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0 10:58: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公墓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墓建設

生態公墓建設調研報告

**鳳凰山公墓,在建設之初就提出了“建公墓為公園”的設計和建設理念,國內也有許多公墓提出同樣的建園理念,這是一種提升和進步,但在理念和手法上還停留于傳統園林景觀的基礎上,已落后于潮流。傳統園林景園與生態園林景觀其內涵和表達方式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傳統的園林景觀以外在的審美情趣、表達藝術性為價值取向,局限在唯美、唯藝術的范疇內,局限在種花種草、裝點環境的美化設計中,忽視了景觀設計的生態價值,忽略了對自然生態系統、人文生態系統與人工物質環境的整合。因而使得園林景觀不夠自然,植物生態系統較脆弱,并造成先期投入資金大,后期維護成本高。

生態園林景觀從自然生態系統的審美意識出發,提倡自然景觀的保護和仿效,強調“二多一少”,即樹木花草多、野生鳥獸多,建筑少。使之達到生態體系結構的合理性、生態系統功能的穩定性、生態物種的多樣性等,使得生態群落有較強的穩定性、抵御性、保存性,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健康、質樸、理性的生命之美。是景觀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態系統的秩序之美、生態要素的多元豐富、生態結構的有序運行,成為超越外表層次、純藝術美感的新審美要求。

今天我們所倡導的公墓生態化建設,既與生態園林的發展趨勢合拍,更是殯葬改革、生態環境保護和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公墓的生態建設有兩個層面的內容和要求。一個層面是對葬式的,要求在公墓大力推行生態葬式,如植樹葬、草坪葬、花葬等)和節地葬(如塔葬、室內葬、壁葬等)。以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系列生態葬式,將骨灰撒入土中,既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又能成為樹木、花草的營養滋養植物,既達到了“入土為安、返璞歸真”的愿望,又節約了土地,綠化了荒山,使有限的土地持續和永續利用,達到徹底生態化的目標。以塔葬、室內葬、壁葬等系列節地葬式,使單位面積土地可入葬更多的骨灰,以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另一個層面是對公墓園區總體景觀規劃設計的,要求公墓的總體規劃以及景觀設計要遵循生態景觀設計的原理,達到生態化的要求。兩個層面均是要求公墓的建設經營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達到最小。這也就是生態化公墓的要義。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的確很艱難。第一個層面的技術要求不高,比較易于實施,在許多公墓己不同程推行,但在公墓完全推行此類葬式阻力大,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公墓本身的因素。第二個層面的技術要求較高,受地理環境、地方風俗、人們觀念意識的影響,實施的難度較大。

但是,生態公墓的建設經營,從全維的角度考量各方關系和效益,它是科學的、經濟的、可行的,而且將給我們帶來多方面的裨益。生態效益:這一點無容置疑,生態公墓就是要求達到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達到最小,具備生態體系結構的合理性、生態系統功能的穩定性、生態物種的多樣性等,使得生態群落有較強的穩定性、抵御性、保存性。成為城市的“綠肺”,成為城市生態的貢獻者。經濟效益:生態公墓強調的是,其一,保護自然景觀和仿效自然,景觀營造大多采用鄉土樹種和建材,顯露自然質樸的美,而排斥破壞性的大砍大挖、大興大建,所以景觀的總體投資省。其二,植物群落有較強的穩定性、抵御性、保存性,所以病蟲害少以及后期維護成本低。所以是經濟的。同時對區域生態所的貢獻,潛在的經濟效益則更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現必然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支持。

在鳳凰山公墓建設之初,我們并沒有將其建設成為生態公墓的觀念,僅是因為我和我的同仁大多原來從事林業科研工作,職業的意識要求我們保護原有植被和林相,進而豐富其林相,以本土的文化及風格,依山就勢進行漸進開發建設。隨后,生態理念逐漸增強,也進一步明確了建設方向。

查看全文

公墓建設和發展調查報告

最近,通過對全國和全省民政會議精神的學習,結合我市公墓管理的工作實際,就我市公墓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一些粗淺的想法,現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如下。由于我從事公墓管理工作的時間不長,這些想法還不是很成熟,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公墓業是殯葬行業的一個朝陽產業,肩負著執行國家殯葬改革政策,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完善城市功能的歷史使命。它在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遏止散埋亂葬,還青于山、還美于民、還文明于社會的同時,追求良好的經濟效益,形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良性循環,達到兩個文明“雙豐收”。

我國的公墓產業是在80年代后期起步的,經過近20年的運作,它呈現出快速迅猛的發展勢頭,據有關資料統計,到2001年,全國公墓總數達692家,設計墓穴數達321萬。公墓業逐漸成為殯葬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撐點,成為民政事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我市是從1995年籌建公墓的,到現在已建成了5處公墓,其中,市區、文登和乳山各一處,榮成兩處。總的看,我市的公墓布局合理、規范,從墓容、墓貌,到干部隊伍建設、公共服務、輿論宣傳,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能夠滿足城市功能和群眾需求,為推進我市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努力。

雖然我市公墓業發展速度較快,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以金山公墓為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化、美化工作滯后。目前金山公墓的綠化和美化工作還停留在較低水平,同一墓區的樹種參差不齊,缺乏呼應;地面綠化力度不大,綠化美化工作缺乏整體效果,還沒形成與公墓設計相適應的獨特的外部景觀,不能給喪主以美的享受。在這一點上,我們與走在全國前列的上海福壽園和濱海古園等公墓還存在很大差距,急需進一步改善。

查看全文

鄉鎮公墓建設與管理工作報告

為更好滿足城鄉群眾的基本殯葬需求,促進我縣殯葬改革與管理工作健康發展,自7月份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我局會同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強化工作責任,落實整改舉措,持續不斷加強鄉鎮公墓的規范化管理,啟動了全縣殯葬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縣長先后召開3次座談會、問題分析會及工作部署會,全力推進鄉鎮公墓管理工作,鄉鎮公墓規范管理取得較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鎮公墓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23個鄉鎮,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鄉鎮公墓共17家,分別是。其中公辦公營3家,其余14家均為公辦民營。在2011年--2012年,市、縣兩級政府為了大力度推進鄉鎮公益性公墓建設,出臺有關推進措施,積極鼓勵各地走多元化投資的,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到公墓建設中來,有效破解大部分鄉鎮財力緊張的難題,使鄉鎮公墓建設呈現出投資多元化和經營模式多樣化的特點。

但不論是公辦公營公墓,還是公辦民營公墓,我縣XX家鄉鎮公墓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益性質:包括實行骨灰免費寄存,對五保戶、低保戶、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和散葬烈士遷葬實行減免措施等。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大部分鄉鎮公墓運營管理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查看全文

鄉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工作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經濟開發區、旅游經濟特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規范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和管理,有效治理亂埋亂葬現象,促進全市殯葬事業科學發展,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省殯葬管理辦法》、《省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基本規范》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倡導生態綠色殯葬,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原則,堅持規劃新建和改造并舉,加快農村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節約土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努力營造和諧文明殯葬新風。

(二)工作目標。從年開始啟動,通過3-5年的努力,力爭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村級公益性生態墓地建設任務。

二、嚴格規范設施建設

查看全文

區委加強公墓建設管理意見

為加強公墓建設和管理工作,滿足城鄉居民喪葬需求,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妥善解決濫埋亂葬、修墳立碑引發的各類矛盾,推動殯改工作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省殯葬管理規定》、《省公墓管理辦法》和《市殯葬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公墓建設管理工作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深化和推進殯葬改革,加強殯葬管理,革除喪葬陋習,在全面推行遺體火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建設,整治濫埋亂葬,有效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轉變喪葬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我市公墓(骨灰堂)建設科學規劃、規范管理、有序發展。

二、工作內容

(一)加強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建設和管理。規劃部門、民政部門要把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建設納入全市公墓建設總體規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科學合理的規劃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編制《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布局規劃》,制定《市公益性公墓管理暫行辦法》,全面提升我市公墓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二)整治濫埋亂葬現象。各鎮(街道)要采取綠化、深埋、平毀或遷移等多種形式,治理鐵路公路沿線、耕地、林地、綠化帶、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及水庫、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內的濫埋亂葬現象。民政局、公安局、住建委、國土局、林業局、環保局、工商局、物價局、園林局等有關部門搞好協調配合。

查看全文

市政辦公墓建設管理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

為加強公墓建設和管理工作,滿足城鄉居民喪葬需求,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妥善解決濫埋亂葬、修墳立碑引發的各類矛盾,推動殯改工作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民政部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省殯葬管理規定》、《省公墓管理辦法》和《市殯葬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公墓建設管理工作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深化和推進殯葬改革,加強殯葬管理,革除喪葬陋習,在全面推行遺體火化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建設,整治濫埋亂葬,有效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轉變喪葬風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我市公墓(骨灰堂)建設科學規劃、規范管理、有序發展。

二、工作內容

(一)加強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建設和管理。規劃部門、民政部門要把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規劃建設納入全市公墓建設總體規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科學合理的規劃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編制《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布局規劃》,制定《市公益性公墓管理暫行辦法》,全面提升我市公墓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公益性公墓建設管理方案

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和骨灰流向管理,杜絕亂埋亂葬現象發生,進一步推動全鄉殯葬改革工作,根據市、縣有關規定,經研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清理整治亂埋亂葬,大力倡導科學、文明、節儉、生態的喪葬方式,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主要任務

按照每個村(居)原則上修建一個公益性公墓的要求,大力推行“綠色殯葬,生態殯葬”,全面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設任務。

三、建設要求

查看全文

公墓業可持續發展報告

上海正加快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2010年上海世博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進一步推進了上海朝著科學發展觀所指明的方向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同時,這也對上海公墓業的生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上海公墓業綠色生態建設已取得重大成績

上海原本也是一個以遺體葬為主的城市,公墓的布局也不適應城市的發展。解放初期公墓達110處之多,大小不一,大的有二百多畝,小的僅十來畝,有不少地處中心城區(詳見《上海殯葬年鑒》2006年卷)。解放后對公墓進行了整頓,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的公墓格局,現有公墓43家,平均墓地面積在150畝左右。

上海率先實現了100%的火化率(除特許外),與此同時,公墓也實現了從遺體葬到骨灰葬的轉變,滿足了公眾“死有所葬”的基本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公墓業開始導入市場機制,出現了由福利性向經營性的轉變。近年來,隨著郊區的市政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村級公益性墓地大量遷入經營性公墓,使經營性公墓的入葬率達75%左右,形成了以經營性公墓為主的格局。同時,經營性公墓的綠化水平不斷提高,平均綠地面積超過40%,綠蔭覆蓋面積達60%以上。全市43家公墓中,已有18家評為綠化先進單位,已有6家被評為花園單位,成為所在地區的生態建設中的“綠肺”,為上海“園林城市”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葬式的多樣化成為生態公墓建設的一個亮點。上海各個公墓都具有節地特征的葬式供公眾選擇,樹葬、花壇葬、室內葬、壁葬等節地葬式已成為常見的節地葬,1平方米以下的小墓穴(雙穴)受到歡迎。由遺體葬到骨灰葬,從3平方米墓穴(雙穴)向低平方葬式的發展有效地節約了稀缺的土地資源,累計共節約土地6000畝。

查看全文

生態園林公墓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綠色”、“生態”、“環保”等詞語成為當今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公墓發展中,近年來也不斷涌現出一些類似的新名詞新概念:生態公墓、園林公墓、綠色公墓、森林公墓以及樹葬、花葬、草葬、生態葬等等,名目繁多。本文談談對生態園林公墓的認識,并就其發展對策作初淺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一、生態園林公墓是公墓發展的必然選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公墓在我國各地逐步興起,近二十年尤其最近十年來,公墓發展迅猛,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公墓的建立和發展,為我國的殯葬改革,特別是治理亂埋散葬作出了重大貢獻。公墓作為一種新的殯葬方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高度重視,公墓業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但是,在公墓的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例如:花崗石做的墓碑、墓體,甚至花崗巖鋪設墓道,一座挨著一座,排列整齊,氣勢宏偉,猶如一列列“方陣”,人們習慣稱之為“石碑方陣”。沒有綠色或很少綠色,生態環境的惡化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同時,還破壞了城市環境景觀,成為“視覺污染”。由此,公墓的發展受到人們的質疑,有些公墓甚至成為社會譴責的對象。這些質疑和譴責近年來不斷見諸于媒體。現在有這樣一種觀點:和傳統墓葬方式比較,這些“石碑方陣”式墓地更不科學,對環境的危害更嚴重,不是科學的進步而是嚴重的倒退。如果墓地統統做成“石碑方陣”,再過十年、幾十年,將是什么后果?這些不朽的“花崗石碑”將譜寫出一部新的《石頭記》!

當然,問題并不是公墓本身的過錯。公墓的建立,規范了人們的墓葬行為,為治理城市亂埋散葬提供了平臺。公墓依然是我國現階段比較合適的安葬方式,而且是被社會公眾廣泛認可的安葬方式。問題在于公墓應當向何處發展?我以為“生態園林公墓”是我國公墓發展的必然選擇。

那么,什么是生態園林公墓呢?

生態園林公墓,就是公墓經過對環境的綠化美化,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具有園林特色,文化內涵豐富,植物、建筑與墓相協調,墓園與周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相協調,墓園建設布局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墓園融匯于城市成為城市的人文景觀。

查看全文

加強公墓管理意見

近年來,地方各級民政部門根據國務院批轉《民政部關于加強公墓管理的報告》和民政部《公墓管理暫行辦法》,加強了對公墓(含塔陵園等骨灰存放設施,下同)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對推進殯葬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當前公墓建設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的問題。有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無視國家對公墓管理的規定,亂批亂建公墓,浪費了土地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同時引發出大量的封建迷信活動,滋長了喪事大操大辦的陳規陋習;有的公墓單位為牟取暴利,把骨灰存放格位混同一般產品,以增值為誘餌,欺騙群眾況相購買,大肆進行傳銷和炒買炒賣等不下當營銷活動,損害了群眾的利益,引發出一些不安定因素。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殯葬改革和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殯葬管理條例》,保護土地資源,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公墓管理工作。為此,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要認真開展清理整頓公墓的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組織民政、公安、土地、工商等有關部門。集中一段時間開展清理整頓公墓的工作。

(一)清理整頓的范圍

1、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批準興建的公墓和未經民政部或國家計委批準立項的吸收外資(含香港及澳門、臺灣)合資合作興建的公墓,即為非法公墓。

2、雖經批準建立,但在公墓內修建封建迷信設施、搞違法營銷活動或未經驗收擅自經營的公墓單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