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6:58: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腦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腦卒療效及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急性腦卒
【摘要】目的探討冰毯亞低溫治療急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對生命體征的影響。方法隨機將發病12h內入院的78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亞低溫治療組和常規藥物治療組。亞低溫治療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冰毯亞低溫治療72h,使體溫在32℃~35℃,藥物治療組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分別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判斷療效。結果兩組體溫及心率均有差異(P<0.05),冰毯亞低溫治療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結論合理使用冰毯亞低溫療法,能降低腦組織耗氧量,保護血腦屏障,抑制內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釋放,減少腦細胞結構蛋白破壞,促進腦細胞結構和功能的修復。
【關鍵詞】亞低溫;腦卒中;腦保護
體溫升高會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加重病情,影響預后。文獻資料證明,亞低溫治療急性腦卒中有顯著的腦保護作用,溫度每下降1℃,耗氧量與血流量均降低679%[1],同時可避免深度低溫的副作用。為進一步提高療效及護理經驗,我科于2002年11月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亞低溫治療。經臨床觀察,療效顯著,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72例,均經過CT或MRI檢查證實為大面積腦梗死或腦出血(腦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齡38~81歲,平均(55.6±8.61)歲,男40例,女32例,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嚴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早期腦卒營養治療論文
腦卒中是導致老年人群致殘、生活依賴和喪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營養治療可以改善腦卒中的預后,而卒中后營養狀況的變化及營養治療在卒中康復過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早期腦卒中患者營養治療對其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標準[1],發病1周以內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確的肝、腎疾病和惡性腫瘤者。共入選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1.2.1病史記錄
腦卒療效及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冰毯亞低溫治療急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及對生命體征的影響。方法隨機將發病12h內入院的78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亞低溫治療組和常規藥物治療組。亞低溫治療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冰毯亞低溫治療72h,使體溫在32℃~35℃,藥物治療組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治療前和治療后1個月分別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判斷療效。結果兩組體溫及心率均有差異(P<0.05),冰毯亞低溫治療組的神經功能恢復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結論合理使用冰毯亞低溫療法,能降低腦組織耗氧量,保護血腦屏障,抑制內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釋放,減少腦細胞結構蛋白破壞,促進腦細胞結構和功能的修復。
【關鍵詞】亞低溫;腦卒中;腦保護
體溫升高會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加重病情,影響預后。文獻資料證明,亞低溫治療急性腦卒中有顯著的腦保護作用,溫度每下降1℃,耗氧量與血流量均降低679%[1],同時可避免深度低溫的副作用。為進一步提高療效及護理經驗,我科于2002年11月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亞低溫治療。經臨床觀察,療效顯著,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72例,均經過CT或MRI檢查證實為大面積腦梗死或腦出血(腦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齡38~81歲,平均(55.6±8.61)歲,男40例,女32例,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嚴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1.2方法
早期腦卒營養治療管理論文
【關鍵詞】腦卒中
腦卒中是導致老年人群致殘、生活依賴和喪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營養治療可以改善腦卒中的預后,而卒中后營養狀況的變化及營養治療在卒中康復過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早期腦卒中患者營養治療對其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標準[1],發病1周以內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確的肝、腎疾病和惡性腫瘤者。共入選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按摩護理對腦卒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腦卒中是一種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的突發性腦血管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最近幾年,腦卒中病死率雖然有一定下降,但致死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已然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根據臨床研究證實[2],通過積極搶救能夠幫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但如何改善肢體功能障礙和降低致殘率是臨床需要重視的問題。中醫護理是中醫治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恢復有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通過選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收治的120例腦卒中患者,將其均分為2組后分別予以不同護理干預,旨在針灸與穴位按摩護理聯合用于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其對認知能力、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本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其不同護理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0.12±11.27)歲;39例為首次發作,21例為復發;包括腦梗死50例,腦出血10例。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0.84±10.77)歲;38例為首次發作,22例為復發;包括腦梗死49例,腦出血11例。經核實,2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2組患者均經CT及MRI檢查確診,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5)》[3]中腦卒中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疾病者;因其他因素無法配合護理者。1.3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具體如下:病情觀察、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及基礎護理等,同時待患者病情穩定后予以健康教育,制作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分別有肢體擺放、體位轉換、關節被動運動、橋式運動、雙手交叉上舉、腕關節背伸、踝關節背伸、站坐位平衡及上下樓梯等,另外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由護理人員、家屬及照護者共同督促。觀察組則采取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其中針灸護理為:針灸前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先明確其患側肢體癱瘓程度及活動情況,并依據偏癱六階段評價法進行運動功能評價。取百會、人中、曲池、合谷、內關、外關、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及太沖穴。用無菌針灸針(揚州市智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蘇械準字20212201585)以捻轉手法進針,直刺感局部酸脹,向周圍放射最理想,操作選擇提插和捻轉手法,急性期選擇瀉法,而恢復期則選擇補法。待進針得氣以后,約10min,鼓勵患者進行患處活動,若有進步,則多加鼓勵,確保患者樹立康復信心。之后將5cm艾炷套在針尾點施灸,患者感覺到溫和但無灼痛為止,施灸期間,患者若感覺灼熱,無法耐受可停止,留針30min,每天1次,連續7d,隨后改為每周3次,持續治療1個月時間。按摩護理為:確保按摩護理環境的安靜,告知患者需排空大小便,選擇仰臥位,以拿捏、揉按手法,取手三里、內關、外關、天府、曲澤及合谷穴等。下肢按摩為捏壓手法,一手拇指、食指捏壓患者雙膝眼穴,另外一手拇指則按壓昆侖穴,而食指則按壓足三里穴,依次揉按伏兔、血海、梁丘及陽陵泉穴,再用法以大腿根部起始,沿股四頭肌朝下經膝關節及小腿外側到足背。足底反射區則取患者仰臥位,用屈食指點按法,同時配合掐、摩、推法等,力度以患者有酸、痛、脹及麻感為度,穴位分別有頭、小腦和腦干區、額竇、腎、腦垂體、膀胱區及輸尿管。上肢癱瘓則增加肘和肩胛骨、肩,下肢癱瘓則增加髖、膝。面癱則增加上頜、三叉神經、上頜和面。失語增加氣管、喉。完成按摩后囑咐患者多飲水,每次按摩20min。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滿分為100,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理想;采用MMSE評分評價患者認知功能,分值為1~30分,得分與患者認知功能呈正比;采用NDF評分評價患者神經功能;分值為0~45分,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作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行х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2組患者Barthel指數、MMSE評分及ND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指數、MMSE評分及NDF評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剖析早期腦卒營養治療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腦卒中
摘要:腦卒中是導致老年人群致殘、生活依賴和喪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營養治療可以改善腦卒中的預后,而卒中后營養狀況的變化及營養治療在卒中康復過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早期腦卒中患者營養治療對其預后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標準[1],發病1周以內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確的肝、腎疾病和惡性腫瘤者。共入選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急性缺血性腦卒臨床護理研究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復發率高及并發癥多的疾病[1-2]。據統計,2013年中國卒中的年齡標化患病率為111.8/10萬人,發病率為246.8/10萬人,病死率為114.8/10萬人[3],近年來仍呈不斷增長的趨勢,給國家、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負擔。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是最常見的卒中類型,占我國腦卒中的69.6%~70.8%[3-4]。患者發病后3~6h為搶救的最佳時間,良好的急診救治體系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5]。近年來,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與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本研究根據所在地區和醫院實際情況,采用德爾菲法構建了AIS的中西醫結合急診CNP并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對照試驗設計,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就診并進入綠色通道的AIS患者,共160例。1.2病例選擇標準。1.2.1納入標準。①診斷明確,西醫第一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ICD-10編碼為I63、I65、I66;②年齡在18~80周歲之間;③并發其他疾病,但危急程度不影響CNP流程實施;④意識清晰,具有聽說讀寫能力,或意識不清,但有家屬或親友陪同;⑤本人或家屬愿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1.2.2排除標準。①患者有其他嚴重并發癥或合并癥,且作為第一診斷必須優先處理者;②患者或其法定人拒絕進一步治療,要求轉診者;③研究者認為有不適合入組的其他患者。1.3隨機分組。采用中央隨機化原則按1∶1比例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路徑組和非路徑組,每組各80例。如患者符合入組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獲得隨機分配結果。路徑組給予AIS中西醫結合急診CNP護理干預,非路徑組給予AIS常規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干預[6-7]。1.4路徑實施。1.4.1構建中西醫結合急診CNP通過病例回顧、臨床調研和文獻研究,采用德爾菲法,制定了AIS中西醫結合急診CNP。經過3輪專家咨詢,最終確定了路徑階段劃分、時限、護理條目,并制定路徑流程圖和變異記錄單。CNP以患者就診時間和流程為序,根據主要護理重點不同,劃分為5個階段,共38項護理措施。1.4.2操作者培訓(1)組建核心小組,對CNP實施全程監控、督促、指導。(2)組建實施小組,通過講解、演示、模擬、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對實施小組成員集中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兩周1次,每次1~2h。(3)考核:由核心小組成員實施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理論提問和案例模擬,確保所有實施小組成員掌握AIS患者的急診綠色通道處理措施及各自職責。1.4.3具體實施非路徑組按照原有常規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進行急救護理,路徑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急診CNP進行急救護理,分為5個階段(見表1),每項操作均記錄完成時間。1.5評價指標。(1)急診停留時間;(2)急診CNP中每個階段所耗費的時間;(3)搶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1.6數據錄入及統計方法。采用Epidata3.1錄入數據,并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采用非參數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本研究所納入的160例患者中,非路徑組2例因重要資料不全而剔除,最終納入158例,其中路徑組80例和非路徑組78例。路徑組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120接診27例,自行就診53例;年齡為(63.56±11.15)歲。非路徑組78例患者中,男45例,女33例;120接診31例,自行就診47例;年齡為(65.32±9.58)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入院方式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2.22組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比較。
2結果
顯示:與非路徑組比較,路徑組的急診停留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CNP的實施有助于縮短AIS綠色通道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2.32組患者各階段耗時情況比較表3結果顯示:與非路徑組比較,在該護理路徑的5個階段中,除第4階段外,路徑組的各個階段耗時均得到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目標值相比,還有3個階段存在進一步改善的空間。2.42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本研究中,2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均達100%,不良事件發生率均為0%。
3討論
康復護理模式神經內科腦卒患者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間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選擇此時間段內在神經內科住院的106例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無典型特殊性患者。采用隨機信封法劃分到基礎組與研究組。基礎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模式。將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在康復治療有效性方面差異明顯,研究組數據明顯優于基礎組,數據差異達到統計學結果意義標準(P<0.05);護理干預之前研究組與基礎組患者的能力無明顯差異,差異數據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護理干預之后研究組患者的能力相對于基礎組而言存在明顯優勢,差異顯著,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結論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采用康復護理模式有著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同時在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神經缺損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護理;臨床效果
腦卒中屬于危害性較高的一種臨床疾病,臨床中比較常見,同時在致殘、致死多方面均具備較高的概率,患者臨床癥狀普遍較為嚴重,在治療之后患者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后遺癥,導致預后效果不理想。腦卒中在臨床中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功能障礙便是其中較為普遍且危害嚴重的一種。對此,為了探討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將我院無典型特殊性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間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選擇此時間段內在神經內科住院的106例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無典型特殊性患者。采用隨機信封法劃分到基礎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53例。基礎組中,男32例,女21例,患者年齡32~66歲,平均(51.2±3.3)歲;研究組中,男35例,女18例,患者年齡33~69歲,49.1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無差異,P>0.05不符合統計學對比的基本要求。
1.2護理方法基礎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的護理方法,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患者在發病之后往往會因為疾病困擾而形成負面心態,同時因為心態的影響導致不愿意參與到康復護理中,從而阻礙康復護理效果。對此,護理人員需要保障患者心理情緒的穩定性與積極性,提高患者在康復護理方面的參與熱情,保障整體護理效果;(2)體位護理。在采取正確的體位可以有效的預防或減弱患者發生審計痙攣、屈肌痙攣等現象,可以每個一小時幫助患者更換體位;(3)康復鍛煉先對患者實行肢體康復鍛煉的相關宣教,讓患者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在患肢力量得到一定恢復之后可以指導患者實行自我鍛煉,逐漸強化鍛煉強度;(4)并發癥護理強化患者的口腔清潔護理,確保呼吸道通暢性,及時采取吸痰處理,在輸液治療中需要定期更換位置,預防靜脈炎的發生。無任何不良反應,病情恢復理想,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60%以上;有效:相對于治療前恢復效果突出,康復效果采用Fug1-Meyer評分評價,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康復效果越理想。
圖示思維的意義及在建筑設計的作用
一、圖示思維的概念
建筑創作過程一般是這樣的:信息搜集形成對其直觀的感受,然后在腦海中針對本項目將各種信息(主要是空間、材料等信息)進行打散、拼接、重組、融入形成新的建筑形體。在進行各種處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形成很多模糊的,抽象游離的想法,雖然若隱若現但是對設計的初步階段意義非凡,必須以某種形式記錄下來,這是一支筆一張紙,隨意而形成的草圖成為其最佳選擇。這種以草圖的形式來記錄、分析、研究的過程就是圖示思維的核心。通常圖示思維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客觀形象:事物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即是建筑師創作中搜集的事物原型,是原始積累信息的階段。(2)知覺形象:對客觀事物存在的主觀反映,即是建筑師對搜集來信息的主觀分析、選擇、判定階段。(3)理性形象:對客觀事物進行主觀分析后,結合建筑學的客觀規律,在理性的高度上進行再分析,再創作,形成新的建筑形象的階段。(4)表達新形象:將理性形象用建筑語匯重新表達,即抽象思維轉化為具體形象的階段。總的來說圖示思維過程就是從不確定到基本確定,從模糊到清晰,從私密到公開,使建筑師的思維過程在草圖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淺顯易懂。同時可以提高建筑師的工作效率。
二、圖示思維的意義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圖示思維對建筑設計人員來說一般具有兩個意義:(1)視覺思考;(2)視覺交流的意義。視覺思考的意義:羅伯特•麥金認為圖示思維是一種外在思考,是視覺、觸覺和動感等直接思考,具有即是的、激發性的、機遇性的特征和設想。視覺交流的意義:交流包括自我交流和對外交流,在建筑師進行設計的初級階段圖示思維的過程可以看成是自我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建筑師通過紙面圖畫、眼、手、和腦,將潛藏于經過腦海加工后的設計碎片表達在草圖上,而草圖上所構想出來的圖畫反過來又可以刺激大腦形成新的適宜本項目的構思,這樣反復循環,循環次數越多,新的創意想法也會越來越多。
三、圖示思維在建筑創作中的作用
圖示思維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主要起這樣六個作用:即表現、抽象、手法、發現、檢驗和鼓勵。(1)表現:思維的形象表達即是表現。徒手繪制的草圖,手工制作的模型,細部大樣,造型表現,是在建筑設計中常用的圖示思維表現手段。(2)抽象:將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抽象化分析,建筑設計的圖示思維轉化為圖是語言。既然是語言那語言就存在詞匯與語法,現代西方有些學者認為建筑設計過程和語言規律類似,都是通過特定的詞匯與語法表達出所需要的核心類容(設計方案)。對建筑本身來說,建筑觀對功能,形式,文脈三要素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則是對其的抽象分析。(3)手法:圖示思維進行建筑設計的處理手法一般有三種:開敞端的形象:用不完整的草圖形象表達構思。這種方法一般可以使建筑師思維敏捷,圖形表現不受局限。轉化的形象:在不改變構思的條件下,通過對某常見的母體進行分析后創造出全新的圖形。有結構或有秩序的形象:采用各種規律去分析并將其有邏輯的組合,打開設計思路寬度。(4)發現:發現時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與研究,找出內在的規律并將其上升為理論。(5)檢驗:是設計方案推敲選擇與綜合的過程。檢驗也可以用圖式思維方法進行圖解說明,更加明晰地對設計方案進行評估。(6)激勵:草圖經常被建筑師用來向人們傳遞設計意圖,激勵因素的存在可以使方案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業主、顧問以及其他建筑師經常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建筑師草圖的個性、風格、生動、創新、方向重點等等。
大腦半球缺血性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腦半球缺血性率中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大腦半球缺血性卒中和猝死的關系。方法:對48例大腦半球缺血性卒中伴猝死病人的影像和臨床資料特點比較分析。結果左半球缺血性卒中發生卒死16例,右半球32例;右半球多于左半球發生猝死。結論:大腦半球缺血性卒中誘發自主神經系統異常及心臟電生理變化與猝死相關。
缺血性卒中致猝死的病例正逐步增多而引起廣泛關注[1],本文回顧性總結兩院1989年1月~2006年10月間住院的1892例大腦半球缺血性卒中病人死亡病例符合卒死診斷的48例臨床資料與國內外文獻進行分析,已引起同道關注。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病例選擇1989年1月~2006年10月間住院的病人1892例病人符合猝死診斷的48例進行研究。入選標準:①腦卒中發病后入院;②全部頭部CT掃描,部分MRI檢查,TCD證實病灶為大腦中動脈供血區以新發病灶為主;③無心臟并發癥且心電圖無典型心肌缺血表現,心肌酶學正常(入院大生化檢查)。④猝死符合心源性猝死標準;⑤住院期間神志清醒。在48例病人中,男36例,女12例,年齡58~80歲,平均住院天數24.1±6.8天。既往史:高血壓17例,冠心病史5例。
臨床表現:頭痛13例,頭昏18例,嗜睡3例,尿失禁10例,失語及構音障礙9例,眼球凝視一側10例面癱32例偏癱46例(肌力0~Ⅱ級16例,Ⅲ級以上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