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2:14: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描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運動的描述教案
第一節運動的描述
素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
(2)知道參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需要選定參照物;
(3)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運動的描述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簡諧運動的振幅、周期和頻率的含義。理解周期和頻率的關系。
(2)知道振動物體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頻率,并正確理解與振幅無關。
(3)理解振動圖像的物理意義,能利用圖像求振動物體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時刻的位移;會將振動圖像與振動物體在某時刻位移與位置對應,并學會在圖象上分析與位移x有關的物理量。
(4)知道簡諧運動的公式表示X=Asinwt,知道什么是簡諧運動的圓頻率,知道簡諧運動的圓頻率和周期的關系。
傳播描述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文獻書目分析方法,對收錄在《亞洲傳播手冊》中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和專著進行描述和分析,就華人學者與非華人學者在研究課題上的區別,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特點,研究成果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情況等問題作了解答;并討論了國內傳播應當加強的地方,特別是加強合作研究。
[關鍵詞]研究課題研究特點核心學術期刊合作研究
自1982年11月全國第一次傳播學研討會提出“系統了解,認真研究,批評吸收,自主創造”的指導方針后,傳播學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傳播學已不再被認為是“偽科學”或“資產階級的東西”。它已正式被國家教育委員會確認為一級學科。同時,大量有關傳播學的譯著、編著、專著和論文相繼出版。
國外對中國傳播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們研究的情況,至今在國內尚未有過描述和分析。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的研究,希望能為今后中外有關中國傳播的對比研究提供參考。
一、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書目分析方法,對收錄在1998年出版的《亞洲傳播手冊》中有關中國傳播研究的論文和專著的書目進行描述和分析(不包括香港和臺灣)。
邏輯范疇還原描述論文
提要:在徹底的現象學還原之后,邏輯范疇連同一切本質科學都被“懸置”了,但是現象學描述的手段仍然是自然態度中的公共語言,由此所必然帶來的世界視域之前理解與徹底的現象學還原之要求,是否會形成沖突?胡塞爾自己是如何應對這一困難的?由此現象學描述、現象學方法還有怎樣一種意義?本文嘗試著對這些問題做出一個簡單梳理。
關鍵詞:“現象學”之謎|私人語言|現象學描述
有一種觀點因頗具說服力而相當流行:自從維特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語言之不可能性問題之后,以笛卡爾式自我反思為特征的“意識哲學”便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礎。這在二十世紀哲學流派中首當其沖的是便是胡塞爾現象學。關于私人語言之不可能性和現象學的關系問題,在國內倪梁康先生與張慶熊先生幾年前曾有過一場爭論[1],彼此相持不下。而隨著國內近來對維特根斯坦在其思想轉型期的所謂“現象學階段”的關注和研究,以上這種觀點又再一次地凸顯出來[2]。維特根斯坦發現無論我們創造什么樣的語言,都無法直接描述、或者說如“現象”本身那樣把“現象”復制在語言中,而只能借助于公共性的范疇與普遍性語詞來言說現象。所以他認為對現象直接描述的“現象學語言”是不可能的。顯然,他后期的私人語言批判,是他這個所謂“現象學階段”之后的一種自然歸宿。
不過,筆者認為,胡塞爾現象學從未試圖用一種私人語言來進行現象學描述。作為一門塵世的(Weltliche)學問,它需要能被所有人傳達和理解。它從未試圖創造一種專屬于自己的“現象學語言”,它所使用的語言正是我們每天所言談與理解的日常語言。然而必須承認,私人語言之不可能性以及維特根斯坦對自己所嘗試的“現象學語言”的否棄,向胡塞爾現象學所提出的真正值得反思問題在于:使用一種公共性語言進行現象學描述所必然帶來的解釋學前設,與現象學還原所要求的徹底性,兩者之間不矛盾嗎?胡塞爾是否把捉到了這一問題,他又是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的?由此現象學描述、現象學方法還有怎樣一種意義?
一、胡塞爾:對語詞普遍性之承認與對邏輯范疇之還原
關于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對現象進行描述以及這種語言自身的特點,胡塞爾是有著清醒的方法論認識的。在《觀念I》中他曾明確地指出:“屬于表達行為本質的普遍性意味著,被表達者的一切特殊性絕不能在表達中被反映。意指層不是,而且必然不可能是一種對底層的復制”[3]。一方面,語言與存在是異質的,表達是普遍性的意指。胡塞爾所說的在現象學還原之后對于現象的直接描述,并不是要對于感覺予料進行直接的描述或者直接復制;他在其現象學工作中從來使用的都是我們的共同語言,如果說他對這種語言有什么要求的話,那只是“表達的忠實與無歧義性”。他說:[4]
邏輯學論文:描述和規定
【內容提要】作為主體對對象的語詞—符號說明或摹寫,任何描述都必須以相應的規定為前提。作為主體為描述對象所做的規范性設定,任何規定都在客觀根據和主觀需要的張力中形成。這意味著描述具有明顯的人類學特征,任何描述都具有規范的性質。描述的意義和適用范圍是相對于作為其前提的規定而言的。當描述涉及作為自身前提的規定時,會因達到該描述的邊界而失去意義。但在更高層次的新的規定的基礎上做出超越原有規定的描述,則構成人類描述發展的基本方式。規定可以是明確的,也可以是隱含的,描述與作為自身前提的隱含規定相沖突是悖論產生的根源。規定及以其為前提的描述不僅具有相對性,而且具有合理性。規定和描述的合理化是人類描述發展的重要內容。
由于向來被看作是主體對對象的客觀寫照,描述(description)本身似乎沒有什么可追問的。然而,通過作為其前提的規定(stipulation)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描述都具有明顯的人類學特征。即使在所謂“客觀”的描述中,也有主觀規定的因素。任何描述都具有規范的性質。描述與規定的內在關聯以及由此而具有的人類學特征,在更深層次上反映了人類認識的本性。
一、從悖理性看描述與規定的內在關聯
在認識論意義上,描述可以定義為主體對對象的語詞—符號說明(verbalaccount)或摹寫(verbalportrayal)。它既不是照相式的描繪,不是形象繪畫或象征性的標示;也不是純粹的主觀表達,不是情緒的表達或愿望的表達。正是由于作為主體對對象的語詞—符號說明或摹寫,描述絕不是不成問題的。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嚴格的學術探索中,一些描述的悖理性都充分表明了這一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到這樣一類話而不覺得有什么不妥:“不是辦法的辦法”、“什么都不可信”等等。在語言的實際使用中,這樣的表述總是有其意義,甚至并非可有可無,只是作為嚴格的描述,它們涉及一些極為重要的問題。
從語言的日常使用看,“不是辦法的辦法”似乎是一種十分自然的說法,但從描述的角度看,這種表述卻明顯相互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它表明這樣一種意思:不是辦法,但是作為辦法來使用。或者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把它權當一種辦法。只是嚴格追究起來,這里涉及“辦法”的定義或規定:“不是辦法的辦法”到底是辦法還是不是辦法?
描述心理學對先驗現象學
摘要:狄爾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以描述心理學而不是以先驗現象學作為他的認識論的基礎,這是他與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在哲學思想上的戲劇性的聯姻與激烈爭論的關鍵所在。胡塞爾認為狄爾泰的立場勢必導致相對主義和懷疑論,而狄爾泰從來不接受這一評語。本文試圖說明為什么狄爾泰反對胡塞爾的先驗唯心主義,堅持自己的“實在論的或批評地客觀導向的”哲學研究的理由。
關鍵詞:狄爾泰|胡塞爾|描述心理學|先驗現象學
狄爾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以描述心理學而不是以先驗現象學作為他的認識論的基礎,這是他與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在哲學思想上的聯姻與爭論的關鍵所在。在狄爾泰看來,現象學如果限制在描述心理學的范圍,那么現象學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他樂意承認和采納胡塞爾在描述心理現象和心理結構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現象學一旦走上先驗唯心主義的路線,這就意味否定認識論的歷史的和社會生活的維度,這是狄爾泰堅決反對的。按照胡塞爾的觀點則剛好相反,描述心理學不足于克服心理主義、歷史主義及其必然導致的惡果相對主義,只有把描述心理學發展為先驗現象學,才能建立具有牢固基礎的認識論。狄爾泰與胡塞爾間在哲學思想上的交往與爭論已經成為現代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個“公案”。弄清楚這一“公案”,對于搞清楚描述心理學、現象學和認識論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對于把握德國20世紀上半葉哲學思想發展的脈絡很有助益。
狄爾泰與胡塞爾的交往和互相評價
1925年,當狄爾泰逝世14年后,胡塞爾在他開設的“現象學的心理學”的講課中回顧了他與狄爾泰交往的歷史。按照胡塞爾的回憶,這一交往是由狄爾泰推動的。狄爾泰在讀到胡塞爾的《邏輯研究》之后意識到,胡塞爾有關意向分析的現象學對于他正在從事的心理結構的認識研究十分重要,并于1905年邀請胡塞爾到柏林拜訪他。而胡塞爾也通過這次與狄爾泰的直接接觸,開始注意狄爾泰的描述的心理學,以及與歷史主義的關系問題。胡塞爾在他的講稿中寫道:
“當我親耳聽到狄爾泰本人的如下判斷時吃驚不小:現象學,特別是《邏輯研究》第二冊中有關現象學的描述分析的部分與他的《描述的和分類的心理學的觀念》在本質上相諧和,并可視為作為一種理想展現出來的在方法論上完全成熟的心理學的最初根基。由于這一關聯,狄爾泰始終非常重視我們從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展開的研究,并且在他晚年又滿腔熱情地重新拾起他一度中斷的有關精神科學理論的研究。這一結果就是他有關這一論題的最后和最精美的作品《歷史世界的構造》。它(于1910)發表在《柏林科學院的論文匯編》上,可惜他就在從事這一工作期間與世長辭了。我本人隨著越來越進一步完善現象學的方法和取得對精神生活進行現象學分析的進展,也越益認識到,狄爾泰的這一當初使我很驚訝有關現象學與描述-分類的心理學有著內在統一性的論斷,在事實上是合理的。他的作品包含著現象學的天才預見和初步認識。這些作品決非過時了,即使在今天仍然能從中獲得極其豐富的、有價值的具體啟示,能激發在方法論上取得進展的和完全從另外的問題出發進行建構的現象學的工作。”[1]
小學生作文精準描述能力策略分析
摘要:寫作不僅能培養學生利用有限字詞描述生活、抒發情感的能力,更是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基礎=精準描述能力是作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環節,如何在引導小學生利用掌握的每一個字詞精準描述具象生活的同時,又能夠碰撞出文字創作與情感宣揚的火花,是對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作文教學能力的考驗。
關鍵詞:小學作文;表達效率;精準描述
小學作文教學主要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無話可說。這一難題早已引起學者和教師的廣泛關注,并形成了有效有用的教改方案。二是小學生寫作時精準描述能力不足。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懂得寫什么,但把握不住寫多少、怎么寫、怎樣寫好。下面,我根據多年小學作文教學經驗,分別從低年級讀寫教學夯實基礎、中高年級分段教學計劃進階提升以及課外擴展寫作邊界三個方面,對如何提升精準描述能力進行簡要解析。
一、加強低年級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精準描述能力的基礎
1.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抓手。大多數低年級學生知識庫中所存字詞有限,故而小學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表達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完成基礎知識的教授外,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說話能力,使其具備初步的分析、思考、判斷、推理能力,為以后的作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解析一段閱讀內容時,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文字所表達的含義,更要懂得經典文字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產生的精準描述效果。2.重視說話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會說,要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精心設計說話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說話并充分表達。教學初期,教師要消除孩子說話時的羞怯和恐懼心理,用符合孩子年齡和心理的語言表述鼓勵孩子說話。說話能力的培養要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既要重視學生看圖說話講故事的專項教學,更要積累日常交流中的習慣用語。3.強化寫句寫段練習。寫句寫段是小學作文的基本功。經過一年級上半學期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漢語拼音,具備了書面作文的基本條件。教師要著手讓學生進行寫句訓練,每日借助拼音清楚地表達一句話,并設計家庭作業“每日一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批改、點評、鼓勵,讓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表情達意能力和積極的作文態度。進入二年級再進行連句成段訓練,讓學生用幾句話表述一段完整的意思。學生寫好句子和段落,作文就會水到渠成。這是一個艱難費心的過程,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融為一體,扎實有效地做好基礎性工作,促進學生精準描述能力不斷提升。4.營造班級普通話氛圍。目前,農村適齡兒童進入學習環境后普通話不標準現象仍較為普遍,教師必須堅持說普通話,用普通話教學。要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用普通話發言,在課間也要用普通話交流。學生在長期的普通話交流中形成用普通話表述的思維模式,具備了良好的語感,表述時自然有話可說。為了更好地營造班級普通話氛圍,讓學生樂意用普通話交流,教師除了抓好常規的普通話教學以外,還要精心設計誦讀比賽、故事會等學生喜歡的活動,營造良好的語感氛圍。
二、中高年級作文教學是提升精準描述能力的關鍵
研究論文應當重視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
[關鍵詞]研究論文實驗動物應用狀況
動物實驗是醫學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類疾病的調查和防治研究等諸多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目前,國內外公認實驗動物質量的標準化與否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水平的高低,實驗動物水平應當與科學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們愈來愈重視實驗動物的標準化問題。但是,醫學研究論文中對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而描述的狀況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驗動物應用的情況,也反映了科研論文的規范化程度[1],并進而影響論文的質量和交流。作者通過對《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內科雜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病理學雜志》、《中華腫瘤雜志》、《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中國應用生理雜志》、《解放軍醫學雜志》、《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和《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1~1996年各期刊載的呼吸系統疾病論文為例進行調查,并隨機抽檢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應用實驗動物的文章。填寫問卷,依文獻計量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10種雜志文獻中呼吸疾病所占數量有明顯差異,平均占總量的12.93%。其中《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華內科雜志》中占11.57%,《中華腫瘤雜志》中占10.11%,《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中占9.55%,比例較高。《中華病理學雜志》中占7.96%,《中華醫學雜志》中占4.81%。《中國應用生理雜志》中占5.54%。而《第三軍醫大學學報》中占3.73%,《解放軍醫學雜志》中占2.31%,《第四軍醫大學學報》中占2.53%,比例較小。
2.約有1/4的研究論文是通過動物實驗進行研究工作的,幾乎涉及呼吸系統的各種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為主。幾種雜志不平衡,《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所占比例高達75.25%,《中國應用生理雜志》所占70.27%,比例較高,《第四軍醫大學學報》為62.07%,《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為48.00%,《中華醫學雜志》為32.76%,《解放軍醫學雜志》為18.52%,《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為13.15%。而《中華內科雜志》和《中華腫瘤雜志》較少,分別為7.74%和8.60%。這與各雜志刊文的側重點有關。
3.理想的動物模型應是規范化的,能夠準確地重復再現。為此,應嚴格控制影響因素,力求一致性。影響復制的因素可分為兩大類:動物因素和環境因素。動物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性別、年齡、疾病因素。環境因素包括營養、氣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論文中對這些因素均應描述。調查中發現文章標題作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沒有注明實驗動物的種名,有些文章應用了不規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沒有交代實驗動物的品系、品種。57.47%的文章既不記敘實驗動物的來源,也不交代其遺傳背景。性別、年齡和體重因素,分別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無記敘。一些文章實驗動物的數目偏少,不足以達到統計學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實驗動物的數目。當然,近交系動物可以突破統計學上的要求,但也必須滿足一定的數目。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4.動物實驗的條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飼養方式,99.14%的文章對實驗環境未記敘,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實驗動物的合格證。有5篇文章是應用裸鼠進行的實驗,其中僅1篇提及動物實驗條件。
描述環境下促銷種類及其效果
一、促銷的的各種分類
經濟全球化使競爭愈演愈烈,國別界限消失,消費者的需求愈來愈多樣化,市場上有數不盡的產品和品牌。這種情況,采取正確的市場技術是廠商或者商家在這種艱難的市場上生存下去,并確保增長的關鍵。另外,各種廣告(如電視、電臺)促銷被廣泛使用以便吸引消費者,促銷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總首先結了眾多學者對消費者促銷從不同的標準來對促銷所作的常見的幾種分類:一是從貨幣性和非貨幣性或者心理層面上來劃分,Gedenk,Neslin,&Ailawadi(2006)將促銷分為價格促銷(優惠券,返現,折扣,優惠裝等)和非價格促銷(免費樣品,贈品,抽獎,事件以及展示等),其中非價格促銷又被分類為支持性非價格促銷(如展示,銷售點宣傳材料等)和“真正的”非價格促銷(免費樣品,贈品,抽獎,事件等);二是根據根據成本/利益原則來劃分,Gilbert&Jackaria(2002)把促銷分類為“價值增加”(ValueIncreasing)促銷和“價值附加”(ValueAdding)促銷,前者包括優惠券促銷和特價促銷等,后者包括競賽活動促銷、抽獎促銷、樣品贈送、購買點陳列(PointofPurchaseDisplay)、展銷(Demonstration)、忠誠卡(LoyaltyCards)等;三是從從是否能建立消費者忠誠來看,Kotler(1998)把促銷分為可以建立消費者忠誠和不會建立消費者忠誠兩類,前者除了提供促銷價值外,更包括與銷售相關的信息,如樣品、包含銷售信息的折價券、與產品有關的贈品,后者如特價包、與產品無關的贈品、抽獎、競賽、交易折讓等;四是以期望理論中的描述理論為基礎(從描述的角度對促銷進行分類)來進行分類,Diamond&Johnson(1990)將促銷方式分成獲得(Gain)和損失的減少(ReducedLosses)。并提出,一般來說貨幣促銷對應損失的減少,非貨幣促銷對應獲得。如非貨幣促銷買A送B(A為購買的主產品,B為搭配品),是屬于額外獲得(gain),而本質相同的另一種貨幣促銷例如A和B同時購買原價多少錢,現價只要多少,這種是損失減少(ReducedLosses);最后一種是根據促銷所提供給消費者的利益類型來劃分,在Chandon(2000)把促銷利益分為享樂型利益和功利型利益兩大類基礎上,郝遼鋼(2008)把促銷分為四類——高實用性利益+高享樂性利益(如樣品贈送促銷、聯合促銷)、高實用性利益+低享樂性利益(如特價促銷、優惠券促銷、特惠包裝促銷)、低實用性利益+高享樂性利益(如贈禮促銷、競賽活動促銷)、低實用性利益+低享樂性利益(如抽獎促銷)。
二、從描述的角度對促銷進行的分類
在以上眾多分類中,其中一個很重要但是卻沒有在研究和實踐中被關注的一種分類方法是以Diamond&Johnson(1990)從信息描述的角度對促銷進行的分類,也就是促銷可以被分類為獲得描述和減少損失描述兩類。他們指出有許多方法來說明一個給定的促銷將被描述成單獨的獲得還是減少損失。首先Thaler(1985)使用汽車行業中的返現促銷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促銷可以被感知為是單獨的獲得而不僅僅是減少了購買價格,用Thaler的話來說,消費者對于返現會建立一個單獨的“心理賬戶”,返現和價格是分離開來的,所以消費者會把返現看成是一個單獨的獲得,而不是和價格合并計算而認為是減少了價格支付。他還提出,一個等值的折扣帶來的節省應當是被看成減少損失而不是獲得。但是他沒有檢驗這個假設。
另外,Thaler&Johnson(1986)提出,根據享樂法則,一個利得是和損失分離開來還是和損失整合到一起決定于哪種形式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快樂。因為促銷在較大的損失(購買價格)背景下是一個小的利得,根據Thale的“銀襯里”法則,一個小的利得應當和較大的損失分離開來,所以大部分的促銷應當被描述成獲得而不是減少損失,這樣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感知利益。但是這個法則的使用沒有區分不同類型的促銷。
再者,根據“成本/利益原則”,決策者有動力去選擇投入最小而得到最大滿意的解決方案。根據“成本/利益”方法來推斷促銷如何被描述取決于在不同情況下把利得和損失整合到一起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如果與購買相關的屬性以不同的度量標準表達時,把這些多重屬性整合到一起會更加困難,把這個觀點應用到促銷領域,Diamond&Johnson(1990)以此推斷說當促銷的呈現形式與價格息信具有同一度量標準,這個促銷會更加容易和價格整合到一起,這時促銷將被描述成減少損失。相反,當促銷出現的形式不是貨幣度量單位時,將促銷和價格整合到一起將非常困難,消費者不會花費努力去把這種非同一度量標準的促銷和支付的價格合并計算,這種促銷將會被描述成獲得。
混合描述式工藝設計技術的研究
一、幾種快速工藝設計技術
1.基于工藝知識庫的快速工藝設計
工藝工作者在飛機工藝設計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工藝經驗、方法,而且形成了大量工藝規范和工藝管理類文件。如何將這些工藝知識以合理層次組織起來,轉變成易于為計算機管理的數據,讓工藝人員借助計算機靈活地查閱、選用,如何在此基礎上實現工藝設計的智能化,是現階段飛機制造工藝信息系統研究的重點。
2.智能輔助技術研究
基于交互式的人機混合工藝決策技術指工藝設計人員(用戶)在CAPP系統中的地位不像在傳統CAPP智能系統中,僅是信息輸入人員的角色。傳統方式是用戶輸入、系統決策、系統輸出,系統處理過程對用戶是不可變動的。而在基于交互式的人機混合工藝決策系統中,用戶是工藝決策的主體,系統決策的目的不再是代替工藝人員,而是有效輔助工藝人員。
二、混合描述式工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