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0:56: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鎮農區綜合改革調研報告

#鎮是由原###鄉、東風鄉于2006年3月合并成立,全鎮總面積為79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農區人口2.1萬人,全鎮下轄34個行政村。2005年,兩鄉財政總收入為5848萬元。

一、取消農業稅費的相關后續工作情況

1、加強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使用。2005年,###鄉與東風鄉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總額199萬元,其中發放村干部工資69萬元,安排道路維護資金10萬元、五保資金10萬元、優撫資金4萬元,其余資金均用于教育。2005年市、區對農牧業稅補貼72萬元。

2、嚴格執行國家補貼政策

2005年兩鄉發放退耕還林補貼資金107.9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資金42萬元。在具體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操作,做到公開、合理、規范。一是工作組到位,組建機關干部、財稅干部、村干部三位一體的工作組。二是認真宣傳政策到位,讓惠農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認真調查摸底到位,核定直補面積、退耕還林面積。四是張榜公布到位,接受群眾監督。五是發放現金到位,實行專戶專帳專人,管理封閉運行,確保了資金安全轉運和專款專用。六是監督檢查到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全面推行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的“公示制”。我鎮嚴格執行上級政策,在各涉農部門、各村都進行了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的公示,做到了涉農政策家喻戶曉,涉農收費公開透明,鎮政府對涉農收費部門不定期組織抽查,在最大限度內把黨的惠農政策送到千家萬戶。

查看全文

農區生態養殖與飼草料供給分析

摘要:在我國農區發展生態養殖模式是幫助農牧民實現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但近年來,由于農牧區自然生態環境發生變化,加之超載超牧、人為破壞草原生態等現象頻發,導致國內大部分農區的草地生態都遭到程度不一的破壞,影響當地農區草原生態與經濟發展。尤其是在冬季草場資源匱乏時節,農牧民的生產更遭受巨大困難。本文圍繞農區生態養殖展開研究,以飼草料供給技術探究為基礎,探討在農區發展“暖季放牧+冷季舍飼”生態養殖模式,幫助農區應對冬草場匱乏局面,保障農區養殖生產。

關鍵詞:農區;生態養殖;飼草料供給技術

受自然環境變化、超載超牧、人為破壞等因素影響,當前我國多地的農牧區的草地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和草地退化現象,給當地農區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制約,同時也影響了當地的草原生態環境。如何應對冬草場資源匱乏問題、加大飼草料供給、發展生態養殖等問題,是當前我國農區畜牧養殖業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1農區發展生態養殖的重要性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受地理因素、氣候環境、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民收入普遍較低。與此同時,農區又具有草場資源豐富的優勢。在“脫貧攻堅”大背景下,在農區開展生態養殖不失為一條好的脫貧路徑。當前,在我國多地的農區,都已經開始嘗試或推廣生態養殖,但在該模式應用推廣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特別是冬季草場匱乏導致飼草料供給不足,易引發家畜疾病、掉膘、死亡等后果。為此,有必要加強對農區飼草料供給技術研究,探索建立人工草場,以人工種植牧草來緩解農區飼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生態養殖模式和飼草料供給技術作為基礎,探索建立“暖季放牧與冷季舍飼”相結合的養殖模式,來應對農區冬季飼草供應不足的問題,進而保障農區養殖安全與經濟發展。

2暖季草場利用及恢復

查看全文

傳統農區發展交流

現代農業,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發展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黑龍江省依安縣立足縣情,積極探索傳統農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新途徑,取得了一定成效。

明確思路。依安縣是傳統農業縣,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一直比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經營理念和方式落后、缺乏先進技術支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造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弱、抗災保產增收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依安縣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以工農一體、城鄉聯動為發展方向,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尊重農業生產規律,堅持適地適種原則,打破農業“小而全”和種“花花田”的生產格局,根據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和龍頭企業原料需求,重點發展甜菜、馬鈴薯、大豆、玉米等作物,實行規模經營、四區輪作,配套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土地經營規模化、農業生產標準化、生產全程機械化、抗災保產水利化、農村經濟產業化。

突破重點。根據產業化龍頭企業原料需求,以發展規模經營、推進四區輪作為突破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一是轉變經營方式,大力發展規模經營。引導科技示范戶、種田能手以及各類能人連片承租農戶、村集體或農林牧場的土地,發展規模經營,并帶動農民群眾從事規模生產;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協會,整合農民土地資源,實行規模經營;引導外出務工農民和不會種地、不愿種地的農戶把土地流轉出去,由村集體、種田大戶或種田能手租賃經營;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承租農戶土地,建立自營基地,發展規模經營。二是轉變生產方式,推進四區輪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甜菜、馬鈴薯等企業原料型作物,進行歸方連片規模種植,在同一地塊上四年輪作一次,在全縣各區域進行科學輪作,以避免藥害和重迎茬導致的減產和品質下降問題。三是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重點是打好機電井,發展噴灌、微灌、滴灌;加強農機裝備建設,引導種田大戶、合作組織、村屯干部、龍頭企業等購置大型機械,提高農機保有量和作業率;加強科技推廣應用,建設科技園區、高產攻關示范田,引領和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四是扶強龍頭企業,增強企業反哺能力。促進龍頭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層次提升、集群發展,增強其對農業的牽動和反哺能力。

提供保障。建立橫向覆蓋產業各環節、縱向延伸產業全鏈條的工作機制,構建縣、部門、鄉、村“四位一體”的現代農業推進機制,做到包產業、包鄉、包村、包戶、包地塊,一包到底。強化政策支持,將產糧大縣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流轉土地的農戶,優先進行技能培訓、優先提供就業崗位、優先協調創業資金;對規模經營的種植大戶,將上級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予以重點傾斜,優先發包機動地,協調貸款和建設基礎設施,并由縣財政出資打井、上灌溉設備和辦理農業保險;對鄉鎮,實行產業化龍頭企業上繳稅金地方留成部分與鄉鎮分成,鼓勵各鄉鎮發展現代農業。同時,堅持以市場化手段協調農企關系,引導企業扶持農民發展生產,為農戶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實現互促共贏。

查看全文

農區共青團工作情況匯報

鎮于2006年3月由東風鄉和*鄉合并而成,占地79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總戶數5383戶,總人口2.3萬。其中45歲以下青少年人數1.6萬人,占總人口的69%,全鎮下設1個學校團總支,36個團支部,現在冊農村團員410人。

近年來,在鎮黨委和市、區團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鎮各級團組織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建功立業,著力推動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設的創新。全面履行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社會職能,堅持貫徹黨的要求與實現青年愿望相統一,堅持圍繞黨政中心開展工作與發揮青年自身優勢相統一,堅持教育青年與服務青年相統一,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為*鎮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近幾年的工作

(一)幾年來,全鎮共青團組織始終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進展。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團、教育青年,幫助青年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團干部和各條戰線青年骨干為重點,通過征文、座談會、知識競賽、演講多種形式,使科學理論在青少年中達到入耳、入腦、入心。抓住建黨、建國、“五四”運動、建團等重要紀念活動契機,廣泛開展了“黨在我心中”、“青年永遠跟黨走”等主題教育活動,青少年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

(二)創新載體,實施“新農村·新青年發展計劃。依托學校、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及農村青年創業示范基地開展以農牧業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活動,大力提高廣大農村青年的勞動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2008年11月12日在*鎮政府五樓會議室舉辦了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數達110多人次。培訓內容包括葡萄種植、管理等技術;生豬科學喂養、日常管理、消毒防疫等。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幫助農村青年增收、成才為主線,以青年星火帶頭人和科技示范戶為依托,舉行集中培訓、實地參觀、外出取經等不同類型的農村青年科技培訓,累計培訓農村青年2000多人次;積極創建農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和產業示范基地10個,培養鎮級青年星火帶頭人20多人,帶動了一大批農村青年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尤其是*村“養雞大戶”*,在她的帶領下全村共發展10多戶養雞戶,并于今年7月份聯合6戶養殖戶成立*市首家掛牌養殖專業合作社。對此鎮團委表彰了*等十名優秀創業青年,授予青年星火帶頭人榮譽稱號,使我鎮掌握先進實用技術的青年隊伍不斷壯大。

(三)幾年來,全鎮共青團組織始終堅持代表和維護青少年的利益,努力發揮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服務青少年成長的實踐中取得了新成效。針對不同層次青年群體的特點,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以服務凝聚廣大青少年。充分利用共青團強大的網絡優勢,深入開展了“青年學子創業行動”,通過青年學子創業典型的帶動,使我鎮的大部分大中專畢業生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不等不靠,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實現了就業。幫助近500名青年實現了就業或再就業。針對我鎮近年來大中專在讀學生逐年增加的情況,為解決貧困家庭供學壓力,結合我市的市長助學工程,鎮團委于2004年成立了政府助學基金,向社會募集助學資金累計12萬余元,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92名大學生、35名中小學生進行了資助,今年為了切實解決全鎮貧困大學生家庭的經濟困難,使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能圓大學夢,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繼續加大對大中專學生的扶持力度,凡考入專科院校、本科院校的學生每人獲得500元、1000元的補助,今年新增研究生一項,給予每人2000元的補助,共有46名貧困大學生享受到補助,共計發放補助款33000元;9月份市、區兩級團委領導及*鎮團委工作人員深入我鎮貧困學生家中,詳細詢問了貧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鼓勵他們要好好學習,爭取早日成才,并將30000元助學金發放到貧困學生手中。各級團隊組織充分發揮社會平臺作用,通過開展法律講座、知識競賽、各種災情逃生演練、交警進課堂、少年法庭、警校共建、遠離網吧等多種宣傳教育活動,大力配合有關部門宣傳和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化青少年自護教育活動,切實維護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深入開展了中小學生新世紀我能行體驗教育活動、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雛鷹行動、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效促進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為活躍農村青少年文化生活,今年8月30日,結合*文化節,我鎮舉辦了農區居民特色運動會和文藝演出兩次大型活動,活動期間以大型展板和條幅為載體,向廣大農區居民宣傳團組織建設內容。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鎮團委及時組織人員向廣大農區居民發出抗震救災捐款倡議,幾天時間里,我鎮廣大青年和社會各界累計捐款12萬多元、捐贈衣物400多件,鎮團委經匯總后及時將捐款、捐物人員花名予以公示,并倡議將此項愛心行動繼續下去。近幾年來,鎮團委不斷強化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使青少年教育工作向全社會、全方位延伸,達到全社會共同關心青少年成長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縣農區統一滅鼠工作總結

**縣2005年農區統一滅鼠工作總結

**市**縣植保站

2005年,**縣農區統一滅鼠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辦發[2005]*號文件“關于印發2005年春季農區滅鼠工作意見的通知”、**植保發[2005]年*號文件“關于印發全區春季農區統一滅鼠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桂植保發[2005]*號文件“關于開展農區鼠情普查的通知”以及今年*月在**市舉辦的全省統一滅鼠工作培訓會議的有關精神,堅持“安全第一、經濟有效、綜合防治”的指導思想,結合我省農區鼠害發生防治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廣了鼠害防治新技術、新產品,開展了鼠情監測、普查,加強了鼠藥安全使用技術宣傳,規范了農區統一滅鼠技術,積極開展春季農區統一滅鼠工作,加強秋季農區統一滅鼠到位,保證了人畜和生態環境安全并取得了較好的滅鼠效果。據統計,全省鼠害發生面積達***畝次,防治面積達***畝次,挽回損失***萬公斤。現將農區統一滅工作匯報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領導重視人員到位責任到位

**縣農業局領導對農區統一滅鼠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滅鼠工作專題會議,強調要從農業生產安全、農民增收和群眾身體健康的高度上加深認識,增強責任感;制定統一滅鼠工作計劃,做到領導、經費、人員、技術和物資落實到位,專門成立了“**縣農區統一滅鼠工作領導小組”,由**縣農業局分管副局長擔任組長,植保站站長擔任副組長,***副站長任辦公室主任,成員由植保站、農技站、土肥站等相關單位的6位技術員組成。把責任和任務具體分解落實到位并實行人員責任制,把任務落實到人,實行分工不分家,定期總結,按時完成。全縣*個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機構,落實人員負責,狠抓落實,齊抓共管,真正把農區滅鼠工作落實到位,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農民增收。

查看全文

農區黨建工作調研總結

全面了解農區基層黨建工作,根據《市委組織部關于對農區基層黨建工作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區采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1鎮、2個街道黨工委進行了調研,現就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整合組織資源,充分發揮組織優勢

區1個鎮黨委、2個街道黨工委共轄21個村黨支部,黨員345名。為加強農區基層組織建設,使設置模式、工作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思路,充分挖掘農區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社會資源,努力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一是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近幾年,我區通過健全機制,狠抓落實,堅持把農區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實行區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鎮、村工作制度,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加強了農區基層組織建設。全區有1個鎮黨委、2個街道黨工委都達到鎮黨委高標準“五個好”要求,有8個村黨支部達到高標準“五個好”要求,有10村黨支部達到“五個好”要求。二是創新黨組織設置模式。上半年,結合全區“撤鄉并鎮”工作,我區將原五一鄉和新地鄉與原下海勃灣鎮、千里山街道黨工委合并為濱河街道黨工委和千里山鎮黨委。此舉措一是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中,我區對鄉鎮職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梳理,按照調整的職能、弱化的職能、取消的職能、加強的職能,對千里山鎮政府職能進行了準確的定位,隨著農牧業稅費的免征,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生產化水平的提高,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是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使政府從宏觀微觀都管,轉移到主要抓好這些工作上來,從無所不為的全能政府轉向有所必為的責任政府。二是提高了政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我區由過去的2鄉1鎮撤并為1鎮,領導職數由25名精減為7名,精簡72%;行政編制比原編制37名減少17名,精簡45.9%;事業編制比原編制77名減少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57名,精簡74%。進一步改變了機構多、干部人浮于事,有的人沒事干,有的事沒人干的現象。三是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發展布局。我區資源豐富,工業化程度較高,農業人口少,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這幾年隨著“工業強區、三產興區”經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城市擴容提質、全面推進城鎮化、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城鄉協調互動發展,鄉鎮布局丞待重新規劃。通過這次改革,我區城北的工業園區、千里山鎮和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和帶動中心,實現了生產生活區的合理布局。特別是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成為民心工程,改善了農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各級領導來賓的高度評價和農民的普遍贊譽。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濱河街道辦事處轄區也很快開發成為繁華的鬧市區,將成為海勃灣區城市的亮點。

二、選優配強村級“兩委”班子負責人,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

農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能不能抓好,關鍵在領導班子。按照《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規定,區委一是明晰了鎮、街道黨(工)委、村“兩委”之間的職責權限,使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二是健全了選拔培養機制,選拔懂經營、善管理、能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能人進入村級班子,帶領群眾致富。三是按照“選好一個人、帶活一個村”的思路,抓住鄉鎮換屆的有利時機,選拔科技人員、產業大戶等各方面的能人擔任村干部。千里山鎮黨委近期在鎮黨委換屆中,對x個村干部和x個社區主任進行了重新選任,將x名致富能力強、群眾基礎扎實的年輕干部選拔到了村級管理崗位,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四是通過采取集中整頓黨組織等辦法,把一批得民心、能致富的農區人才選拔到了村級領導崗位上。五是繼續深入推行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實行兩個職務“一肩挑”,進一步理順“兩委”關系。去年以來,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共選派了7名優秀年輕干部掛任村黨支部書記。

實行“一肩挑”和村兩委交叉任職,對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其一,可以較好解決目前的“兩委”關系緊張,即"兩張皮"的問題,擺脫“兩委”干部爭公章、爭財權、爭事權的角色,使村干部真正成為“說了算”并為村民謀利益的自治組織領導。其二,可以減少村干部職數,降低行政成本。其三,有利于強化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加強黨對農區工作和村民自治的領導,更能促使黨組織成員踐行"三個代表”,真正為群眾負責,而非像以前那樣僅向任命他的上級負責。

查看全文

農區庭院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摘要:為適應鄉村振興和生態宜居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經濟,提升農村綠化美化水平,本文就豫東平原農區庭院經濟發展現狀、特點、發展不平衡原因、發展潛力、建議等5方面作了簡要探討,以便推進庭院經濟發展,提升豫東平原農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平原農區;庭院經濟;調查;報告

為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建設宜居綠色生態的農村環境,了解豫東平原農區庭院經濟發展狀況,促進現代農林經濟業發展,我們對該區域庭院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庭院經濟發展現狀、制約庭院經濟發展原因及發展庭院經濟的有利條件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就庭院經濟發展提出了初步建議。

1豫東平原農區庭院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宜居、生態新農村等戰略的實施,豫東平原農區庭院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對提高農民收入、改善人居環境和移風易俗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豫東平原農區庭院經濟在發展傳統種植、養殖基礎上,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廠、代加工手工產品、家庭網店、特色食用菌種植、農特產品、食品等也已得到初步發展,長青樹、花卉苗木種植面積擴大,庭院經濟在農村收入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在經濟收入方面,部分家庭特別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廠、網店、農特產品經營戶已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2豫東平原農區庭院經濟發展特點

查看全文

農區肉牛養殖經驗交流

肉牛養殖在普通人的固定思想中,是在有草原的當地才有的事,在農區開展肉牛養殖是不成想象的。本年我縣在畜牧財產進程中,充沛應用秸桿資本,巧妙地打破了農區開展肉牛的瓶頸,肉牛養殖獲得了跨躍式的開展。在飼料價錢不斷高位運轉,養豬和養雞效益下滑的狀況下,應用秸桿養肉牛的農戶,享用到了賺錢的高興。

秸桿加工應用技能在我縣從九十年月中期開端推行,因為各方面的緣由,推行結果不斷欠好,二000年后才略有起色,開端有局部農人應用秸桿小規劃的豢養肉牛,多的也就十幾頭。二00七年開端,我縣鼎力推行秸桿加工應用技能,在農區開展肉牛養殖,特殊是在二00八年,全縣的肉牛養殖出現出了欣欣茂發的現象,全縣共建秸桿養牛小區6個,首要散布在楚米楚蔬村、鎮村、、鄉村,鎮村、鄉村,養殖小區肉牛養殖戶98戶,存欄肉牛2130頭。別的全縣其它十八個鄉鎮有養牛20頭以上的養殖戶還有70戶,都是在應用秸桿加工技能養殖肉牛。二00八年全縣養牛大戶新建青貯窖池432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2000余個,完成秸桿青貯3000噸,本年全縣合計完成秸桿處置應用8.1萬噸。

在我縣開展秸桿養牛的歷程中,最為突出是組。組在畜牧局和鎮當局的指導下,從二00七年開端養殖雜交肉牛,到二00八年十一月止,全組114戶農戶,有38戶農戶共投入100多萬元養牛,個中養50頭以上的有兩戶,養20頭以上的有12戶,全年雜交肉牛養殖量達500頭,現曾經出欄220頭,發賣收入達150萬元,全組戶均收入達1.3萬元。組是鎮傳統的養豬區,在二00七年以前,玉米收成時節時,往往看到的是燃燒秸桿的景象,而本年經過推行秸桿加工應用技能,這個時節看到的是農人往家里搬運秸桿的忙碌現象,聽到的是秸桿揉搓機的轟鳴聲,養牛戶們的房前屋后都是青貯池和青貯用的塑料袋,本年組共建青貯池35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145個,置辦秸桿揉搓機21臺,青貯玉米秸桿200噸。

秸桿青貯技能為養牛戶節省了很多的精飼料本錢,組養牛大戶王維強說,青貯玉米秸桿在六至九月至少給他節省了1.5萬元的飼料本錢。整個的養牛戶為玉米秸桿能獲得充沛的應用而興奮。雜交肉牛養殖遭到了省市指導的好評。

鎮村克勤組,應用本組有全市最好的牛凍配點這一優勢,鼎力開展雜交母牛養殖,到目前為止,全組有養牛戶15戶,養殖雜交母牛180頭,建青貯池150m³,制造青貯塑料袋40個,共青貯玉米秸桿95噸,處理了越冬的飼草問題。

我縣的秸桿養牛正向優越的偏向開展,當前有很多牛場正在興修。鄉煤礦業主馮樹強投資120萬元,興修正龍養牛場,設計規劃為養牛250頭,年出欄肉牛200頭,現曾經完成1000平方米的牛舍建造,500m3青貯池建立,曾經上欄15頭牛,估計下一年初可完成悉數上欄;楚米鎮健牛養殖場,建立牛舍600平方米,建立青貯350m3,設計規劃為120頭,現曾經養牛60頭。

查看全文

農區鼠害防治建議與意見

一、發生趨勢

預計鼠害發生程度中等偏輕至中等發生。農田偏輕發生,以黑線姬鼠、褐家鼠為優勢種;農舍中等發生,以褐家鼠為優勢種。

二、預測依據

1、農田、農舍害鼠密度基數較高。據我站鼠情監測點調查,月份農田害鼠密度為3.06%;農舍害鼠密度為4.04%,害鼠密度基數較高,均已達到或超過防治指標。

2、種群繁殖性狀有利于害鼠發生、繁殖。據我站月解剖害鼠分析,農田成亞比為83%,雌性鼠占50.0%,雄鼠睪丸下降率為66.7%;農舍成亞比為75%,雌性鼠占50%,雌鼠懷孕率為50%,平均胎仔數為8只,雄鼠睪丸下降率為50%。目前已陸續進入繁殖期,將十分有利于害鼠發生。

3、環境因素有利于害鼠發生。秋季氣候適宜,秋收、秋種期間食料豐富,水稻、玉米等作物已收獲,農舍貯量增多,隨著氣溫降低、部分害鼠將遷入室內,致使室內害鼠密度將迅速上升。農田雖氣溫漸低,不利害鼠活動,但油菜、小麥、蔬菜等在田農作物也是害鼠食料,也會受到害鼠為害。

查看全文

探索農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新途徑

發展現代農業,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發展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黑龍江省依安縣立足縣情,積極探索傳統農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新途徑,取得了一定成效。

明確思路。依安縣是傳統農業縣,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一直比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經營理念和方式落后、缺乏先進技術支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造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弱、抗災保產增收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依安縣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以工農一體、城鄉聯動為發展方向,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尊重農業生產規律,堅持適地適種原則,打破農業“小而全”和種“花花田”的生產格局,根據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和龍頭企業原料需求,重點發展甜菜、馬鈴薯、大豆、玉米等作物,實行規模經營、四區輪作,配套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土地經營規模化、農業生產標準化、生產全程機械化、抗災保產水利化、農村經濟產業化。

突破重點。根據產業化龍頭企業原料需求,以發展規模經營、推進四區輪作為突破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一是轉變經營方式,大力發展規模經營。引導科技示范戶、種田能手以及各類能人連片承租農戶、村集體或農林牧場的土地,發展規模經營,并帶動農民群眾從事規模生產;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協會,整合農民土地資源,實行規模經營;引導外出務工農民和不會種地、不愿種地的農戶把土地流轉出去,由村集體、種田大戶或種田能手租賃經營;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承租農戶土地,建立自營基地,發展規模經營。二是轉變生產方式,推進四區輪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甜菜、馬鈴薯等企業原料型作物,進行歸方連片規模種植,在同一地塊上四年輪作一次,在全縣各區域進行科學輪作,以避免藥害和重迎茬導致的減產和品質下降問題。三是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重點是打好機電井,發展噴灌、微灌、滴灌;加強農機裝備建設,引導種田大戶、合作組織、村屯干部、龍頭企業等購置大型機械,提高農機保有量和作業率;加強科技推廣應用,建設科技園區、高產攻關示范田,引領和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四是扶強龍頭企業,增強企業反哺能力。促進龍頭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層次提升、集群發展,增強其對農業的牽動和反哺能力。

提供保障。建立橫向覆蓋產業各環節、縱向延伸產業全鏈條的工作機制,構建縣、部門、鄉、村“四位一體”的現代農業推進機制,做到包產業、包鄉、包村、包戶、包地塊,一包到底。強化政策支持,將產糧大縣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流轉土地的農戶,優先進行技能培訓、優先提供就業崗位、優先協調創業資金;對規模經營的種植大戶,將上級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予以重點傾斜,優先發包機動地,協調貸款和建設基礎設施,并由縣財政出資打井、上灌溉設備和辦理農業保險;對鄉鎮,實行產業化龍頭企業上繳稅金地方留成部分與鄉鎮分成,鼓勵各鄉鎮發展現代農業。同時,堅持以市場化手段協調農企關系,引導企業扶持農民發展生產,為農戶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實現互促共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