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7 20:55: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程測量法管理論文

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常常涉及到高程測量。傳統的測量方法是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兩種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都存在著不足。水準測量是一種直接測高法,測定高差的精度是較高的,但水準測量受地形起伏的限制,外業工作量大,施測速度較慢。三角高程測量是一種間接測高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測速度較快。在大比例地形圖測繪、線型工程、管網工程等工程測量中廣泛應用。但精度較低,且每次測量都得量取儀器高,棱鏡高。麻煩而且增加了誤差來源。

隨著全站儀的廣泛使用,使用跟蹤桿配合全站儀測量高程的方法越來越普及,使用傳統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已經顯示出了他的局限性。經過長期摸索,總結出一種新的方法進行三角高程測量。這種方法既結合了水準測量的任一置站的特點,又減少了三角高程的誤差來源,同時每次測量時還不必量取儀器高、棱鏡高。使三角高程測量精度進一步提高,施測速度更快。

一、三角高程測量的傳統方法

如圖一所示,設A,B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兩點。已知A點高程HA,只要知道A點對B點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點的高程HB。

圖一

圖中:D為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

查看全文

新三角高程測量研究論文

摘要: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常常涉及到高程測量。傳統的測量方法是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兩種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都存在著不足。水準測量是一種直接測高法,測定高差的精度是較高的,但水準測量受地形起伏的限制,外業工作量大,施測速度較慢。三角高程測量是一種間接測高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測速度較快。在大比例地形圖測繪、線型工程、管網工程等工程測量中廣泛應用。但精度較低,且每次測量都得量取儀器高,棱鏡高。麻煩而且增加了誤差來源。

關鍵詞:新三角高程測量法測量

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常常涉及到高程測量。傳統的測量方法是水準測量、三角高程測量。兩種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都存在著不足。水準測量是一種直接測高法,測定高差的精度是較高的,但水準測量受地形起伏的限制,外業工作量大,施測速度較慢。三角高程測量是一種間接測高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測速度較快。在大比例地形圖測繪、線型工程、管網工程等工程測量中廣泛應用。但精度較低,且每次測量都得量取儀器高,棱鏡高。麻煩而且增加了誤差來源。

隨著全站儀的廣泛使用,使用跟蹤桿配合全站儀測量高程的方法越來越普及,使用傳統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已經顯示出了他的局限性。經過長期摸索,總結出一種新的方法進行三角高程測量。這種方法既結合了水準測量的任一置站的特點,又減少了三角高程的誤差來源,同時每次測量時還不必量取儀器高、棱鏡高。使三角高程測量精度進一步提高,施測速度更快。

一、三角高程測量的傳統方法

如圖一所示,設A,B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兩點。已知A點高程HA,只要知道A點對B點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點的高程HB。

查看全文

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測試論文

論文關鍵詞:海河流域濱海新區綜合規劃水準高程控制網

論文摘要:通過對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準標石破壞程度、現有高程控制網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詳細地闡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的必要性,并提出對于海河流域東部平原區高程控制網應以5年左右為周期進行復測建議。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國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流域內有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有環渤海經濟開發帶,有“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區域——濱海新區,京津冀都市圈將成為全國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網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是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統一的高程控制,二是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數據。對于海河流域,布測高程控制網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為主的精密水準網,作為擴展低等級高程控制網的基礎,為水文觀測、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據和基礎數據。為滿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夠的精度定期復測以提供現勢性強的高程數據。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不是以復測為目的的簡單重復,而是既要兼顧當前流域內各個部門的需要,又要保證今后一定時期內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布測的歷史情況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先后2次布測高程控制網:第1次是1983年啟動的海河流域水準測量規劃,將全流域的高程系統統一到1985國家高程基準,從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啟動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項目,從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測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統一了長期未能統一的高程系統,先于國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門,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網,為海河流域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設計、水文水利計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程管理、防洪減災及其它各項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統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據;2001-2002年布測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區的部分河道第1次獲得了寶貴的沉降資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狀況,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運行管理、規劃設計提供了必須要掌握的相關信息,為流域規劃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查看全文

論析海河高程控制網布測技術特性

關鍵詞:海河流域濱海新區綜合規劃水準高程控制網

摘要:通過對海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的需求、地面沉降分析、水準標石破壞程度、現有高程控制網的不足等方面的研究,詳細地闡述了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的必要性,并提出對于海河流域東部平原區高程控制網應以5年左右為周期進行復測建議。

海河流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國首都北京位居其中,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流域內有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有環渤海經濟開發帶,有“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區域——濱海新區,京津冀都市圈將成為全國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高程控制網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是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統一的高程控制,二是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高程數據。對于海河流域,布測高程控制網的目的在于建立沿海河流域各主要河道干支流為主的精密水準網,作為擴展低等級高程控制網的基礎,為水文觀測、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提供高程依據和基礎數據。論文百事通為滿足流域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需求,需要以足夠的精度定期復測以提供現勢性強的高程數據。因此,流域高程控制網復測,不是以復測為目的的簡單重復,而是既要兼顧當前流域內各個部門的需要,又要保證今后一定時期內使用。

一、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布測的歷史情況

海河流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先后2次布測高程控制網:第1次是1983年啟動的海河流域水準測量規劃,將全流域的高程系統統一到1985國家高程基準,從1985年5月~1989年5月全部完成。第2次是2000年啟動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項目,從2001年4月~2002年12月全部完成。第1次布測的海河流域高程控制網統一了長期未能統一的高程系統,先于國家和其它流域水利部門,建立了高精度的高程控制網,為海河流域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設計、水文水利計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程管理、防洪減災及其它各項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統一的和可靠的高程依據;2001-2002年布測的海河流域京津沉降區及漳衛南運河系堤防水準測量,使得海河流域平原地區的部分河道第1次獲得了寶貴的沉降資料,初步掌握了河道的沉降狀況,為河道整治、水工建筑物運行管理、規劃設計提供了必須要掌握的相關信息,為流域規劃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查看全文

渭河下游河道綜合治理管理論文

1潼關高程的變化及其影響

1.1潼關高程歷史上的變化三門峽水庫修建前,黃河潼關河段屬于天然河道,由于缺乏實測資料,目前對歷史上潼關高程的變化存在著3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潼關高程在歷史上就是持續抬升的,且每年抬升速率是比較大的;第二種觀點認為潼關高程歷史上是緩慢上升的,每年的抬升速率是很小的;第三種觀點認為潼關高程歷史上是處于相對穩定的。上述3種觀點所引用的資料主要有[1]:(1)1966年潼關鐵橋附近的鉆探資料;(2)1929~1960年實測1000m3/s流量的潼關水位;(3)采用小北干流淤積厚度來推斷潼關高程。由鉆探資料分析得到的從三國時期至1960年,潼關高程年平均淤高0.006~0.008m,由小北干流淤積推斷潼關高程年平均淤高0.014~0.027m,可見用這2種方法得到的潼關高程年升高值相差很大,用小北干流淤積推斷的潼關高程誤差較大。而采用1929~1960年實測資料分析得到的潼關高程年平均淤高0.035~0.09m,也有專家分析了1929~1960年的實測資料,認為如扣除其中的1942~1947年缺測年份,潼關高程則處于相對平衡狀態[2],由此可見,即使是采用同樣的資料,也會得到差別很大的結果。這與各家使用資料時的處理方法有很大的關系,這也是三門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研究中的一個特點。筆者認為:從歷史上看,渭河下游是一條不設堤防的地下河,主河槽過流能力約在5000m3/s左右,河道還曾具有通航能力;此外,從西安地區河灘上1m以下出土的大量秦代文物、華縣附近灘地實測淤高3m、以及將1929~1960年的實測資料扣除1942~1947年缺測的年份等情況來綜合分析,可以認為歷史上潼關高程平均情況是緩慢上升的,可能在一些時段由于水沙條件的不同會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但長時段總的趨勢是緩慢上升,不太可能在歷史上累積抬升了幾十米。

圖1潼關高程差變化過程

1.2三門峽水庫修建后不同時期潼關高程的變化三門峽水庫修建后,潼關高程經歷了急劇上升-下降-基本穩定-逐步抬升4個階段[1~4],圖1(a)和(b)為年內潼關高程差的變化過程,由圖可見:(1)1960年9月~1969年汛末水庫高水位運行,潼關高程迅速抬高了5.25m,1969年汛末~1973年汛末水庫低水位運行,潼關高程下降了2.01m,1973年汛末~1985年汛末水庫采取蓄清排渾運用,潼關高程基本處于相對穩定,1985年汛末至今,持續來水偏枯,潼關高程緩慢持續抬升,至2002年汛末,潼關高程上升到328.78m,說明水庫運行水位和來水來沙對潼關高程有著重要的影響;(2)每年汛后與汛前潼關高程差有許多年份是負值,表明潼關高程的變化在年內基本上是汛期沖刷下降,一些汛期甚至可以沖刷下降1.8m,非汛期則淤積抬升。下年汛后與前一年汛后潼關高程差則有升有降,表明控制三門峽水庫非汛期水位至關重要,它對潼關高程升降有重要影響;(3)2002年汛后,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非汛期最高水位控制在318.00m,從2002年10月24日~2003年6月30日,壩前平均水位315.59m,2003年汛期水庫基本是敞泄和低水位運行,加之2003年秋汛渭河6次洪峰,潼關高程在2003年10月19日較汛前下降了0.88m,汛后又有所回升。

1.3潼關高程下降的作用潼關位于黃河與渭河交匯口以下約5000m處,是黃渭匯合后水流進入三門峽庫區的天然卡口。潼關高程的變化直接影響渭河下游河道的沖淤,是渭河下游河道的侵蝕基準面。

三門峽水庫運用以來,1960年6月~2000年10月庫區共淤積泥沙67.3億m3,其中潼關以上淤積37.9億m3,潼關以下淤積29.4億m3,到2002年汛后,潼關高程上升到了328.78m,比建庫前抬升了5.38m。由于作為侵蝕基準面的潼關高程的抬高,導致渭河下游河道嚴重淤積。1960~2000年渭河下游河道總淤積量達13.3億m3,圖2為不同時段渭河下游不同河段的單位長度沖淤量,表明隨著潼關高程的上升,渭河下游的淤積強度在不斷向上發展,影響較為顯著的范圍已超過渭淤26斷面(臨潼),使河道淤積萎縮、過洪能力減小[5],渭河下游河道已成為“地上懸河”,臨背差達2~4m,防洪形勢十分嚴

查看全文

GNSS工程測量方法研究

摘要:分析了GNSS測量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采用實驗分析法、數據對比法對靜態GNSS測量和四等水準測量的高程進行精度分析,提出了基于GNSS的工程測量方法建議,以確保靜態觀測符合技術指標,精度符合限差,消減或消除高程測量中的影響因素,獲得更準確、更高精度的觀測值。

關鍵詞:GNSS;工程測量;方法

1GNSS測量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

1.1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當前定位技術中主要包括兩種模式,即靜態相對定位技術和動態定位技術。靜態相對定位是利用同一條直線上地面接收裝置來進行觀測的,觀測之后通過處理軟件對其處理結果進行分析,這是靜態觀測基本結果之一,主要用于后續的控制測量處理。實時動態定位技術是將另一臺接收機放在另一臺或幾臺接收裝置位于載體之下,對于后續的測量結果作出處理。針對于測量技術與動態測量技術的差別性,后續兩者之間的測量數據也會有所差別點與流動站,同時接收某一時間同一GNSS衛星,比較得到GNSS差分改正值,然后該改正值通過無線電數據鏈電臺,及時傳遞給共視衛星的流動站,這也會對于GNSS觀測值進行優化。實時動態定位技術(RTK)在工程測量施工放樣地形勘探等角度之內都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

1.2在水下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工程地質平切分析論文

在我院開發的水利水電工程地質CAD繪圖系統中,可以繪制工程地質平切圖。但我們并沒有為繪制平切圖單獨建立平切圖子系統,而是在工程地質平面圖子系統中建立一個子菜單組,因而圖面中的一些諸如圖層、方位、線型等的設置均與平面圖相同,平面圖子系統的一些命令在此都可以使用。平切圖的繪制與剖面圖和平硐展示圖有關,介紹如下。

1在工程地質剖面圖中繪制平切圖

在剖面圖系統中有一項功能是繪制平切圖,如圖1所示。

使用方法為首先進入工程地質剖面圖子系統,然后繪制高程標尺、地形線、鉆孔、地質結構面。繪制到圖面上的地質結構面,其附加數據已定義為結構面的產狀,如圖3所示。

點取如圖1的“地質結構面”-“切制某一高程地質結構面數據”,顯示的提示信息如下:

本項功能是計算某一高程的地質結構面數據并存入一文件

查看全文

碼頭工程設計方案論文

1工程概況

某集裝箱碼頭工程建設規模為長1016m10萬t級碼頭岸線,工程位于東南沿海,所處的港區現正在建設環抱型防波堤,防波堤建成后,留出400m寬港區水域口門,口門方向剛好正對該碼頭工程其中的一個泊位,該碼頭工程后方堆場原狀為山體和村莊,高程在8.5~30m(當地理論基準面)之間。臨近的已建一期工程碼頭面高程為4.5m。該碼頭工程平面布置見圖1。

2碼頭面高程研究

2.1碼頭面高程初定方案

該碼頭工程所處的港區規劃有突堤,本工程與突堤建成后,港池周圍均形成岸壁式碼頭,根據波浪推算資料顯示,碼頭前沿波浪較大,碼頭面頂高程可按上水標準控制。

2.2初始方案的物理模型試驗

查看全文

水工建筑物渠道測量分析論文

1踏勘選線

踏勘選線的目的是在地面上確定中心線位置。在選定渠道路線時,必須遵循“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和灌溉面積大”的原則,因此在踏勘選線時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①渠道要盡量短而直,力求避開障礙物,以減小工程量和水流損失。

②把渠道選擇在地勢較高的地帶,以利達到擴大灌溉面積和自流灌溉的目的。

③渠道經過的地帶土質要好,坡度要適宜,以防渠道運行出現嚴重的滲漏、沖刷和坍塌現象。

④填挖土石方量和渠道建筑物要少,以達到省工、省料和少占用耕地。

查看全文

碾壓混凝土快速管理論文

按照三峽工程總體施工計劃安排,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是三峽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工程。計劃導流明渠截流后,2003年元月~6月修建該圍堰,其碾壓混凝土總量為110萬m3,要求153天時間完成,考慮不利天氣和必要的施工停歇后有效施工天數僅115天。該圍堰需從高程50m澆至堰頂高程140m,共上升90m,平均月上升16.9m;計劃最大月澆筑強度33.59萬m3,最大日澆筑強度達1.6萬m3,平均月澆筑19.4萬m3,日平均澆筑強度0.96萬m3。為了確保該工程按期完成,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長江委三峽工程設代局及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三峽工程施工指揮部針對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快速施工方案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

1工程概況

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為Ⅰ級臨時擋水建筑物,圍堰軸線位于大壩軸線上游114m處,圍堰全長約580m,圍堰右側同白巖尖山坡相接,左側與混凝土縱向圍堰堰內段相連。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為重力式壩型,圍堰頂高程140m,頂寬8m,最大底寬107m,最大堰高115m,迎水面高程70m以上部分為直立面,高程70m以下為1∶0.3的邊坡,背水面高程130m以上為直立面,高程130m至高程50m平臺間為1∶0.75的邊坡。壩體在高程40m、高程90m分設排水廊道,在高程107.5m設爆破拆除廊道。

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工程已于1998年年底前完成,工程內容包括右岸一期縱向圍堰堰內段(已澆至140m高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河床段(已澆至50m高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岸坡2#~5#壩段(已澆至140m高程)。剩余部分為第二階段施工內容,第二階段修建的堰體全長380m,最大壩高90m,共110萬m3碾壓混凝土。

2壩體優化設計

由于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工期緊、澆筑強度大,因此,結構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滿足快速施工的壩體結構,最終的設計方案具有以下特點:①壩體結構簡捷,細部結構少;②不設縱縫,僅設橫縫和誘導縫;③同一層面混凝土標號單一;④防滲層采用變態混凝土方式,施工簡便;⑤壩體排水管采用機鉆孔,在廊道內施工,避免了與混凝土澆筑的施工干擾;⑥壩體廊道采用預制方式,適合于快速吊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