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范文

時間:2023-04-07 01:1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水共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篇2

治水絕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

“對于我們浦江縣來說,‘五水共治’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治理污水。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是阻力重重。”

省人大代表,浦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林生向記者直言,那么多的低、小、散水晶加工廠要搬遷、關停,部分企業主肯定是有抵觸情緒。

“如果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如此的硬手腕”。據他介紹,目前,浦江縣已依法拆除水晶違法加工場所64.7萬平方米,減少水晶加工設備7.2萬臺,遷出了7.7萬外來人員。

據悉,2013年11月,浦江當地法院以污染環境罪判處某水晶加工戶鄧某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這是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出臺《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后,浙江省首個因環境污染而被追究刑責的獲刑者。

目前,“九龍治水”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多部法律共管一條河道。在審議中,有代表提出,一條流域的河床、水質、岸堤由不同部門負責監管,而水質的好壞與多個因素密切相關。

“因此,在實際中,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哪部法律管用就用哪部,哪個部門得力就上哪個。”黃林生建議,各流域、河段的河長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對于整治不力的政府負責人要進行問責。

盡管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治水絕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省人大代表、海寧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一蘭在調研中發現,少數地方對治水仍不夠重視,認為自己現在喝的水質量還行,就舍不得或不愿意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治水,以致污染現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較為嚴重。

對此,徐一蘭代表建議,省有關部門要加強聯防聯控、跨區域綜合治理,掃除治理盲區,特別是要加強對交界斷面水質的考核和管理,讓出去的水更干凈,而不是越到下游水質越差。

“政府應該擔起責任,治理水污染要列出時間表,落實責任圖。”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朱鐘毅也認為政府在保護和治理水環境的過程中要擔負主要責任。他提出要加強環境隱患排查和環境風險防范,健全突發水污染事件防控應急預案,確保一有問題能及時有效處置,不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

“已建的要管理好,新建的要規劃好,居安思危方可清水長流。”朱鐘毅代表說。

控制污染源,必須走轉型升級的新路

“現在自來水問題查出來了,我很慶幸,污染物有味道可以查,要是沒味道呢?”學水利出身的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胡和平代表就杭州自來水異味事件提出了思考。

據悉,社會強烈關注的杭州自來水異味事件經過長時間調查后終于有了結論。1月16日,浙江省環保廳表示,已基本認定引起此次異味的主要物質是“鄰叔丁基苯酚”,10家涉及該類物質的企業均已采取停產停排等控制性措施。

“水問題關鍵還是要治理污染源”。浙江樂百特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榮昌代表告訴記者,他在去年積極響應省人大發起的“關心母親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活動,私下暗訪過三四家麗水的合成革企業,深切感受到了要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絕非易事。

“轉型升級,不是轉移污染。”陳榮昌調研發現,一些企業為了減少污染排放的成本,在當地“嚴打”的態勢下,往往是“擇木而棲”,形成了污染源的轉移,有些竟然搬遷到了河流的上游。據一些代表介紹,有些企業采取“游擊戰術”,把工廠設備裝進了流動的集裝箱,在城郊接合部這些管理盲區進行夜間作業,產生的污染物直排到空曠的土地上。

“貓抓老鼠,而老鼠那么多,貓就那么幾只,確實有不少難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陳榮昌代表建議,將企業里負責污染處理設備的員工統一歸屬環保局管理,使得“排污”和“除污”的利益脫鉤。

“因此,要控制污染源,必須走轉型升級的新路,而絕不能再走以前那種轉移污染產業的老路。”陳榮昌代表以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為例,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以“水”代“油”,即用水性樹脂原料替換油性樹脂原料,這樣揮發的就是水蒸氣,不會對空氣和地表產生污染。“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合成革企業生產的水污染及空氣污染問題。”

而水性合成革的推廣過程需要大量的研發試驗、改造加工設備、對技術人員進行技能培訓,這些都需要政府的幫助和引導。

為此,陳榮昌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將麗水合成革產業水性化轉型升級作為浙江省級試驗區,成立專門小組,制定政策大力推廣發展水性合成革的發展技術;二是希望浙江省財政撥出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培養、水性樹脂研發、水性樹脂應用鼓勵以及加工設備改造等等。

“以‘水’代‘油’,正完美契合了浙江省省長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以治水為突破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理念。”陳榮昌表示。

“五水共治”是民愿所盼

“下一步治污的重心會在農村污水治理上。”黃林生代表直言,治理農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和抓計劃生育一樣,是一個動態性的工作。農村相對分散,截污納管的建設成本相對要高。

“村里集體經濟不多,搞一些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手頭比較緊。”來自麗水縉云縣新建鎮筧川村黨支部書記施頌勤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06年時,筧川村被評為縉云縣首批小康建設示范村,當時投入30萬元建了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實際是表面文章做做,沒多少生活污水入到池里去。”

去年,筧川村又投入了80萬元,建了一個污水處理池,能夠滿足2000多人的生活污水處理。“這次是貨真價實的處理污水了。”施頌勤說。

不過,由于該村是一個5000多人的大村,尚有一半多的生活污水依舊沒有得到有效治理。

“你測算過,村里全部覆蓋要花多少錢?”麗水代表團全團審議中,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問道。

可能第一次跟省委書記對話,施頌勤顯得有些緊張,一直沒有算出到底還需要多少錢。

“他那邊大概還需要300萬元的資金,我們縣里補助150萬元。”一同與會的縉云縣長吳筱琳代表急了,忍不住插話。

“我再給你100萬元。”夏寶龍馬上接著吳筱琳說道。

聽到省委書記和縣長都給村里污水處理提供資金支持,施頌勤從緊張變得激動,馬上加大嗓音說,“剩下的我自己來解決。”

“錢自然是首要問題,但理念的轉變也至關重要。”金華市錦林佛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錦林代表建議,要加強對水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幫助村民改變觀念,提高認識,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改廚、改廁、改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水共治”誰都不是局外人。夏寶龍強調,治水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誰不想喝上干凈清潔的水,誰不想涓涓細流清澈如許,誰不想隨時都能夠到大湖江海中去暢游,這是民意所向;誰也不愿意喝臟水,誰也不愿意生活在污水橫流、臭氣沖天、影響身體健康的環境里。”正如納愛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莊啟傳代表所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和“五措并舉”,講出了民愿所盼,是一件非常迫切的、民心所向的大事。

代表語錄

俞曉紅代表:建議一是樹立環境整治常態化的工作理念。二是工程項目建設要具備科學性和前瞻性。三是提高污水收集率,在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同時,同步建設截污管道。四是嘗試新的管理模式,創新環保監管機制,借鑒德國萊茵河管理模式,試行流域委員會管理模式,治理地區水環境污染,開發流域資源。

毛衛海代表:建議將縣(市、區)土地拍賣收益按照1%的比例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古村落保護,并實現專款專用;在保護措施上,落實土地指標,對不宜居住的古建筑實施搬遷,緩解保持古建筑傳統風貌與村民居住需要之間的矛盾。

俞仲達、孫利祥代表:建議對養殖場的污水處理問題,要加強對策研究。要走農牧結合的道路,把畜牧業與種植業結合起來,變廢為寶,讓畜牧業的污水污物有處可去,農業也可以少施化肥。

馬景娣代表:建議在基本消滅垃圾河,治理黑河、臭河的同時,有效整治杭州灣沿岸量多面廣的污染源,大力防治千島湖上游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切實消除安全隱患,保護好身邊的綠水青山。

篇3

[關鍵詞]浙江省;“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5) 03 - 0057- 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9

[本刊網址]http://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戰略部署。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指出,“‘五水共治’,就是要在前人基礎上,用‘重整山河’的雄心壯志和壯士斷腕的豪邁斗志,進一步治出轉型升級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來的新優勢,治出浙江發展的好局面,治出我們制度自信、文化自覺、發展自強的精氣神!以抓治水促轉型的實際成效,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人民群眾是治水的主體力量。各級黨委、政府要廣泛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參與‘五水共治’,以強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勢”。公眾參與是社會群眾、社會組織、單位或個人作為主體,在其權利義務范圍內有目的地參與項目、計劃、規劃或政策制定及評估程序的社會活動。“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機制就是用來實現公眾參與“五水共治”的各種手段組成的整個系統切實有效的“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機制。“五水共治”公眾參與可以真正調動公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維護公眾參與權,充分發揮公眾在“五水共治”中的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推進“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目標的實現。

一、“五水共治”提出的背景

浙江省是自然資源小省,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位居全國第四位。但是水資源和水環境的保護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一是總量大,人均少。浙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55億立方米,但多年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740立方米,低于全國22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世界人均的1/4。二是春夏多、秋冬少。浙江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受臺風影響,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勻。三是用水多、效率低。2012年浙江總用水量是222億立方米,整體供水壓力比較大,但平均水資源利用率僅為15.4%。四是污染重、水質差。浙江地表水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像錢塘江、曹娥江、甬江,包括京杭運河的一部分河段污染都比較嚴重,平原河網的水質情況為重度污染。杭州灣、象山港、三門灣、樂清灣等近岸海域污染嚴重。因此,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水資源供給和水環境保護等壓力會越來越大。

為了扭轉“江南水鄉為水愁”的局面,2013年末,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決策。并明確提出,要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五水共治,好比五個手指,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別,和而不同,捏起來就是一個拳頭。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百姓觀感最直接,也最能帶動全局,最能見效。“五水共治”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意義,治水的過程,就是轉型的過程,就是弘揚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的文化,就是抓平安保穩定促和諧,就是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優化。

二、“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意義

一是的利于公眾充分認識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性。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以治水為突破口,形成經濟轉型升級倒逼機制,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體現了堅定不移走有浙江特色科學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浙江省較早實施了經濟轉型升級,近年來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但是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不少企業仍是“吃水”、“吃煤”、“吃電”大戶,能耗大、效益低。過去,轉型主要是企業一種內在的自愿,沒有太多的外在推動力。如今,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使治水成為一種倒逼壓力,從而對對水環境造成污染的企業,或關停并轉,或轉型升級,再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使企業轉型升級有了強大的外在推動力,從而解決一攬子存積已久的大問題。公眾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部署下,充公認識“五水共治”的重要性,與政府、企業一起,共同推動浙江省的經濟轉型升級。

二是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公眾“五水共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自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的部署以來,在全社會共同宣傳、發動下,浙江省“五水共治”已得到愈來愈多公眾的接受與支持,但公眾參與的主動性、自覺性程度不高且參與層次較低、有效參與不足的現象仍比較突出。從我們所作的“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調查來看,雖有100%聽說過“五水共治”,但是只有30%人有接觸、了解或知道大概內容,說明“五水共治”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另外,對“五水共治”公眾參與項目的態度調查表明,只有50%的人是希望參與到當中的,另一部分是表示與自己相關時候,或是只關注不會實際行動,或不感興趣。全社會要通過對“五水共治”相關知識的廣泛宣傳和普及,使公眾對“五水共治”的內涵和意義有深刻的認識,把“五水共治”從一種理念轉變為自覺行為,激發公眾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公眾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公眾“五水共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三是有利于進一步構建“五水共治”政策、法規和法律措施。當前,由于“五水共治”啟動不久,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政策、法規和法律不健全。由于政策、法規具有原則性和剛性,部門管理權力有限、權力延伸不足,部門之間、政策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這些因素導致在實現“五水共治”這一目標過程中各部門各自為政,從而阻礙了“五水共治”有效實施。同時,在“五水共治”政策制定中,公眾的知情權難以運用,參政權難以充分發揮,監督權難以落實,致使公眾參與僅僅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公眾參與是政府制定科學的“五水共治”相關政策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監督政府的決策和行為,補充政府對違法、違規行為監管不力。另一方面,有效的公眾參與“五水共治”政策的制定,保證公眾充分行使權利,推動公眾參與“五水共治”全面深入開展。

三、“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機制構建

(一)要素維度:“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政治、法律、社會的全覆蓋機制”

政治、法律、社會機制是實現“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各種政治、法律、社會手段組成的系統。“政治、法律、社會的全覆蓋機制”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以運動著的、動態系統的形態來反映這些不同的手段,從不同方面來保證公眾參與的實施效果。

政治機制是指實現“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各種政治手段組成的系統。在這個機制里“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方式和途徑是運用選舉、議會、黨派等機器,通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進行立法活動和憲法監督的活動,是屬于政治機制下的“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法律機制是指實現“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各種法律手段組成的系統。將“五水共治”公眾參的權利、形式、途徑、程序在法律體系中規定下來,建立起公眾參與的法律手段,具有強制性。這樣一來,公眾就能通過法定的參與程序和工具,能夠直接地、系統地、有效地對“五水共治”決策過程施加影響,達到保護自己的權益的目的。在法律機制下,公眾參與是以環境權為依托的,公眾有權依照國家法律規定的形式和程序參與一切對“五水共治”產生影響的決策過程。社會機制是指實現“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各種社會手段組成的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包括自由言論的傳統工具:個人意見、群眾集會、環境非政府組織( NGO),還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臺、網絡等造就公眾輿論和公眾論壇的輿論工具,還包括教育、宣傳、培訓等提高公眾“五水共治”意識的教育工具。

(二)結構維度:“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政府、企業、公眾的聯動機制”

政府對“五水共治”公眾參與起著主導作用,企業應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公眾可以調和多重利益團體的矛盾。“政府、企業、公眾的聯動機制”避免政府為主導的模式,調動各方積極性,增強“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能動性與實效性。

在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上,政府對企業起著指導、平衡、調整作用。好的方針、政策對企業猶如一劑良藥,如果企業能明辨是非、良策中用對其發展無疑是錦上添花。在政府與公眾的關系上,政府行使“五水共治”權是公眾賦予的,必須代表公眾共同的利益和意志。由于“五水共治”工作是極其廣闊的空間,完全依靠政府管理,必然是防不勝防,同時,政府政策的制定、實施必然存在缺陷,如果沒有民眾的積極參與,極易造成失誤。在公眾與企業的關系上,堅持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資源的占有、使用,必須對社會整體的、長遠的發展負責,對公眾的安全、健康、幸福負責,不能為局部的、少數人的贏利而生態破壞。公眾應支持并監督企業對“五水共治”的建設,通過自己的消費活動推動企業“綠色”、“循環”生產,抵制企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決策、活動。同時,由于公眾本身也是生態破壞的主要生產者,因此,公眾也應加強在“五水共治”方面的自律和相互監督。

(三)時間維度:“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期前、期中、期后的全過程機制”

“期前、期中、期后的全過程機制”避免“末端參與”,有效實施“預案參與”,達到“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目標。

前期參與是指公眾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在各級政府召開的審議會和聽證會上,可以針對目前及今后“五水共治”問題,對政府政策及政府即將出臺的重大行動方案充分地發表意見。在前期參與階段設置公眾參與的主體、范圍、時間、地點、發表意見的方法、聽取建議的途徑、效果、執行等方面。過程參與是指公眾在環境法律、法規、政策、規劃、計劃及建設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參與,是公眾參與“五水共治”的關鍵,是一種監督性的參與。這種社會監督力量通過媒體、社會活動、環境糾紛處理和市民選舉等方式,實現對政府和企業的監督。期后參與是指在發生了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后的參與,是公眾參與“五水共治”的保障,是相關性參與,也是一種監督性參與。在期后參與方便設置對“五水共治”的處理、糾紛的處理等的機制。“五水共治”建設項目完成之后,繼續追蹤評估其生態效應,讓公眾了解法律法規與建設項目的成效與缺陷、經驗與失誤,請公眾舉薦措施與對策,完成一次全程周期的公眾參與全過程。

(四)實踐維度:“五水共治”公眾參與“計劃、執行、總結的全流程機制”

計劃是根據前項工作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擬定工作的草案。執行是按照按計劃組織有效的實施過程。總結是根據公眾共同考核、評審、投票的結果。實踐維度直接影響到公眾參與的實際效果。

一是前期工作。主要是透過調查公眾意見,與專家學者的溝通、咨詢與交流,進行詳盡的背景調查,并收集相關資料。二是草擬計劃。根據前項工作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包括:公眾意見、專家意見以及各項資料,擬定計劃的草案。三是完成初稿。完成計劃草案后,將公告計劃草案相關信息,并進一步召開座談會,廣泛收集更多的公眾意見,同時借著座談會的直接溝通、交流與協商討論,以期能將各方面的立場差異逐漸縮小。四是完成修訂稿。計劃初稿完成后,同樣需要公告計劃初稿的相關信息,并公開征求書面意見,然后召開論證會。經過論證會的討論決議以及所收集到的書面資料進一步完成計劃修訂稿,公眾意見的處置方案也必須詳細的說明。五是完成定稿。計劃修訂稿完成之后,依規定辦理相關信息的公告,公開征求書面意見,然后召開聽證會。根據所收集到的書面資料、聽證會的會議結論等完成最終定稿。六是公告執行。由公眾積極監督計劃的推展方向于進行過程,并可針對計劃執行的內容提出書面意見。七是成果評估。計劃完成后必須將相關信息公諸于眾,讓公眾確實了解到計劃的執行成果,同時廣為征求書面意見,并進行公眾的考核、評審與投票,以進一步了解公眾的實際感受。八是計劃總結。根據公眾共同考核、評審、投票的結果,及相關的書面建議事項編制計劃的總結報告,而后公告。

四、“五水共治”公眾參與機制保障

一是要加強對“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領導保障。政府要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的組織機構體系,包括官方組織和民間組織。領導小組要切實將公眾參與“五水共治”列入環保事業發展的規劃和年度重要的議事日程,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公眾廣泛參與“五水共治”實踐,不斷增強依靠公眾參與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制定落實公眾參與的扶持激勵政策,積極提供指導、幫助和技術保障。建立年度評選表彰機制,對表現突出、成效顯著的組織和個人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

二是要構建“五水共治”公眾參與宣傳與教育保障。通過宣傳,營造全社會的“五水共治”的氛圍,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要加強正規的學校教育,“五水共治”應編入教學大綱,還可編制地方教科書,從幼兒園到大學,根據每個階段的特點安排“五水共治”知識的傳授,讓“五水共治”的意識深入人心,把“五水共治”教育作為衡量學校的一個標準。要通過制作動漫卡通人物,通過編制科普讀本,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通過“‘五水共治’使者”、“十大‘五水共治’熱心人”、“十大‘五水共治’之星”等評選,通過“五水共治”建設月等形式,廣泛持久地開展“五水共治”。要以“五水共治”宣講團的形式,有計劃有重點地舉辦市民代表“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等“五水共治”主題宣講活動,營造…五水共治’人人有責”的氛圍。

三是是要做好推進“五水共治”公眾參與信息公開保障。認真貫徹實施《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建立完善“五水共治”政務信息制度。包括環境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及環境保護部門在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五水共治”規劃、環境質量狀況、環境管理行政措施、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等等。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準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及時、全面、準確地向社會公布“五水共治”信息。要完善公眾監督行風的渠道,健全公眾參與行風的制度,主動接受公眾對“五水共治”的監督,不斷擴大“民主評議行風”、“環保公眾開放日”等活動的參與面和影響面。

四是要加強“五水共治”公眾參與的制度性保障。政府要有計劃拓寬公眾參與“五水共治”的途徑與方式,規范公眾參與的制度性渠道和程序。通過建立和完善“五水共治”公益訴訟制度,使公眾在面對侵害行為時有權通過法律途徑提出訴訟,從而阻止環境侵害行為,保障公眾在環境權利受到損害時及時獲得法律救濟。要建立相應完善可靠的專家論證和咨詢制度,把公眾善良的意愿、切身感受與“五水共治”專家的專業知識、理智判斷結合起來,通過公眾和專家的貫通達致良好的參與效果。要依靠環保行政部門的力量,發揮專職部門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搭建融合政府權力、民眾善意和專家知識的制度性溝通機制,要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和環保問題投訴處理制度,廣泛依靠社會公眾排查環保問題和環保隱患,檢舉揭發破壞環境、貽害他人和后代的違法犯罪行為,以營造人人參與“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夏寶龍.加快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勢[J].今日浙江,2014(1):8-9.

[2]沈滿洪.“五水共治”的戰略意義現實路徑[N].浙江日報,2014-02-10.

[3]王旭波.生態文明建設公眾參與機制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3(7):91-94.

篇4

2011年6月4日一輛苯酚槽罐車在新安江泄漏,150公里外的杭州桶裝水被一搶而空;2013年初,浙江省瑞安市環保局局長被“邀請”下河游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強臺風正面襲擊浙江,引發余姚等地嚴重的洪澇災害。針對浙江水環境現狀,2013年11月30日?浙江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在杭舉行,作出了“五水共治”決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并明確提出,要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

2仙居縣水資源狀況

仙居縣地處浙江省東南部、臺州市西部,全縣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仙居水利有三大特點:一是溪多。永安溪主流長141.1公里,是我省水系之一———椒江水系源頭,流域集雨面積2702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流38條,從南北兩側匯入永安溪,全縣85%以上人口居住在永安溪及其支流兩岸。二是水多質優。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水資源總量24.1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5191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2倍。全縣河流除永安溪縣城下游段外總體水質優良。三是水庫多。全縣現有大小水庫、山塘2500多座,總正常蓄水庫容2.3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1座,小㈠型水庫14座,1萬方以上山塘295座。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水利基礎,確立了“五水共治”工作在仙居縣的重要地位。

3仙居縣如何展開工作建設生態水利

3.1著力加強防汛防臺抗旱各項工作

繼續牢固樹立“防大汛、防大災”思想,始終繃緊防汛防災這根弦,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把防御小流域山洪和加強山塘水庫管理作為重點,全面部署開展2015年防汛各項工作。一是狠抓防汛工作責任制落實。嚴格執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縣防指與各鄉鎮(街道)簽訂了防汛安全責任狀,明確各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為轄區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第一責任人,鄉鎮(街道)水利員為技術責任人;各鄉鎮(街道)與各村簽訂水庫、屋頂山塘安全管理責任狀,明確村委會主任是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第一責任人,專職巡查人員是直接責任人。二是狠抓防臺度汛應急措施落實。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全縣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和在建工程管理單位立足本地、本部門實際,編制完善各自防汛防臺抗旱應急工作預案和各類專項預案。進一步加強應急演練。縣防指以《關于組織開展防汛預案演練活動的通知》(仙防汛〔2015〕7號)文件,要求各鄉鎮(街道)和防指成員單位組織開展防汛防臺預案演練,從而切實提高全民防汛減災意識和應對洪澇臺災害及地質災害的能力。三是狠抓防臺度汛保障措施落實。隊伍保障方面,仙居縣共有搶險小分隊21支800多人,這些人員基本上是地方民兵骨干,具有較強的應急搶險能力。另外,供電、電信、公安、武警、建設、交通、城管、水利等單位都建立了搶險突擊隊。四是狠抓防臺度汛轉移措施落實。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員轉移工作作為防汛工作的關鍵環節來抓,明確要求做到“三個搞清楚”,即搞清楚轉移對象、搞清楚避災資源、搞清楚責任人,明確要求建立轉移臺帳,明確要求增強轉移預案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們正在開展轉移對象和安置地點及相關責任人的進一步核實和確認。五是狠抓宣傳培訓落實。根據省市部署要求,結合仙居縣實際,縣防指年初制定了年度宣傳培訓計劃,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4月15日浙江省防汛防臺日”和“7月10日臺州市防臺風日”等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5月舉辦了兩期培訓班,對全縣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農辦(防辦)主任和水利員和水庫及屋頂山塘巡查人員進行了輪訓,累計培訓人員300多人次。

3.2著力推進各項重點水利工程建設

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快水利基礎設施有效投資的決策部署,把加快水利工程建設作為今年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部署開展了“百名干部,聯系百項水利工程”的“雙百”行動,切實將水利工程建設目標項目化,具體化,時限化,做到責任到人,按月考核,確保各項工程有序推進。截止6月底,各項水利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3.3著力抓好農田水利建設

把農田水利作為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的重大工作來抓。以第五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為契機,按照重點縣項目總體規劃,狠抓項目實施,確保項目建設如期完成。今年,我局農田水利工作計劃是:2013年度18座山塘12處約5000畝噴微灌主體工程全面完工;2014年度34個子項目全面開工,并累計完成至總工程量的50%;2015年度38個子項目完成施工圖設計及預算編制。截止目前,第二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總共8個標段中已完成7個標段的結算;2011年度項目共17個標段結算完畢;2012年度20個標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除田市鎮外)。

3.4著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牢牢把握列為浙江省“水生態文明試點縣”難得機遇,扎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2015年上半年,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6平方公里。仙居縣十三都坑、下岸水庫上游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主體工程全部完工。仙居縣鄭橋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正式開工,進展順利。完成水資源公報、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月報,節水通報,水資源管理年報、水務管理年報和地下水管理年報等水資源信息的統計編制工作。

3.5著力提高水行政綜合管理能力

加強規劃和前期工作。開展水利十三五規劃、北岙坑中小河流治理規劃現場勘查和文本編制組織工作。完成了仙居縣縣水利建設與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和《仙居縣水利工程項目庫管理辦法(試行)》初草工作。同時,加強水利建設市場規范化建設,完成招投標審核和備案13個項目17個標段項目,項目招標交易額達6700萬元。

3.6著力強化水行政執法工作

篇5

關鍵詞:“五水共治”、水環境、治理

中圖分類號: C93 文獻標識碼: A

一、“五水共治”背景

2013年初,針對浙江省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游泳事件,浙江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鐵腕治水攻堅戰,推動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潔農村行動,建立“河長制”等河道保潔長效管理機制,以治水為突破口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強臺風正面襲擊浙江,印發余姚等地嚴重的洪澇災害。浙江省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同時,更加深刻認識到必須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按照“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的原則,與時俱進提高設計標準,建設標準和保障標準,把治水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水環境整治提升等緊密結合起來,推進防洪排澇、控源治污、截污納管、飲水保障提升、高效節水等聯動,統籌考慮防洪排澇與生態保護及修復等需要,兼顧流域與區域、城市與農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澇能力及水環境承載能力,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二、蒼南河道水環境狀況

蒼南縣山區溪澗縱橫,平原江河密布,全縣范圍內有省、市、縣、鄉鎮河道1970條,其中省級河道2條、市級河道2條、縣級河道78條。河道總長度2327km,河流水域面積29.5平方公里。

1、水質不達標

由于江河水動力不足,水流速度慢,水體自凈能力不足,加之存在截污納管不到位,污水管網及實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徹底等問題,使蒼南河道水系水質污染嚴重。尤其是江南平原河網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魚類和其它底棲生物已難尋蹤跡,沉水植物難以生存。濱水及陸上植物生長狀況總體較好,但生長帶普遍窄小,難以形成河道與農田或居住用地的天然屏障。

2、河道周邊水環境堪憂

由于社會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尚未全面形成,加上河道沿岸的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直接影響了河道周邊的整體環境。一是河道水面環境堪憂,不少河道有雜物、漂浮物,個別河道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整個河床水面被水浮蓮、水葫蘆及藻類覆蓋,二是河道兩側環境堪憂,不少城郊河道兩側成為周邊村民堆放垃圾的場所,違章建筑沿河搭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部分河道防洪排澇標準偏低,垃圾、雜物隨意傾倒,導致河道排水嚴重不暢,影響河道防汛、排澇功能的發揮。

三、治理措施

治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往直前的決心、強勢推進的力度、抓鐵有痕的作風,是“狠勁”,科學發展的理念、創新先進的技術、統籌有力的管理,是“巧勁”。兩“勁”結合,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1、制度保障、各項工作責任落實

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意見》和溫州市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美麗浙南水鄉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強蒼南縣水環境治理,打造美麗浙南水鄉,推進轉型升級。蒼南縣出臺了《蒼南縣“河長制”實施方案》,實現省級、市級、縣級、鄉(鎮)及河道“河長制”全覆蓋。

蒼南縣共有各類河道1970條,其中省級河道2條、市級河道2條、縣級河道78條。其中省級河道2條、市級河道2條由溫州市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外,縣級河道78條由蒼南縣四套班子領導擔任“河長”,并實行“一對一”結對管理,對聯系掛鉤的河道治理負總責。其余河道由鄉鎮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擔任“河長”。各級“河長”的職責包括:負責牽頭整治開展掛鉤聯系河道的水質和污染源現狀的調查,制定水環境治理規劃和實施方案,推動重點工程項目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做好工作督促檢查,確保完成水環境治理的目標任務。“河長制”工作納入各級政府部門年度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2、責任捆綁、重大項目全面推進

蒼南縣動真格、下狠勁,全面推進重大項目責任捆綁制度,專門成立了縣治水辦,嚴格按照“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方法,給每個人都系上“責任制”,讓所有項目的推進都有相應的個體河群體支持。2014年行動力度進一步加大,對防洪排澇重點工程、重污染行業進小微企業創業園工程、環衛設施配套建設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黑臭河治理等開展捆綁攻堅,明確任務、時間和責權,按照時間節點和工作任務要求嚴格監管,對照攻堅目標和攻堅承諾,全力做好落實。

蒼南縣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程投資26.26億元,截止至10月底已完成投資額21.74億元。其中清淤河道45km,完成生態河建設27km,整治25條垃圾河共34.7km,整治14條黑臭河共24km。全縣22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已全部開工,其中終端工程中的基坑開挖、底板澆筑、池體澆筑、設備安裝及主體完工等工程均已完成98.24、85.29、59.41、3.53河2.94;管網工程中的主干管鋪設、支管鋪設、檢查井安裝等工程已完成7.99。

3、科學治水、正本清源呵護生態

大干快上同時,更要注重科學的方式,以達成并鞏固長期的成效。曾幾何時,河床。河堤、河岸都被水泥修筑得嚴嚴實實的河流,成了某些城市和鄉鎮的治水“主流”,這種做法重安全、輕生態,造成河流嚴重硬化、渠化,弊端很大。

(1)、修復千里生態河道

以江南、江西等平原河網為重點,修復河道水生態,改善河網水環境,構建河流健康體系,除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違建綠 等工程措施外,要重點開展水生態修復工程。通過保護、種植、養殖、繁殖不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對水體污染物進行吸收,結合水體 曝氣增氧,重建生態食物鏈,改善生物群結構和多樣性,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消除或減輕水體污染,提高河道美學價值,創造優美的水生態景觀,要做到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加強長效管理,確保修復后的水體轉入良性循環。

(2)、建設江河景觀帶

以橫陽支江西岸綠化為重點,建設景觀林帶。以蕭江塘河、滬山內河、江南河網為重點,建成各具特色的濱河景觀帶,同時在適宜地段設置休閑、康體、運動、瀏覽設施,打造開發獨具蒼南水鄉特色的濱河旅游產業。

(3)、河道拆建工程

蒼南縣繼續深入開展“三改一拆”和“四邊三化”整治活動,進一步強化沿河違章建筑拆除和綠化景觀建設。積極開展以國(省)道公路、鐵路沿線區域城鄉河道兩岸為重點的工作,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標準、明確時限,落實“河長制”。實行嚴格的垃圾河、黑臭河專項整治考核機制,全力清除河道兩岸違章,努力實現河道兩岸“潔化、綠化、美化”。切實把河道環境變得更加綠色,更加生態,更加美觀,更加亮麗。

(4)、實施活水暢江河工程

在污染源治理基礎上,提高生態環境調水總量,實施活水暢江河工程,加強平原河網的水力調控,完善調度方案,提高調水效率。促進水體流動,減少水流盲區,改善河網水質,建設橫陽支江節制閘工程,促進縣城人工湖水體流通,同時完成縣城河網7條主要溝通河道及35條縣級河道的清障打卡任務,實現整個水系溝通。2014年開始實施、投資5000萬元完成瀆浦河、新建河、百丈河等7條河道清障打卡,起到疏通盲區,改善河網水質的作用。

參考文獻:1、《蒼南縣美麗浙南水鄉總體規劃》-----

浙江省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2014年3月

2、《蒼南縣江南平原綜合整治規劃》-------

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013年5月

篇6

【關鍵詞】 水工構筑物;防水;監理

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不僅能提升城市污水回用率和處理率,也能降低城鎮生活垃圾負荷量,構建環保健康的生活環境。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從規劃設計、建筑施工、運營管理,程序繁冗、結構復雜,作為污水處理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工構筑物防水質量監理一直是困擾污水處理工程建筑施工最棘手的難題。一方面水工構筑物要保證生產使用的工藝要求,另一方面控制工程造價浮動標準,因而水工構筑物的設計監理質量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一、 水工構筑物的防水質量監理現狀分析

水工構筑物是全地下、半地下整體式復雜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形式,包括不同規格的預埋件和防水混凝土等,水工構筑物的防水質量監理與其原材料質量的高低、構筑物本身的防水細節設計水平、特殊防護措施的應用具有密切的聯系。

1、 防水滲漏現象與原材料質量監控之間失衡性

污水成分復雜,對自然水體及生活用水的影響程度極高,因而必須加強污水處理工程的凈化、防腐、防水處理功效,否則將會導致環境污染,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水工構筑物存在開裂、滲漏等質量問題,影響結構本身耐久安全使用的預期規劃。水工構筑物應當選用高質量高標準的原材料,如水泥原料抗凍性高、耐干收縮,鋼筋管材抗腐蝕性好、表面光滑,嚴格控制使用材料中各種添加劑成分的比例。

2、 水工構筑物防水細節設計與地質環境構造之間的差異性

水工構筑物的設計規格、選型要求都與地下水位標高有關。完全透徹地掌握最高地下水位絕對標高、枯水期水位,科學設定水工構筑物的細節設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盲目地違反地質環境構造要求,對規劃選址地基的深基與淺基、高低跨處未進行充分的測量,容易造成水工構筑物在積水浸泡中,出現地基松動,影響排水防水的質量。

3、 特殊防護措施與水工構筑物建造之間效益性

污水廢水對水工構筑物建造的要求性極高,各種特殊酸堿腐蝕物質對構筑物本身的危害程度極大,降低理想的防水效果。這就要求設計施工水工構筑物時采用穩定安全的防護措施,包括延展性能高、粘結力好、抗腐蝕性強的涂料,形成對混凝土材料的輔助防護效用,延長水工構筑物的使用壽命,降低滲漏污染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保證污水處理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防水滲漏防腐蝕侵害作為水工構筑物的重要功能,需嚴格要求構筑物的設計規劃、施工質量、實際維修養護等各方面標準,科學地控制水工構筑物的細節、整體設計,發揮其防水功效。

二、 水工構筑物防水質量監理措施分析

防水質量監理是水工構筑物運行控制的關鍵環節,其質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污水處理工程生產運行效率,對城鎮正常生活秩序的維持起到潛移默化的控制作用,因而加強水工構筑物防水質量監理措施實施的力度,完善投入使用階段的實際功效。

1、嚴格掌控水工構筑物防水設計要點

根據國標抗滲要求,對水工構筑物防水設計要點進行層層把關,從建設源頭上落實構筑物的防水質量。

(1)水工構筑物混凝土墊層厚度≥100mm。

(2) 水工構筑物的抗滲厚度應當根據不同的配筋標準,以單排配筋、雙排鋼筋、鋼筋混凝土底板或無筋混凝土結構計算抗滲參數。

(3) 變形縫選型、變形量大小應當根據土壤性質、主體結構的層數、高度變化、荷載量等因素,適應水工構筑物混凝土的伸縮沉降需求。

(4) 后澆縫采用摻加UEA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對主體結構進行澆筑,防止收縮產生的裂縫。

(5) 施工縫應當按照要求設置,盡量不在頂板、底板、主體墻上留下施工縫,并且施工縫構造形式應當以標準需求進行,特別是在垂直方向上施工變形應當以變形縫技術化操作處理。

(6) 水工構筑物中各種預埋件、孔槽、墻管、坑池設施建設應當確保防水性能的同時,盡量減少數量,保證水工構筑物整體的密實性。施工過程中做到精確科學,避免后期鑿改,破壞混凝土的防水質量。

2、水工構筑物防水方案的選擇使用

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08)要求規定:污水處理工程設計施工以“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相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選擇適宜的構建方式,甄別防水材料質量的優劣,提升工程的使用效能。為確保水工構筑物的防水性能的發揮,必須配合選擇使用科學的水工構筑物防水監理方案。

(1) 選擇適宜的防滲漏技術

在污水處理工程的水工構筑物的施工建設過程中,可采用多種防滲漏技術,提高防水質量。可借鑒水庫工程在施工中的防滲漏技術,以垂直防滲漏技術、水平防滲漏技術、使用化學補強技術處理滲漏現象。由于污水處理工程中水工構筑物防滲漏現象具有自身的具體性特殊性,因而對防滲漏技術要求更高。

(2)選擇合理的防水方案

為確保水工構筑物防水性能的正常發揮,施工技術人員與監理工作人員選擇合理的防水方案。針對水工構筑物的結構特點,設置變形縫、后澆縫、施工縫,使用補償伸縮混凝土,改變傳統的施工材料和作業方法,以更加合理科學的防水方案完善水工構筑物防水性能,避免出現墻體裂縫、滲漏現象。

水工構筑物的質量保障對整個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核心,是決定能否起到防水效果的關鍵環節。選用科學的防水方案是對設計施工環節工作的補充,也為監理工作的秩序開展提供前提保障。

3、 完善監理制度,提高防水質量的監理工作水平

工程技術人員應對于整個污水處理工程實行科學的規劃、有效的監理,確保施工進度、質量,避免防水滲漏的質量事故的發生。監理人員應當充分地認識自身的工作職責,提高工作效率,以工期控制、工程質量、工程投資為監理工作的三大標準,采取積極有效的監理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監理制度,確保各項工作有計劃有目的的施展提供政策規范的保障。監理工作既獨立于施工過程之外,同時又對整個設計管理起到重要引導作用,也是衡量工程整體進度、質量的砝碼。完善的建立制度,需要技術人員、質量檢測人員全面努力配合,為規劃出行之有效的硬性制度提供支撐條件。

(2) 創造良好有序的監理環境,力求對水工構筑物防水質量的檢測進行有效地控制,嚴格履行工作職責。監理工作人員應當公平公正地對待自身工作,及其工程進程安排,重視水工構筑物的試水防水工作環節。及時發現、處理問題,提升工作效率。

(3) 有效地遵循合同要求和設計規范,協調項目進行的各項工作任務。確保施工過程中各種質量驗收工作,真實地反應水工構筑物的防水設計、防水方案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理。竣工后期,對于污水處理工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依照記錄參照數據,與負責人協商處理修建。

水工建構物的施工速度與其運營質量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因而在施工規范與管理的雙向進程中,必須完善自身的監理制度,及早地發現水工構筑物防水排水過程中的問題,提升監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嚴格地按照規范標準,完成生產任務,提升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高效。

三、 結語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展中,如何正確處理城鎮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環境污染現象?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工業生產、生活垃圾影響程度?成為當前阻擋經濟發展的棘手難題。各地承建的污水處理工程規模加大,數量增多,對于水工構筑物的防水質量提出了更高更遠的要求。全面系統地了解水工構筑物的設計要求、防水方案,為科學開展建設施工措施提供計劃性的建議。設計人員、施工人員,與監理人員應當相互配合,深入地了解自身工作需求,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克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各種難題。

參考文獻

[1] 林俊昌.《對水工構筑物設計的幾點看法》[J].《科技資訊》,2010,(27),54

[2] 張以曉.《淺議水工建筑物地下開挖工程施工技術規范》[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4,(1),15—17

[3] 離明.《水工構筑物設計施工的幾點注意事項》[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16(2),169—170

篇7

在水利工程樞紐中,用來泄放水的水工建筑物稱為泄水建筑物。其型式有岸邊溢洪道、溢流壩、泄洪隧洞及壩下涵洞四種型式。

2.岸邊溢洪道主要有幾種型式?

岸邊溢洪道主要有以下三種型式:

(1)正槽溢洪道:溢洪道的泄槽與溢流堰軸線正交,過堰水流與泄槽軸線方向一致。

(2)側槽溢洪道:溢流堰設在泄槽一側,溢流堰軸線與泄槽大致平行。

(3)井式溢洪道:進水口在平面上為一環形的溢流堰,水流過堰后,經豎井和隧洞流向下游。

3. 溢洪道由哪幾部分組成?

溢洪道從上游水庫到下游河道通常由引水段、控制段、泄水槽、消能設施和尾水渠五個部分組成。

4.溢流堰有哪幾種型式?它們的特點是什么?

溢流堰縱斷面一般有實用堰和寬頂堰兩種基本型式。實用堰的流量系數較大,但結構比寬頂堰復雜,當堰口狹窄、地面高程較低,或地面高程雖較高,但開挖容易且方量不大時可以采用。寬頂堰的流量系數較實用堰小,但施工簡單,當地面較高,開挖方量大且開挖比較困難時,采用這種堰型可以減小一些開挖量。

5.為什么溢洪道進D要設計成喇叭形狀?

溢洪道進口設計成喇叭形狀的主要目的是使水流平穩均勻地流向溢洪堰,防止發生漩渦或橫向水流,降低局部水頭損失,提高溢洪道的泄洪能力。

6.溢洪道陡槽段底板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溢洪道陡槽段底板破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l)襯砌表面不平整,特別是橫向接縫處下游塊有升坎。

(2)接縫止水不良,施工質量差。

(3)地基處理不好,襯砌與地基接觸不良。

(4)襯砌底板下排水不暢。

以上因素都將導致底板下產生很大的揚壓力和動水壓力,以致使底板被掀起破壞。

7.為什么溢洪道下游容易引起沖刷破壞?

從溢洪道下泄的水流,流速很高,單寬流量大,在泄水槽末端集中了很大的能量。因此,末端必須設置消能設施。在實際中,很多工程因消能設施考慮不當,高速水流與下游河道的正常水流不能妥善銜接,能量沒有完全消除,致使下游河床和岸坡遭受沖刷破壞,危及大壩和溢洪道自身的安全。

8.為什么要在溢洪道陡槽段底板設置排水設施?

為了排除地基滲水,減小襯砌所受的揚壓力,須在襯砌層下面設置排水系統,排水系統必須確保暢通。排水系統由若干道橫向排水溝和幾道縱向排水溝所組成。

9.泄水建筑物的消能措施有幾種類型?

泄水建筑物的消能措施,大至可分為三種類型:

(l)底流式消能。

(2)挑流式消能。

(3)面流式消能。

此外,還可以將上述基本的消能結合起來應用。

篇8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年”,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的決戰之年,市委、市政府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總體部署以及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安排,我局制定了以“五大”工作目標、“六大”工作重點為核心的2010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要點,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認真組織實施水利項目工程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現將今年1-11月水務系統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構,加強領導

為進一步加強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局及時調整充實了相關工作機構,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和新成立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督導工作領導小組、聯系和督查龍馬潭區領導小組、城鄉風貌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及區縣城鄉環境治理工作督導巡查小組等5個領導小組及工作組,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機關各科室、局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落實了局水綜科為承辦科室,明確了專職人員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各區縣水務局、局內各科室站院目標考核工作范疇,嚴格獎懲,確保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各區縣水務局相應成立相關工作機構,負責區域城鄉環境整治工作。

(二)積極貫徹落實省市會議精神

今年以來,我局已召開21次職工大會及科室負責人會議,傳達各級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會議精神,安排布置治理工作。認真開展國衛新標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建設工程”、聯系和督查龍馬潭、創建環境優美示范城市等工作的業務培訓。

(三)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制定工作目標及實施方案

圍繞省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目標,結合全省水環境治理工作任務,我局提出了以工程措施治理為主、以合理利用和保護等非工程措施治理為輔的五大工作目標,并明確了6大工作重點、12個方面的工作措施,以指導全市2010年水務系統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及國衛迎復審工作。同時,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制定了《聯系和督查龍馬潭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沱江濱江路沿線河灘地2010-2011年風貌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瀘州市市區河道水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具體牽頭和指導工作開展。

(四)強化督查考核引導

局紀檢、監察部門牽頭成立督導工作領導小組,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從紀律方面對區縣水務局、局機關、局屬事業單位執行情況進行督查、督察,實行責任追究;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對區縣水務局及局機關各科室、局屬事業單位的職能目標考核內容,年終由局水綜科進行考核評分;日常工作由局督導巡查小組開展工作聯系和督促,定期督查區縣水務局工作開展情況,把督查結果作為對區縣水務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據。

(五)注重探索長效機制建設

積極探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建設,按照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要求,加強水利項目工程建設科學論證,確保充分發揮項目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落實和實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措施,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加快水利項目工程建設,切實改善城鄉水環境狀況。依據國家水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制度措施建設,強化對已污染城鄉水環境治理力度。

(六)大力開展輿論宣傳活動

1、對內宣傳。根據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要求,市區縣水務部門積極利用會議、文件、簡報、專欄、專項整治活動等,在全市水務系統倡導以落實“門前五包,門內達標”、辦公環境綠化美化、文明辦公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衛生行動,向職工印發“文明衛生公約”、“除四害”、“控煙宣傳”、“健康手冊”等資料,通過職工大會、支部學習等方式,加強職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知識及重要性培訓。

2、對外宣傳。市區縣水務部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宣傳活動,利用春節民工回鄉、節假日、法制宣傳月等,在區縣城、鄉鎮開展專項宣傳及組織群眾性的文明勸導活動。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瀘州市水務局網站開辟專欄,刊載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及愛國衛生運動相關信息,積極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的重大意義,動員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提高認識,自覺主動參與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努力營造清潔、整齊、優美、規范的城鄉環境。今年以來全市水務系統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累計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組織群眾性宣傳活動150余次,組織群眾性文明勸導活動650人次,在公共場所設置宣傳欄14個,投入宣傳資金2萬余元。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水利項目工程建設,水環境工程措施治理成效顯著

水環境綜合治理農村安全飲水項目進展順利。今年,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農村飲水安全方面的投資1.46億元(國補1.17億元,自籌0.29億元),解決全市農村群眾和學校30.4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截止目前,中央、省、市已下達總投資1.1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0%。項目已完成土石方開挖及回填49.5萬方,混凝土9210方,管道安裝625公里,建成集中供水站47處,分散供水工程24處,完成投資9215萬元,解決了28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持續推進。一是項目儲備成績顯著。今年已完成了江陽區雙江項目區、龍馬潭區瀨溪河下游項目區、納溪區永寧河項目區、敘永縣兩河項目區、合江縣苦竹溪項目區、古藺縣箭竹項目區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以及瀘縣瀨溪河上游項目區坡耕地綜合整治項目的前期工作,龍馬潭區五灣溪小流域省級財政資金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即將實施。瀘縣坡耕地綜合整治項目已獲水利部批準成為四川省五個項目縣之一,有望爭取到國家1000萬元水土保持治理專項資金。二是“雙創”工作順利推進。1-11月全市已完成投資299.05萬元,綠化水系面積達300.5公頃,全面完成全年綠化任務。其中江陽區完成沱江三橋至況場鎮水系綠化面積110.94公頃,投資153.47萬元;龍馬潭區完成長江羅漢段、沱江胡市段及安寧段水系綠化面積33.2公頃,投資20.5萬元;納溪區完成永寧河天仙段和渠壩段水系綠化面積36.19公頃,投資79.14萬元;瀘縣完成沱江、瀨溪河及水庫庫區綠化面積22.67公頃,投資10.75萬元;合江縣完成長江白沙段、大槽河甘雨段、小槽河順江段水系綠化面積21.5公頃,投資16.21萬元;敘永縣完成境內水系綠化面積68公頃,投資10.48萬元;古藺縣完成古藺河德耀至箭竹段水系綠化面積8公頃,投資8.5萬元。三是積極組織職工開展春季植樹活動。市及江陽區、龍馬潭區水務職工先后在在泰安鎮、三道橋、胡市鎮組織了3次大型的植樹活動,共栽植了天竺桂、小葉榕、香樟、荔枝、枇杷、竹等植物樹苗1500余株,新增綠化面積近1.5萬平方米。

病險水庫整治及堤防建設快速推進。2010年民生工程下達我市整治病險水庫整治23座水庫,新建和修復水毀堤防3.3千米。截止目前,已整治24座水庫,現已完成投資1608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補助資金1289萬元,地方配套資金319萬元)。完成土石方開挖及回填4.5萬方,砌體2.5萬方,砼澆筑5萬方,整治完工24座,整治完工水庫占目標任務的104%。1-11月新建和修復水毀堤防3.8千米,完成目標任務的115.2%。

小農水項目爭取成績顯著。一是經過積極爭取,瀘縣和合江縣被列為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敘永縣被列為省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縣。目前瀘縣、合江兩中央重點縣和敘永省級項目縣的建設項目已完工。二是渠道配套項目活動國家投資1500萬元。省財政廳下達我市三區四縣糧食產區渠道配套項目,計劃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資金1300萬元。截止目前,江陽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和敘永縣、古藺縣均已完工。三是爭取新增農資綜合補貼項目3750萬元。省財政廳以“川財建〔2010〕4號”文下達我市二區四縣中央新增農資綜合補貼資金水利項目。計劃總投資3750萬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3250萬元。目前,各區縣均已完工。

(二)強化依法治水,積極保護水資源,水環境整治非工程措施治理深入開展

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一是著力做好水法宣傳。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10余次,發放宣傳單5000余份,主題宣傳畫200份,懸掛16副氣球空飄和彩幅標語。二是加大了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力度和水域水功能區監測管理力度,其中小型水庫的水質監測由上年的13座增加到55座,并根據監測情況及時向有關單位了通報,要求切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飲水安全管理,確保了飲水安全。

認真開展水污染治理。一是持續推進取締肥水養魚行動。積極推行漁業養殖新型水質改良劑“阿爾益”,在全市強力推行無公害養殖,在池塘、稻田推行“80:20”健康養殖模式。目前,全市水庫養殖均采用生態制劑和生物菌肥,池塘、稻田80%以上采用以投飼為主的養殖模式,完全取締了肥水養魚,水域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在批準作為集中供水水源工程的小(一)型水庫和備用飲用水源及風景旅游地,一律實行生態養殖,設置界碑、界樁,保護飲用水源;強化宣傳引導,倡導健康養殖,堅決制定違法違規行為。如瀘縣、敘永等縣設立了違法舉報電話,經查實的對舉報最高可給予1000元的獎勵。截止目前,全市74座飲用水源和42座飲用保護備用水源水庫,已全部終止養魚承包合同,實行生態養殖。二是積極開展河道、塘庫堰等水域衛生整治活動。市、區縣水務部門直接投入經費近20萬元,干部職工出動6170余人次,清掃衛生責任區10萬余平方米,清理垃圾50余噸,清除牛皮癬800多條,清除衛生死角40余處,清理水庫水面漂浮物10.2噸,渠道、溝渠清淤100余公里,疏通整治排水溝10條,投入消毒藥品3.5噸。目前,正按全省全市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城鄉結合部河渠專項治理工作。

積極開展水事執法行動。1-11月,我局先后開展了河道采砂執法檢查、水資源、水保執法活動、農村安全飲水專項活動、春季禁漁執法檢查、汛前安全生產執法檢查、打擊長江河道禁采期非法采砂檢查等專項執法活動,查處河道違法采砂案件18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6起,限期整改14起,查處向河道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違規行為6起,清障35處。一是水務系統單獨開展執法活動。全市市區縣水務局共開展專項執法活動440余次,其中出動車輛329次,船只56次,出動執法人員900余人次。二是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水上聯合執法行動。市區縣水務局主動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共享部門執法資源。如漁政執法建立春季禁漁110聯動機制,公安、漁政緊密配合,共同打擊漁業違法行為。我局以市打擊非法采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協調海事局、航道局、長航公安分局、市公安局在河道內開展打擊河道非法采砂工作。1-11月市區縣水務局與相關單位開展聯合執法行動47次。通過部門間的配合及定期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打擊河道非法采砂、違規涉河建設、向河道內傾倒生活、工業、建筑垃圾等水事違法行為起到了積極的遏制作用,維護了河勢穩定和行洪安全。

(三)結合實際,統籌規劃,沱江濱江路河灘地風貌整治工作有序推進

一是認真開展前期調查宣傳工作。全市風貌整治工作征求意見協調會后,我局立即組織江陽區、龍馬潭區水務局人員召開風貌整治工作座談會,積極聽取相關建議意見,共同商討整治工作方案。同時,組織兩區人員深入現場實地調查了解實際情況,收集相關情況。向河灘地經營戶宣講全市風貌整治工作精神,促進業主積極主動配合整治。二是制定切實可行實施方案。根據《瀘州市2010-2011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城鎮風貌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水務工作實際,在積極征求基層意見的基礎上,本著綜合整治和規范的原則,我局制定了《沱江濱江路沿線河灘地2010-2011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城鎮風貌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三是把風貌整治與河道整治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把風貌整治工作與沱江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結合起來,與城市長遠發展及城市河道建設整治規劃結合起來,將風貌整治內容納入河道治理規劃,推進沱江濱江路沿線河灘地的綜合治理,促進城市品位的提升。截止目前,市區水務部門及業主已累計投入資金36.8萬元,修建排水溝50余米,拆除違章建筑5處,整治建(構)筑物5棟,整治建(構)筑物立面900余㎡,集中整治枇杷溝河灘地和沱江公交商城堡坎下河灘地4000余㎡;規范廣告、店招等7處,經營場所外立面包裝2棟;長期雇請保潔人員10人,日常清掃保潔河灘地近10萬㎡;雇請清漂船1艘,清漂人員2人,清運垃圾103噸,焚燒處理垃圾2噸。

(四)精心組織,認真實施,聯系和督查工作順利開展

我局聯系和督查龍馬潭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為切實做好該項工作,我局制定了詳細的工作實施方案,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具體做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全局中層以上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聯系和督查工作領導組,明確由四名局領導分別牽頭,劃分四個督查小組具體開展工作。明確該項工作由局整治辦牽頭,局內相關科室協助與配合;二是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制發了《瀘州市水務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對口聯系和督查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聯系和督查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保證了聯系和督查工作的規范、有序;三是強化督查業務培訓。局整治辦收集整理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知識要點》、《國衛城市標準》及《瀘州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資料匯編(二)》等,印發到每一個聯系和督查人員。同時,于4月13日專門召開業務工作會議,培訓業務知識,了解、熟悉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我局結合水務業務工作及日常的暗訪檢查已對龍馬潭區開展聯系和督查工作20余次,并將正式督查情況向市整治辦作了報告。

(五)積極配合,狠抓落實,認真開展對各區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月考評工作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切實提升治理工作水平,市指揮部提出了對各區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月考評,我局積極參加了由市農業局牽頭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村社”和由市交通局牽頭的“瀘州市公路、水路、河道、鐵路環境專項治理”等工作考評辦法的商討,并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提出修改意見。同時,我局還根據考評辦法,要求全市水務系統認真落實聯系村社的環境整治工作,加大對轄區河灘地和采砂場地的衛生巡查力度,強化轄區內河、庫、塘、渠等涉水環境的治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根據全市2010年六大工作任務,按照我市水務系統2010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安排,查漏補缺,進一步增添措施,認真組織實施水利項目工程建設,確保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二)按照全市統一安排,結合水務工作實際,積極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做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創建工作。

篇9

【關鍵詞】工業廢水; 有機污染物; 病原體

水體受工業廢水等污染物污染后水中各種無機和有機化學物質超過一定含量,可危害人體健康,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等遠期危害[1]。水中重要的有機污染物主要有酚類化合物、苯類化合物、鹵烴 類化合物及各種油類。目前在水中測出的有機化學污染物在2200種以上。美國在自來水中測出765種,其中20種確認為致癌物,26種為可疑致癌物。由于公共供水中廣泛采用氯化消毒方法,水中有機物污染嚴重時,可形成大量鹵代化合物,其中氯仿可引起雄性大鼠腎小管細胞腺癌和雌性小鼠肝細胞癌。多數研究認為,飲水氯化與癌癥有關。長期接觸或飲用受致突變、致癌物質污染的水,可使飲用人群中癌癥的發病率增高。

近年來有機化合物對水體的污染日趨嚴重,其污染水平與健康影響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當水體受到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使水質發生改變時,將影響水的正常和有效利用,并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甚至危害人體健康。而水中的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及某些天然存在的化學成分則可引起介水傳染病及公害病、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等,使得水體污染引起的人體疾病及健康問題日益嚴重 。水體污染可引起三類主要疾病及健康問題。

1 介水傳染病

是由于飲用或接觸了受病原體污染的水而引起的一類傳染病。經飲用水傳播的主要包括傷寒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病毒性肝炎、賈第鞭毛蟲病、隱孢子蟲病等。

飲用水受病原體污染可引起多種介水傳染病的流行,尤其是腸道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大約有40多鐘傳染病可介水傳播。目前,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介水傳染病仍然沒有得到控制。過去20年間,糞便傳染有關的疾病 腹瀉的病毒性肝炎已成為中國兩大傳染性疾病。近年,我國傳染性疾病在整體上雖呈下降趨勢,但因飲用水不合格及衛生設備不足,每年仍有大量的人群感染介水傳染病。

2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由于某一區域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化學元素含量過多或過少,使當地的動物和人群中發生的特有的疾病。我國常見的與飲用水有關的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有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地方性砷中毒。在我市都有病例發生。

3 急、慢性中毒及遠期危害

水體受污染后水中各種無機和有機化學物質超過一定含量,可危害人體健康,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等遠期危害。近年來有機化合物對水體的污染日趨嚴重,其污染水平與健康影響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

飲用含有有機物污染的飲水與肝癌、胃癌、食道癌的發生存在相關關系,這些有機物包括:人工合成有機物(農藥等);天然大分子有機物(腐殖酸、富里酸等)藻類及其代謝產物(藻毒素與肝癌有關);氯化消毒副產物(三氯甲烷、氯乙酸是潛在致癌物)。還有甲基汞污染水體后引起的水俁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運動失調,視野縮小,發音困難三大癥狀;鎘污染水體后引起的痛痛病:中毒患者為肌肉萎縮、關節變形骨骼疼痛難忍、不能入睡、發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死亡,等,均為聞名世界的公害病。

由于環境污染和飲用水資源的日益破壞,使飲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重要問題。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 地區分布不均衡,水體污染不斷加劇,使得有些地區可利用的水資源十分有限。這些情況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也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當水體受到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使水質發生改變時,將影響水的正常和有效利用,并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甚至危害人體健康。而水中的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及某些天然存在的化學成分則可引起介水傳染病及公害病、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等。 使得水體污染引起的人體疾病及健康問題日益嚴重 , 為了改善生活居住環境和促進人體健康,城鄉給水必須充分滿足多項用水量,防止水體中污染物給人類造成的急、慢性中毒和遠期危害[2]。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屋面 滲漏 質量 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2-005-02

1屋面防水層施工的基本條件

(1)屋面防水層施工應在水電安裝、設備預埋件等完工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且不得在防水層上剔鑿孔打洞或重物沖擊。當下道工序或相鄰工程施工時,必須對屋面防水已完成部分采取有效的成平保護措施。

(2)屋面防水工程采用的防水材料應有材料出廠質量合格證,材料進場后,需按相關規定進行取樣復試,復試合格方可使用。

(3)審核施工單位編制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及監理單位編寫的防水工程監理細則;屋面防水工程必須由防水專業隊伍施工。

(4)屋面工程施工中,應按施工工序進行嚴格的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隱蔽工程施工前應檢驗屋面有無滲漏、積水現象;排水系統是否通暢。可采取的措施:在雨后或持續淋水2小時后進行。對于有可能作蓄水檢驗的屋面,宜作蓄水檢驗,其蓄水時間不宜小于24小時 ,蓄水高度不小于50mm或放滿,檢驗結束放水后天溝不得有積水。

2剛性防水屋面

剛性防水屋面可分為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屋面、補償收縮防水混凝土屋面以及塊體剛性防水混凝土屋面,在此只介紹普通細石混凝土屋面防水施工,以下簡稱為細石混凝土屋面。

(1)在細石混凝土與山墻、女兒墻交接部位留設寬30mm的縫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處鋪設卷材或涂膜附加層;收頭處應做固定密封處理;伸出屋面管道與普通細石混凝土的交接處應留縫隙,用密封材料嵌填,并設置柔性防水附加層,收頭處應做固定密封處理。

(2)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層與基層間宜設置隔離層。普通細石混凝土防水層的厚度應≥40mm,縱橫間距設置不大于6m的分隔縫,縫內嵌填密封材料。

(3)普通細石混凝土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不得用火山灰質水泥。其標號不低于425#,粗骨料的最大料徑宜小于15mm,含泥量控制在1%以內;細骨料應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控制在2%,拌合水用飲用水。

(4)普通細石混凝土內應配置 4~ 6mm,間距為100~200mm的雙向鋼筋網片;網片在分格縫處斷開,網片應放置在上部且保護層厚度大于10mm。

(5)施工過程中每一塊分格板塊的混凝土應一次澆完,不得留施工縫,收面抹壓時不得在其表面淋水、刷水泥漿或撒干水泥。混凝土收水后應進行二次壓光。混凝土終凝后宜覆蓋養護澆筑,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養護初期屋面上不得上人。

3卷材防水屋面

3.1卷材防水屋面構造及要求

(1)構造層次

1)不保溫卷材屋面的構造層次為:結構層、結合層、卷材防水層、保護層;

2)保溫卷材層面的構造層次為:結構層、隔氣層、保溫層、找平層、結合層、卷材防水層、保護層;

3)保溫卷材屋面的倒置構造層次為:結構層、隔氣層、找平層、卷材防水層、保溫層、保護層。

(2)找平層表面應壓實平整,排水坡度應符合設計及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現象;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相連接部位均應做成圓弧狀。

(3)設置隔氣層的,屋面與墻面連接部位隔氣層應沿墻面向上連續鋪設,且高出保溫層上表面不得小于150mm。鋪設隔氣層前,基層必須干燥。

(4)屋面排氣道應縱橫連通,并與大氣連通的排氣孔相通,排氣孔可設在排氣道交叉處或檐口下,間距縱向橫向均為6米。

(5)結合層所用的基層處理劑的選擇應與卷材的材性相容;噴涂處理劑前應用毛刷對屋面節點、周邊、拐角等處先行涂刷。

(6)防水卷材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如遇坡屋面時其鋪貼方式:屋面坡度i15%時或屋面受震動時,瀝青防水卷材應垂直屋脊鋪貼;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平行或垂直鋪貼。

(7)卷材防水施工時應先做好節點、附加層和屋面排水比較集中部位的處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標高處向上施工。卷材應鋪貼嚴密,不得有皺折、鼓泡和翹邊。鋪貼卷材應用搭接法,搭接寬度要求按卷材種類、搭接方向、鋪貼方法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執行。

3.2卷材防水屋面細部構造

(1)伸出屋面的管道周圍找平層應做園錐臺,管道與找平層間嵌填密封材料,防水收頭處應用金屬箍箍緊,并用密封膠封牢。

(2)水落口宜用鑄鐵、塑料制品;確定水落口標高時,需考慮增加的附加層和柔性密封膠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

(3)無組織排水檐口800mm范圍內卷材應采取滿粘法,卷材收頭應固定密封,鋪貼泛水處的卷材應采取滿粘法。泛水收頭應根據泛水高度、泛水墻體材料確定收頭密封形式。

(4)天溝、檐溝應增鋪附加層;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的附加層應空鋪,空鋪寬度應為200mm;天溝、檐溝卷材收頭,應固定密封。

3.3防水卷材嚴禁在雨天、雪天施工

五級風及其以上時,也不得施工;氣溫低于0℃時不宜施工。施工中途下雨、下雪,應做好已鋪卷材的防護工作。

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和質量要求,除上述共同點外,還有各自的特點,須根據現行規范執行。

4涂膜防水屋面

(1)涂膜防水屋面應嚴格控制涂膜防水層的厚度,一般情況下瀝青防水層涂膜在Ⅲ級防水屋面上單獨使用時應大于8mm,在Ⅳ級防水屋面或復合使用時宜大于4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大于3mm,在Ⅲ級防水屋面上復合使用時宜大于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應大于2mm,在Ⅲ級屋面上復合使用時宜大于1mm。另施工溫度對涂膜防水屋面的施工質量影響非常大,因此嚴禁在雨天、雪天施工;五級風及以上時不得施工;除溶劑型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的施工環境溫度宜為-5℃~35℃外,其余均宜為5℃~35℃。

(2)防水涂膜應分層分次涂布,待上一涂層干燥成膜后,方可涂下一層,防水涂膜應由二層及以上涂層完成,涂層厚度應均勻,表面應平整。需鋪設胎體增強材料時,當屋面坡度小于15時平行于屋脊鋪設;當屋面坡度大5時,需垂直屋脊鋪設,以防胎體下滑,并由屋面最低處向上操作,采用兩層胎體增強材料時,上下層不得互相垂直鋪設

(3)在水落管口周圍與屋面交接處,應作密封處理,并加鋪兩層有胎體增強材料的附加層,并伸入水落口內不小于50mm。天溝、檐口、檐溝等部位最易產生雨水滲漏,均應加鋪胎體增強材料的附加層;

涂膜防水層的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

(4)在涂膜實干前,不得在防水層上進行其他作業,涂膜防水屋面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5)屋面板縫處理、基層施工要求、處理劑涂刷要求等基本同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面層上亦應做保護層,其材料可用細砂、云母、蛭石、淺色涂料、水泥砂漿或塊材等。采用水泥砂漿或塊材時,應在涂膜與保護層間設隔離層。

5其它注意事項

(1)廚房、衛生間預留孔應分次填補;防水層施工須等水電安裝等工序完成之后方可進行。

(2)在結構層上(或保護層上)做卷材或涂膜防水層時,應等混凝土(或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水化熱散盡、無潮氣時方可施工,防止因水氣未盡起鼓而破壞防水層功能。(注:干燥程度的簡易檢驗方法,將1卷材平坦地干鋪在找平層上,靜置3~4小時后掀開檢查,覆蓋部位與卷材上未見水印即可)。

地下防水的施工,除了陰角須作園弧加附加層(陽角處亦需加附加層),其基層處理檢驗、施工要求等同本條上述。

(3)金屬板材屋面與立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等交接處,均應做泛水處理。兩板間應放置通長密封條;螺栓擰緊后,兩板的搭接口處應用密封材料封嚴。

壓型板應采用帶防水墊圈的鍍鋅螺栓(螺釘)固定,固定點應設在波峰上。所有外露的螺栓(螺釘),均應涂抹密封材料保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7―2002[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02.