承,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學習,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了解而不能深入探究。這就使得我們應該對工藝美術職業教育重新進行定位,改變過去以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和現代教育中過分強調以軟件技術替代技能的局限性。

首先,我們結合各地特色和民間工藝美術資源,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傳藝。例如,在陜西我們可以請陜北民間剪紙大師高鳳蓮進校園傳藝,讓學生學習陜北剪紙技藝,了解北方黃土地文化的質樸、粗獷。此外,戶縣農民畫、耀州窯陶瓷、寶雞鳳翔泥塑等更是我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我們可以請它們的傳承人進入校園,為我們的工藝美術教育注入真正的傳統文化和技藝。同時,我們還可以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引入學院傳承發展。如,蘇州桃花塢木版雕刻藝術研究會就進駐了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并設置了專門的工作室和桃花塢木版畫展館,與學院的木版畫工藝課程緊密結合,使得面臨衰落甚至消亡的傳統桃花塢木版畫在這里得到了保護、傳承和發展。

查看全文

全縣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議上的講話

審視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有所作為

全力推進平遙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月×日和×月×日,省、市分別召開了經濟運行分析會議,深刻分析了全省、全市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存在問題,就如何科學把握經濟運行全局、做好下半年工作、在宏觀調控中實現更快更好發展做了具體研究部署。今天,我們召開全縣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分析會議精神,準確把握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分析我縣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采取積極措施,落實好下半年的各項工作,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下面,我講三方面的意見。

一、過去的半年極不平凡。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承接去年形成的良好態勢,在重重矛盾和困境中艱難運行,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查看全文

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議上的講話

審視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有所作為

全力推進平遙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議上的講話

李定武

(二○○四年八月十三日)

同志們: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城市設計論文

1文化對城市設計的意義

文化是社會歷史長期積淀的產物,包括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等,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城市文化區別的根本所在,具有其地域性與歷史性特征,并在歷史的演進中不斷發展與變化.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區別于其它城市的個性特征,其歷史、文化是構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特定的自然環境與地域風貌孕育了徐州這座擁有兩千多年悠久文化的歷史文化名城,這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不可復制的資源.在經過了注重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們關注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了文化帶給人們心靈的滿足感.漢代是我國民族精神確立的時期,是民族自信力最為強盛的時代,雄渾豪放、民風純樸、開拓進取、百折不撓是漢文化精髓之所在.漢代也是兼容并蓄的時代,注重文化交流,以開放的態度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使得許多外來文化融入中華文化之中,成為漢文化的一部分.現代社會的開放也需要人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從傳統文化中人們更容易感知自然之統一、陰陽之和諧,理解天人合一的重要性,這也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內心所缺少.“以文化建構城市,讓歷史服務于現代”[1]把歷史文化資源在城市設計中充分加以利用,展現漢文化主題,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知名度,進而打造“文化徐州”的品牌.

2徐州漢文化研究與發展現狀

四百多年的兩漢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無比輝煌的一頁.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很多漢文化的遺跡.除了漢墓、漢兵馬俑與漢畫像石以外,還有項羽的戲馬臺、劉邦的拔劍泉、子房山等.其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如石雕、磚雕、玉器、金銀器、漆器、陶器、建筑等.其中,很多屬于國寶級文物,極具藝術欣賞和考古價值.這些是漢文化研究的物質基礎,反映出距離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對于漢文化遺跡的保護與開發,是漢文化研究與開發的基礎.從漢文化遺跡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渾厚豪放的漢代精神,這也是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的精神力量之所在[2].對于徐州這座有著悠久歷史與獨特文化的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的古跡留存是現代城市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發展可供研究與借鑒的實物,是延續城市文脈的源泉.在兩漢文化的歷史背景下,徐州市近年來加大了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建造了許多仿漢文化景觀和以漢文化為主題的城市公園.作為傳遞漢文化精髓,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樹立兩漢文化品牌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漢文化景區的建設是徐州漢文化展示的一個亮點.以漢文化為特色的主題公園,集中展示了兩漢文化精髓.融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游休閑為一體,動漫展示與互動形式的融入增加了趣味性,使游客主動參與其中.建筑設計突出漢文化主題,以仿漢建筑為主,突出漢代建筑雄渾、大氣的特點,這也是漢文化精神的一種直觀展現.除此之外,徐州博物館、漢畫像石館、龜山漢墓、漢城等景點分散布局,以點帶面,營造出城市的整體文化氛圍.公共藝術方面的漢文化展現,主要體現在公共環境中的雕塑與壁畫作品.例如,三環路環島的系列雕塑、云龍山隧道口的浮雕、泉山斷崖壁畫等.漢文化作為徐州現代城市設計之精髓,在建筑、城市景觀、公共藝術等方面都應有整體的規劃與設計.要考慮諸多的因素與層面,充分體現城市特色、個性與魅力,并以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去進行現代城市環境的構建,真正使城市精神與內涵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使人們產生歸屬感與認同感[3].

3現代設計理念與徐州漢文化的結合策略

如何將現代設計理念、手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城市設計,是當代設計從業者一直在探討的課題.文化存在于精神,反映于物質.在現代城市設計中無論是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還是文化媒體的傳播,都植根于文化,是文化的一種外化體現.人們置身于城市文化氛圍之中,了解城市歷史與文化,直觀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內涵.漢文化要以現代形式表現出來才能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現代與傳統才能達到和諧的統一.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展現徐州漢文化,就是要把城市文化的獨特內涵用現代設計的視覺語言展現出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